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派抗衰研究院撰稿
| 作者:三月齋
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必經的4個階段,「生」代表著希望,「老病死」代表著慢慢的衰竭。人隨著哭聲哇哇墜地,擁抱世界,又隨著他人的哭聲,告別世界,同時告別的,還有對於這個世界的期待和不舍。
長久以來,人們對於長壽的追求近乎偏執,從康熙大帝希望「向天再借五百年」,到西方富豪不斷投巨資,研究抗衰老黑科技,無不說明有錢勢的群體對長生不老的狂熱。
與此同時,中國某些落後的地方卻傳出「老而不死是為賊」等大逆不道的話,而在古代日本的某些山區流行駭人聽聞的習俗:兒子把60歲以上的父母背上深山遺棄。
一邊是達官貴人鑽破頭顱欲求長生,另一邊是對長壽老人唯恐避之不及。長壽,真的好嗎?
活到100歲,不一定是真的長壽
古代人倫最大的幸福莫過於五代同堂,朝廷會給予盛大的嘉獎,因為古代死亡率高,人均壽命才35歲,能五代同堂並行使孝道的家庭太少了 。《瀏陽縣誌》記載:光緒皇帝曾給五代同堂的潘成貴「照例建坊外,賞銀五十兩,緞一匹」。
很多人印象裡,五代同堂的老人歲數都很大,一般都得90歲以上,但在古代不同,古代人結婚早,男子20歲之前就結婚,女子15歲左右就出嫁,因此五代同堂經常70多歲就能達到了;但到了現代,男女往往20歲以上結婚,五代同堂才會歲數那麼大。
那麼,五代同堂的現象,現代人比古代人所需年份多,難度便大嗎?不是這樣的,反而更容易了。
因為長壽的標準變了。有一句話說「人到70古來稀」,古代由於瘟疫,戰爭,衛生和營養條件所限,活到花甲就不錯,70歲更是稀少。換句話說,古代的70歲就相當於現代的100歲。
不光是時間的流逝,把長壽的標準變了,空間也能改變標準。假設你能活到90歲,那麼在平均壽命為83歲的上海,你就算長壽了;如果在百歲老人頻出的長壽村,你就不能算長壽。
歲數沒有標準,健康才是唯一標準
家族中的老人過生日,總是祝福「長命百歲」,但越長大,越體會老人的炎涼處境,相比於長命百歲,我更希望「無疾而終」。人這一生有生老病死4個階段,生老死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病。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一生能躲過病這個環節,減壽10年都願意。
現在中國的人均壽命76歲,如果達到這個歲數,那麼便算長壽之人了。但數值是死的,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能突破自己的預期,便是長壽之人。比如一個人自小被重大疾病困擾,能活過60歲,就算一種幸運,一個人自小健朗,家族有長壽基因,那麼活到90歲,也不算驚奇。
長壽無標準,相比於活的長,活的健康才是唯一標準。
長壽可能遭遇的問題
我們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長壽而長壽,而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而去長壽。如果長壽帶來的不是幸福的延續,而是痛苦的蔓延,那麼寧可活的短一些。
長壽可能帶來的問題,已經不可忽視。一,嚴重疾病導致的生活不能自理。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雖然要嚴重譴責晚輩的不孝行為,但也不能忽視長久臥床帶來的種種弊端。衰老帶來的大病,讓老人行動不便,癱瘓在床,甚至大小便不能自理。如果說時間只有一兩年,我相信沒有一個晚輩會不孝,但持續時間達到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生活不能自理,恐怕只有道德水平極高的人才能從一而終。經濟越不發達的地區愈如此,時至今,陝西榆林仍出現不滿母親屎尿床上而棄老的人間悲劇。
另一方面,長壽要不斷的見證最親密的人一個一個的離去,對於心地敏感的老人來說,見證親人朋友的離去,可能比想到自己要離去還要難過。日本藝術大師宮崎駿說:人生就像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能夠做到揮手道別的境界是很高的,這部分人沒什麼心理負擔,自然能長壽。更多的人經不住打擊,心理水平一落千丈。身邊的人不在了,長壽的老人很多陷入無人說話的境地,雖然兒女也還算孝順,但能說真正知心話的,子女孫子恐怕也缺點火候。在世界上孤獨無助,恐怕也是部分老人正在忍受的現狀。
長壽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日本是全球人均壽命排名第一的國家,也是典型的老齡化國家。我們以日本為鑑,或許就能推出國家未來的形態。
我們總說中國的年輕人壓力很大,其實日本的年輕人壓力更大,因為他們要贍養更多的老人。他們贍養老人的方式並不是以家庭為單位,而是以養老金的間接方式。
年輕人創造的價值很大一部分支出用於國民的養老金,回報老人年輕時所做出的貢獻,這即是勞動即有所得。在人口正常增長的情況下,這是正義使然的事情,但陷入少子化,年輕人所創造的財富不足,引起財富的內捲化,每個人的養老金攤薄後,可能就不足支撐老人的生活了。
由此引發的,便是老人的犯罪率急速上升。
還是以日本為例,一項數據顯示,1997年65歲老人的犯罪率只有5%,到了2017年,65歲以上老人犯罪率上升到20%。
為什麼呢?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因為監獄包吃包住。日本導演枝裕和的紀錄片《十年日本》記錄了這件事。
比如裡面有個70歲的高田敏夫,他從62歲起,連續5次持刀搶劫女性,進了5次監獄。但並不傷害她們,搶劫了就讓女性報警,自己待在原地等待警察來抓他。
「雖然監獄沒有自由,但起碼一日三餐不用花錢,雖然環境不是很舒服,但至少有人可以說話,有個溫暖的地方能夠睡覺。」高田敏夫說。
國家的養老金也不夠養活80歲的惠子,她每次出獄了,就去盜竊入獄,就圖監獄有個包吃住的地方。她說她沒有害人,養老金還照發,這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為了緩解老年問題,目前辭職的安倍提出了退休老人再就業的安倍經濟學。再就業期間,養老金照常發放,工資是額外的收入,既緩解犯罪率問題,也讓部分老人有了精神支柱。
這樣做,老人更健康
對於富豪來說,他們生活多姿多彩,自然希望延長壽命,享受生活,但對於你我這樣的普通人,延長壽命的需求並不強烈。
我們更希望的,是健康的老去。保持適量運動的習慣。研究顯示,運動能產生快樂的多巴胺,幫助老人保持身體硬朗的同時,還能維持樂觀的心態。另外,保持規律的睡眠、全面均衡的營養和定期的身體健康,也是健康的因素。
歡迎關注【時光派】,每天都有新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由時光派(timepie09)原創撰稿,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朋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