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情景教學、六步教學法以及最近熱炒的微課、慕課、翻轉課堂、走班制……中小學課改好不熱鬧。但,熱鬧是他們的。
在中職——被課改「遺忘」的角落,我們沒有熱鬧,但我們一直在努力。在吃過複製、模仿普高課改的苦頭後,我們深深懂得,在中職的土壤裡,要有自己的課改方向,要有自己的課改道路。
中職課改面臨著無法想像的困難。就學生而言,在經歷了應試教育的「風吹雨打」後,大多數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成了中職生,很多學生一聽「學習」就心煩,一聽「作業」就頭痛;就教師而言,具有精深專業知識、強烈教研教改意識的教師並不多,教研教改沒有方向,盲目追蹤普高教研教改,「南橘北枳」「東施效顰」,效果可想而知;就中職語文教學而言,課堂經常陷入尷尬局面——教師熱情高漲、津津有味,學生精神慵懶、意興闌珊,因為學生不能容忍教師按部就班地一課接著一課地講授語文。
但我們敢於很有底氣地喊出「真正的素質教育在中職」,因為中職根本就不存在唯分數而教、唯升學而教之情勢。中職課改雖然沒有膏腴的土壤,但青石板上依然有我們的豐收林。中職語文「精品大講堂與實訓小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我們多年來精心培育的原汁原味、土生土長的課改成果。「過程比到達更重要」,學生的學業是這樣,我們的課改更是這樣。
左手能技術、右手能文化是中職教師的特點,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樣要求我們培養的中職生既要有技術又要有素養,這就倒逼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教育教學必須改革。具體就中職語文課的教育教學改革而言,要切實提高讀、寫、聽、說水平,重塑中職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改善中職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課堂效率,回歸「真語文」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審美性;「解放」教師,讓其有教學上的空間與自由,讓其廣泛閱讀、勇於探索,努力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水平。
經過多年研究實踐,中職語文「精品大講堂與實訓小課堂」的教學模式如今在安丘市職業中專推廣開來:按照中職課時方案,語文一周三課時,我們兩周上一次大講堂(四個班級在合堂教室連堂四課時)、一次小課堂(各班級在各自教室連堂兩課時)。
精品大講堂要求每位教師把自己在語文教學中最擅長的部分深加工、精包裝,適應信息化要求,不拘泥於「一節一課」,備四節連堂大信息量教學案;要求教師根據語文新課標,發現、挖掘語文知識與學生的最佳接觸點,把準學生的興趣脈搏,優化、整合語文知識,備出多樣化、個性化、專題化、模塊化的精品教學案。然後,教師把自己的精品課帶到大講堂,講授給學生和其他語文教師。通過精品課所展示的語文魅力,提高學生的修養和傳承語文的能力。課後,講課教師還要與聽課的同事一起研討,增益刪汰,以求精益求精。
既然是精品課,就應該儘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欣賞到。因此,我們利用合堂教室,一次可以給四個班級上課。連堂四課時的精品大講堂就像一個瀏覽器,讓學生體驗到上網瀏覽、超市自選的感覺,他們不可能對所有的精品課感興趣,一定會選擇適合自己胃口的知識。學生選擇甄別的過程,正是我們想要達到的課堂教學目的和效果。按一位教師平均一學期準備兩個精品課教學案來計算,如果有五位教師,學生一學期十次精品課堂就有了保證,就能夠接觸到五位教師不同內容、豐富翔實、亮點頻現、風格迥異的精品課程。利用大講堂,不只是四個班級,更多的班級甚至是全校學生的語文課都是精品課,而且所有語文教師的精品課都能夠展示出來,如此的教育教學效果是傳統班級授課模式無法達到的。
配合精品大講堂,我們還在每個班級各自安排兩課時的連堂實訓課,稱之為「實訓小課堂」。小課堂是學生的,以學生實訓為主,尊重學生差異,消化拓展升華大講堂所得,訓練學生的讀、寫、聽、說、感等語文綜合能力。在小課堂上,教師、學生在民主、尊重、和諧、幽默的氣氛中,一起找到「真語文」的感覺——語文真美。
幾年實踐下來,中職語文「精品大講堂與實訓小課堂」教學模式,為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學解了困:解決了師資短缺的困局,大講堂一次四個班級,也可以五個班級、六個班級;解決了優秀師資不均衡的困局,學生在校兩年能接觸到所有教師的精品課程,將來精品課程還可以校校互通;解決了公共基礎課課堂教學低效的困局,精品大講堂向學生提供了一個優於網絡信息的知識超市;提振了中職課改的信心,有了自己的方向和道路,有了自己的示範與標杆,讓中職課改在新一輪的課改舞臺上綻放出異彩。
(作者單位:山東省安丘市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