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餘年前一條土路演化而來,曾經與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一同進入「中國著名商業街」行列的河南鄭州德化街是中原最大的商業集散中心二七商圈的中軸線,規劃面積106.8公頃的街區西鄰鄭州火車站,東抵商代王城遺址,四周環繞著豐富的商貿、文化、旅遊等資源。
以二七商圈區域城市復興為主線,德化街圍繞環境、產業、文化、智慧街區和品牌特色等方面實施新一輪改造升級,打通商圈復興的「文脈」和「商脈」,建設現代時尚的國際化商業街區。
打造紅色地標
德化街的起點二七廣場佔地14畝,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革命歷史事件命名的廣場之一,矗立在二七廣場的二七紀念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特有的紅色基因,讓德化街成為聚焦中原出彩的新名片。
未來,德化街將突出以二七紀念塔、二七廣場、二七紀念堂為核心,以步行街為中軸線,大力實施「規劃引領、環境提升、產業升級、文化復興、活力打造」5大工程,全面拉升「產業縱軸+文化橫軸」坐標體系,打造「最中原、鄭中心」樣板的「百年德化·紅色地標」以及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會客廳」。
為做好德化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鄭州市制定了《鄭州德化街創建國家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細化明確了5大類28項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加大力度、加快進度,高效有力抓好落實。
目前,德化街正按照「減少拆、全面改、加快建」的原則,以環境設施「美」、商圈產業「強」、城市精神「立」、智慧街區「活」、品牌標杆「創」為抓手,努力改造提升街區品質。
提升綜合環境
在德化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中,鄭州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專家學者、轄區企業家、商戶以及消費人群參與進來,通過多層次論證、多渠道調研、多維度剖析,力求改造提升工作具有示範性、引領性和操作性。
通過梳理街區功能定位,德化步行街的改造工作突出頂層設計、高位謀劃、系統研究,2019年7月,由清華同衡等專業設計機構編制該區域的總體發展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編制了「1+5」的規劃體系:「1」即德化街改造提升詳細規劃;「5」即景觀提升規劃、交通組織規劃、業態發展規劃、夜景照明規劃和智慧街區規劃。
「這兩年改造一直在進行,效果很好,步行街的外牆立面也發生了變化。」德化街港金鳳食品店店主郭蔓說。
目前,德化步行街改造提升已完成立面改造,拆除建築及附屬物3萬平方米,改造建築14棟。此外,還計劃將周邊解放路650米、二七路350米、人民路700米、西大街500米4條道路改為慢行系統,擬新建二七廣場下穿隧道1條1500米,全面推進街區綜合環境提升,將統籌建築、違建、廣告、老舊小區、道路等各項工作。
外增顏值內增素質
「這裡人來人往,非常熱鬧,聽說是來鄭州旅遊必到的打卡地。」來自江蘇連雲港的遊客常先生和老伴漫步在德化步行街。「這是我們在鄭州旅遊的最後一天,這裡離火車站近,我們品嘗了當地特色小吃,準備再買點特產帶回去。」
德化街在鄭州素以人流量大著稱,然而其歷史氣息缺失、文化特質不濃、休閒功能薄弱等問題也一直存在,這是德化街改造升級必須解決的問題。
「這裡有波瀾壯闊的商業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是中原商脈所在、文脈所在。」在二七特色商業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馬遂鑫看來,德化街迫切需要增加傳統味道,打造特色,留住人氣。
當前,德化街正形成文化、休閒、社交、購物、時尚、旅遊6大業態,改造工作堅持「清退一批、升級一批、引進一批、振興一批」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項目支撐帶動力。特別是「振興一批」中包含的老蔡記、葛記、合記等鄭州老字號品牌布局博物館、歷史展館、河南非遺傳承工作室,發展文化演藝、慢生活休閒、民俗體驗等,實現了對德化街文化氣息的補充。
把文化留下來、人氣留下來、建築留下來,是二七商圈改造的主要思路之一。「德化街取意以德立商感化世人,這一商業文化牽動著很多老鄭州人的感情。」馬遂鑫說,德化街不僅要外增顏值,更要內增素質。比如,通過保留老建築、加入文化符號,打造文化產業屬性。
正在改造升級中的德化街,以特色、品牌為生命線,對標國際和全國示範街區,通過深挖品牌內涵突出本土特色,豐富功能內涵,提升綜合效益,建設具有標杆意義、時尚現代的國際化商業街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子佩)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