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倫理案爭議延燒 臺"中研院"開放匿名檢舉防造假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11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中研院倫理委員會」專門處理內部研究造假、學術抄襲等案件,受理檢舉及介入調查。但「立委」批評,委員會成員名單不公開,外界無法檢視成員是否有充分利益迴避;另一方面,委員會也不受理匿名檢舉,恐致知情人士礙於人情壓力無法出面踢爆。「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院內研擬開放匿名檢舉,委員會名單要不要公開,則會再思考。

據報導,今日「立法院」審查「中研院」預算,「立委」聚焦在島內學術圈延燒的研究倫理爭議,「中研院」內部設有倫理委員會,專門處理研究造假、學術論著抄襲等倫理事件,依現行規定,應以真實姓名並附上證據提出檢舉案,以化名或匿名提出的檢舉案,「中研院」不受理。同時倫理委員會的成員名單也未對外公開。

「立委」吳志揚指出,其他單位的倫理委員會名單都有對外公開,讓外界檢視委員會成員是否有充分迴避利益,充分透明公開,處理結果才有公信力,另外,倫理委員會不接受匿名檢舉,讓人懷疑是否刻意打壓檢舉案件,尤其學術圈師徒關係繁多,就怕知情人士礙於人情壓力無法出面踢爆,面對目前島內連環爆發學術倫理事件,「中研院」的處理機制應該要調整,「該寫名的不寫名,該保護的不保護」。

廖俊智表示,擔心委員名單曝光後,反而礙於人情壓力,不願批判被檢舉人,委員會名單才未公開,這點會從長計議思考是否要調整,至於匿名檢舉的部分,「中研院」不願見到胡亂檢舉的黑函,才要求具名,但現在「中研院」內部確實有共識要改變作法,匿名者只要有檢附具體證據,也能受理成案進入調查程序。

 

 

責任編輯:程金玉

相關焦點

  • 臺大教授學術倫理案認定8人論文造假 校長督導不周
    新華社臺北3月30日電(記者 劉歡 吳濟海)有關臺灣大學教授涉及學術倫理案,臺灣地區科技主管部門與教育主管部門30日召開聯合記者會,公布共有8人論文經審議被認定為造假,其中臺大教授郭明良遭處分停權10年。
  • 臺學術界連署反對學術不端:懇請不辱「知識分子」之名
    而與此同時,由5位臺灣學者聯合此草的《匡正學術倫理風氣連署書》,自2017年2月20日晚7:18開放連署,截至《知識分子》發稿,已有2292個籤名,其中包括670位PI或醫師。在連署書中,學者們表示,「曾任國科會生物處處長的臺大郭明良教授系列論文造假案,牽涉人數眾多,影響深遠。為了臺灣學術正向發展,我們敦促長期與郭明良團隊合作發表論文的臺大校長,考慮立即停止所有行政職務,以利公正客觀調查。
  • 臺「中研院」博士被爆8篇論文造假 曾受臺當局1110萬臺幣補助
    陳慶士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慶士,被爆出有8篇論文造假。臺當局「科技部」表示,對發生學術不端行為案件相當遺憾,目前正依程序啟動調查,陳慶士過去曾接受1110萬(新臺幣,下同)的計劃補助。據報導,臺「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前所長、特聘研究員陳慶士,2006年到2014年發表的8篇論文涉及造假,且已經被重量級的《科學》期刊網站披露。陳慶士也辭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職跟中研院特聘研究員一職。
  • 綠營提案「中研院」院士限臺籍引爭議,楊振寧李政道都曾當選
    民進黨「立委」範雲、伍麗華、賴品妤23日臨時提案,要求臺灣「中研院」針對院士選拔制度進行籍貫查核,確保臺籍者才能當選,其他都只能成為「名譽院士」。不過,這項提案一公布,隨即引起多位院士擔憂,認為這麼做只會讓「鎖島」心態更嚴重,反而自行隔絕在國際學術界之外。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臺灣大學論文若造假 臺「教育部」:追回獎章獎金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延燒到校長楊泮池,他被指在四篇有問題的論文共同掛名,但他日前喊冤不知情,臺大將組特別委員會調查。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1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論文造假風波愈演愈烈。臺大前教授、高醫大副校長郭明良論文造假一案持續延燒,海外論文審查網站PubPeer再揭露,與郭有關的研究團隊被檢舉涉及造假論文增至十一篇,其中四篇臺大校長楊泮池共同掛名。
  • 臺「中研院」禁大陸大學專任臺籍教師兼任研究員 被批:幹涉學術自由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尹豔輝】臺「中研院」6月發出公文,8月起將禁止在大陸大學擔任專任教師的臺灣人兼任「中研院」研究人員。《聯合報》引述一位不具名的「中研院」院士說,此規定「幹涉學術自由」,也有網友批評稱,「中研院高層自甘作踐為政黨鷹犬,毫不意外!」
  • 臺大論文造假案"調查公正" 葉丙成發文挺臺大
    華夏經緯網3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科技部」和臺「教育部」今天上午將公布臺大學術倫理案審議結果。臺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今在臉書上表示,外界多次提到在調查期間,校長楊泮池未請假,恐會造成調查不客觀。
  • Science:生化領域再爆醜聞,陳慶士教授因論文造假從OSU和中研院辭職
    3月31日,陳博士發表公開信,對此事作出回應,稱自己管理疏失:敬致 教師會的公開信非常抱歉,對於媒體報導指稱的學術論文涉及造假情事,本人自責實驗室管理疏失,謹提出說明如下:1.關於本人在Ohio State university任職期間,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遭指控造假一事
  • 臺灣學術造假5怪象,教團批:臺灣是學術詐騙的天堂?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日臺灣政治人物論文爭議引發討論,各界熱衷「論文普篩」,私校工會昨日引述國際「論文撤稿監視(Retraction Watch)」部落格的統計,2012到2016年,臺灣因為偽造審查而被撤稿的國際論文有73篇,且學閥們造假之後也未受嚴懲。
  • 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列貪汙被告遭限制出境
    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列貪汙被告遭限制出境 2016-04-21 21:03:52他也成為首位遭列被告的「中研院」院長,島內要求其請辭下臺的聲浪漸起。  檢調懷疑,「中研院」在翁啟惠主導下,賤賣研究技術給臺灣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損害「中研院」利益。此外,翁啟惠還疑似用女兒當人頭,私下持有浩鼎股票,有背信之嫌。20日,檢調搜索「中研院」院長辦公室、住處等七個地方,並約談翁啟惠、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及財務處經理張穗芬等11人。
  • 若違學術倫理 臺「科技部」:郭明良最重罰終身停權
    臺大論文造假疑雲延燒一個多月,郭明良昨天首度露面並二度致歉。記者曾吉松/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2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教授郭明良在論文造假疑雲延燒一個多月後,昨天首度公開響應,並對引發學界衝擊,二度鞠躬致歉。郭明良說,論文過失為學生個案,他未教唆也未參與造假;與臺大醫院婦產部醫師嚴孟祿間的金錢互動,是嚴出於深摯情誼無息借款給他負擔房貸及家計,無對價關係。
  • 臺「中研院」晚宴暗潮洶湧 項武忠向「院長」開炮
    臺「中研院院士」會議今起登場,昨「院士」晚宴先登場,由「院長」廖俊智(右一)款待海內外「院士」及眷屬,氣氛卻「暗潮洶湧」。記者胡經周/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中研院院士」會議今起一連舉行四天。「院士」晚宴昨先登場,由「院長」廖俊智款待「院士」及其眷屬,這也是新手「院長」和不少資深「院士」首次碰頭。「院士」項武忠率先開炮:「我認為廖是不合法的『中研院長』」,並放話會議若無「令人滿意的結果」,將申告新、舊臺灣地區領導人。
  • 陳建仁辭去臺"中研院副院長" 給蔡英文當"大選"副手
    「中研院」對此感到惋惜,但給予尊重。  「中研院」的聲明表示,有關接任「副院長」人選,「院長」翁啟惠正在徵詢,確定後將徵得「總統」同意後對外公布。  「中研院」表示,陳建仁曾擔任過臺當局「衛生署署長」及「國科會主委」。
  • 廖俊智出任臺「中研院」院長,前任院長曾被指「滯美不歸」
    「中研院」方面表示,廖俊智預定在7月1日以前返臺履新。根據「中研院」網站的介紹,廖俊智為臺灣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化學工程研究所博士;先後任職紐約羅徹斯特柯達公司生命科學實驗室、德州農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目前同時兼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以及生物工程系等兩系主任。
  • 臺"中研院"老師赴陸任教違法?陸委會上演拆臺大戲
    臺「中研院」日前發布公告,稱8月起禁止在大陸大學擔任專任教師者兼任「中研院」研究人員,臺媒痛惜「學術最高殿堂,不應自我設限」。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臺「中研院」原研究員劉孔中向媒體透露,「中研院」6月發布公文,8月份開始禁止在大陸大學擔任專任教師的臺灣人兼任「中研院」科研人員,以免違反陸委會「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所規定的「臺灣人不得擔任陸委會公告的大陸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構)職務或成員」。
  • 範上達院士及其多篇論文被指學術造假
    「我們已經嘗試和範本人聯繫,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得到回信。」《美國移植學報》期刊主編Allan Kirk說。儘管如此,上述兩文的撤稿,意味著過去半年多來,《知識分子》對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學術造假匿名檢舉一事的探尋終於有了切實回聲。AJT執行編輯吉爾·懷特(Jill White)在寫給《知識分子》的郵件中確認將對涉嫌造假的兩篇論文撤稿。
  • 造假 臺灣多位「大咖」因掛名而捲入論文造假風波
    記者:臺海網  薛洋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不斷延燒,島內學界領袖、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因為掛名也牽扯其中,遭到各方質疑。臺灣學界盛行「掛名文化」,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時,為了提高「命中率」,熱衷掛上「大咖」教授的名字,以示文章的「分量」與權威性。
  • 臺「中研院」研發基因型疫苗 可望防阻禽流感
    臺「中研院」研發基因型疫苗 可望防阻禽流感 2008年09月03日 11: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
  • 臺灣「中研院」歷任院長的政治糾葛
    2014年當選「中研院」院士的廖俊智,大多數院士此前並不認識他,人望似乎不夠。雖然他就任院長時曾表示不參與政治,只專注於學術,但他多被認為屬於蔡英文一系。作為最高專門學術機構,「中研院」一直尋求學術獨立於政治,但在過往近九十年的歷程中,政治無時不侵擾著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