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宇宙無敵的韓國人又開始吹牛啦,他們說韓戰期間著名的仁川登陸全是他們的功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最近韓國上映了一部戰爭電影《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講述1950年9月洛東江戰役期間,韓軍一支700多人的學生兵部隊在人民軍側後登陸,不僅牽制了人民軍在東線正面戰場的進攻,打了人民軍一個措手不及,更是吸引了人民軍對前線側後登陸地段的注意力,為仁川登陸的成功提供了掩護。
那麼事實真相是否真是如此呢?筆者今天就來戳戳韓軍的這一牛皮。
一、東線韓軍的反攻
自韓戰爆發以來,在東線濱海地區作戰的就是一直是韓軍首都師和第3師,與他們對壘的則是人民軍第5師團和由第7師團改稱的第12師團。東線濱海地區除了沿海岸線的一條公路主幹道外,遠離海岸線的地區都是崎嶇的山地,對防守方非常有利。人民軍第5、12師團在一路南下過程中,不斷遭到美軍空軍與艦炮的轟擊,損失慘重。
儘管如此,由中國解放軍老兵組成的第5、12師團還是一個勁地向前進攻,把韓軍逼退到距離釜山直線距離只有100公裡的浦項市。在1950年9月的第五次戰役(九月攻勢)中,人民軍第12師團甚至一度滲透到慶州市附近的山地,給美韓軍的洛東江防線以很大震動。人民軍第5師團也推進到延日飛機場附近,迫使美軍將主要戰機都撤往日本的機場。
但隨著仁川登陸戰即將展開,美韓軍也開始準備在釜山防禦圈內對人民軍發起全線反攻。不過由於對人民軍的具體實力不是非常清楚,東線的韓軍指揮官突發奇想,打算模仿仁川登陸,在人民軍側後發起一次登陸擾襲作戰,搞亂敵人後方,好減少反攻帶來的損失。
二、李明赫大尉接鍋
韓軍選擇擾襲登陸的地點為盈德市以南15公裡、浦項市以北26公裡的長沙裡,又稱長沙洞,用中國話說就是長沙村。由於這裡距離兩軍對壘的前線不足30公裡,不少韓軍軍官都對這一計劃能否成功而產生懷疑,於是乾脆以手頭兵力不足為由直接拒絕,最後這項任務落在了李明赫大尉指揮的密陽遊擊營身上。
密陽遊擊營由李明赫大尉提議組建,目的是模仿人民軍的遊擊隊,滲透到人民軍後方進行遊擊作戰,因此該部裝備均為繳獲的蘇制武器。韓軍總參謀部本來不支持李明赫的想法,但行動作戰課課長姜文峰上校對此卻大為贊同,為了幫助李明赫補充兵員缺額,8月24日他幫助李明赫在大邱招募了560名「報國心切」的學生軍,他們大都是大邱市吉成高中的學生。
被招募來的學生軍們於8月31日抵達釜山港,接受了為期10天的軍事突擊訓練,內容包括武器操作、射擊技術和民族主義思想教育等。9月7日該部連同各級軍官和其他人員轉移到釜山西北50公裡的密陽,宣布部隊正式成立,公開的番號是第一獨立大隊,也稱李明赫部隊。第一獨立大隊共有成員772名,其中80%都是18-19歲青年學生。
隨著韓軍即將展開全線反攻,李明赫部隊的敵後遊擊計劃似乎已經派不上用處了,對此李明赫大尉當然焦急萬分。當聽說要對長沙裡進行騷擾作戰時,他自然迫不及待地接下這項任務。當初招募的學生軍們此時顯然已經身不由已,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還不會遊泳,這在之後的海上登陸戰中顯然是非常致命的。
三、涉水登陸受挫
為了分散人民軍對於前線側後海防登陸點的注意力,美軍以猛烈的海上火力配合小規模突擊隊在半島西海岸的群山港發起佯攻,韓軍這時也以同樣的理由請求美軍提供火力支援。大方的美國海軍派出著名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在9月13日對半島東海岸的人民軍陣地進行了猛烈的艦炮轟擊。
據韓軍的《陸軍行動命令第174號》稱,長沙裡登陸戰的任務是「在東海岸盈德郡南長沙裡沿岸登陸,切斷北朝鮮金光俠中將通往後方的補給線,並擾亂敵人後方……出發時間為9月13日,預計作戰時間3天」。為此遊擊專家全成浩上校被派往隨部隊行動,為了迷惑潛伏在韓軍內部的人民軍間諜,這支部隊在作戰命令上被詐稱為一個聯隊(團)。
9月13日夜,李明赫部隊的772名成員登上2700噸的月亮山號登陸艦,這本是大韓航運公司的一艘民用船,船長與船員均為被臨時徵用的平民。在英國Q-34驅逐艦的護衛下,月亮山號駛離釜山港4號碼頭。9月14日凌晨4點,月亮山號抵達目的地,不料由於對這一帶水文條件不熟,船隻還沒靠岸就在海上擱淺。
由於這裡海岸不遠,李明赫便命令船長打開船艙前門,但不幸的是這裡的水下地面非常滑腳,加上受颱風影響,船隻周圍的海浪達到了5-6米高,即使是習慣遊泳的人,也無法在這種環境下移動。因此第一批下船的人瞬間就被海浪衝走,消失在大海中。李明熙派出七名士兵攜帶繩索,試圖抵達海岸,但也都被海浪捲走。最後還是兩名熟悉水性的船員帶著四條繩索抵達海岸,第1連和第2連才憑藉這些繩索在海灘上著陸。
四、倉皇撤退
韓軍剛上岸,就遭到控制海岸的200高地上的人民軍輕武器火力的猛烈射擊,當場傷亡90多人。全成浩上校見這些新兵們大多沒有作戰經驗,擔心部隊被一直壓制在灘頭,於是乾脆帶領他們對200高地不顧一切地發起衝鋒。到上午9時,第一獨立大隊靠著兵力優勢終於攻佔200高地,戰鬥中共斃敵39人,俘虜3人,韓軍自己也陣亡23人,其中就包括帶頭衝鋒的全成浩上校與黃在重上尉。
第一獨立大隊佔領200高地後,當即以此為基地積極活動,在9月15日夜爆破了七號國道上的兩座橋梁,並封鎖了浦項-仁川高速公路,暫時性切斷了人民軍第二軍團的主要補給線。次日人民軍第5師團派出第12聯隊的一個步兵營前來搜剿,並配屬了數輛T-34坦克參與戰鬥。
面對人民軍的進攻,缺乏正規戰經驗的第一獨立大隊很快被驅逐出海岸公路,被迫退守200高地。在美軍艦炮的掩護下,韓軍在高地上勉強堅守了兩天,但所攜帶的可供使用三天的糧食、彈藥和補給品已經全部耗盡。為了避免部隊被殲滅,他們決定按照既定方案撤退。
9月19日撤退行動開始,美國海軍派來船隻接應,受颱風和人民軍追擊的影響,因此原本計劃到中午結束的撤退行動一直拖延到下午15:00才結束。最終李明赫部隊的772人中,有640人得以撤回釜山港,其中92人負傷。另有擔任後衛任務的39人最終沒能撤走,他們中的大部分被人民軍生擒。
五、戰後評價
戰後美軍史料對長沙裡登陸戰評價道:「這種擾亂敵人後方的企圖,並未取得明顯的收穫,也未能給韓軍第3師的進攻造成有利條件……」儘管如此,韓軍仍為獨立第一大隊牽制了人民軍一個步兵營達三天之久而沾沾自喜,並認為這對之後人民軍在東線的潰退有著不可估量的心理影響。
韓軍在之後的戰史總結中大言不慚的評論道:「這次作戰與仁川登陸是在同一時間進行的,無奈只是時機早了些,這種作戰,實力是其次,時機才最重要……從心理戰的角度來說,這次作戰也是相當的有價值……」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李明赫大尉回來後,受到不少人的指責:「你們怎麼能活著回來?」他甚至被差點送上軍事法庭。
不過到今日,長沙裡登陸戰已經和群山登陸戰一起,被韓國吹捧為掩護仁川登陸的戰略佯攻行動,不過前者至少是美軍組織發起的,群山也是次於仁川的備選登陸地點,而至於後者?美軍從來都沒有承認過這次作戰對仁川登陸有任何幫助。美國人表示:胡說八道,這全是韓國在自吹自擂!
儘管如此,為了紀念這次「壯舉」,宇宙無敵的韓國在2019年將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為了渲染全片的悲劇氣氛,影片大大誇大了參戰學生軍的傷亡。此外影片也趁機狠狠黑了美軍一把,指責他們沒有及時為獨立第一大隊提供補給。但事實上,要是沒有美國海軍的大力援助,這群新兵蛋子恐怕早就被人民軍殲滅在海灘上了。
本文作者:迪爾,「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