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是誌異小說《封神榜》中的人物,他與姜子牙同拜於元始天尊門下,但申公豹為姜子牙的師弟,一生與姜子牙為夙敵,法力一般,但口才好。申公豹無視紂王的暴虐,全力保護紂王與姜子牙為敵.其特異處,是兩隻腳往前走,眼睛卻朝後看。因為元始天尊偏袒姜子牙,申公豹嫉妒姜子牙手掌封神大權,故此挑動大批高人對付姜子牙,給西岐方面造成巨大困難。最後,在封神臺上被姜子牙封為「東海分水將軍」。
關於申公豹姓名,現流行有三種說法:
其一,複姓申公,名豹。申公是上古複姓;
其二,姓申名豹,公是敬稱,指公爵。如北伯侯崇侯虎,崇為姓,虎為名,侯指侯爵。姜子牙姜尚,後世又稱呂公望,這裡呂是姓氏,公是爵位,望是名字。姬發的弟弟姬旦,也就是《周公解夢》中的周公,後世稱為周公旦,同樣道理,周是姓氏,公是爵位,旦是名字;
其三,姓申名公豹,源自《封神演義》中說法。書中作者根據上古神話整理編制而成,對歷史人名缺乏考證。又有明朝士子歷來看不起少數名族,其實部分外族複姓,所以故意改為單姓也是有可能。《封神演義》作者本人對古姓也不是很了解,如:北伯侯崇侯虎有一個兄弟名崇黑虎;書中稱南宮适為南將軍,所以,第三種說法雖然為眾所知,但是最不可信的、最為荒謬可笑的。
申公豹是崑崙山上唯一的異類,元始天尊的徒弟,在所有玉虛弟子中間他是唯一在封神大戰中直接背叛者,很多線索都藏在封神文字下面,水落石出時才會嚇人一大跳。
過去聽老人們談論封神時,提到申公豹就說這是個豹子成精,當時只是一笑了之,以為這和說法海是蛤蟆精一樣是純屬民間的偏見,但在重讀姜子牙拿到封神榜下崑崙那一段時,我發現這種說法並非毫無依據,且看申公豹第一次出場時和姜子牙的一段對白。
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領,道行不過四十年而已。你且聽我道來。有詩為證:『煉就五行真始訣,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龍伏虎隨吾意,跨鶴乘龍入九天。紫氣飛升千萬丈,喜時大內種金蓮;足踏霞光閒戲耍,逍遙也過幾千年。』」
話說子牙曰:「你的工夫,是你得的;我的工夫,是我得;豈在年數之多寡?」
從申公豹的這段詩中我們可以發現他自稱有幾千年的修為,雖然在詩裡有誇張的可能性,但我們接著就發現姜子牙自己也承認自己修為的年數不及師弟申公豹,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按說姜子牙作為師兄,他在崑崙修道40年,那申公豹作為在他之後的師弟,修為就應該在40年以下,怎麼會倒轉過來,師弟反而比師兄年長呢。此時結合申公豹在詩中對自己身家的表述,我們不難做一個大膽的推論,即申公豹是崑崙山上唯一併非以人身修道的弟子,前面所謂幾千年的修行只是修成人身的修煉,然後再拜入崑崙門下,就像笑傲江湖裡面華山派的勞德諾,屬於帶藝投師,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會姜子牙聽都沒聽說過的砍頭飛升的邪術,書中說「其頭盤旋,只見一些黑氣」這明顯是妖術的描寫方法。
申公豹,為章回小說《封神演義》裡的人物;其特異處,是兩隻腳往前走,眼睛卻朝後看。小時候見到這種描寫,頗想一試,於是拼命把頭扭往一側,走了沒幾步,卻頭暈眼花,還險些撞在別人身上,才知道那實非人之所能。若干年後,一次在寺院裡瞻仰巨大的千手千眼佛,忽然又想起申公豹,覺得兩者隱隱焉有些相通,只不過千手千眼佛像把它表達得更充分更明顯了,那就是突破「正常」視點對人的束縛。
因為人的愚蔽,固然有因無知而致,但人最大最可悲的愚蔽,非但不是因為無知,相反,恰恰因為從外部接受了許多知識和道理,又對它們不假思索,以為這樣就把歷史、社會、人性等等完全看清楚了。這才是絕大的盲點。此時若能做到能對那些人皆曰善的「常理」視而不見,轉而重新用自己的眼睛直接審視一切,定會在原以為弄清楚的事情上察覺自己的無知。
比方說,許多出自聖賢的嘉言懿行,每個時代都把它當成不證自明的東西不假思索地承繼下來,宣傳照此辦理就得了做人的真諦,可以正確地走完生命歷程。其實哪有這樣的道理?《孟子》句:「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便未必站得住腳,實際情況是,雖說社會就高尚德行的說教從來不遺餘力,推廣的效果卻難如人意,反之「聞義不能徙」倒是更普遍的情形,原因在於這句話所內含的前提「人性本善」,本來就靠不住。又如「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語,雖出自孔子,也輕信不得;近讀《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若用裡面所載許多史實,來與孔子此語核對,分明都是相拗的。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編寫不易,看到這裡的你,去右下角給老師點一個「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不斷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