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何時開始建造長城?有可能漢代就有了

2020-12-18 北京日報客戶端

長城,是人類歷史上的文明奇蹟,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文化帶」在北京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名列北京三大文化帶之一。北京地區何時開始建造長城?目前相關專家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在北齊時期,但是,又有文獻顯示,北京地區修築長城的時間可能會更早一些。

據相關歷史文獻記載,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大規模修築長城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在先秦時期,戰國七雄大致都修築過長城,但是這時的長城是一段一段的,遍及全國各地,還沒有連起來。第二次是在秦代,將燕、趙、秦三個諸侯國在北面的長城連接在了一起,地點則是沿著農耕文化區與遊牧文化區的分界處,是在中國的北方。第三次是在北齊時期,這次修築的長城,與秦長城的修築路線已經有所不同,主要是為了防禦突厥、奚族等遊牧部落的侵擾。第四次是在明代,主要是為了防禦蒙古草原遊牧部落的侵擾,其修築線路又與北齊長城有所不同。中原王朝之所以傾全國之力來修築長城,是出於當時政治、軍事局勢的需要。

北京從古薊城的建造開始,就因為地處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交界處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最初也是距長城最近的軍事要塞。許多研究長城的學者認為,在這四次大規模修築長城的過程中,前兩次所修築的長城沒有經過北京地區,而是在其北面,從遼東到內蒙古,然後一路向西。也就是說,前兩次的修築長城,線路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秦朝把三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在一起而已。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北京赫赫有名的居庸關,和長城是什麼關係?

如果在北齊修築長城之前,居庸關和長城有關係,那麼,此前的兩次修築長城的工程就應該進入北京地區了。如果和長城沒有關係,那麼,此前的修築工程也就與北京地區無關了。

居庸關是什麼時候有的?應該是在先秦時期。早在《呂氏春秋》一書中即有記載稱:「何謂九塞?大汾,冥厄,荊阮,方城,殽,井陘,令疵,句注,居庸。」九塞之中的居庸塞應該指的就是居庸關,而其他八塞也應該是重要的關隘,只是有些關隘與長城並無關係。

從漢代開始,記載居庸關的相關文獻多了一些。如《漢書·地理志》是較早記載全國行政建制的專門文獻。該書在相關記載中稱:在秦朝設置的上谷郡(漢代隸屬於幽州)下面有十五個縣,其中的兩個縣為軍都縣和居庸縣。而居庸縣下面則標出「有關」,指的當然是居庸關。北魏時期《魏書·地形志》稱:當時的燕郡下面轄有五個縣,其中一個是軍都縣。顯然,這時的居庸縣被合併到軍都縣中。在該縣下面標出:有觀石山、軍都關、昌平城。這時所標出的軍都關,就是在《漢書·地理志》中所標出的居庸縣的「關」,即居庸關。

到了唐代,幽州的行政建制又發生變動,幽州下轄的範陽郡(今北京)設置有九縣,其中即有昌平縣。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在昌平縣治所「北十五裡有軍都陘。西北三十五裡有納款關,即居庸故關,亦謂之軍都關」。在此之後的諸多學者對於居庸關與軍都關的關係都進行過探討,有的認為是相鄰的兩座關隘,有的認為是一座關隘而分為兩處,故而才有了兩座關隘的名稱。這時文獻中提到的居庸關,已經是北齊修築長城之後的事情了,換言之,這時的居庸關已經與北京地區的長城有了必然的聯繫。

居庸關是先秦時期就存在了,而這處關隘與北齊之前的長城是否有關聯,就成為北京地區何時有了長城的關鍵所在。對於這一點,西晉時期的著名學者張華給了我們一點點寶貴的信息。張華是範陽人,在晉朝以博學著稱於時,在他的著述中,尤以《博物志》一書影響最大,流傳最廣。在該書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文字:「燕卻背沙漠,進臨易水,西至軍都,東至於遼。長蛇帶塞,險陸相乘也。」文中「燕」指北京地區,「軍都」指軍都關,即居庸關,「遼」指遼東。「長蛇」指長城,是形容長城綿延不絕的樣子。文中所述,是說這一段長城,西起軍都關,東達於遼東。「險陸相乘」,則是指山險和平地相互交替的樣子,即不論是山地還是平地,長城都是綿延不絕的。

張華是晉朝人,距北齊要早二百年左右。而他又是範陽人,對於北京地區的情況是比較熟悉的。因此,他在這段文字中寫到的居庸關與長城的關係證明了在北齊修築長城之前,也就是古燕國或者秦朝時期修築的長城,是以居庸關(即文中的「軍都」)為起點的。至於這段長城是否向西面延伸,他沒有說,我們也不好下結論。但是一直向東面延伸,到達遼東地區,則是可以確定的了。因此,在北京地區修築長城的歷史,是可以上溯到北齊之前的。也就是說,北齊在北京地區修築的長城,不是北京地區最早的長城。

在晉朝以後的文獻中,又有三種重要文獻轉引了這段文字。其一為《(乾隆)清一統志》,該書在引用這段文字時,標明是引自張華《博物志》。其二為清代朱彝尊的《日下舊聞》,他在引用這段文字時,標明是引自《河圖括地象》一書,這部書早已經佚失,據稱是漢代人所著。其三為《(雍正)畿輔通志》,該書也引自《河圖括地象》。如果《河圖括地象》確係漢代人所著,張華的《博物志》所引文字,也應該是從這部書中轉引的。那麼,漢代就已經有了從居庸關修往遼東的長城了。

自漢代以後,據《北齊書·文宣帝紀》的記載,北齊天保六年(555年)修築長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恆州九百餘裡」,這裡的「北夏口」即居庸關南口,也就是晉代張華所說的「軍都」關。「恆州」在今山西大同一帶。也就是說,北齊修築的長城,是從北京到山西大同,共九百餘裡。由此而形成了一條以居庸關(即軍都關)為中樞,東到遼東海邊,西到山西大同的北齊長城。

由此推斷,北京地區最早修築長城,可能是在漢代,最遲也是在晉代,其跨度是西起居庸關,東到遼東。到了北齊時期,又從居庸關往西直到大同,修築了一段長城。而從居庸關往東,已經有了張華所描述的長城,北齊再加以修築和完善,也是沒問題的。

相關焦點

  • 長城是如何建成的?
    (今庫爾勒)東至遼東的漢長城貫穿在漢朝的北部邊境為抵禦強悍的匈奴漢代在陰山以北修築了兩重平行的長城▽漢長城分布圖,漢代在今新疆境內修建的多為烽燧而非綿延的城牆|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由於漢長城的東西跨度太大而河西地區又人煙稀少很多地方只修了天田和烽燧烽燧又叫
  • 明代長城為什麼有兩道?如此勞民傷財,只因修建時間太晚
    在山西境內的偏頭、寧武、雁門合成外三關,在河北境內的居庸、紫荊、倒馬合成內三關,以這6個戰略支點形成了明長城的第二道防線,也就是大家認知裡的明代內長城,甚至到抗日戰爭期間都還在發揮作用,內長城如下圖所示:為什麼要建造內長城呢?
  • 北京不僅僅有八達嶺長城,在北京的周邊還有六大長城
    著名的: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好,也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這裡是萬裡長城中最早向遊人開放的地段,迄今為止接待了上億中外遊客,其中不乏眾多世界風雲人物。八達嶺長城的知名度和其開發的成熟度在其他5段長城裡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不過,因為八達嶺是北京的長城裡最廣為人知之地,所以這裡常年都人山人海,十分擁擠。2.
  • 「一日三餐」,何時開始的!
    「一日三餐」的習俗,又是從何時開始的!有什麼說法嗎!「一日三餐」,世上最美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目前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行的做法都是「一日三餐」,富裕的地區如此,貧困的地區也是這樣。「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是一句最為普通不過的諺語,點明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在我國,一日三餐的習俗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 旅遊景點被「各種塗鴉」,慕田峪長城有一個辦法,老外也稱讚
    北京著實是個擁有故事的地方,這裡一座故宮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統治,送走了最後一位皇帝,末代皇帝傅儀。這裡還有一座長城,如果從出具規模開始算起,恰好是我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的傑作,後來歷代皇帝不斷修繕、擴建用來抵禦外敵的軍事基地。
  • 去北京遊玩的話 那長城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順到北京好玩的地方,我想大家都會說故宮,但是今天小編不想提故宮,因為故宮大家都已經很清楚明白了,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說一說北京的另一個景點,這個景點就是萬裡長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萬裡長城,去了解一下萬裡長城的歷史興衰吧。
  • 修建長城的費用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修建長城的費用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說起長城,我想很多人都會很自豪。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很偉大的創作,是目前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很多去過長城的人都會感慨長城的宏偉,覺得能做成這樣的中國人實在是太厲害了。
  • 長城不僅僅北京有,萬裡長城萬裡關,東邊要數山海關
    長城不僅僅北京有,萬裡長城萬裡關,東邊要數山海關,說到長城,沒去過的人從書上說, 去過的人可能從八達嶺開始說話, 確實很多時候,大家去長城的話好像一定要去北京, 我認為北京的長城是國內最美的長城, 八達嶺長城、箭扣長城、居庸關長城等有名的海中景點都在北京。
  • 甘肅5處長城入選騰訊地圖明長城街景
    小編心裡一直有個疑惑,都說長城是萬裡長城,長城真的有一萬裡嗎?實際上從秦朝開始修築的長城,到現在早已過萬於公裡(國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公裡),中國的長城被稱為萬裡長城,名副其實。
  • 中國唯一和長城同時建造的清真寺,具有長城作用,現已殘破不堪
    根據大同府志的記載,該村大約建成於1457-1464年間,當時屬於大同鎮天成衛長城沿線的29邊堡,推測是明代回族駐軍建造。該村是一個回民聚居村,陽高縣的回民主要分布在袁家皂村,袁家皂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在村的東頭,當地一些人稱作「古廟」,據說是「全國唯一和長城同時建造並具有長城作用的清真寺」。
  • 萬裡長城沿線地區中,長城保護最好的是這裡……
    長城聚首,壯美中華,2019北京八達嶺長城文化節正在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舉辦。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城保護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民族精神,大力推動北京市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政府主辦本屆長城文化節,旨在彰顯北京在全國長城保護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長城文化帶建設成果,推動長城保護和文化挖掘。
  • 抗倭英雄戚繼光建造了中國最美的金山嶺長城
    1/金山嶺長城是非常適合攝影的地方 中國的萬裡長城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比如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城牆,長達萬裡;它是世界上建築史最長的建築,長達兩千年。具體到每一段長城又有自己的之最:比如長城的最東端是虎山長城,最西端是嘉峪關長城。
  • 八達嶺長城現英文刻字塗鴉 「文明」何時才能成為遊客「隨身物品」
    八達嶺長城現英文刻字塗鴉 「文明」何時才能成為遊客「隨身物品」時間:2017-08-16 19: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八達嶺長城現英文刻字塗鴉 文明何時才能成為遊客隨身物品 近日,一組名為八達嶺長城遭刻字,有大量英文的照片在微博上流傳,並引發網友熱議。
  • 今天帶你了解長城的歷史!
    中國的萬裡長城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著名的文化古蹟,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一開始規模並不是很大,在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之後,才建成了今天的萬裡長城,在漢代明代也曾大範圍的修築,其氣勢之雄偉,工程之浩大,令人嘆為觀止,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後來更是被聯合國納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中,是舉世聞名的古蹟!
  • 中國長城到底有多長?21196千米
    當今保護傳承有何難題?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長城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曬出了長城的「家底兒」——牆壕遺存總長度21196.18千米,各時代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市、區)。
  • 萬裡長城的資料:北京長城到底有多長
    萬裡長城的資料:北京長城到底有多長 2012-11-06 18:1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北京有好多處長城,哪一處長城的風景最美?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北京有多處長城,保護較好,遊客較多。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 八達嶺長城現英文刻字塗鴉 損壞長城有哪些處罰?
    中新網北京8月16日電 近日,一組名為「八達嶺長城遭刻字,有大量英文」的照片在微博上流傳,並引發網友熱議。八達嶺景區回應稱,目前景區擁有自己的執勤隊伍,文管科人員也會每天上城巡視,監督並制止遊客亂塗亂畫。  長城刻字現象為何屢禁不止?損毀長城將面臨哪些懲罰?國外在保護文物古蹟方面又有怎樣的措施?近日,記者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調查採訪。
  • 北京懷柔有段長城是明初大將徐達督建的
    由顧巍、曾朝銘執筆的《北京地區長城現狀調查研究》一文記載,1985年,中國地質礦產部地質遙感中心採用航空遙感技術,對北京地區長城的空間分布格局進行了全面勘察,發現北京地區長城總的走向主要分為東西、北西兩個體系,這兩個體系在原懷柔縣八道河鄉西柵子村臭水坑西南的分水嶺上會合,其南會合點位於東經119度29分38.9秒和北緯40度27分45秒之處,這個會合點被命名為「北京結點」,簡稱「北京結」。
  • 北京昌平區歷史文化縮寫·十三陵居庸關長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昌平區轄8街道、4地區、10鎮,常住人口210.8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071.8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生產總值50155.3元,昌平自西漢設縣,被譽為「密爾王室,股朧重地」,素有「京師之枕」美稱。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的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小湯山是溫泉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