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殿就到了「轉輪王」。轉輪王身具三十二相,面有短鬚,雙手捧笏。即位時,由天感的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其殿位於幽冥沃燋石外,正東方直對世界五濁世界的地方。五濁是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具有這五種眾生生存狀態的時空,稱為「五濁惡世」,人道眾生就是身處五濁。
此獄中,設有金、銀、石、玉、木板、奈何、等六座橋,我們最熟悉的,在電影、小說中所聽到、看到,最多的就是「奈何橋」。正所謂:「奈何橋上奈何人,奈何橋下不了生。」只要踏上奈何橋,皆隨業力流轉,又開始無量的輪迴。
這六座橋,是專門管理從前九個殿中押來的鬼魂,分別核定他們的罪福大小,而後通過金橋、銀橋、玉橋、石橋、木板橋、奈何橋發往四大部洲去投生。有投生男身的,有投生女身的,畜生身、長壽的、短命的、富貴的、貧賤的。
這些投生的人都會詳細記錄於冊,然後送往第一殿,註冊後,送呈豐都冥府,再細分其壽命長短,或罪報與惡報變換,都會縝密管理。最後根據陰司的刑律,按受報者的者情況,分為:溼生、化生、卵生、胎生、無足、四足、多足等類投生。經鬼王核對名冊,竟是畜生、餓鬼多,得人身者鳳毛麟角,足見得人身之難。
若人一生中,能矜貧恤獨,遵守倫理道德、慈心不殺,就能得到善終,命中之後或升天,或者再投人身。造惡業的人,就沒這麼幸運了,隨惡業流轉,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總之,種善因得善報,種惡因得罪苦,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如果是持誦經咒造業的,則會先押「孟婆亭」報到。玉皇大帝命孟婆為幽冥之神,建醧忘臺,孟婆神生於西漢時期,童年熟讀四書五經,青年開始讀佛經,修為已達到,過去事不思,未來事不想的境地。一生堅守貞操,未損童貞,81歲時,童顏鶴髮。
凡是投胎者,皆要到「醧忘臺」飲下孟婆湯,忘記過去。《玉曆》云:世人生前,若有持念經咒,死後難判其罪,故先押送至「孟婆亭」飲下「孟婆湯」。令其忘記經咒,方得治其罪。
孟婆亭飲下孟婆湯,善人飲後,更為聰明;惡人飲後,神智昏暗。鬼王揮灑楊柳枝,鬼魂踏上輪迴路,隨業海流轉而去,或為人、或為六畜、或為飛禽、水族等等,又開始了無盡的輪迴。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看地獄十殿,讓我們感受到惡果報應可怕,種種地獄景象,無不令人畏懼。雖說萬法皆空,但因果不空。若以前有做惡業,只要真心懺悔,一心念佛,即可消業。願大眾皆能接受佛陀教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