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暗湧:為何中央派和地方派意見不一?

2020-09-05 青墨斷箋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都有大量案件的產生,儘管大多數案件可以得到公平的審判,但冤案冤情也是層出不窮。其中清末四大冤案之首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因其傳奇的色彩而被人們津津樂道。

儘管最終此案得以沉冤昭雪,正義戰勝了邪惡,但在這張正義的面具之下隱藏的卻是清末各方政治力量為利益而進行的激烈較量。

「楊乃武案」的前後始末

1、地方司法精心設計的殺人案

楊乃武是浙江餘杭縣的舉人,其人書生意氣極重,一向不屑官場中人阿諛奉承,貪贓枉法的做派。為維護鄉鄰百姓的利益,楊乃武曾聯合士子群體揭發過餘杭知縣劉錫彤濫收錢糧斂贓貪墨的惡行,因此在冤案發生之前他就已經觸動了地方官府的利益,成為了當地官員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

楊乃武

恰好此時,平時便與楊乃武有私情流言的畢秀姑的丈夫葛品連暴斃身亡,且死亡特徵極似中毒,於是葛母便要求當地縣衙驗屍查證。餘杭知縣劉錫彤接到這一狀告後自然歡欣鼓舞,立馬派遣仵作前去驗屍,驗屍結果為葛品連的確死於毒殺但不確定何種毒藥。

劉錫彤憑藉這一結果再聯合楊乃武與畢秀姑之間的私情流言,未經仔細審理便認定是楊畢二人合謀殺害了葛品連。

為了將此案坐實以便除掉楊乃武,劉錫彤便開始精心設計各種證據來證明他先入為主的結論是正確的。他先是動用刑訊手段逼迫畢秀姑承認是楊乃武指使她用砒霜毒害了自己的丈夫,同時上書朝廷革去了楊乃武舉人的功名,再將案情轉交到杭州知府陳魯的手中。

劉錫彤

陳魯是武人出身,本就瞧不起作為文人的楊乃武,於是也未經嚴查便先對楊乃武進行了刑訊逼供的手段,楊乃武承受不住,無奈之下只能承認殺害了葛品連。於是陳魯依照大清律宣判楊乃武斬立決,畢秀姑凌遲,並經浙江巡撫楊昌浚批覆上報刑部,待得秋後刑部審查後執行。

2. 朝廷迫於壓力介入審辦

雖然楊乃武已被判決,但他的家人堅信他絕不可能不顧自己的前途功名,為了兒女私情而毒殺別人,也不願看著楊乃武白白蒙冤而亡,於是他們繞過地方司法部門前去京城直接找朝廷上訴。

朝廷收到上訴後未經審理,便再次將此案退給地方司法衙門,只是要求他們再次仔細核查,這樣的結果只會讓此案繼續掌握在地方官府的手中,永遠無法真相大白。

但楊乃武家人大張旗鼓的申訴終於鬧得朝野與民間一片沸沸揚揚,在江浙士子以及民間輿論的多重壓力之下,朝廷只能越過地方官府,指派刑部直接處理此案,最終經過細緻的審理,此案得以真相大白,葛品連是因病而亡,並非被毒殺。

這樣的結果使得全國上下一片譁然,朝廷的臉面與威信受到嚴重的打擊,慈禧太后也勃然大怒,將餘杭知縣劉錫彤流放至黑龍江,其他餘杭縣三十多位相關人員被充軍或流放。而劉錫彤背後的江浙地區一百多名相關官員同樣也被摘掉了頂戴花翎,並明召永不敘用。

正義背後各勢力的交鋒

1. 地方派力量自成一體

楊乃武案發生的時間正值清朝末年,此時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清廷的滿洲八旗子弟早已養尊處優已久,戰力不堪一擊。慈禧太后只能仰仗地方上曾國藩領導的湘軍與太平天國的軍隊作戰,這也給了地方勢力不斷擴大增強的機會。

小白菜

太平天國運動平息後,很多的漢臣官員做了朝廷的封疆大吏,漢臣割據一方勢力的崛起使得清廷的滿族權貴如鯁在喉。

本來像楊乃武這類的地方案情刑部不會直接插手處理,除非經過省府州縣層層的上訴審查之後仍有冤情才可由中央接手。即使刑部受理之後,主審的中央官員為了維護與地方官員之間的關係也不會輕易推翻地方上的給出的結論。

這一律法的漏洞便導致地方上官官相護,形成鐵板一塊之勢,即使中央想介入地方事務也無從下手。

2.浙江士紳團體的反擊

在楊乃武案提交到刑部後,朝廷委派胡瑞瀾仔細查辦此案,胡瑞瀾清楚的知道此案最終的結果會影響一眾江浙地方官員的仕途與命運,且他的官職還是浙省學政,他無力也無心得罪自己的一眾同僚,所以儘管楊乃武案在全國上下掀起了滔天巨浪,連當時的外媒《申報》也持續跟進報導,但此案最終的決策權依舊掌握在地方司法部門手中,結果不會有任何改變。

刑訊逼供

但江浙士子的集體上書打破了這一局面,為了安撫天下士子之心,慈禧太后明發諭旨要求刑部直接申辦此案,最終才讓楊乃武洗刷了冤屈。但江浙的士紳集團絕不是平白無故的為楊乃武伸張正義。只是因為楊乃武身為有功名在身的舉人,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江浙士子的形象與聲譽

如果坐實他因私情而毒殺別人的罪名,這無異於打臉整個江浙士子集團,這是所有讀書人無法忍受的。而他們在此案平反的過程中不遺餘力的反擊也是為了維護整體江浙士子們的共同利益。

3、中央派勢力藉機打擊地方派力量

四川監察御史王昕曾就楊乃武案卻向慈禧太后上呈的一道奏摺「此案奉旨飭交撫臣詳核於前,欽派學臣覆審於後,宜如何悉心研鞠以副委任,萬不料徇情枉法,罔上行私,顛倒是非,至於此極……臣揆胡瑞瀾、楊昌浚所以敢於為此者,蓋以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皇上衝齡踐祚,大政未及親裁,所以藐法欺君,肆無忌憚

如果此前中央只是迫於各方勢力帶來的壓力,並希望挽回朝廷的顏面,維護律法的公正才直接審辦此案,那麼這份奏摺就直接觸動了慈禧太后對於皇權掌控的那根敏感神經。

地方各勢力在處理此案時獨斷專行,緊密結合的行為已經讓當權者的統治地位受到了威脅,他們還想通過此案影射反對慈禧太后實行垂簾聽政的決策,進一步削弱中央對地方的掌控,這是朝廷實際掌權者無法忍受的。

慈禧太后最後力排眾議,強勢平反了此案,並著重處理了一批相關人員,表面上看起來是維護了世間的正義,實際上卻是藉此警告地方派系,中央依舊對地方有著絕對的掌控權。

杭州展示館

總結

圍繞著楊乃武這一小小的冤案,晚晴各政治力量各顯神通,儘管當時慈禧太后明確表示一幹相關人員革職回家永不敘用,但浙江巡撫楊昌浚很快復起擔任了任閩浙、陝甘總督,胡瑞瀾也重新被任命新的官職,而楊乃武被判杖一百,所革舉人不予恢復,畢秀姑被判杖八十。

表面上的公平正義到最後也不過是中央與地方在利益需求下相互妥協的產物,這樣的明爭暗鬥也加速了清朝的覆滅。

參考文獻

1、《清末四大冤案紀實》

2、《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真情披露》

3、《《大清律例》與清代的社會控制》

相關焦點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能驚動慈禧為他們翻案?
    雖然說「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是清朝四大奇案之一,但是估計也沒有誰張嘴就把四大奇案說出來,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之所以如此出名,我個人猜測主要原因是香港導演王晶在上個世紀末的時候以此案為原型拍了一部叫《滿清十大酷刑》的片子。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楊乃武與小白菜_歷史謎案_專題_文化頻道_中華網
    】 「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當時鬧得朝野聳動、家喻戶曉。姿色出眾的畢秀姑,人稱小白菜,其夫被毒殺,卻被貪汙受賄的縣令劉錫彤誣為與楊乃武通姦謀殺,並且施用酷刑逼供,屈打成招。 雖然她拼命掙扎,奮力抵抗,頑強鬥爭,最終沒有忍住折磨,最後在昏迷中,被迫承認了與楊乃武通姦謀殺了丈夫。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始末經過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再經過了無數的民間流傳和演繹,「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已經是婦孺皆知的舊聞。但是,關於兩位當事人最後的結局和命運,或許很多人並不知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那段歷史,回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的始末和經過。
  • 明清奇案之楊乃武與小白菜
    "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在浙江省餘杭縣發生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是轟動朝野的一樁公案。此案歷經縣、府、省和欽差大臣多次會審,楊乃武與畢秀姑(人們也叫她「小白菜」)被嚴刑逼供,飽受皮肉之苦屈供早有姦情,合謀毒殺畢秀姑之夫葛品連,分別被處斬立決和凌遲,幾成鐵案。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真相大白後,130餘名大清官員被革職
    楊昌浚對案情有一些疑惑,他派人去艾仁堂藥店暗訪案情,得知消息的餘杭縣令劉錫彤早已提前安排好一切。派去的人並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便下了結論:沒有冤情。於是楊昌浚維持杭州府原判。1873年12月12日,楊昌浚把案件上報刑部,再由刑部呈皇帝判決。案件一般到刑部這裡就很難翻案了,因此楊乃武和小白菜的命運已基本定格,只等皇帝御筆一揮,就人頭落地了。
  • 清代歷史檔案記載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與影視劇中演繹的大相逕庭
    提起「楊乃武與小白菜」,想必各位都有耳聞,但對於這兩個人物的認知,多來源於影視作品。影視作品為了迎合大眾口味,一定要加以修改和誇大,往往要摻雜大量戲說在其中,因此使觀看者誤以為屏幕上演繹的便是事實。
  • 清末四大奇案之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小白菜葛畢氏是怎樣的人物?
    清末四大奇案之中,因貼近生活,所以,民間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的,當屬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其次,因為名伶楊月樓在菊壇的地位、他本人的社會聲望、藝人本身的傳奇特質等等,這一案也有巨大的轟動效應;太原奇案、相較於以上兩案,似乎總體影響力稍微會小一些;至於張汶祥刺馬案,因牽涉清廷的面子,所以,在政治上,影響力最大。
  •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為何會驚動慈禧,這裡面有什麼故事嗎?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早就被搬上過螢屏,由陶慧敏演繹的「小白菜」清秀可人,直到現在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小白菜」名叫畢秀姑,因為嫁給了葛品連,按照封建時代的規矩,她就成了葛畢氏了,因為長相可人,她又酷愛穿綠色衣服,襯得肌膚勝雪,如花似玉,所以大家都叫她「小白菜」。
  • 140多年前,楊乃武與小白菜受盡了冤屈,法國記者拍下罕見真容
    畢家原本和楊家就是老相識,楊乃武青年中舉,本與小白菜是郎才女貌,但奈何有緣無分,良緣終有所阻,二人關係止於友人。葛家少爺葛品連是個老實的買賣人,為人忠厚,雖說長相不盡人意,但人品有目共睹,在城南經營著一家豆腐坊,經常不在家,於是小白菜就常常去楊家吃飯。楊乃武又是舉人加身,遂教給小白菜讀書認字,葛品連也是對楊乃武的人品十分放心,幾人關係和睦。
  • 清末楊乃武奇案的事情始末是怎麼樣的?為何牽連諸多官員?
    清末有四起懸案,包括歷時數年的楊乃武案和小白菜案,以及當時朝廷與湘軍的關係。
  • 清末四大奇案系列——楊乃武:冤歌傳百年,遺恨說青天
    也因為這些影視劇,「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成為清末四大奇案中,流傳最廣的一個案件。 而故事則從楊乃武聯名眾士子舉報餘杭知縣劉錫彤,攬收錢糧、斂財貪墨開始...... 劉錫彤的兒子劉子和貪圖美色,相中了小白菜。便用迷藥姦污小白菜,又把小白菜的丈夫葛大小毒死。
  • 從張玉環案想到楊乃武!
    今天看到張玉環案無罪的新聞,感慨萬千!同治12年(1872年)餘杭舉人楊乃武被逼打成招。後經歷近四年家人拼命申冤,得以平反昭雪。成了歷史名案,試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能翻案是多麼的不容易,得經過多少血雨腥風才能出如此結果。當年該案摘掉了一百多位大清官員的頂戴花翎,永不續用。
  • 古人審案技巧漫談
    聰明的「寇老西兒」便把公堂扮成陰曹地府,審案法官扮成閻王爺和牛頭馬面之類,把夢中的潘仁美抓去和楊家冤魂對證,最終讓這心中有鬼的潘老賊戰戰兢兢,魂不附體,把罪行一一招來。這引人入勝、出神入化的審案方式,不禁令人叫絕。    還有一個想不起出處的古人審案故事,與「潘楊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古時的兩個農民,相互告發是對方盜竊自己的東西,各不相讓。
  • 古代知縣只是七品芝麻官,為何有「滅門知縣」的說法
    在基層地方上來說,知縣的權力之大,超乎大家的想像,以至於產生了「抄家的知府,滅門的知縣」說法。陝西地方戲《康熙訪賢》裡就記載:「葛之英做過知縣,知道輕重,地方官權大。俗話說:『抄家的知府,滅門的知縣。』」一個小小的知縣,就能讓一個無辜的家庭家破人亡,毀於一旦——看到這裡,你還覺得知縣是「七品芝麻官」嗎?
  • 江西張玉環案,度日如年:內心備受煎熬
    文/金葉哥哥01看過「張玉環無罪後與前妻緊握雙手」,再對比上世紀末的「聶樹斌案」,前者重獲自由,少年歸來時早已變成老翁;後者的靈魂,永遠定格在那一刻。清末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這樣的悲劇時常被翻拍,究竟是個人的不幸,還是社會陰暗的一角。即便重獲自由,內心卻早已迷茫。02他在最後的陳述中重申冤枉,當年的刑訊逼供迫使他作出口供,超過26年的牢獄令他妻離子散,需要法庭還他公道。
  • 小白菜燉豆腐怎樣做好吃?教你正確做法,味道更加鮮美可口,真香
    「小白菜呀,地裡黃呀,三兩歲上,沒了娘呀」,這是電視劇《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歌詞,你說巧不巧,就連電視劇裡的小白菜都要與豆腐有聯繫,她是豆腐店老闆兒子的童養媳,這說明小白菜與豆腐有著不解的淵源。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小白菜是我們秋季最喜歡吃的蔬菜,不但香甜爽口,而且營養豐富,富含各種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多吃白菜可以護膚養顏、滋陰潤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