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連續報導了山東大學醫學院教學用人體標本遺漏事件,引發關注。10日,山東大學應急工作小組回復,人體標本分揀工作將在11日上午全部完成,之後會在遺體火化前進行追思。
處理進展:山大相關人員或被問責
10日下午3點,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西北角,老屍庫的舊址處已豎起了圍擋。記者試圖進入,被保安攔住。隨後,記者上了屍庫旁邊的教學樓,看到圍擋裡確實堆滿了建築垃圾,幾名身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進行分揀工作。在建築垃圾上,還有一臺挖掘機正在緊張作業。
「學校下午開協調會,召集學校各個部門綜合意見,以便進行下面的工作。」該小組成員表示,目前分揀工作順利,計劃明天(11日)上午全部分揀完畢。
在火化前,會舉行一個追思儀式,表達對遺體捐贈者的敬意。但更具體一些的,還要看進展。
對於本次事件,一些遺體捐贈志願者表示,他們希望能聽到道歉聲,同時嚴格追責並向社會公布。有知情人士稱,在人體標本的事處理完畢之後,會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
另外,記者了解到,教學用人體醫學標本的製備需要進行防腐消毒處理,至少使用福馬林浸泡3年以上,所以會有異味,但從疫病角度來說,不具有危害性。
校方計劃:分揀完畢後將辦理火化手續
山大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主任劉樹偉稱,目前分揀工作已完成80%左右,「這次分揀出來的人體標本已統一收好」。
這些標本本是應該火化的,但因為火化需要民政、公安等部門開具相關證明文件,所以學校會先將這些標本保存在屍庫中,然後會嚴格按照《山東省遺體捐獻條例》,分批辦理手續進行火化。
山大應急工作小組稱,目前醫學院正在籌建網上紀念館,用以緬懷遺體捐獻者。紀念館會在新學期內建好,但目前也有一些難點,「比如有些遺體捐獻者和家屬反對將照片等個人信息發布,可能是擔心隱私洩露,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溝通。」
據悉,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前身是山東醫科大學,更早則是齊魯大學醫學院。「在齊魯大學時代,這裡就是屍庫,不過規模很小。剛剛拆除的屍庫是在1977至1978年間建立的。現在我們有400名學生,一般12個人一個小組,一個小組使用一部人體標本,按照這個使用數量,現在的捐獻量剛剛能夠用。但遠低於國外醫學教學中4人使用一部人體標本的要求。如果可能,我們還想擴大遺體捐獻規模,能夠滿足教學要求,培養出好的醫生,這最終受益的還是病人。」此前相關人士曾這樣表示。
對此,很多市民則認為,遺體捐獻的認識需要培養,而培養包括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大家安心,讓大家相信遺體捐獻後會得到足夠的尊重,因此校方如何鄭重、嚴肅處理此事,給公眾信心,讓公眾放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事件脈絡
3日上午大橋鎮小蓋家村村民發現屍塊報警齊河縣表白寺鎮建築工人發現屍塊報警
4日山大在拆遷現場回收被埋的人體標本,稱因遺體庫提前被拆所致
5日省衛計委對此事展開調查
7日山大從大橋鎮將全部渣土拉回拆遷現場
8日山大從齊河縣拉回全部渣土
9日山大工作人員開始從渣土中分揀人體標本
推薦:山東大學醫學院回應遺漏人體標本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