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中旬開始,北京東北五環路上,市民就能看到一座龐大的藍色鋼橋從北向南一點點跨越五環路。未來京瀋高鐵將從這座橋上駛過。10日上午9時58分,京瀋高鐵跨五環路大橋順利就位。
京瀋高鐵的北京起點位於五環內的北京朝陽站(原星火站),從北京朝陽站駛出,跨越的第一條快速路便是五環路。區別於普通的上跨橋,京瀋高鐵跨五環橋難度非同小可。
「橋下就是繁忙的車流,常規的上跨橋施工勢必要斷路、影響交通。」施工方中鐵六局京瀋客專項目總工任小森給記者拿出施工圖紙介紹,上跨橋西側的鐵路是既有的東北環線鐵路,施工還不能影響正常鐵路運營,風險重重、難度極大。
為此,施工團隊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最後創新採用「旁位整體拼裝,整體滑道及超長導梁特殊設計,一次性頂推拖拉就位」施工工藝。形象的說,先把整個橋體和導梁在五環路北側拼裝完成,然後在五環外的橋臺上設置連續千斤頂,通過拽拉鋼絞線將橋體拖拉跨過五環路,最後將鋼桁梁慢慢下降,精確就位在五環路兩側的橋臺上。
從去年4月開始,橋梁兩側的橋臺施工和鋼梁拼裝就已開始,年底基本拼裝完成。這個大傢伙在五環路旁格外顯眼,但從5月開始,細心的市民能發現藍色鋼橋位置每天早上都有些不同,從北向南一點點移動。這是因為,出於周邊安全考慮,每天深夜施工團隊都「挑燈夜戰」,頂推施工。
頂推在圖紙和動畫上顯得格外容易,但現實中卻如同刀鋒上起舞。鋼桁梁橋上跨五環路,鋼桁梁主桁為無豎杆整體節點平行三角桁架,鋼桁梁長100米,梁高13米、梁體共重1896噸,還有300噸重的導梁,卻要全程拖拉、頂推176米。五環路北側設置續千斤頂,下面裝著滑道,因此頂推過程摩擦係數小,兩臺250噸的千斤頂就夠用;但完成跨越後,鋼橋還要一點一點下降到固定位置,這時候就需要4臺800噸的千斤頂在垂直方向發力,互相配合,精準就位。
頂推過程中,導梁、鋼梁及臨時結構布置了29個應力監測點,實時監測橋體的受力和變形狀況。「這些監測點,相當於給橋體做『心電圖』,有什麼異常第一時間就能發現。」項目經理於廣濤說,為確保橋體順利頂推就位,項目部運用BIM技術,建立信息模型,對頂推施工工況進行了模擬;建立了結構受力分析模型,對頂推工況進行受力分析計算,確保了結構安全。
10日,鋼梁精準就位。京瀋客專跨五環路大橋是京瀋客專北京段的控制性工程,橋體的順利就位為京瀋客專順利開通打下了堅實基礎。
國鐵集團此前披露,京瀋高鐵將在今年年底通車。京瀋高鐵起自北京朝陽站,途經北京市順義區、懷柔區、密雲區,河北省承德市,遼寧省朝陽市、阜新市、瀋陽市,終至瀋陽站,正線全長698.294公裡,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一縱」——京哈至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北端通過瀋陽樞紐與哈大高鐵銜接,南端經北京樞紐與京廣、京滬高鐵相連,是縱貫南北、溝通中國東北地區與華北腹地及華東、中南地區高速鐵路客運通道。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政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