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一款抑鬱症治療產品小王子的開發手冊,其中包含了背景調查、用戶調研、競品分析,產品主要的功能架構和基本高保真原型等,供大家參考。
此產品手冊是本人和團隊關於抑鬱症治療APP的一起設想,產品目標主要用於輔助抑鬱症患者的治療,手冊包括背景調查、用戶調研、競品分析,產品主要的功能架構和基本高保真原型。
中國當前抑鬱症相關網站極度稀缺,成型的網站目前只有解鬱網一家網站,於2011年成立,其他多為貼吧論壇和自發組織的博客小站。
然而事實證明抑鬱症已成為當前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在中國,抑鬱症的發病率約為6%,目前已確診的抑鬱症患者為3000萬人左右。
調查顯示,這3000萬抑鬱症患者只有不到10%得到專業的救助和治療,同時,還有相當多的患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更沒有進行過診治。
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主辦的網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有抑鬱傾向;同時,超過45%的網友表明患了抑鬱症時「不會去看醫生」;超過36%的人選擇去「綜合性醫院,由全科醫師診斷」,只有不到18%的人選擇去專科精神病醫院就診。
由此看來建立專業科學、適用方便的抑鬱症網站有其施行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下文將以「解鬱網」為例,對當前抑鬱症網站的狀況進行分析進而從界面設計和功能應用兩方面進行優化改進,適用需求。
MoodGYM概況介紹
MoodGYM是一款用來改善反常情緒的在線訓練項目,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精神衛生研究中心開發。有中文版,免費使用。現在是第三版測試。
網站自身定位是:MoodGYM提供一種用來幫助受到負面情緒煩擾的人們的互動式活動,它可以識別您是否有情緒問題,比如焦慮或抑鬱問題並且學習能幫助您應對這些情緒的技能。
中文版地址:https://legacy.MoodGYM.com.au/welcome
網站原理以及理論支持:MoodGYM設計的思路來源於兩種能成功預防和治療焦慮和抑鬱的心理治療方法:認知行為療法和人際關係療法。
認知療法教授人們用有益的思維模式取代適應不良的認知模式,並增加行為的應對技巧。有廣泛的證據表明認知療法或認知行為治療是治療輕至中度抑鬱的有效方法。已有證據證明它治療成年和青少年的抑鬱症有效。現已證明讀認知行為治療的書(讀書療法)和計算機版的認知行為治療對成年和青少年抑鬱症有效。
人際關係療法(IPT)是一種短程心理治療,一般12 至 16 周為一個療程。它是為了治療抑鬱症特別開發出來的,重點在於校正社交和家庭困難。抑鬱患者常常感到不幸福或與配偶、戀人、朋友、同事、父母及孩子相處有困難,人際關係療法能幫助他們解決角色衝突,改善社交,有助於緩解持續很長時間的悲傷,幫助他們在家庭或工作中轉換角色。
MoodGYM內容介紹
MoodGYM項目共計五個模塊:感受模塊、想法模塊、去除歪曲模塊、減輕壓力模塊、人際關係模塊,每個模塊都包含了理論內容介紹和一些與抑鬱症相關的心理測試。每當用戶開始和完成一個模塊,分別會有一次測試。測試結果會儲存在練習冊中,用戶可以打開練習冊查看並更新測試結果,每一次測試結果都會記錄在案,由此可以看出用戶在完成這些模塊以後抑鬱和焦慮情緒是否得到改善。
因為模塊內容較多,在製作和測試APP內容時,主要以感受模塊為主,於是在此也以感受模塊為例,介紹MoodGYM的感受模塊含有的內容。
「會見代表性人物」。在療程的一開始,網站讓用戶查看幾個代表性人物的信息,其中有心態正常的人,也有情緒反常的人。在隨後的互動環節中,MoodGYM給用戶列舉了一些事例,並展現了在這些事例中,不同的人會有怎麼樣的想法,以傳達「個體的情感和行為主要是由他們構造世界的方式決定的」。
同時,MoodGYM還鼓勵用戶回憶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中不愉快的事情以及自己對那些事情的想法,以幫助他們覺察到自己的「歪曲想法」。
MoodGYM優缺分析
(一)MoodGYM優勢介紹
1. 理論支持: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精神衛生研究中心開發,設計的思路來源於兩種能成功預防和治療焦慮和抑鬱的心理治療方法:認知行為療法和人際關係療法。
2. 內容有效:對青少年和成人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堅持完成MoodGYM裡的所有session,能緩解抑鬱症狀和焦慮症狀。
3. 測試、習題與情景閱讀相結合:加強與用戶的互動,能幫助抑鬱症患者更好的吸收理論知識。
(二)MoodGYM 待完善部分
1. 界面設計:網站的界面設計很粗糙,不夠用戶友好,比如有一些按鈕不夠顯眼;交互方式過於枯燥,可能讓人失去使用下去的興趣。
2. 文字內容:由於翻譯問題,部分語句閱讀起來不夠順暢。一些國外的直譯使人覺得不夠具有親切感,代入感弱,可能會影響使用效果。
現階段MoodGYM的網頁內容存在翻譯不順暢的問題,使得用戶閱讀起來有些障礙;而且界面設計風格落伍,大大降低了用戶在使用網頁時的體驗。
我們打算借鑑並沿襲其模塊框架,對MoodGYM上的語言表述上進行優化重構,同時,重新定位界面設計風格,使之更符合用戶需求。
2.2.1 用戶訪談
(一)訪談目標
(二)問題列表
邀請患有/曾患有抑鬱症的用戶參與訪談,按照問題列表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
(三)訪談小結
2.2.2 細分用戶群與人物角色建模
基於用戶訪談的結果,我們嘗試著根據用戶的目標將他們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有較強意願主動使用類似的線上輔助治療產品的,比較重視內容是否實用有效,關注是否對於抑鬱和焦慮情緒產生幫助;第二類是覺得新奇願意嘗試看看,比較在意界面設計風格和交互流程,以及使用過程中的趣味性。
接下來,我們將根據這兩個用戶群進行人物角色的建模。
「可愛即正義」的活潑女孩黎冉:
人物角色1
「實用主義的倡導者」實幹女士梁靜:
人物角色2
目前市場上沒有專門針對抑鬱症治療的APP,只有關於抑鬱症科普以及線上治療的網站,所以我們的產品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競品分析這方面我們從中挑選了一些典型網站代表和包含抑鬱症治癒和恢復功能的APP,對它們的界面設計、功能架構以及市場狀況等三方面進行比較和分析。
2.3.1 網站分析
首先是抑鬱症治療網站的分析,中國當前抑鬱症相關網站極度稀缺,成型的網站目前只有解鬱網一家網站,於2011年成立,其他多為貼吧、論壇和自發組織的博客小站。
我們選取了國內目前僅有兩家典型網站和澳大利亞專業化的抑鬱症治療網站,分別是解鬱網和抑鬱症網和Moodgym。
解鬱網
界面設計方面:界面設計整體風格太過簡潔和商務化,整體配色過於單一,菜單欄設計和索引框以及主界面都偏商業化,配圖單調且老氣。
功能架構:由上圖可知,主要功能分為新聞中心、產品推薦和專家聯繫,功能比較單一,偏向於商業化,並沒有提供抑鬱症治療和線上測評功能,而是作為商業性網站使用。
主要確實的功能架構,第一是相關產品介紹缺失,沒有提供足夠的消息,第二是新聞中心的相關新聞過於老化和單調,使人缺乏閱讀興趣。第三網站知缺乏交互和社交功能,有相關經歷的人無法交流和聯繫,建議增加此類功能。
市場狀況:屬於商業化網站,產品推薦更新慢,信息不全,實際功能和作用非常小,使用率極低。
抑鬱症網
界面設計:界面設計整體風格太老氣,像十年前的網頁,整體配色過於單一,菜單欄設計和索引框以及主界面都雜亂,配圖清晰度低老氣。索引欄像廣告。整體網頁太雜亂不明晰。
功能架構:主要功能分區是抑鬱症知識科普,抑鬱症治療方法推薦和抑鬱症消息閱讀,內容齊全,且有分類,但仍顯得過於雜亂。但是並未對每個版塊內容詳細篩選,而是全部資料堆積,不能很快找到想要的,大量的閱讀模式很容易造成用戶的疲乏,同時部分版塊指意不明,邏輯混亂,不知所云,另外一方面網站缺乏交互,症狀群體無法相互溝通交流,無法得到專業人士幫助,有些模塊功能處於空白
市場狀況:由於其網站功能混亂,信息冗雜使用人群較少,且資料年代久遠,參考價值不大,所以使用人群較少,使用體驗不佳。
2.3.2 APP分析
1. Pacifica
Pacifica 是一款基於行為認知療法與正念療法來緩解焦慮與壓力的 app,由 5 個功能不同的模塊組成。適用人群:焦慮症者、心理障礙。
界面設計:界面設計較為大氣美觀,簡潔,整體設計較為精美,但是在用戶引導上做得不夠,用戶在明晰各功能作用的時候存在一定困難。
功能架構:「Home」的作用是定時打卡,記錄情緒狀態,「Health」則記錄睡眠狀態,形成的數據可以用於配合正規治療。此二模塊是正念療法的輔助記錄手段——有心人如果立志走出負面心境,首先需要預先設立希望達到的目標,並在日常打卡中朝著目標積極引導,一步一步向預設目標靠攏。基於活躍的用戶群,「Groups」上有不同種類、積極互助的小組,善於傾聽,也善於分享。組內有專業義工、過來人、求助者,可進行經驗和心得上的交流。
市場狀況:由於Pacifica不支持中文,所以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使用率不高,因為語言障礙,其中較為核心的社區功能使用門檻較高,需要有一定語言能力的用戶才能夠體驗。
2. 簡單心理
適合人群:希望尋求靠譜心理諮詢的人
界面設計:界面設計簡潔明了,意思清楚,用戶可以一眼找到自身想要的功能板塊,但是不夠精美,偏商業化。
功能架構:主要分為兩大模塊,一是心理測評,另外是心理諮詢預約,心理測評提供了專業測評了解自身動態,心理諮詢提供與專業心理諮詢師對話的機會。該APP專業性極強,因為其資質審核是出了名的嚴格:國家/國際諮詢師證書、2 年以上的長程培訓經歷、接受個別督導 60 小時、100 小時以上個人體驗、從業至少 2 年、付費個體諮詢總計小時數 2000 以上……
參照美國心理學會(APA)的標準,簡單心理從專業背景、從業資歷和督導面試等方面篩選入駐的專業人士。根據其官網信息,兩年來申請者中成功入駐的通過率僅有 25%。
除了心理諮詢師,平臺上還有國內三甲醫院的專業精神科大夫擔任精神科顧問。但是功能比較偏實際效用,沒有線上治療和輔助手段,相當於一種中介購買諮詢的APP,而非服務性的APP。
市場狀況:使用人數較多,目前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受歡迎度和接受度,專業性較強,但是針對性稍顯薄弱,同時服務功能缺失,在這一方面有待加強。
3.1.1 功能設置構想
小王子主要分為四個功能分區,分別為主頁、星球、日誌和個人中心。其中不同功能分區對應不同的應用版塊。
功能圖標
1. 主頁
主頁即為打開APP直接進入的畫面,內容較為簡單,暫時未設置其他功能應用。主要是可以看到自身玫瑰花每日的心情和每天給用戶的一句話,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功能。
2. 星球
星球包含星球旅行和飛行記錄兩大功能,點擊星球後即可進入星球旅行界面,我們通過趣味化的方式把輔助治療抑鬱症的測試和習題作為任務安排在每個不同的星球上,完成每個星球上的任務即可點亮一顆星球,前往下一顆星球。
通過星球旅行的方式來改變枯燥無味的習題和測評過程,讓用戶有心情有興趣完成對抑鬱症的輔助治療,同時與小王子在各星球旅行的劇情相結合,試製充滿治癒、溫暖的氣息。
飛行記錄功能主要是記錄星球旅行過程中的完成情況和進度展示,可以清晰明了讓用戶知道自己經過了哪些星球,完成了那些任務,有哪些收穫。幫助用戶對自身的任務完成情況和過程有一個回顧式了解和記憶,更好地完成整個用於抑鬱症輔助治療的習題和測評。
3. 日誌
日誌功能下面設立兩大功能分區,分為心情和打卡。心情的功能作用是記錄下用戶每日的心情,類似於心情隨筆,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記錄有利幫助用戶更好的聊些自身的情緒狀態和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治療。
打卡是與現實生活相連接的功能,用戶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完成上面的任務,然後進行每日打卡。通過給與用戶每日需要完成事項,投射到現實,從線上的心理輔導到線下的任務完成,全方位幫助抑鬱症患者抑制不良情緒,積極面對生活。
日誌界面
4.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下分設五大功能界面,個人信息、我的森林、消息、設置、幫助與反饋。其他幾大功能與大部分APP類似,其中主要說一下我的森林,我的森林是為
了增加趣味性設立的一大功能,用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得到獎勵物品(比如布丁果實),通過對獎勵物品的收集,達到一定限度後就可以種植下屬於自己的樹木,同時樹木成熟長大後即可在現實生活中其他地區也種下一棵真實的樹木。此項功能主要是為了提升用戶做題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幫助治療順暢進行。
我的森林
3.1.2 信息架構
3.2.1 低保真原型1.0
3.2.1 低保真原型2.0
3.2.2 圖標設計的迭代過程
1. 第一版:
2. 第二版:
點擊後效果:
3.2.3 地圖設計的迭代過程
1. 第一版:
2. 第二版:
3.2.4 日誌設計的迭代過程
1. 第一版:
2. 第二版:
3.2.5 故事場景設計的迭代過程
1. 第一版:
2. 第二版:
以上就是產品手冊的全部內容,還有動態原型視頻展示由於太大就沒有放上來,在產品手冊的書寫過程中完整高效的實踐了一個產品的生產過程,對本人的設計能力,產品直覺,用戶需求洞察能力都有著巨大的提升。
但仍有不足,由於團隊缺乏技術人員,還未上升到研發層面,因此後續的用戶測試僅停留在原型和視覺UI層面,後續改進後會增添相應內容。
本文由@joyandjune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