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新區向現代化科技新城奮進
這裡,凝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希望。
這裡,牽繫著一個城市的高新夢想。
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華東地區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全國首批5G應用試點城市、中國量子通信五大節點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亞洲CG動畫集群渲染基地、「中國雲都」……一個個稱號和殊榮的獲得,都與這裡密不可分。這裡,就是宿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近年來,高新區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為抓手,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科技創新為支撐、機制創新為動力、人才集聚為基礎,探索具有宿州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逐步成為宿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高地,已形成雲計算、智能製造「雙產業集聚發展、雙鏈齊頭並進」工作格局。2018年,園區財政收入達到5.3億元,企業產值達到160億元;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5.3億元,企業產值102億元。
雲計算產業鏈基本成形
2011年,宿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做出「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戰略部署,決定建設「宿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並將雲計算作為首位產業,大力推進。
2013年2月,宿州高新區正式成立,確立了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逐步建成以雲計算、智能製造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誓要打造成為承接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高新技術產業轉移的主戰場,以及帶動區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
創業伊始,高新區就緊緊瞄準產業定位,全面開發建設基礎雲、平臺雲和應用雲三種層面的雲產業全產業鏈。圍繞這「三朵雲」,通過夯實「基礎雲」,不斷擴展「平臺雲」,大範圍地引進「應用雲」,來搭建、完善、延伸整個雲計算產業鏈。
2012年,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高科技企業——世紀互聯落戶宿州,在建的10萬平方米雲計算數據中心為中國之最;接著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商——華為公司緊隨其後,將宿州作為該公司在華東地區唯一的二級節點。
兩大龍頭企業入駐後,園區迅速形成產業集聚和「羊群效應」,國盾量子、賽誠渲染、新亞電子等一大批相關企業紛至沓來。目前園區已經形成動漫渲染、電子商務、生物基因、呼叫服務、手機遊戲、網紅經紀、電子競技、大數據分析、智能製造、AR、VR等10餘個雲計算應用特色板塊,構建了完整的雲計算全產業鏈、優質的產業生態。
強化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依託雲計算平臺,高新區加快網際網路與輕紡鞋服、板材家居、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煤電能源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宿企上雲」,促進位造業從製造向創造、智造轉變。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高新區堅持「園區化」「項目化」「市場化」「產業化」的「四化」模式,真正做到了「政府引導、企業唱戲、市場化運營」,打造全產業鏈條,構築優質產業生態。
據了解,園區雲計算產業基地在大數據應用、生物醫療、影視渲染、動漫遊戲、本地生活服務等多項領域具備創業創新的基礎環境,通過發展雲計算產業,與相關行業應用領域相輔相成,將有效增強地區的整體活力。
作為全省大數據存儲基地,高新區下一步將逐步承接全省信息化後臺遷移,為全省的電子信息製造、生物醫藥產業提供數據支持和服務,為改造鋼鐵工業、機械裝備製造業、輕紡服裝工業等傳統產業提供新的市場模式和科研創新的平臺。同時,園區將繼續深化雲計算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導支持一批實體企業與雲計算大數據開展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不斷培育壯大新業態,促進實體經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
「二次創業」打造「四色園區」
當前,在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指導下,園區全面開啟「二次創業」新徵程,堅持創新驅動核心戰略,聚合平臺、人才、資本等核心要素,按照「2+X」產業發展構架,全力發展雲計算、智能製造2個主導產業,同步構建量子通信、石墨烯、智能家居、VR/AR製造、影視娛樂(直播)、呼叫服務等X個新興業態創新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高新區根據整體發展規劃,加快「四色園區」建設:獨特產業是本色,生態綠色是底色,宜教宜醫是彩色,宜住宜樂是特色。同時建設宿州數字特色小鎮,配套建設生活娛樂教育醫療等,真正實現產城一體。
深化產業提升,構建產業發展新平臺。全力開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著力深化龍頭企業招商;著力加快數字小鎮、中歐產業園、智能製造產業園等廠房建設;鼓勵新亞、佳力奇等生產形勢較好的企業加大設備投資,進一步提質擴量。
深化企業提升,增添內生發展新動能。持續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作用,促進園區經濟發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建立宿州創新創業人才基地。完善孵化育成體系,依託網易創新中心、華為雲創新中心和博士產業園,籌劃雙首位產業生態系統建設,建立完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增強創新服務支撐能力,深化企業產學研用戰略合作。
深化管理提升,塑造城市發展新面貌。以汴北5G試驗區建設為載體,按照產城一體化發展,作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文章,力爭早日建成現代化科技新城。堅持規劃引領、產城融合為方向,建立完善市容網格化管理體系,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有力助推「智慧宿州、數據宿州」建設。(記者劉金明)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