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高人為鞋煩惱 溫州鞋企幫其定製解難(圖)

2020-12-22 中國臺灣網

臺灣第一高人為鞋煩惱 溫州鞋企幫其定製解難(圖)

2011年02月18日 11:0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在溫臺商牽線,尋訪溫企量身定做

  張金國的特殊求助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牽動著海峽兩岸許多人的心。溫州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許燦欣也從電視新聞中獲悉了此事。身為臺灣臺南人的許燦欣,來溫州投資眼鏡行業已有13年。想到素有「中國鞋都」之稱的溫州鞋企眾多,如果能夠出手相助,定能幫張金國解憂。許燦欣立即通知自己臺灣地區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找到張金國,並向他表明心意。張金國知道後,十分激動,他表示,過去自己對溫州很陌生,只是聽說過名字,這次能得到溫州鞋企的幫助,真的十分感謝。

  1月30日晚,回臺灣過年的許燦欣一下飛機就馬不停蹄地趕往臺灣新北市的張金國家,詳細了解他的鞋子尺碼及定製鞋子的具體要求,並要了他最好的一雙鞋子帶回溫州作鞋樣,打算自己出資請溫州的鞋企為他定做鞋子。

  鞋企康奈給力,免費定製巨鞋

  2月9日,許燦欣回到溫州。通過溫州市臺辦的幫助,獲悉溫州著名鞋企康奈集團曾為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的貴賓定製過大碼鞋,便立即聯繫了該集團。康奈集團方面欣然答應,並表示一定會做出令臺灣第一高人滿意的鞋子。

  據康奈集團研發中心經理沙民生介紹,張金國的鞋子有60碼(大陸標準尺碼),比普通人的鞋子大二分之一,是該集團定做過鞋碼最大的。因為鞋子是超常規的,所以沒有現成的模具。無論是鞋楦、鞋底還是鞋樣都必須專門製作。而且鞋子太大,很多時候,連操作臺都放不上去,所以必須手工製作,工藝十分精細。

  定做鞋子的普通費用大約是兩三千元,而張金國的鞋子用料是普通鞋子的2倍以上,加上人工費用,總成本則超過普通定製鞋子的2倍。但康奈集團表示,將免費為臺灣高人定製3雙皮鞋,3雙拖鞋。並且第一雙鞋子將在一周內完工,先讓張金國試穿。

  獲知這個好消息,張金國開心地表示,自從19歲以後,由於腳太大,他一直沒再穿過拖鞋,只能穿定製的木屐。對於海峽對岸的這份特別的禮物,他充滿了期待。他非常感謝溫州鞋企和所有好心人的關愛。(中國臺灣網溫州市臺辦通訊員 王微芳 尤豆豆)

 

  瀏覽更多各地涉臺新聞 

相關焦點

  • 桐鄉鞋企考察溫州知名鞋企紅蜻蜓、奧康和康奈
    桐鄉鞋企考察溫州知名鞋企紅蜻蜓、奧康和康奈 2013-05-20 08:45:41 來源:網上輕紡城 近日,20餘家石門鞋企負責人在嘉興市皮研所
  • 大批臺灣鞋企入豫 周口謀造中國鞋業「第五極」
    曾掌握世界80%以上品牌鞋的生產和貿易的臺灣鞋企們,正在逐步將製鞋產業的重心從臺灣、東莞等地轉移到河南省周口市。 曾掌握世界80%以上品牌鞋的生產和貿易的臺灣鞋企們,正在逐步將製鞋產業的重心從臺灣、東莞等地轉移到河南省周口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於27日從2011年周口市承接製鞋產業轉移合作交流洽談會上獲悉。
  • 溫州:從中國鞋都走向世界鞋都 鞋革業「機器換人」放開前行手腳
    ▲康奈雲定製商城上線儀式現場康奈集團供圖  編者按:  溫州好,別是一乾坤!但溫州大型鞋企和世界製鞋龍頭義大利直接對接,在設備自動化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比如康奈早在2009年就從義大利直接進口了切割機,當時單價超過50萬元,在行業內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在此之前,溫州市所有鞋企都是用人工手工切割。如何在一整張皮革上,更高效率地切割出一雙鞋子不同部位需要的皮料,使皮料最省,全靠工人的經驗與手藝。
  • 探路臺灣市場石獅鞋企為何缺席?
    探路臺灣市場石獅鞋企為何缺席? 2011-05-1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日前,在ECFA效應下,福建泉州鞋企正將目光瞄準臺灣市場。
  • 老鞋企「跑」上新賽道!曾經「走四方」的奧康鞋,如何抓住年輕人的心
    近日,我們來到位於溫州永嘉的奧康國際總部,探究這家鞋企如何越來越年輕。老手藝遇上新科技 為何在咖啡館中試鞋有沒有想過,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灰姑娘的待遇,擁有一雙只有自己才能舒適穿著的「水晶鞋」?這一次,我體驗到了。
  • 「臺灣鞋機」展團規模增長20%
    核心提示:即將於2015年8月27-29日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溫州)國際皮革、鞋材、鞋機展覽會(以下簡稱「溫州國際皮革展」)上,臺灣區製鞋同業公會將攜誠鋒、益鋐、啟翔、潤澤、千附、高鐵、偉鎔、翔大等知名鞋機企業組團參展。
  • 東莞鞋業重現「臺灣光景」臺資鞋企將分流裂變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臺資鞋企轉移到東莞已經20年。東莞的臺資鞋企是否會繼續轉移?未來東莞在臺資鞋企版圖布局中,將是怎樣的定位?臺灣地區鞋業資深專家,國際鞋業會議秘書長孔繁郇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東莞的臺資鞋企轉型升級將出現分流,高端鞋的代工企業將繼續在東莞升級,低端鞋的代工企業則正在加速轉移到成本低廉地區,此外立足大陸市場的企業將堅守東莞,而以國際市場為主的企業,將轉移部分訂單到東南亞等地。
  • 殘疾鞋企老闆招肢殘人士學徒 傾囊相授製鞋手藝
    前天,溫州一位鞋企老闆發來這則「特別定製」的招聘啟事。這位鞋企老闆名叫王寶銀,同為殘疾人的他直言,靠著做鞋這門手藝過上富足的生活,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年近六旬的他願意傾囊相授,幫助更多的同路人自食其力,改變自己的生活。一雙手工皮鞋能賣數千元,生意還不錯王寶銀的鞋企位於龍灣濱海園區丁香路。
  • 三四百個溫州鞋品牌雲集常熟-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1998年兩人分開後,黃順道做自己註冊的「鳳飛飛」女鞋,李前躍賣澳倫、康奈爾、惠特、億邁達、菲迪等溫州鞋。後來溫州鞋企流行連鎖專賣,他就成為澳倫皮鞋的江蘇省總代理。 常熟是溫州鞋在江蘇的集散地。由八達鞋城、新豐鞋城和老區鞋業市場組成的常熟中國鞋業中心,隸屬常熟中國服裝城管委會,是華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的鞋業批發市場,入駐鞋類品牌有1000多個,其中溫州鞋有三四百個。
  • 老鞋企「跑」上新賽道
    近日,我們來到位於溫州永嘉的奧康國際總部,探究這家鞋企如何越來越年輕。  老手藝遇上新科技  為何在咖啡館中試鞋  有沒有想過,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灰姑娘的待遇,擁有一雙只有自己才能舒適穿著的「水晶鞋」?這一次,我體驗到了。
  • 「79一雙」的大東,如何成為溫州鞋王?
    近幾年,百麗退市、富貴鳥破產、達芙妮關店……中國鞋企的頭上仿佛籠罩著一朵烏雲。在鞋業一片蕭條中,一家來自浙江溫州的鞋企卻逆勢上揚。2018年時,大東已經默默開出了8000多家店,一年賣出了1億雙鞋。它的創始人還喊出了十年實現1000億營收的目標。由於價格便宜,以「79一雙」出名,專耕二三線及以下市場,它被稱為鞋屆「拼多多」。
  • 莆田鞋企:逆風中尋得「風口」
    一方面,莆田各級政府部門精準施策,建立「白名單」制度,從融資對接、稅費減負、品牌扶持等方面,扶助鞋企變「危」為「機」;另一方面,當地眾多鞋企紛紛出口轉內銷、轉電商,在線上線下融合的同時,加速在戰略、品牌、產品等方面轉型升級,打造核心競爭力,尋求突圍之路。
  • 臺灣地區宣布對大陸鞋徵收「反傾銷稅」
    銷臺溫州鞋近年增勢迅猛,亦將被徵稅43.46%   商報訊(記者  朱則金)據新華社消息稱,臺灣「財政部」3月13日晚發布新聞稿表示,初步調查認定,除東莞興昂鞋業初步無傾銷事實外,大陸鞋靴已對島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因此將從3月16日起,對自大陸進口鞋靴進行最長時間為4個月的臨時課徵反傾銷稅,稅率為43.46%。
  • 溫州「鞋履設計第一股」上市!年利潤超1億,女老闆是時尚75後
    值得一提的是,中胤時尚來自有著「中國鞋都」之稱的溫州。中胤時尚上市後,將是今年第五家登陸A股市場的溫州企業,也將是溫州鞋產業中繼奧康國際、紅蜻蜓之後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1、來自「中國鞋都」之譽的溫州,側重鞋設計領域 有「中國鞋都」之譽的溫州,鞋產業藏龍臥虎,有奧康、紅蜻蜓、康奈、金帝、巨一等一眾國內外知名鞋企,但是在鞋設計領域似乎是一個「軟肋」。如今,中胤時尚的上市正在改變這一狀況。
  • 大陸品牌鞋企發力臺灣市場 謀求合作共贏
    發行TDR同時有助吸引海外以及臺灣地區本地的投資者,並能擴大及分散公司的股東基礎。莊朝輝曾對媒體表示:「早在2009年就想過進軍臺灣市場,經過一年的努力,才敲開臺灣大門。」    其實早在今年6月份,特步在臺灣的第一家分店已在臺北西門町開業。
  • 晉江品牌之旅:從冒牌貨到名牌鞋的嬗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小圖:晉江鞋材市場「中國鞋都」未來或被國際鞋紡城取代。本報記者李坤晟攝   「中國鞋都」折冠封都的角逐,是從福建晉江開始的。  「冒牌鞋」:沒有品牌的「品牌危機」  也許是傳承千年的移民基因,塑造了晉江人愛拼敢贏的性格。  史載,西晉時期為避戰亂逃難而來的中原士族,因懷念舊朝故國,遂將其遷徙棲居水域改名晉江。明代以來大批乘桴浮海「下南洋」的晉江人,族源意識強烈,又將晉江變成著名的「僑鄉」。
  • 台州溫嶺強制關停4000家鞋企 數千人聚集抗議
    整治行動在節後依然延續,但被整治的鞋企業主開始反彈。2月17日,數千中小鞋企業主圍在溫嶺市橫峰街道政府門口,抗議政府在「1·14」火災後,強制關停鞋廠。當地一名王姓居民告訴記者,鄰居的鞋廠被關停,其也參與到這場圍堵中。也有幾名熟悉的鞋企老闆當天晚上就被有關部門傳喚。
  • 老鞋企「跑」上新賽道 看奧康鞋如何抓住年輕人的心
    近日,我們來到位於溫州永嘉的奧康國際總部,探究這家鞋企如何越來越年輕。   老手藝遇上新科技   為何在咖啡館中試鞋   有沒有想過,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灰姑娘的待遇,擁有一雙只有自己才能舒適穿著的「水晶鞋」?這一次,我體驗到了。   在溫州,要了解製鞋廠的新動向,找石燕麗「帶路」準沒錯。
  • 從臺灣到東莞再到周口 臺資鞋企北上中原
    在日前舉行的2011年河南省周口市承接製鞋產業轉移合作交流洽談會上,臺灣製鞋同業公會原理事長林昭傑說,5年前,臺灣鞋業開始尋找新的產業轉移地點,終於在去年選擇落腳周口。   林昭傑說,臺灣鞋業經歷了從臺灣到東莞再到周口的過程,而直到剖析鞋業的「向中移動」路徑後,他們發現周口的產業承接能力和發展潛力非常難得。「希望周口鞋業能像義大利那樣,一雙鞋子做了百年,如今依然行銷世界。」
  • 新時代溫州民營經濟發展觀察|語妍鞋業:10年匠心,只為一雙好鞋
    「『語妍』意為可以用美妙語言展示女鞋的形體(設計),簡單地說,就是讓設計出品的女鞋會說話。」王晶闡釋品牌的含義。翻看他的履歷不難發現,「語妍」是他對於女鞋的理解和追求。  14歲踏入製鞋業,曾在知名鞋企工作6年,多年的工作經歷,讓他看到國內生產的鞋子的痛點:設計偏大眾化、質量參差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