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網】
3月28日,「洞見與實踐——數位化教育與未來大講堂」線上隆重開啟。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央電教館原副館長丁新、上海電教館館長張治、廣西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戴啟猛、一起教育科技創始人兼CEO劉暢等多位教育界知名人士作主題分享。現場不僅有高屋建瓴的教育未來趨勢判斷,還有疫情中教育信息化實踐經驗分享,來自全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數萬名老師和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參加了今天的大講堂,並與演講嘉賓進行了適時的在線熱烈互動。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央電教館原副館長丁新對疫情期間在線教育企業的付出和努力給予了充分肯定,稱讚「這是一場世界範圍內史無前例的教育實驗」。丁新認為未來構建「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的學習環境離不開企業的幫助。教育行業應以信息化抗疫為契機,部署強大穩定、可靠安全、永不掉線的數位化教育新型基礎設施。
上海電教館館長張治帶來了《後疫情時代的學校教育信息化》主題演講。張治認為,AI對於人類社會的顛覆,大水已經沒過了膝蓋,信息技術融入教育的浪潮已經勢不可擋,「網際網路+教育」將會成為新常態。未來的教學,將是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同時並存、互為補充的混合教學模式,基本知識的傳授將逐步被支持個性化學習的網上學習替代。學習場景將打通課內課外、課前課中課後、線下與線上,成為一個整體,形成「網際網路+時代」的教學新常態。
廣西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戴啟猛分享了兩個未來趨勢。一個是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有機融合漸成趨勢,將城市優質的線上教學與鄉鎮配套線下教學有機融合將會有力的促進教育公平。另一個是線上的資源開發和線下教學質量提升將會成為新的熱點,這對未來教師自身提出了新的要求。戴啟猛所長還建議加大國家級平臺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力度,強化線上教學資源。
一起教育科技創始人兼CEO劉暢演講中表示,在教育信息化時代,無論是直播、微課、還是在線作業,優勢在於線上化和數據化,實現傳統教學所不能完成的事情。通過學生學習數據來驅動真正的精準教學,告別「經驗式」教學,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未來一起教育科技將會繼續深耕教育信息化,緊跟國家戰略方向,通過全學科、全場景的智能學習體驗,將教育成果深化轉化,讓優質教育資源最大化釋放效能。
「洞見與實踐——數位化教育與未來大講堂」 首創公益網絡直播互動形式,吸引了全國各地數萬名一線老師通過直播平臺聆聽,並溝通交流。今天正值周六,已經經歷過「停課不停學」洗禮的老師們當起了「學生」,角色轉換後的老師們在直播間裡各種表情玩的飛起,各位教育界知名人士的演講也受到了老師熱烈歡迎。戴啟猛所長分享的時候也跟老師開玩笑稱希望教育部的領導也能參加大講堂,跟大家一起感受教育信息化的魅力,現場老師「OK」、「666」刷屏表示贊同。
一上午的分享後老師們普遍認為受益匪淺。來自青島百盛希望小學的戰青老師認為課程通俗易懂,具備很強的落地指導性,可以緩解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畏難情緒。而另一名來自淄博市博山區博山小學語文老師薛滋彥也認為所有老師要不斷的學習,轉變傳統思維,擁抱新時代、新變化。
除了上述嘉賓演講,未來五天裡,來自九個省份二十餘位特高級教師、教研員、專家將會在六大分論壇裡帶來專業教研成果分享。研討內容涵蓋了語數外德育學科,橫跨小學初中學段,既有針對一線教師的線上網課教學建議,也有疫情下對學生心理健康輔導課程。網絡課堂教學設計的分層如何實現?如何改進網絡課堂「學生學習留白」不足的問題?線上「學研」多維平臺如何搭建等這些專業領域教研成果將會在各分論壇上首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