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甲骨文告訴你司馬遷《史記》對商朝歷史記載的準確度有多高

2020-12-14 柱下史

導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股疑古之風在華夏大地上盛行,以顧頡剛為代表的疑古派開始否定中國夏商周的三代及以前的部分歷史,給中國古史界造成了一定的混亂。然爾甲骨文的發現及釋讀,不僅有力地回應了這些對歷史文獻持一味懷疑的態度疑古學者,還再一次印證了2000多年前的史學大學司馬遷對商代歷史整合的準確性。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中國的早期歷史不僅不被國外史學界認可,甚至中國自己人都在否認,其中以疑古派的顧頡剛、胡適的疑古言論最為著名,他們認為周以前沒有信史,一開始連商朝都認為是不存在的。胡適:東周以前無一字可信。顧頡剛:「夏商周是全不可信的,中華五千年是胡說八道」。中國的先秦史,被他們說的一文不值。

史料缺乏導致中國先秦史一直是wlkh

中國的歷史體系與考古體系的合流,目前最早能追溯到商朝晚期,主要歸功於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商朝後期(盤庚遷殷之後)殷商王族祭祀先王留下來的,從1899年第一次被發現,到現在總共出土了154000多片甲骨,中國收藏了127900多片,發現的4000多個字中,已經識別了2000多個字。甲骨文的橫空出世,不僅讓中國的信史年代向前推移了1000多年、中國史傳的商王朝第一次得到了國內外史學界的認可,還讓那些質疑中華文明的國內外「學者」閉上了嘴。

甲骨文使中國信史年代向前推移1000多年

對比顧頡剛之流對待中國歷史的態度,西漢太史公司馬遷就令人尊敬得多,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記載了商王建立前後30多代王的世系,司馬遷距第一任商先王「上甲微」有1700年左右,距離商湯也有1500年的歷史了,然而司馬遷卻精確梳理、辨識出了商王的世系(包括商先王),除了漏記了商王「祖己」、弄錯了幾位商王的即位順序,其它記載竟然與甲骨文中辨認出來的商王世系一模一樣、毫無偏差

司馬遷精準記載了商王世系

這足以證明《史記》對商朝的記載的準確性,商王朝確確實實是存在的,不得不佩服一代史學大家對文學的辨識功底。

太史公司馬遷

顧頡剛距離司馬遷也不過僅有2000年左右的時間,卻開始懷疑、部分否認《史記》等對先秦歷史的記載,試想如果司馬遷也如顧頡剛之流如此這般疑古,那我們恐怕真就看不到三皇五帝、夏朝、商朝甚至部分周朝歷史的記載了,華夏文明5000年真就不存在了。

甲骨文證《史記》對商朝記載準確性極高

相關焦點

  • 比殷墟更早的甲骨文出土,其中一個字,解開商朝重大歷史謎團
    關於商朝第一都城,即商湯建商之後的都城,《史記·殷本紀》記載「湯始居亳」,但「毫」在何處,司馬遷沒有給出解釋,歷史上給出的解釋是在河南商丘。《史記·集解》皇甫謐曰:「梁國谷熟為南亳,即湯都也。」《史記正義》《括地誌》云:「宋州谷熟縣西南三十五裡南亳故城,即南亳,湯都也。」
  • 西方為何不承認中國五千年歷史,以前只承認周朝現在才承認商朝?
    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分清楚,到底什麼才是歷史,以及這個爭論的由來?五千年歷史與爭論的由來說中國有五千年歷史一般是從司馬遷《史記》記載的三皇五帝開始算起,一直到現在。然而在古代,是缺乏系統完備的考古學的,也就是說古代的研究歷史,只能依賴與古籍,卻很難有實際的證據作為佐證。而司馬遷畢竟只是西漢時代的人,他與三皇五帝乃至夏代差了兩千多年,這個代差和我們與司馬遷的年代差距差不多。於是僅僅只有《史記》的記載,司馬遷記錄的真實性受到質疑,因為缺乏其他的實證。
  • 湖南出土一批竹簡,早《史記》200年,與司馬遷筆下內容截然不同
    當談到歷史,人們都會知道一部著作,就是《史記》,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載著上至古老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所有的大事。這樣一部宏篇著詳細地呈現了近三千多年的歷史,而這部書的作者正是司馬遷。
  • 司馬遷到底有多高?
    01司馬遷到底有多高?在漢代題材的古代影視作品當中,和在我們的中學課文上,我們所看到的司馬遷這個人基本上是一個很瘦弱、很清癯,非常老派的古代文人的形象。按照一般的中國古代文人的形容,就是所謂手無縛雞之力,他是一個文人。
  • 此國在商朝甲骨文中有記載,延續了1500多年
    我國眾多史料和古文獻都記載,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可仍有一些考古愛好者,以商朝甲骨文中沒有出現「夏」字為依據,否認夏朝曾經存在的歷史。眾所周知,商朝甲骨文是我國迄今為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另外,目前考古出土的十餘萬片甲骨文,釋讀率不到三分之一,而且還是在保留爭議的前天下。那麼,商朝甲骨文中究竟沒有關於夏朝的內容?答案是確定的。雖然還沒考證出「夏」這個文字,但卻記載了夏朝的後裔,一個神秘的諸侯國——杞國。
  • 《史記》中司馬遷的錯誤,記載的是神話還是史實?
    我們在了解《史記》的時候是否想過司馬遷也會有錯誤呢?實際上司馬遷很清楚自己的錯誤所在,所以司馬遷才會一強調自己要成一家之言。同時司馬遷不是接受不了批評,但是後人卻誤解了司馬遷的內涵,總是以《史記》作為官方的依據。所以在後來的很多史書裡面,總能看到照搬《史記》的做法。
  • 迄今為止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直接文字記載的王朝是 7.7螞蟻莊園...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迄今為止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直接文字記載的王朝是 7.7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 中國歷史上,最先開始有文獻記載的是哪個朝代?
    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約公元前16世紀)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中國最古老的文字記載來源於甲骨文和鐘鼎文(金文),但這些考古文物是商朝的,不是夏朝的。目前還沒有發現夏朝文字方面的文物。
  • 考古出土一批竹簡,證實史記中的錯誤,內容讓人難以置信
    值得一提的是,古墓中如果有書籍作為陪葬品,那麼這個古墓肯定是達官顯貴,一般的百姓家庭是沒有這些書籍的。李斯的長河中,也出現了很多史官,那麼司馬遷無疑是最為有名的。司馬遷的史記無疑是人們心中的經典,但是司馬遷的史記也是存在錯誤的。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是根據人們的描述進行記載的。
  • 史記中的很多記載,都被考古發現證實是錯的,但這真不能怪司馬遷
    《史記》在中國史學界可謂是聖經一般的存在,無論是研究歷史的專業學者,還是喜歡歷史的歷史愛好者,都會去閱讀《史記》。但是《史記》中的記載都是真實的嗎?這是無數學者都懷疑和研究過的題目。很多學者都發現《史記》裡面的有些記載和其他史書有所出入,比如《戰國策》。
  • 秉筆直書的司馬遷,為何撰寫史記時,隻字不提大名鼎鼎的中山國呢
    據近些年相關墓葬出土資料來看,中山國應該是被趙武靈王所滅。可讓人奇怪的是,實力達到"千乘之國",且曾經稱王的中山國,為何卻沒有進入《史記》世家系列?反倒是那些沒有稱王的諸侯國,卻得到司馬遷的偏愛,為其單獨立傳。那麼,《史記》對中山國隻字不提,是否與司馬遷個人主觀意願有關係?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說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其實是錯的」
    解放後,考古工作人員也對安陽進行了長期的發掘,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都有大量甲骨出土,安陽一地也因為甲骨的出土成為最具波詭雲譎歷史感的地方。甲骨到21世紀初的時候,在商朝在東方的一個軍事據點——今天的濟南大辛莊遺址也出土了許多甲骨。 甲骨文重現迄今120年,學者們乃至大眾甲骨文的熱忱持續不減。
  • 中國歷代都城-夏朝商朝(三)
    夏商周夏都斟鄩二十世紀末,中國官方組織了一個由2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的項目,對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進行研究。通過對歷史文獻、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的研究,對天文現象的研究,對考古遺址發現和墓葬發現的研究,以及運用碳14測年方法等,項目於2000年發布了研究報告。在這個報告裡,提出了夏朝的基本年代框架。
  • 使用甲骨文的商朝,軍隊戰士穿的皮甲是在化皮屯村生產的嗎?
    (王建安 攝影)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化皮屯村,化皮屯村西距商朝紂王的鹿臺遺址約3000米,相傳,化皮屯村是商朝帝辛設置的皮革加工廠,是專門為商朝軍隊戰士製作皮革鎧甲和馬匹鞍具的地方。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 古墓出土這部「天書」,記載上古89位帝王,考古家:史記錯了嗎?
    司馬遷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才寫下了《史記》。這本書的影響力巨大,成為了後世認識歷史的重要資料。但是史記的內容真的很正確嗎?有一個盜墓賊,他在進入一個戰國時期的墓穴時,他挖出了一本「天書」,上面記載著89位皇帝,顛覆了歷史認知。甚至讓考古學家大呼:《史記》錯了。
  • 司馬遷寫的《史記》是否是真正的歷史?你是如何看待的?
    司馬遷寫的《史記》是否是真正的歷史?你是如何看待的?司馬遷寫的《史記》是不是真正的歷史? 這個事兒,是個挺嚴肅的學術問題。就是說,不是我等非專業學者輕易便好臧否的。司馬遷寫作《史記》,自稱是 「實述」、「整齊」。 《史記》之所以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傑作,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他以「實錄」精神,博採先秦「六經」、「諸子」典籍。當代研究司馬遷的學者做過統計,《史記》一書,所明引先秦古書,達一百餘種。其中《六經》及記傳說解書籍二十餘種;諸子百家書籍五十餘種;歷史地理書籍二十餘種;文學藝術書籍近十種。
  • 評《史記》人物:司馬遷是怎麼樣「黑」孔子的?
    司馬遷知道儒、道兩家相互排斥,他自己是公開的道家信徒。他去給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立傳,怎麼能夠保持他的客觀性?很困難。所以,司馬遷在讚美孔子的同時,也給孔子的形象,埋置了不少陷阱, 留下了不少Bug。歷史記載中,時間就是權威,《史記·孔子世家》令後世儒生困惱不已。
  • 好玩的《史記》| 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博雅小學堂 好玩的《史記》給孩子不一樣的中國史入門課主講人 趙楚有一句俗話叫知人論世,我們講《史記》,不是從《史記》所記載的那些內容開始,而是從寫《史記》的這個人這個李陵,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爺爺在漢朝的歷史,在我們中國人的歷史記憶當中卻非常著名。還記得飛將軍李廣,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人曾經有一次出行打獵的時候,發現樹林當中臥著一隻老虎,他用箭下意識地去張滿弓射過去。最後大家發現,原來不是虎,是草叢中有一塊巖石,可是李廣的箭居然連箭後端的那個羽毛都沒入到石頭裡去了,也就是整個把石頭射穿了。
  • 甲骨文與中華文明的傳承: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李韻攝/光明圖片  自成體系 綿延不斷甲骨文是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迄今為止,共發掘出土154600餘片,約有4600多個單字。在這4600多個單字中,經考釋而公認的有1700個左右,仍有2900個左右的單字不識。研究證實,甲骨文是目前中國歷史上公認現存最古老而自成體系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