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剪刀手愛德華》,看哥特藝術在電影中如何被成功運用

2020-12-19 春城花草香

一提起「哥德式風格」,大家並不陌生,這種藝術風格最早應用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教堂為代表的建築上。

這種建築在外形上表現為尖塔,拱門,大窗戶,彩色玻璃以及繁複的外牆雕塑等特點,是一種莊嚴,有儀式感,輝煌的美學藝術。

哥特風格建築
特風格教堂內部

後來,這種哥特藝術風格經過不斷地演化,逐漸被廣泛的應用到文學,音樂甚至是電影領域,所呈現出的藝術氛圍也更加的多元化,比如表現為恐怖,毀傷,神秘,黑暗,孤獨和絕望等藝術特徵

在文學領域,像以十九世紀的詩人拜倫,波德萊爾等為代表的詩歌中,會經常會出現描繪死亡,烏鴉等體現黑暗、恐懼的內容。

而對於哥特風格的音樂,在20世紀則完全走到了朋克音樂簡單浮躁和反叛的對立面,呈現出晦澀,壓抑和哀傷的情調。主要代表音樂像英國的《治療樂隊The Cure》的相關作品,曾經以深刻和悽美的音調贏得了不少年輕人的喜愛。

談到哥特電影,不得不說的就是美國導演蒂姆.伯頓的開山之作《剪刀手愛德華》,該部電影融入了大量的哥特元素,可以算得上是哥特風格電影的代表作。

之所以說它是哥特電影的代表作,是因為它不僅融合了所有我們認為的屬於哥特風格的相關元素,並且還創造出了一種流行文化。

這部蒂姆.波頓1990年首次與約翰.尼德普合作的電影,獲得了第45界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的最佳藝術指導獎。

1958年出生的蒂姆.伯頓從小性格孤僻,並且有自閉傾向,喜歡追求黑暗和怪異的境界,這對他後來的導演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們對他導演的電影風格總是冠以華麗而頹廢的哥特風格。他善於運用誇張的色彩,迥異的服飾塑造古怪精靈的人物。

蒂姆.伯頓導演的電影除了這部《剪刀手愛德華》,還有《艾德.伍德》《殭屍新娘》《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等,這些電影都以其充滿奇幻和怪誕的視覺風格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剪刀手愛德華》講述的是一個科學家在古堡裡製造出一個具有人類情感的怪人,起名愛德華。擁有剪刀手的愛德華獨自生活在古堡裡,直到後來被一名誤闖城堡的女子佩格帶回家。最後與佩格的女兒相戀卻無法在一起悽美的故事。

作為一部蒂姆.伯頓典型的哥特藝術風格電影,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哥特藝術是如何在電影中被成功運用的。

(1)古堡元素是哥特藝術的一種體現

古堡,作為歐洲歷史上主要的建築,始終保有著莊嚴而神秘的建築氣質,帶給人們豐富的想像空間,與教堂一起成為哥特藝術建築風格的代表。也正因為如此,它也成為哥特文學和哥特電影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吸血鬼和變態狂的故事似乎總是適合發生在古堡裡。

《剪刀手愛德華》這部電影的主人愛德華正是在這種古堡中產生的人物。他被一位鮮為人知的隱居的科學家發明出來之後,由於科學家的意外去世,未完工的愛德華的雙手只能用剪刀來代替,成為具有科幻色彩的「剪刀手愛德華」。

影片一開始就描繪和渲染了山頂上古堡的破敗,荒涼和恐怖,再加上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機器,更是讓古堡散發出陰森的氣息。這些氛圍與影片中即將出現的身世奇特造型古怪的主人公愛德華的氣質相當吻合。

可以說,古堡本身所營造出的特殊氛圍也讓它成為哥特藝術或者說哥特文化裡一種標誌性的符號,對於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表達和傳遞一種頹敗悽美的藝術美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超現實主人公「愛德華」本身具有的哥特藝術元素

所謂的超現實主義是指:力求突破邏輯與真實的現實觀,嘗試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柔和而展現的一種真實情景。通俗的解釋:比如一隻癱軟的玻璃杯子,癱軟現象和玻璃杯在現實世界都是存在的,只不過進行了不可思議組合,這就是形成了超現實主義或者叫超現實手法。

《剪刀手愛德華》這部影片裡的主人公愛德華就是個典型的超現實主義的人物,這種超現實主要表現在他的造型上:有一雙鋒利的剪刀手。

當然除此之外,導演也賦予了愛德華獨特的外表:梳著亂蓬蓬被稱為「蜘蛛發」的頭型,面色蒼白,有著濃濃的黑眼圈,臉上還有一條條他自己不小心用剪刀手割破留下的傷疤。

這種詭異而另類的造型顯然就是哥特文化的一種演繹形式,包括上面提到的英國《治療樂隊》的主唱羅伯特.史密斯早在《剪刀手愛德華》前10年就已經打造出這種超現實主義的恐怖形象,以便和樂隊那些帶有傷感和絕望的調性相匹配,營造出一種純粹的哥特音樂藝術氛圍。

除了愛德華在造型上的超現實之外,他的性格也像一個自閉症的孩子,不愛說話。整部影片他的臺詞很少,只有幾句話,都是約翰.尼德普用自己特有的魔性的笑容和眼神來展現愛德華的內心。

同時剪刀手愛德華又是純真而善良的,他利用自己的特長和熱心的來幫助小鎮居民們修剪園藝,不計後果的答應心愛的女孩「金」撬門入室。

影片對剪刀愛德華這個角色基調的塑造,本身就註定了這是一個充滿了矛盾和危險的超現實主義形象:擁有愛的情感卻又無法擁抱觸摸愛人;有一顆善良的心靈卻擁有古怪恐怖的外表;有孩童般的單純卻要面對世人複雜險惡的內心。也許正是這個悽美傷感的超現實的哥德式人物,為影片帶來了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3)故事情節本身的荒誕離奇所呈現的哥特元素

荒誕和離奇也是打造哥特文學或是哥特電影常常引入的元素,比如1994年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夜訪吸血鬼》和同年由傑克.尼克爾森主演的《狼人生死戀》都是充滿著詭異離奇的氛圍,打造出誇張,奇特的哥特藝術主題。《剪刀手愛德華》這部影片在劇情的設計上也不例外。

影片本身描寫了這樣一個愛情故事:剪刀手愛德華愛上了好心的推銷員的女兒「金」,他看「金」的眼神裡充滿了歡喜和柔情,這也讓他毫無「人味」的面目,因為有了愛而變得有了生機。愛德華為了心愛的「金」寧願做任何事情,也會為「金」與前男友的親密舉動心生嫉妒,這些都是愛情中最常見的美好的情感。

同時,女孩「金」由最初對愛德華外形的恐懼,而慢慢被他的純真和善良感所感動,也愛上了敢做敢當,為愛可以赴湯蹈火的剪刀手愛德華。但是人們對愛德華的誤解不得不讓愛德華逃回了城堡。

由於愛德華本身情況的特殊性,也使他們的愛情註定會成為一段沒有結果的傳說,他和"金"只能把這份愛默默的珍藏在彼此的內心。

真摯動人的情感配上離奇和荒誕的故事本質,這就是哥特電影劇情所來帶的既悽美、高貴,又包含對美好嚮往的藝術魅力。

結束語

哥特藝術經過這麼多年的傳承和演繹,無論是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都有了更廣泛的應用和發揮。

但不管如何演繹,總是離不開試圖通過對黑暗,神秘,絕望,恐怖甚至死亡的表現來達到一種美感的轉化。

從這一點來講,《剪刀手愛德華》是一部把哥特元素運用得非常成功的影片,同時也使電影裡的哥特元素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比如現在的年輕人迷戀黑色的服飾,化煙燻妝和梳爆炸頭等等。

哥特電影作為哥特文化傳承的一個分支,導演蒂姆.波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與約翰.尼德普和海倫.娜邦漢.卡特形成了哥特電影的鐵三角,開創出了蒂姆.波頓哥特風格的一系類電影,給熱愛哥特藝術風格的人們帶來一種獨特而華麗的精神享受。

(全文完)

春城花草香,聽風賞雨,採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輕鬆有趣的時光

相關焦點

  • 推薦電影:《剪刀手愛德華》
    工作之餘,總是喜歡找些電影來看。在高分電影欄看到了這部奇幻感情片,看過之後,也甚是喜歡,無聊的時候都會再刷一遍,總會有新的收穫與感悟!風格迥異,畫面唯美,感情至深,所以,我本人大力推薦這部電影。對於電影的名字,平鋪直敘,沒有太多花樣,而然卻走進人們的心裡,堪稱經典中的經典!也讓我為之印象深刻。是的,愛德華有一雙不同尋常人的剪刀手,這雙手可以修剪樹木、可以給狗狗理酷酷髮型,就是這雙天才的修剪師的手,唯獨不能擁抱愛的人入懷。
  • 這些哥特風格的經典電影,讓你在黑暗與孤獨中生活的美好
    說起哥特風,真的是現在很喜歡的風格了,它們用黑暗和孤獨詮釋著生活的美好,今天呢,就給大家盤點一些很經典的哥特風電影。第一部《剪刀手愛德華》,該劇主要講述的是愛德華擁有一雙異於常人的剪刀手,只能隱居古堡,直到佩格出現。
  • 《剪刀手愛德華》:愛德華剪下的每一片雪花,藏著愛與孤獨的力量
    文/時光規劃者由好萊塢著名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執導、強尼·戴普主演的電影《剪刀手愛德華》於1990年12月6日上映。電影獲得獲得第18屆土星獎最佳奇幻電影獎、第4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藝術指導獎以及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提名。豆瓣評分8.7分,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奇幻愛情電影。
  • 遊戲科普姬|聊聊《第五人格》備受讚譽的哥特風
    與記憶裡的哥特風《第五人格》相比,又多了一些中國元素,可見網易在遊戲畫風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那麼哥特風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風格呢?它是如何發展又是如何被大眾所接納的?甚至於說,關於生和死的問題沒有人比德國人的理解更透徹——也正是這種執念,影響了後續哥特風格的發展方向,這就是一開始所說的,哥特元素並不是某一種特定的風格,而是一種藝術氛圍。生的方面,積極蓬勃向上——人人都能隨時體驗;死的方面,絕望恐怖荒誕——只能依靠藝術表現。哥特風格最早發跡於文藝復興時期。
  • 天才剪刀手,竟然毫無違和感,看剪刀手如何融進人類生活
    在《查理的巧克力工廠》中,德普飾演的角色是奇奇怪怪的廠長。在那個時候德普就被指出他所飾演的廠長,不管怎麼看都有德普的影子。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德普陷入了一種爭議。可不管怎麼說,德普塑造的角色之所以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說明他的演技還是超乎尋常的。而且,從德普參演的電影中稍稍總結一下,不難發現,雖然他參演的影片多為奇幻片,但這些影片常常沒有脫離探討人性。
  • 《剪刀手愛德華》,人與機器人,不能擁抱你的手
    這句與大話西遊裡帶上緊箍咒就不能愛你,不帶上就不能救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影評出自於美國奇幻愛情電影——剪刀手愛德華。這是一部以一個機器人和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的電影。其中也不乏諷刺那些愚蠢,搬弄是非,牆頭草的世人情節。也正因為這群人的存在,導致了我們的男主愛德華和女主金之間美好的愛情最終以悲劇收尾。
  • 如果愛我,請為我修剪一片雪花《剪刀手愛德華》
    愛德華置身於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眼裡滿是孩童般的純真好奇和小獸似的輕微驚恐戒備。如果這一切皆如他單純美好該多好,可惜善良的佩格那些鄰居們卻都是喜歡調情、偷窺和搬弄是非的市井小人。《剪刀手愛德華》這是一個童話故事,發生在看似完美的殘酷世界中的童話故事。
  • 《剪刀手愛德華》中5句英文臺詞,總有人教會你如何去愛
    《剪刀手愛德華》是一部與科技無關的講機器人電影。電影講述了機器人愛德華獨自生活在古堡,佩格闖入了他的世界,將他帶回俗世,愛德華與佩格的女兒金相愛,但卻無法在一起的悲劇童話。今天,就從《剪刀手愛德華》的經典英語臺詞中,體味愛情的酸甜苦辣吧!
  • 重溫《剪刀手愛德華》,依舊悲傷,流言原來可以斷送一個人的幸福
    《剪刀手愛德華》註定是一個充滿了悲傷了電影,從一開始,它就註定是一個悲劇。自從愛德華走出城堡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他的一生是以悲劇收場。在那一場充滿了雪花的世界裡,我看不到任何的美,我也不知道愛德華想要表達什麼,也不知道這位著名的導演想要表達什麼,我只知道滿眼望去,這是一個蒼涼的世界,好像一片荒漠一樣,寸草不生的世界,留不下一個簡單、乾淨、純粹的愛德華。
  • 攜有諷刺意味的哥特風,為何能從歷史情仇中蛻變成高價值的風格?
    所以「哥特復興」後來也被稱為「新哥特建築樣式」。從多個領域看哥特風格哥特風格中最顯著的成就就是哥特建築,常被運用於教堂或者城堡建築樣式中。因為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具有崇高的地位,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所以教皇所待的地方就是威嚴的象徵,自然對於教堂的建築就尤為重視。
  • 4部暗黑電影,帶你進入蒂姆伯頓的世界,感受驚悚面具下的溫柔
    充滿黑色幽默的"蒂姆·伯頓"式電影,陰鬱自閉又極富張力,陰森中帶著華麗,溫暖中透出殘酷,黑暗中流露溫馨。以下幾部電影是蒂姆·伯頓作品中哥德式風格明顯的代表作,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恐怖片,卻足夠讓你在觀影之後,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
  • 剪刀手愛德華:如果沒有刀就不能保護你,如果我有刀就不能擁抱你
    從一開始電影就註定是一個悲劇。《剪刀手愛德華》就是一部浪漫憂鬱的成人童話,看完電影,心中久久難以平靜。《剪刀手愛德華》講述著敏感羞澀的機器人愛德華本來是居住在一座古堡裡,創造他的科學家在準備給他完成最後一道工序的時候去世了,所以機器人愛德華雖然有血有肉,而且還有人的感情,但是卻沒有一雙完整的手,而是一雙剪刀手。當有天愛德華走出城堡,並愛上了一個人類女孩金,但卻不能給她一個擁抱。畢竟愛德華不屬於這個世界。
  • 從哥特少女到「驚為天人」的女神,看一眼就會愛上她!
    有哪些電影明星能夠美到讓你覺得「驚為天人」,看一眼就過目不忘?也許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的答案就是薇諾娜·瑞德。這位長相甜美的大眼睛美女,曾經俘獲了約翰尼·德普,馬特·達蒙等一眾世界級男神!今天,我就來推薦幾部,她主演的好看的電影吧!1、《剪刀手愛德華》(1990年)。
  • 《剪刀手愛德華》:如果我拿起刀就無法抱你,放下刀就不能保護你
    品電影,談電影,體現電影文化。我是情酸酸甜甜專門為大家帶來解讀一些經典好電影,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剪刀手愛德華關於 Johnny Depp在我們的印象中,他是童話故事中的瘋帽子,是加勒比中的海盜,但他還有一個形象也是同樣的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剪刀手愛德華。
  • 【遊俠導讀】你喜歡哥德式電影麼?蒂姆•波頓和約翰尼的組合可以...
    你了解什麼是哥德式電影麼?哥德式電影簡單來說就是內容以死亡、神鬼、推理、血案、幽靈等為主,有著濃厚的恐怖色彩,通常描述有神秘或恐怖氣氛的愛情故事。  《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1990年,一個名叫蒂姆•波頓的導演找到了一個名叫約翰尼•德普的演員,聯袂為我們貢獻了一部名為《剪刀手愛德華》的影片——自此,哥特電影復興的大幕在好萊塢被徹底掀開了。作為一部當代裡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意義是怎麼評價也不為過的。
  • 朋克哥特電影,PG級的狂歡
    哥特主義在中世紀歐洲所代表的意義與在當下這些電影作品中所代表的已然完全相對立。尤其在《蝙蝠俠》系列電影與朋克-哥特的關係,是對於這種風格的反轉,對於異化的聲音的主流化。哥特建築/哥特感受力哥特建築哥特建築是中世紀晚期的藝術風格。這些雄偉的建築對於完整的基督教世界觀來說,是臨摹宇宙秩序等級的社會性行為。
  • 30年前強尼戴普突破偶包演《剪刀手愛德華》!比起恐怖更讓人心疼
    圖文/鏡周刊 1990年的《剪刀手愛德華》依舊是提姆波頓至今最令我動容的電影。 當年極欲突破俊美偶包的強尼戴普,頂著一身暗黑造型扮演愛德華,仿佛從德國表現主義經典《卡裡加利博士的小屋》飄來的幽魂,但不恐怖而更令人心疼。 提姆波頓援用瘋狂發明家與科學怪人此一原型,還請出老牌恐怖明星文森普萊斯和強尼戴普對戲,致敬意味鮮明。卻不把這個組合視為忤逆上帝的罪惡,而是寂寞與對愛的渴望。
  • 遊戲中的哥特藝術設計為何如此吸引玩家?
    之後哥特文學藝術陷入了一段時間的沉寂,直到哥特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虛構角色「德古拉」伯爵的出現,才重新讓哥特文學藝術重現光芒。而電影的出現,直接將哥特藝術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後世出現的恐怖電影很大程度也是受到了哥特藝術的影響。接下來哥特藝術就再也沒有脫離過公眾的視野,甚至還衍生到了時尚、音樂、行為藝術等領域,而遊戲中的哥特藝術也開始展現出其獨特魅力。
  • 剪刀手愛德華,在眼淚面前,即使是天使也會被消融
    悲觀的村上春樹說,百分百的女孩在人群中遇到百分百的男孩,愛情發生了,一瞬間之後,愛情結束了。曾經有過很著名的口號:不要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也許這都是對的,也許愛情本來就是如此,畢竟人也只不過是天地間匆匆的過客……愛了,分開了,不愛了,叫因果,叫緣分,叫命運,叫莫名其妙,是不是因為心裡看不見的一雙剪刀手,讓我們無法放開懷抱?我們以為過去了的,其實都記得的,那些傷痕,那些痛苦。
  • 關於「哥特影片」的解析,從造型表現到文化意識對經典塑造的作用
    這是哥德式風格的典型表現,像《諾斯費拉杜》、《烏鴉》或是《理髮師陶德》、《剪刀手愛德華》等經典的哥特風格電影,也都具備相同的大光比特徵。(二)暗黑壓抑的色彩運用哥特影像在色彩上給人以陰鬱壓抑的感覺。首先,紅色是哥特影像中必不可少的顏色,受「紅色為血」的基本經驗影響,紅色在哥特風格中有著生命力、死亡、殺戮等含義,在《沉默的羔羊》中,史達琳初次進入醫院探望漢尼拔,大片紅色運用在監視區域,帶有警示的意味,渲染緊張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