我是個漫威迷。
回想去年《復仇者聯盟4》的剛上映時,我第一時間熬到凌晨3點,看完了這部電影。
如果讓我從諸多超級英雄中挑選一項超能力的話,
我會希望能成為快銀,擁有伸縮時間的能力。
▲復聯 2 裡出場過的快銀
然而,作為一個凡人,不能僅僅依靠「勤奮」提高效率。
一天只有 24 小時,效率提再高,一生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
比」勤奮「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取和舍,做正確的選擇。
那麼,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今天,我想給你講講我降薪跳槽的故事,與你再次探討這個話題,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本文首發於2019年。
—1—第一次換工作的經歷
什麼叫「做正確的選擇」?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段人生經歷,這是在 20 年前,我第一次換工作的故事。
1998 年,我大學畢業。
加入微軟前,我已經在另一家公司,工作了將近兩年,擁有一份在當時看來比較高的職位,當然薪水也很優渥。
那時,微軟在我眼裡就是接觸不到的神一樣的存在。
所以在 1999 年,當我看到微軟這個神秘組織在中國招人的時候,「原來我也有機會加入微軟」的念頭,瞬間將我點燃,我趕緊投了份簡歷。
當時我在北京工作,而微軟招聘的崗位工作地在上海,於是,我坐了徹夜的火車,趕去上海面試……
我太想加入微軟了,路上,我激動的一夜無眠,一直在背英文簡歷。
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你要到外企應聘,英文又沒那麼好,怎麼辦?
背背簡歷,可能是最能讓自己多點安全感的事了。
我就這樣一路從北京背到了上海。
終於到了上海的辦公室。
面試開始後,我才發現自己背的簡歷沒什麼用。
面試從早上 9 點半,一直持續到下午 4 點半。
我一個人坐在會議室裡面經過了 6 輪面試,每個面試官面試 1 個小時。
這個過程像是一場車輪戰,我全程高度專注,也是對我體力的巨大挑戰。
面試中,我聽到的問題簡直匪夷所思,比如:
井蓋為什麼是圓的?上海有多少輛自行車?……
這些問題,我們以前在公眾號也分享過,很久之後我才知道微軟的面試套路。
他們需要的不是你的某項「技能」,而是你的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處在當下那個空間時間的我,還沒想那麼多,只是覺得微軟在招的好像都不是「正常人」。
終於到第 7 輪面試。我被帶到了一個房間,裡面坐著一個很高大的人,那個人是唐駿。
▲時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
一個小時後,唐駿跟我說:
恭喜你加入微軟。
—2—第一次面臨的重大取捨
幸福的暈眩還沒持續多久,我就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
我跟人力資源員工討論了我在微軟的薪資結構。
微軟的薪水在業內算是比較高的,但相對我之前的薪水,還是低了很多的,大概只有一半多一點。
這個落差其實是非常大的。
要還是不要?
一個是現成的特別好的薪水,一個是一家世界知名的公司。
如果你以前接觸過職業生涯培訓,培訓老師可能會教你:
這輩子,你的薪水是永遠不能降的,因為降薪跳槽說明你的職業生涯某條路徑可能出了問題。
你可能也會遇到一兩次跟我一樣的選擇,要不要降薪加入一家公司?
我之前對微軟有多憧憬,面對 offer 就有多糾結……
你也許覺得這個決定挺好做的,對吧?
世界知名的公司,不給我錢都去。
真實情況沒那麼簡單。
因為當時你已經有了很多的既定花費,你已經在既定的收入結構下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你決定降薪跳槽,這些既定的生活狀態和生活質量,很有可能隨之發生變化。
最後,我還是決定加入微軟,這是我做出的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加入微軟後,我的薪水上漲速度相當快。
即便如此,薪水連續漲了三年之後,才差不多等同於我加入前的薪水水平。
可是,站在今天的視角來看,1999 年這兩份工作的薪水差異,當時看來的一大筆錢,現在感覺根本不算什麼。
——
35 歲之後,我開始知道,自己當時做出了無比正確的決定。
我告訴我自己,也告訴我後來見到的很多微軟招進來的大學生,
當時唐駿跟我說過的一句話:
在微軟,是沒有人在乎薪水的。
降薪跳槽到微軟的經歷,是我人生第一次重大的取捨,也給了我很大的收穫。
我放下當時的高薪水,加入了這家改變我一生的公司。
我在微軟有了很不錯的職業發展,也在工作14年以後離開微軟,創辦了自己的諮詢公司。
再後來的故事,你可能也聽我講過一些,還有幾次我人生的重要取捨,我以後講給你聽。
最後的話
今天想要分享給你的,是我的肺腑之言:
有時候,選擇要遠比努力重要。
不要在乎 35 歲之前的收入,因為這時的收入無論多少,在你以後回過頭看,都不值一提。
35 歲之前,你應該關注的是怎麼提升「長在自己身上」的能力。
而你關心的、想要的、期待的東西,都會隨著能力的增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