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後,傳說中的冷空氣終於到上海了,聽見窗外呼嘯的風聲了麼?
13:30,大風藍色預警掛起來了。
氣溫也開始往下走。
目前,上海還是中度汙染,但入夜後霾就會被風吹散了。
高溫熱浪、寒潮等極端溫度事件,會造成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等多種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近年來,上海市氣象工作者採用流行病學和毒理學等多種研究方法,關注不同人群,不同場景下氣象條件和大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開發疾病氣象風險預報產品。
近期,由上海市氣象局宣傳科普與教育中心、長三角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出品了氣象健康指南視頻,「氣象防未病,健康早知道」。
兒童感冒高發期在10.9℃左右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為各年齡人群中發病率最高的急性疾病。天氣變化是感冒的觸發因子之一。
根據研究,氣溫和溼度與感冒的發病密切相關,當氣溫變化幅度超出正常人體條件能力時,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從而使病毒易侵入人體,但不同年齡的人群的耐受程度不同。
14歲以下的兒童對低溫的耐受程度較差,感冒高發期在10.9℃左右。
成人與老人對低溫的耐受程度差不多。
當氣溫超過27.5℃時,成年人感冒發生的機率就會隨著氣溫上升而增加,與空調病有著密切聯繫。
溼度越低,不同人群的感冒發病的情況相對也越多。
一方面,乾燥的空氣可使流感病毒和致病力很強的病菌繁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乾燥的空氣會使鼻腔、氣管、支氣管黏膜脫水,使得呼吸道對病毒的清除作用降低,從而容易感冒。
低於20℃時兒童哮喘易高發氣溫、大氣汙染物、顆粒物和反應性氣體對兒童哮喘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
冷空氣可以明顯增加哮喘的發病風險,溫度低於20℃時是兒童哮喘的高發期,這是由於大多數的兒童哮喘是感冒誘發而致,春秋的氣溫多變及冬季寒冷是感冒的高發期。
PM10、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對兒童哮喘的就診人數有影響,年齡是PM2.5治哮喘的顯著修正因子,年紀越小越易受到PM2.5影響。
慢性阻塞性肺病受溫度、溼度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可治療的疾病,它的特徵是持續性呼吸系統症狀和氣流受限,病因通常是由暴露於有毒顆粒或氣體導致的氣道和/或肺泡異常。
中國慢阻肺患者約3800萬,每年的11月第3周的周三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生與天氣氣候的關係十分密切,研究表明,日平均溫度、日平均相對溼度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門診就診有影響。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門診量隨之日平均溫度升高緩慢降低,在日平均溫度大於10℃時,溫度上升時慢性阻塞性肺病門診量降幅增大。
溼度在40%-55%之間或大於65%時,慢性阻塞性肺病門診量隨其上升而上升,而在55%-65%之間變動時,慢性阻塞性肺病門診量隨之上升而下降。
室內的溫溼度是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因素,室內溫溼度的影響比室外更危險。
乾燥的空氣會使得呼吸道對病毒的清除作用降低,高水平的室內溼度通常是黴菌生長的來源,而黴菌生長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潛在誘因。高溼度會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因低溫而患病的風險,高濃度的PM2.5暴露·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誘因。
來看看今天上海的健康氣象風險預報吧~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