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了解一下食管的基本知識
食管為一肌性管道,長約25cm,以胸骨頸靜脈切跡平面和膈的食管裂孔為發為頸、胸、腹三部。
頸部:長約5cm,其前壁借疏鬆的結締組織與氣管貼近,後方與脊柱相鄰,兩側有頸部的大血管。
胸部:長18~20cm,前方自上而下依次有氣管、左主支氣管和心包,並隔心包與左心房相鄰。該部上段的左前側有主動脈弓,主動脈胸部最初在食管的左側下降,以後,逐漸轉到食管的右後方。
腹部:最短,長1~2cm,與賁門相續。
出現下列症狀是食管癌的報警信號,請及時做胃鏡檢查:
①咽食物時有哽噎感。
②胸骨後疼痛和下咽時食管有疼痛感。
③食管內異物感。
④食物下行緩慢並有滯留感。
⑤咽喉部有乾燥和緊縮感。
⑥胸骨後有悶脹感。
經過檢查後,醫生會通過內鏡取食管活檢,病理醫生會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情況。然後出具一份報告,對每一個活檢樣本進行診斷。病理報告中的信息對於後續的診療都很重要。
二、癌前病變
1.食道炎症:
很多食道與胃疾患常並發食道炎症。在食道癌高發區,食道炎症比例較高,且食道為症、食道上皮增生與食道癌的發病率成正相關。
2.食道上皮增生:
由於各種刺激物的長期作用,以致引起食道上皮增生和炎症,最後上皮發生癌變,這已被組織病理學及地區的食道上皮增生的流行病學調查所證實。對食道癌旁上皮的研究發現,大多數病例都有上皮增生,並進一步有不同程度的惡性發展。
3.食道潰瘍:
食道潰瘍與食道炎症可以互為因果。癌前疾患也常可能並發食道潰瘍。食道潰瘍雖不多見,但與食道癌的關係更加密切。在早期食道癌中呈現食道黏膜糜爛與淺潰瘍者並不少見。
4.食道黏膜白斑:
在食道癌中並發白斑高於正常者,說明食道癌與食道白斑有一定的關係,但並非十分密切。
5.食道瘢痕狹窄:
潰瘍、慢性炎症、化學灼傷等均可引起食道瘢痕狹窄,但研究較多的是強鹼類灼傷引起的食道瘢痕狹窄與食道癌的關係。有人認為食道狹窄的癌變率比一般人高1000倍。
6.賁門失弛緩症:
是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其主要特徵是食管缺乏蠕動,食管下端括約肌 (LES) 高壓和對吞咽動作的鬆弛反應減弱。
7.食管裂孔疝:
胃賁門部及食管腹段或腹腔內臟經食管及其旁突入胸腔,稱為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也是食管反流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
8.食管息肉:
食管息肉生長緩慢,患者的臨床症狀出現較晚。主要症狀為吞咽困難。如果息肉很大,可以壓迫氣管,引起咳嗽、呼吸困難、哮喘甚至窒息,但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很少見。
由於食物長期刺激息肉或者息肉發生惡變,息肉表面常有潰瘍形成,引起嘔血或黑便。確診的食管息肉患者若無手術禁忌證,應進行內鏡下手術切除。
9.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癌變主要是由於憩室部食管排空減慢,殘留食物的刺激,使憩室內或憩室口發生慢性炎症和潰瘍,而有利於癌變發生。癌變多見於憩室中或憩室內。
三、巴雷特Barrett食管(伴有或不伴有不典型增生)
1.GEJ是什麼意思?
食管是把口腔和胃連接起來的管狀器官。食管與胃的交接的地方被稱為胃食管交界處,英文簡稱GEJ。
2.Barrett,杯狀細胞或腸上皮化生
食管內壁稱為黏膜。當黏膜的最表層由鱗狀細胞構成時,稱為鱗狀上皮。鱗狀細胞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與魚鱗相似的扁平細胞。大多數的食管內壁由鱗狀上皮覆蓋。
杯狀細胞通常在腸道內壁,而不是食管。當杯狀細胞在一個他們不該出現的地方被發現時(如食管黏膜),稱之為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可以在任何部位正常黏膜形成。
當腸上皮化生取代食管的鱗狀上皮時,它被稱為Barrett食管,簡稱巴氏食管。(這是以發現它的胸外科醫生的名字Norman Barrett命名的)。
3.什麼原因導致了Barrett(巴雷特)食管?
胃內容物(消化液和食糜)的慢性或長期反流進入食管,損害正常食管內層的時候,就形成了Barret食管。這個過程通常需要很多年才能發生。胃內容物回流到食管有時被稱為胃食管反流病或GERD。有時病人會感覺到胃灼熱感。
Barrett 食管鏡下表現
4.巴雷特食管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嗎?
是的。患有Barrett食管的病人患食管癌的風險更高。然而,大多數患有Barret食管的人不會得癌症。
5.Barrett食管和不典型增生
有時Barrett食管的細胞會變得更不正常,即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變。雖然這些細胞是不正常的,但它們沒有擴散到其他部位的能力,這種情況可以治療。根據顯微鏡下細胞的異常程度,不典型增生通常分為2個等級:低級別和高級別。
6.不典型增生陰性
這表示活檢組織中沒有發現任何癌前病變(發生癌症前的細胞變化)。
7.Barrett食管的不典型增生有不確定的改變
這表示你的活檢顯示Barrett食管含有一些異常細胞,但不足以認為它們是不典型增生。通常,有這種改變的人經歷了很多次胃食管反流,刺激食管的細胞使得細胞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出現了異常。
如果我的報告說Barrett食管有不確定的不典型增生,我會得癌症嗎?
患有Barrett食管有不確定的不典型增生的人,患食管癌的風險會有小幅度的增加,但大多數人不會患上癌症。
8.對於不確定的不典型增生,需要什麼後續措施?
這種情況下,除了開具藥物治療反流之外,醫生可能會要求你在3個月到6個月後再進行胃鏡檢查和再次活檢。不過,隨訪計劃可能會有所不同,所以你應該諮詢醫生什麼對你最合適。
9.Barrett食管輕度不典型增生
輕度不典型增生意味著某些細胞在顯微鏡下出現異常。這些細胞在某些方面可能看起來像癌細胞,但不像癌症,因為它們沒有擴散到全身的能力。這是一種非常早期的食管癌前病變。
10.Barrett食管伴輕度不典型增生,會得癌症嗎?
患有Barrett食管輕度不典型增生的人患食管癌的風險增加,但大多數人不會因此得癌症。
11.Barrett食管輕度不典型增生需要採取什麼後續措施?
醫生可能要做另一個內鏡檢查,以獲得更多的食管活檢組織,以確保你沒有更糟的情況。此外,醫生會將活檢樣本送到病理醫生那裡檢查。
醫生可能會推薦某種治療方法來切除異常區域(通常是切除Barrett食管和不典型增生的區域)。請諮詢醫生都有什麼治療方案。
12.Barrett食管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重度不典型增生意味著Barrett食管區域的一些細胞在顯微鏡下看起來非常不正常。這是一種比輕度不典型增生更晚期的食管癌前病變。
13.Barrett食管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會得癌症嗎?
患有Barrett食管高度不典型增生的人有患食管癌的風險較高。
14.Barrett食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需要怎麼處理?
醫生可能要重複胃鏡檢查,做更多的活檢,以確保你沒有患上癌症。病理醫生也會將你的活檢切片再做檢查。
由於高度不典型增生與癌症密切相關,所以醫生會推薦一些治療非典型增生的方法。不同的病人可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所以諮詢醫生都有哪些治療方案。大多數的治療方法都是在不切除食管的情況下完成的。
15.上皮內瘤變
上皮內瘤變(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是最近幾年病理學上新提出的一個概念,與不典型增生 (dysplasia)類似,輕度和中度異型增生歸入低級別(low grade)上皮內瘤變,不同點在於重度異型增生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歸入高級別(high grade)上皮內瘤變。
16.食管炎症
許多不同的原因可以刺激食管導致炎症,包括胃酸,服用藥物引起的創傷和感染。醫生需要尋找刺激的原因並治療它。這有助於防止更嚴重的問題。
四、食管反應性或反流性改變(不包括Barrett食管)
1.鱗狀上皮是什麼意思?
食管內壁稱為黏膜。當黏膜的最表層由鱗狀細胞構成時,稱為鱗狀上皮。鱗狀細胞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與魚鱗相似的扁平細胞。大多數的食管內壁由鱗狀上皮覆蓋。
2.什麼是反應性變化?
許多因素都會損傷食管的鱗狀內壁,包括胃內的慢性反流進入食管,服用藥物引起的創傷和感染等。食管會對損傷做出反應並試圖自我修復,這就產生了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的變化,稱之為反應性變化。胃內容物回流到食管有時被稱為胃食管反流病或GERD。它會引起胃灼熱感(燒心)。
3.食管反應性變化是否會有癌變風險?
不會,反應性的變化並不意味著你會患上癌症。然而,引起反應性變化的過程需要治療,以便食管能癒合,食管內壁可以恢復正常。
4.什麼是反流變化?
反流意味著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它會引起胃灼熱感。胃內容物有酸性,食管長期暴露在胃酸中會損傷胃黏膜。這導致了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能看到的某些變化。
5.反流引起癌症嗎?
反流本身不會引起癌症。反流最常引起食管內壁的反應性改變。然而,如果長期發生反流,也會導致食管內壁的其他變化,從而增加患癌症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反流被認為是食管癌的一個風險因素。諮詢醫生治療你的反流,可能有助於防止更多的食管問題出現。
6.如果報告提到胃賁門型黏膜怎麼辦?
賁門是胃的一部分,靠近食管進入胃的地方。有時會在這個區域進行食管活檢採樣。
7.賁門型黏膜炎症
炎症可能是由胃酸或感染引起的。最常見的感染原因是幽門螺桿菌(也稱為幽門螺旋桿菌)。當胃受到這種細菌的感染時,會引起胃炎和胃潰瘍等問題。
五、食管癌(伴有或不伴有Barrett食管)
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多見,下段次之,上段最少。可分為早期和中晚期兩類。食管上、中段癌腫絕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食管下段癌腫則多為腺癌。
早期癌此期臨床上尚無明顯症狀,病變局限,多為原位癌或黏膜內癌,也有一部分病例癌組織可侵犯黏膜下層,但未侵犯肌層,無淋巴結轉移。5年存活率在90%以上,預後較好。
中晚期癌此期患者已出現臨床症狀,如吞咽困難等。
1.食管癌,肉眼形態可分為4型:
(1)髓質型:腫瘤在食管壁內浸潤性生長,使食管壁均勻增厚,管腔變窄。切面癌組織為灰白色,質地較軟似腦髓組織,表面可形成淺表潰瘍。
(2)蕈傘型:腫瘤為卵圓形扁平腫塊,如蘑茹狀突入食管腔內。此型侵透肌層者較其他類型少見。
(3)潰瘍型:腫瘤表面形成潰瘍,潰瘍外形不整,邊緣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深達肌層。
(4)縮窄型:癌組織在食管壁內浸潤生長,累及食管全周,形成明顯的環形狹窄,近端食管腔明顯擴張。
鏡下,組織學上有鱗狀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腺棘皮癌等類型。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多見,約佔食管癌的90%,腺癌次之。大部腺癌來自賁門,極少數來自食管黏膜下腺體。
2.腺癌
腺癌是由腺細胞發展出來的一種癌症。在食管中,腺癌可由Barrett食管的細胞產生。較少見,又可分為單純腺癌、腺鱗癌、粘液表皮樣癌和腺囊性癌。
3.鱗狀細胞癌
食管的內層被稱為黏膜。在食管的大部分黏膜層由鱗狀細胞構成。這叫做鱗狀黏膜。鱗狀細胞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與魚鱗相似的扁平細胞。食管鱗狀細胞癌是由食管鱗狀細胞引起的一種癌症,最多見。
4.Barrett,杯狀細胞或腸化生
杯狀細胞通常在腸道內壁,而不是食管。當杯狀細胞在一個他們不該出現的地方被發現時(如食管黏膜),人們稱之為腸上皮化生。
腸上皮化生可以在任何部位正常黏膜形成。當腸上皮化生取代食管的鱗狀上皮時,它被稱為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最常見的原因是胃內容物反流回食管,這常常被稱為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
5.如果我有巴雷特食管,且已經診斷出了癌症,那意味著什麼?
Barrett食管,只有在它會增加食管癌風險時才重要。如果你已經有癌症,有Barrett食管已經不重要了。
6.浸潤性是什麼意思?
浸潤指的是癌細胞長出了黏膜(食管內層)之外。這表示這是真正的癌症,而不再是癌前病變了。
7.這是否意味著腫瘤已經深深浸潤,並且預後也不良了呢?
不,這只是表示這是真正的癌症(而不是癌前病變)。在活檢中,只有一小部分組織被切除,病理醫生通常無法判斷腫瘤浸潤食管壁的深度。
一些早期的、小的癌症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手術內鏡黏膜切除術(EMR)來治療,它只切除食管的部分內壁。在其他情況下,則需要實施食管切除術(切除部分或全部食管),在手術切除整個腫瘤時可以測量浸潤深度。
8.分化
腫瘤的分化或分級取決於顯微鏡下細胞和組織的異常程度。這有助於預測癌症的生長和擴散的速度。食管癌通常分為3個等級:
•高分化(低級別)
•中分化(中級別)
•低分化(高級別)
有時分為2個級別:
中分化和低分化。
9.癌症的分級
級別是幫助確定癌症生長和擴散的可能性的許多因素之一。低分化(高級別)癌症傾向於生長和擴散得更快,而高分化(低級別)的癌症往往發展得更慢。然而,其他因素也很重要。
10.血管浸潤、淋巴管浸潤、脈管浸潤
這些屬於表示癌症已經存在於食管的血管和/或淋巴管中。如果癌細胞已經生長到這些血管中,那麼它擴散出食管的可能性增加。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癌症已經擴散。
11.HER2測試是什麼意思?
有些癌症有太多的促生長蛋白HER2(或HER2)。HER2水平升高的腫瘤被稱為HER2陽性。HER2的檢測結果能指導醫生,HER2蛋白的靶向藥物是否有助於治療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