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摘要
定期復盤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但很多朋友對復盤都一頭霧水,不知道該怎麼做,很多朋友都會問我。比如去年的考研規劃,我從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對每天的學習任務做了規劃和復盤,雖然看似耗費時間,但其實全部寫完也就幾十分鐘,這幾十分鐘,就算不拿來寫日記計劃表,也是在刷微信微博中浪費掉了。
原文約 2691 字 | 圖片 9 張 | 建議閱讀 6 分鐘 | 評價反饋
粥屬兔
作者丨Sunny
大家好,我是粥屬兔。
前幾天,看到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你想放棄卻又一直在堅持的事?
我和朋友討論了一下,他們的收穫各有不同:
有人堅持每天走一萬步,瘦了10斤;
有人堅持每天看10分鐘書,看完了50本;
有人堅持每天輸出500字,成功上稿了不下10篇
有人堅持每天復盤,成功進化得讓自己判若兩人……
我們能發現,再小的事情別說是堅持1年,哪怕是堅持1個月,心態和生活習慣,都會發生很明顯的改變。
這些看似無聊的堅持,會讓你得到撬動惰性的力量,從而徹底改變你的人生軌道。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就來揭秘,那些一旦堅持下去,就能會對生活帶來巨大改變的事情,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01.
定期復盤
定期復盤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但很多朋友對復盤都一頭霧水,不知道該怎麼做,不少人跑來問我。
就我的經驗,不妨試試從下面幾個維度復盤,你的2020年:
1)工作:
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做下工作的反思:
在職場上,大家可以很清楚看到有些人效率高、工作完成度也很好;
另一些人則效率低下,工作內容反覆返工還是讓人無法滿意。
所以不妨試試這個方法,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工作困境。
2)生活:
生活上的復盤,其實沒有什麼模板,因為生活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了。
在這裡我建議大家可以把生活的復盤分為生活習慣、健康狀態、自我成長、時間管理幾個方面,比如:
最近有沒有養成新習慣?對自己的生活改變大嗎?
還有哪些壞的習慣在對自己造成不好的影響?
最近體重、營養、睡眠如何?有哪些行為引起了好的變化?
最近有沒有學習新的內容、汲取新的知識?還有其他新領域想要學習嗎?
最近在哪些方面浪費了很多時間、造成了時間黑洞?日後可以在哪些方面改善?
經過這樣的復盤,可以讓我們避免渾渾噩噩度過一天又一天。
3)學習:
學習是我2020復盤最多的一項,在備考的每一天都在堅持著。
一共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陳列式復盤
陳列式復盤就是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後,有意識地去進行回想,回想書中所有的知識點,想到一點,列出一點,通俗地說就是合上書進行回憶,這個在背誦大量考研內容時也是很受用的,然後你可以在方格本上,列出你能夠回憶起來的所有知識點,以關鍵詞的形式把它們一一陳列記錄下來。
第二步,框架式復盤
簡單地說就是把一本厚厚的書讀薄,目錄就是最基礎的框架,一部分中包含多個章節,一個章節又有很多小節,每個小節又有眾多知識點。
把上一步中陳列復盤完成的結果,按照某一種邏輯結構進行重組,最終,把這些知識點重組成一個層級框架,在腦海裡構成思維導圖,人腦由140億個腦細胞組成,每個腦細胞可生長出2萬個樹枝狀的樹突,用來計算信息。我們將知識變成樹狀形式更易於記憶。
下圖是我之前做的思維導圖:
要想構建思維導圖,首先你要對知識點進行復盤,熟悉每個知識點的前提下進行搭建框架才能在腦海裡過目不忘。
第三步,拓展式復盤
前面的兩個步驟,都是針對現有的知識點本身,也就是說,完成它們,只是對所學到的知識起到回顧和加深記憶的作用。要達到運用和舉一反三的目標,你還需要進行拓展式復盤。
針對所學到的知識,拓展式復盤的過程可以參照下面的四個維度來進行——
1. 知識本身,即知識的深度。
嘗試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你所學的這項知識或技能,原理、案例分別是怎麼樣的?
它們的來源是什麼,又是如何被證實的?
你自身的經驗中,有沒有哪些經驗和這項知識相關聯?
2. 知識拓展,即知識的寬度。
嘗試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和這項知識類似的還有哪些?
它們之間是如何關聯起來的?
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3、學習能力本身,這個維度是超越具體所學的知識,站在學習效率層面上來進行深度思考。
嘗試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在學習這個領域的過程中,你的學習能力怎麼樣?
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又應該如何解決?
所學的這個領域,可以幫助我獲得什麼?
4、什麼時候需要復盤?
所有成體系的知識,都需要復盤。
何時復盤,我認為每周一次是比較合適的頻率,如果生活忙碌,最少也要每兩周一次。
畢竟,最怕的就是我們只會埋頭趕路,卻不知道為何而出發。
至於復盤的方式,還是推薦大家用紙筆寫下來更好。
因為寫下來,才方便下一次復盤的時候,重新回溯。
02.
每天做點新的事情
松浦彌太郎的《新100個基本》中,他提到第一個基本就是:
每天做點新的事情。
這也是我非常認同的一個概念。
做新的事情,是一個很好玩的習慣,也是很重要的功課。
哪怕是每天只做一件很小很小的小事,只要它是新的,都可能會撬動改變未來的力量。
這樣的小事,沒有概論,也沒有什麼規律,但大家可以試著去多多尋找。
分享我最近正在做的事情:
1. 開始寫日記
堅持寫日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記錄下每天的生活,快樂或憂傷,等以後回看的時候會很有意義。
後來不用刻意堅持,每天都會養成了習慣,把自己的所想所做的事情記錄下來,規劃明天的事情,反省昨天的錯誤,這樣的你每天都在進步。
再到後來,你會發現,寫日記變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文採會變好,生活變得有條理性,一切都在慢慢變好。這自然是耗費時間的事情,但於我而言,一來可以提升自己的文採,二來更能讓生活有條不紊。
這是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件煥新之事,但實在會讓人受益匪淺。
說起來,雖然看似耗費時間,但其實全部寫完也就幾十分鐘,這幾十分鐘,就算不拿來寫日記計劃,也是在刷微信微博中浪費掉了。
所以大家也可以試試。
哪怕只是記錄下隻言片語,也能讓我們在日後,積累起一些人生道理,在某個深夜給予我們一絲力量。
2. 通過了解陌生國家,以此擴寬眼界
我很喜歡很喜歡旅行。
以往旅行之前,我都和大多數人一樣,在網上找攻略,真正到旅行地就發現,因為時間有限,大多旅行都流於知名景點之間的走馬觀花了。
去年由於疫情以及在家備考的原因沒能實現自己旅行的小願望,所以希望從今年開始,對於想去的國家和地方,開始提前了解有關於它的一切知識。
如此一來,就可以一些掌握城市文化,除此之外,還扎紮實實地增加了我的知識面。
因為隨著年歲漸長,很多人會疲於工作和生活,慢慢失去了攝取新知識、提煉新見解的能力。
而能用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能保持自己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避免自己在玩手機中荒廢掉大部分時間。
相信你也可以。
03.
生活斷舍離
其實我家境很一般,父母都是老實人,他們一直教我在外面要低調,不要得罪人。
所以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是「討好型人格」:習慣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迎合別人的需求。
這種習慣性的討好,讓我贏得了一些好人緣。但是等我真正心智成熟以後,才發現,這樣會讓自己很累。
我們活著,首先是為自己活著,然後才是去滿足別人。
如果別人的需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我們為什麼要去迎合這種人,讓自己不開心呢?
所以,我開始遠離三類人:
1)槓精。
喜歡通過諷刺和貶低別人,來滿足和填補自己的心理平衡。
2)情感吸血鬼。
喜歡通過打感情牌,來不斷地吸取你的關心,直到把你榨乾為止。比如因為你是ta的朋友,就必須當ta的情緒垃圾桶,否則就是不義氣……
3)自以為是的聰明人。
特別喜歡,用自己所謂的高認知,瘋狂地秀優越感。
這3類人通過各種手段,滿足自己秀優越感、榨取情感價值的目的,而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只會讓我們的生活,越變越渾濁。
我本身朋友不多,但每一個都交心。我對朋友的要求很簡單:
他們不必有錢,顏值無所謂,愛乾淨就好;
他們不必能懂我話裡的每一個梗,能理解我想說什麼就好;
他們不必隨叫隨到,也不用為我兩肋插刀,但願當我想起這位朋友,恰巧能在就夠完美。
一位真心朋友,應該是理解你,願意傾聽你,最關鍵的是:心裡有你。
人生很短,不要把友誼交給那些,認為你無足輕重的人。
也不要讓多餘的事/物,成為生活的負擔。
一年就這麼過去了,大家是時候總結下今年的糟糕時刻: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習慣,然後給自己的生活,來場大掃除活動。
這樣,告別2020的我們才能丟掉那些負擔、包袱和遺憾,滿懷期待地撞進2021年的懷抱中啊~
點個「在看」,一起堅持做這些無聊的事,悄悄逆襲成優秀的人吧~
粥屬兔的English Corner不定期更新考研資訊資源信息,
每天的英語分享都讓你的英語更進一步
22考研的小夥伴趕快關注起來鴨~
為了不錯過每天的見面,請記得把我設為「星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