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研院」禁大陸大學專任臺籍教師兼任研究員 被批:幹涉學術自由

2020-12-12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尹豔輝】臺「中研院」6月發出公文,8月起將禁止在大陸大學擔任專任教師的臺灣人兼任「中研院」研究人員。《聯合報》引述一位不具名的「中研院」院士說,此規定「幹涉學術自由」,也有網友批評稱,「中研院高層自甘作踐為政黨鷹犬,毫不意外!」

臺灣「中研院」(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綜合香港中評社、臺灣《工商時報》等媒體7月3日報導,「中研院」公文稱,臺灣民眾在大陸擔任大學專任教師者,自8月起不得擔任「中研院」兼任研究人員。理由則是「大學屬於大陸教育部所屬機構」。

「中研院」前研究員劉孔中2日在《工商時報》發表文章表示,「中研院」此項公文有違常識,並稱,若依據「中研院」解釋,這些在大陸專職教書的臺灣人都違法?

早在2004年,臺陸委會曾公告,島內民眾不得擔任陸委會公告禁止之大陸黨政軍機關(構)職務或成員。劉孔中認為,陸委會公告中未提及大學,質疑「『中研院』曲解陸委會公告所為何來?」

劉孔中還在文章中稱,「中研院」在6月6日突然發下一紙具高度爭議的公文,令人憂慮院長廖俊智染上政治色彩、將政治放在學術之上。

「中研院」則表示,此舉是依法行政。「中研院」稱,還徵詢了臺若干大學的做法,認定此類人員不宜獲聘為「中研院」兼任研究人員。「中研院」還說,該院支持並鼓勵學術交流,但學術交流並不等同兼職,即使不是本院兼任研究人員,仍歡迎雙方互惠的學術交流。但「中研院」院聘任兼任研究人員,必須遵守相關法律規範。

《聯合報》引述一位不具名的「中研院」院士說,中研院兼任研究員薪水少,在大陸大學專任的臺人到「中研院」兼任的機率極低。他認為,「中研院」此一規定「幹涉學術自由」,中研院應當在審核計劃時不讓此類身份的學者參加即可,不須用公文烙下「幹涉學術自由」之惡名。

此外,有島內網友表示,「『中研院』高層自甘作踐為政黨鷹犬,毫不意外!」

早前,有報導說民進黨當局清查到大陸工作的科研人員,對此,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曾在例行新聞發布會回應稱,大陸方面一直在積極的為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來創造更好的條件,造福臺灣同胞。而民進黨當局卻編造各種理由不斷從中作梗,處處設置障礙,甚至肆意羅織罪名威脅和恫嚇,這是站在臺灣同胞的對立面,損害臺灣民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阻礙臺灣同胞實現自身更大更好發展的機遇,只會進一步損害臺灣同胞的利益。

安峰山稱,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用四句話來形容,那就是:為一己之私,阻兩岸交流,害百業凋敝,損萬眾福祉。民進黨當局現在最害怕的就是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和民眾的交流交往,因為兩岸民眾走近走好、相互增進了解、增加理解和融洽親情,就會讓他們刻意製造的兩岸之間的敵意和仇恨的謊言不攻自破,同時也會讓他們為了謀一黨選舉的利益在兩岸間製造緊張對立的圖謀,遭到戳穿和識破。

安峰山說,「因此,為了掩蓋這個錯誤,他們就不得不去犯更多的錯誤,這樣一條道走到黑,無所不用其極的去阻撓兩岸的交流合作。但是我想,心術不正,機關算盡,最終只會害人害己。斷送的不僅僅只是民進黨一個黨和它的當局,也許還要搭進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和臺灣的前途未來。」

相關焦點

  • 臺"中研院"老師赴陸任教違法?陸委會上演拆臺大戲
    臺「中研院」日前發布公告,稱8月起禁止在大陸大學擔任專任教師者兼任「中研院」研究人員,臺媒痛惜「學術最高殿堂,不應自我設限」。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臺「中研院」原研究員劉孔中向媒體透露,「中研院」6月發布公文,8月份開始禁止在大陸大學擔任專任教師的臺灣人兼任「中研院」科研人員,以免違反陸委會「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所規定的「臺灣人不得擔任陸委會公告的大陸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構)職務或成員」。
  • 臺灣「中研院」歷任院長的政治糾葛
    2008年,「中研院」成立八十周年之際,為表慶賀,曾出版《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第一卷為陳永發院士主稿的《任重道遠》,「以歷任院長為經,任內重要事跡為緯,交織成篇」,其間就披露了不少政治幹涉「中研院」院長選舉、任命及其學術發展的事例。
  • 臺教師課堂歧視陸生被要求道歉 反誣學校幹涉學術自由
    臺灣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在課堂上用「毒奶粉」、「武漢肺炎」等詞嘲笑挑釁陸生,引發學生不滿,向學校反映。中原大學要求招名威為其不當言論道歉,然而招名威卻聯合民進黨民代召開記者會,指控校方以政治目的幹涉學術自由。中原大學副教授招名威(左)與民進黨民代何志偉11日召開記者會,控訴中原大學只要陸生、不要尊嚴。
  • 臺教授赴陸教書「被請辭」!民進黨重現「白色恐怖」
    最近,他們開始推動「中共代理人法」在該法案通過前,「陸委會」搶先開出第一槍,「登陸」任教的臺灣教授劉孔中成首位犧牲者。中國人民大學臺籍教授劉孔中被曝在臺當局推動所謂的「中共代理人修法」壓力下,「被請辭」臺灣「中研院」的兼職。對於臺灣民眾赴大陸公立大學任教是否「違法」,臺陸委會聲稱必須「個案認定」。
  • 良禽擇木而棲 大陸高校廣納人才,臺籍教師搶手
    中新網5月17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工學院裡有30多名臺籍教師,可以看出大陸對於臺籍教師的磁吸力有多強!臺籍教師表示,大陸對於臺籍教師引進相當積極,不僅提供與本地教師同等薪酬,也有各項津貼;新進教師不必身兼行政職,享有家庭住宿外,每年也有免費兩趟往返機票,整體待遇相較臺灣更佳。所謂良禽擇木而居,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江蘇淮陰工學院管理工程學院臺籍副教授李海鵡正在教學。
  • 《科學新聞》:中研院,那一年的選舉
    1928年中研院成立之初。而在同時當選的41位評議員中,包括了來自高校和學術機構的聘任評議員30人以及由中研院院長和所長組成的11位當然評議員。,中研院天文所專任研究員兼所長張鈺哲、中山大學教授張雲及在加拿大的天文學家餘青松三人,本來具有「先天」的優勢,但會議認為此三人的學術水準尚不足與院士稱號相稱,最終決定天文學空缺,暫不提候選人。
  • 廖俊智出任臺「中研院」院長,前任院長曾被指「滯美不歸」
    澎湃新聞 2016年6月3日,臺灣地區新任領導人任命「中研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教授兼主任廖俊智為臺灣「中研院」第11任院長。
  • 臺「中研院」博士被爆8篇論文造假 曾受臺當局1110萬臺幣補助
    陳慶士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慶士,被爆出有8篇論文造假。臺當局「科技部」表示,對發生學術不端行為案件相當遺憾,目前正依程序啟動調查,陳慶士過去曾接受1110萬(新臺幣,下同)的計劃補助。據報導,臺「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前所長、特聘研究員陳慶士,2006年到2014年發表的8篇論文涉及造假,且已經被重量級的《科學》期刊網站披露。陳慶士也辭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職跟中研院特聘研究員一職。
  • 陳建仁辭去臺"中研院副院長" 給蔡英文當"大選"副手
    中國臺灣網11月16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16日發布聲明,「副院長」陳建仁決定辭去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職務,擔任民進黨「大選」候選人蔡英文的「副總統」人選。「中研院」對此感到惋惜,但給予尊重。
  • 臺籍博士後研究員西進廣西尋夢
    中新社南寧1月8日電 題:臺籍博士後研究員西進廣西尋夢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我來這裡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夢。這裡跟我的故鄉高雄氣候一樣,人文環境差不多,生活上完全無縫接軌。廣西南寧師範大學臺籍教授梁洲輔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生於1977年的梁洲輔,在企業裡幹了20多年,2009年開始進入臺灣屏東科技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他擁有土木工程及環境工程專業雙碩士學位,土木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13年至2014年,在臺灣屏東科技大學擔任土木工程博士後研究員。
  • 臺兼任教師有了「勞保」沒了「飯碗」(看臺灣)
    為了既撐住學校又滿足教學,不少高校特別是私立高校聘用人事成本較低的兼任教師。一般專任教師月薪六七萬元(新臺幣,下同),而兼任老師的課時費為六七百元,兼任教師完成專任教師的課時只要3萬元左右的工資。而且臺灣博士過剩,關校後失業的教師年年增多。兼任教師各科各系齊全,任由學校挑選。記者認識一位在某技術學院教了23年書的大學教師,去年學校倒閉,他從此進入「兼任」之列,戲稱自己是「流浪教授」,靠課時費養家。
  • 兼任教師納"勞基法"有變量!臺"教育部"擬先修辦法
    淡江大學爆出解聘200位兼任教師,引發各界關注,臺「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邀臺「教育部」等相關單位報告,根據「教育部」提出的書面報告,考慮兼任教師適用勞動法規後恐產生諸多實行疑義,擬先不納入「勞基法」,改先修正「兼任教師聘任辦法」,將請假、鐘點費等各項權益保障納入。
  • 開放在大陸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 復旦大學臺籍教師...
    大陸再次出臺多項便利臺胞的政策,其中包含開放在大陸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消息傳來,復旦大學歷史系臺籍副教授林志鵬為之一振,他立刻上網查看具體內容,看到幾個申請條件自己的情況都符合,他長舒了一口氣,「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 越來越多臺籍教師來大陸高校執教 湖北政協委員籲促深度融入
    胡霜紅通過對在鄂近百名臺籍教師問卷調查發現,許多臺籍教師在學術上有所建樹,一些甚至成為學科帶頭人,部分在湖北安家。但在深度融入方面,還存在專注於個體發展,課題申報及論文寫作語言表述「水土不服」等問題。  「深度融入有一個過程,也需要多方努力。」
  • 在桂工作檯灣博士現身說法 鼓勵臺高層次人才西進大陸
    未來十年內,估計有將近60所臺灣私立大學會面臨退場倒閉的命運。一旦此現象發生,臺灣會有近一萬名以上的教授面臨失業危機,而剛畢業的博士生更會面臨教職難求的命運。」廣西百色學院臺籍教師章國威22日在此間表示。10月22日,第十四屆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桂臺高層次人才交流懇談會在廣西南寧召開。
  • 【現場】臺大發起「新五四運動」,向蔡政府的蠻橫說「不」!
    學生在誓言也提到,歷史上的光榮,正是我們立身的基點,歷史上的汙點,正是我們警惕的借鑑,當執政者忘卻,與人民攜手創建民主價值的歷史,終必走入歷史,若以傲慢的全力威迫異議份子,埋葬學術自由,也將寫入歷史。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著名人類學家、臺灣中研院院士李亦園逝世
    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臧振華表示,今年86歲的李亦園,出生於大陸福建省,來臺後一路念到臺灣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學成回國後,李亦園帶動了臺灣比較宗教學、本土人類學的發展,如今臺灣活躍的人類學者,幾乎都曾受教於他。臧振華表示,李亦園個性堅強,做學問非常嚴格。
  • 臺「流浪博士」赴陸謀職搶手 又一場登陸熱潮
    ,大學專任教職每年僅有約700名,僧多粥少下已累積大量未具本職的兼任教師,造成「流浪博士」在臺灣滿街跑的社會問題。不過,近年有不少臺灣的博士生爭相赴大陸各大專院校擔任教職,有博士生更獲多所高校延攬,成為「搶手貨」。  綜合中國時報、公視新聞、聯合報報導: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指,目前少子化問題已嚴重衝擊臺灣高教體系,每年平均約4000名博士從臺灣的大學畢業,全臺年均釋出的大學專任教職缺卻僅約700個。
  • 臺北「中研院」訪問記
    第一次是在2015年年末,來這裡參加一個明清研究國際學術會議,這次是為搜尋一些和我目前的研究有關的資料,也為了躲避美國北部的嚴寒。「中研院」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東端,出了地鐵(臺灣叫捷運)的最後一站——南港展覽館,仍然要坐幾站公交車,或者走上20分鐘,如果打計程車,則車資剛剛超出起步價。可以想像,在當初選址和修建的時候,這一帶是個偏遠僻靜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