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辦託兒所該去哪申領牌照)
本版統籌 信息時報記者 梁健敏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吳瑕 成小珍 梁健敏
本版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陸明傑
前幾日,《信息時報》接連做了《孩子沒人帶 不敢生二孩》、《嬰幼兒託育機構良莠不齊》的報導(詳見3月6日A8,3月7日A5),關注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難題,引起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記者在跟蹤走訪中了解到,一方面是公辦託育服務的資源在不斷萎縮,另一方面,由於國家尚未出臺相關的管理規定,社會力量辦起的託幼機構(託兒所、早教中心)又面臨著無法申領牌照、沒有安全監管等尷尬。
走訪
事例1 需求量大,幼兒園旁辦託育機構
近日,記者聯繫到海珠區南洲名苑旁一家名為「新瞳萌兒童成長營」的教育機構,該機構專門為周邊小區1~3歲的孩子提供早教和日託服務。機構負責人劉女士從事幼兒園教育已有31年,同時也是南洲名苑幼兒園的園長。
由於很多二孩家長都希望幼兒園招收低齡幼兒,劉女士也嘗試開辦託兒所,然而申請的過程卻並不順利。由於相關部門已暫停發放託兒所的牌照,最終託兒機構只能以教育諮詢的方式開辦日託,但在餐飲服務等問題上卻處於尷尬境地。
記者走進該機構看到,沙發、桌椅、鏡子、坐廁等都是按照3歲以下孩子的身高訂製的。500多平方米的機構有兩層,設有若干課室及午睡、唱遊、運動等多個功能室。劉女士說,這裡的日託時間為8點到17點,可提供全日託或半日託兩種類型。
孩子們進來有什麼活動?課程表上寫著有晨間操、戶外活動、閱讀討論、午間律動等活動和課程,餐飲時段豐富:早餐、午餐、水果、下午茶等。目前孩子有20人左右,師生比為1:4,全託收費為每月2000餘元。
劉女士說,在海珠區瑞寶街這一城鄉結合部,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很願意生二孩,二孩政策放開一年多以來,她所在的幼兒園已有60多名家長向她反映,能不能把第二個孩子也送進幼兒園。「很多媽媽在孩子1歲多時要重返崗位,可是找不到經濟實惠又有資質的託幼機構,所以希望幼兒園一併接受。可是按照規定,幼兒園只能接收3歲以上的孩子。」看到家長需求如此大,她才計劃在幼兒園旁邊另開託兒所。
申請不了牌照,改做「教育諮詢機構」
可劉女士沒想到的是,辦證過程卻並不順利,「我們向教育部門諮詢,他們說教育局幼兒教育管理的職能範圍是3~6歲的幼兒;後來又向衛生部門諮詢,他們說不歸他們管。」劉女士說,他們唯有在工商部門以教育諮詢的方式拿下營業執照,先將班開辦了起來。然而教育諮詢機構只提供諮詢,不具備提供午餐、全日制託育等資格,「所以這方面我們也很困惑,只在家長需要時才提供服務。」
劉女士認為,3歲以下的託幼管理確實是目前的短板。「我覺得政府應該明確主管部門、出臺相關管理規範和從業者的資質指引。有要求,辦學者才能跟著去做。否則租個一廳三室就能開辦的託管機構越來越多,一旦出了問題,最終受傷害的是孩子。」
事例2 缺乏標準,只能靠口碑來衡量好壞
越秀區的李建華遇到了同樣的煩惱。她於2012年開始創辦了「陽光金搖籃」,目前其已經發展成在廣州有8家早教託育中心的品牌機構。回想最初,她也因託育中心的辦證問題而煩惱。
李建華說,當時,她曾經去詢問過辦理牌照的事宜,「曾經去過教育部門、民政部門,結果發現3歲之前的教育,基本處於 三不管 地帶。」
其坦言,雖然做了這麼多年託幼,但感覺這個行業很多地方都不夠規範,「缺乏一個管理、評定、考核的標準,目前只能靠口碑來衡量好壞。」如在開辦樓層的選擇上,有的機構選擇開在較高的樓層,「我們自己參照了幼兒園的標準,選在了三樓以下。」
疑問
他們都是怎麼辦了證的?
從創辦到拿證件頗費工夫
目前,廣州的民辦託幼機構大多處於無法申辦牌照的尷尬處境。記者走訪海珠區了解到,目前全區有教育部門發的辦學資質、有牌照的託兒所一共有18家,「海珠區親子樂託兒所」就是其中一家。
園長李玲表示,「親子樂」是在區教育局、區民政局註冊的規範託幼機構,屬於私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其師資、餐飲、衛生、消防、安全、收費、稅務等項目,都有專門的區級部門、機構監管。
從2005年投入50萬元創辦託兒所,到2007年拿到證件,這期間「親子樂」走過了足足兩年的時間。
李玲給記者數了數,當時拿到證,需要去區的多個部門辦理、蓋章:教育局備案註冊、民政局備案註冊;衛生方面,涉及了婦幼、食藥監、防疫站;公安、消防;物價、稅務;勞動人事、社保;機構代碼證、殘疾人基金等。粗略統計下來,涉及了十幾個部門,而且環環相扣,一個證辦下來才能辦另一個。
如今,這18家託兒所仍屬區教育局管理,每年需要參加教育局、民政局的年檢。
未辦證的機構有哪些隱患?
有託幼機構設在商業高層隱患大
李玲告訴記者,最近幾個月以來,身邊已有不下十個人向她打聽,怎樣開辦一家託兒所,需要辦什麼證件等,有的甚至還專程跑來託兒所考察環境、了解運作流程。託管市場有一定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未辦相關證照,打著「早教」、「課後託管」、「教育諮詢」等擦邊球,實際上開辦各種全日託,兼有託幼、幼兒園功能的「中心」、「託管」等。
教育局屬下的託幼機構所涉及的管理部門不但多,而且管理嚴格、規範。相比起來,眾多提供全託服務的早教機構,僅僅在工商註冊登記,有的甚至什麼都沒辦,是純粹的「黑託」,無論是安全監管、師資配備等方面,都缺少有效的監管。
李玲還特意去看過一些託幼機構,「可以說是良莠不齊,很多註冊早教中心的機構顯然不具備日託條件,比如有的早教機構開在商業樓層的8樓、9樓甚至更高,消防設備不足,一旦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師生安全疏散是個大問題。」
(原標題:民辦託兒所該去哪申領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