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門啟動「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

2020-12-20 北京日報客戶端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展出的卜甲 資料圖

為了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近日,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該工程將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力爭經過5到10年努力,建成若干高水平研究平臺。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深入發掘蘊含其中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揭示古文字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創新轉化成果,服務時代需求。工程將力爭經過5到10年努力,立足於出成果、出人才、可持續,建成若干高水平研究平臺,形成老中青結合、具有一流學術水平和擔當精神的研究隊伍,產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價值引領力。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在教育部、國家語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工作基礎上設立,由工程專家委員會提供學術諮詢和專業指導,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將統籌協調工程實施,創新管理機制,加大協同力度,組織有關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文博單位優勢力量開展協同攻關,確保工程建設實現預期目標。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任敏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八部門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
    為深入貫徹落實賀信精神,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
  •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啟動
    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政府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深入發掘蘊含其中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揭示古文字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創新轉化成果,服務時代需求。
  •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近日啟動
    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政府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深入發掘蘊含其中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揭示古文字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創新轉化成果,服務時代需求。
  • 八部門:全面開展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方永磊 實習記者王紅霞)為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11月24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
  • 河南大學甲骨學與漢字文明傳承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古文字與...
    2020年10月15日下午,甲骨學與漢字文明傳承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古文字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座談會在明倫校區新行政樓308會議室舉行。孔令剛宣讀「甲骨學與漢字文明傳承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文件。在熱烈的掌聲中,孫君健向王蘊智頒發「甲骨學與漢字文明傳承發展研究中心」牌匾。
  • 古文字學進入全面發展時期
    古文字是漢字發展的早期形態,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然而,這門事關文化傳承的「絕學」,曾經長期面臨研究力量不足、後備人才匱乏的困境。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古文字學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古文字學學科發展呈現新亮色。
  •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川探索
    2017年2月,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從全省各地推薦的144名歷史名人中,遴選出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李白、杜甫、蘇軾等首批十大歷史名人,為其成立研究中心和研究會,打造博物館或紀念館,承載並弘揚歷史名人的當代價值。2017年9月,四川出臺《關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施意見》,提出傳承發展的主要目標,梳理出17個主要項目。
  • 「字美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公益應用計劃」在京啟動
    為了讓書法經典「用起來」,讓精品字庫融入大眾生活,同時賦能社會公益,提升公益宣傳的視覺審美,9月22日,由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中國書法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的「字美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公益應用計劃」啟動儀式在京召開。從即日起免費向公益組織、新聞出版單位、政府機構、學校、個人等提供「中華精品字庫工程」首批15款字體的5年使用授權。
  • 第四屆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大賽正式啟動,創新傳承中華文化
    12月7日,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秘書處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留學事業部和北京支點動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西安悅田廣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大賽」發布會在古城西安舉行,標誌著這一全國乃至全球的推廣中華思想文化精華的文化盛典正式啟動。
  • 【中華文化】重大信號:中國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定是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與當代中國發展實際結合,同時吸收當今世界文明成果的馬克思主義!《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立足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豐厚滋養」。
  •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學術年會(2020)在我校開幕-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甲骨學與漢字文明傳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蘊智教授主持開幕式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共同推動甲骨文等古文字冷門「絕學」學科的發展進步,2020年10月31日,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學術年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開封市開元名都會議中心舉行
  • 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公益應用計劃正式啟動,15款字庫傳承漢字之美
    2020年9月22日,由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電子")、中國書法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的"字美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公益應用計劃"啟動儀式在京召開。中華精品字庫工程的推出,讓普通人打開電腦,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優美的名家字體,欣賞學習,乃至隨心所欲的編輯、臨摹名家作品,惠及海內外所有漢字書法愛好者和使用者,是造福千秋萬代的文化工程,重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厚重,再現了中華歷史的輝煌,也讓我們重新回到那個書法藝術輝煌的時代,書寫藝術再一次回歸到日常生活中,功德無量。"
  • 弘揚文化 發展教育 研究漢字 傳承文明---《中華字通》序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凝集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集體智慧,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生存觀念、生產生活方式、歷史文化、哲學思想以及思維方式與表達方法,是中華文明之母,中華文化之根。現在懂漢字思想文化的教師與教育工作者越來越少,學生更是無知。教育如同植樹,根深才能葉茂。中國的教育只有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中,汲收全世界優秀的科技文化,才能生長出參天大樹。
  • 廣西師範大學學習《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原標題:我校舉行學習《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座談會  3月1日下午,「發揮學科優勢 弘揚傳統文化——學習《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座談會」在文學院舉行。學工部、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校友總會、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等單位負責人,及文學院專家學者近20人參加了會議。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編
    原標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編   確保傳承發展落細落小落實   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董 偉   保護、傳承、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部門的重要職責。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始終高度重視這項工作。
  • 中國人民大學率先舉辦強基計劃(古文字學方向)學科建設暨學術基地...
    作為一所紮根中國大地創辦的大學,人民大學文學院與中國文字博物館等七家機構籤訂了文學院和古文字學強基計劃教學實習基地,推動學生在古文字學研究的生動實踐中紮實展開學習和科研,推進中華傳統文明的傳承與發展。他指出,古文字學是事關文化傳承的「絕學」和冷門學科。新時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古文字的傳承與發展。2020年教育部將古文字學專業列入強基計劃招生和培養範圍,是落實總書記賀信精神、培養古文字學高層次後備人才的重要舉措。古文字學從本科培養抓起,建立本、碩、博配套銜接的培養方案,不僅是對古文字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更是應對新形勢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戰略需求的有力保障。
  • 中華文明的發展節奏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中國道路就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指出中華文化生命力延續至今且仍有價值。我國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幾十年的成果積累,為習近平同志關於中華文明系列重要論述鋪墊了豐厚的研究基礎,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2018年5月28日,「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發布後,《人民日報》載文指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用豐富的證據和科學的研究揭示出中華文明獨立起源 的客觀事實,使『中華文明西來說』等謬論不攻自破。
  • 探文明之源 尋民族之魂——解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
    28日,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牽頭,聯合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機構共同參與的「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布成果,揭開中華文明源頭的神秘面紗,書寫華夏兒女共同的「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