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何律衡)訊,美東時間周五(18日),美股創下盤中歷史新高后回落,其中全球電動車領頭羊特斯拉逆市大漲逾5%,光伏概念繼本周二後再次迎來普漲,晶科能源、SunPower、阿特斯太陽能漲幅分別達到10.05%、3.57%、8.85%。
消息面上,外媒報導稱美國國會擬推動一項刺激計劃,其中包括可能延長太陽能項目的稅收抵免。投資者認為,該計劃將在未來幾年為太陽能開發商提供動力。由於協議未能通過可能導致政府關門,因而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幾天出臺經濟刺激方案的可能性很大。
海內外新能源概念齊漲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高度一致
此外,雖然拜登尚未正式上任,但隨著美國大選的逐步落定,海內外分析師大部分認為其當選將對世界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能源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根據拜登團隊此前宣布的計劃,減碳排放方面,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2050年前實現100%清潔能源經濟和淨零排放;新能源汽車方面,制定截止2030年所有美國製造的新客車實現零排放目標,並使用聯邦政府的採購系統(每年花費5000億美元)來實現100%的情節能源和零排放車輛。
無獨有偶,就在美股新能源汽車、光伏概念逆勢上漲的前夕,A股相關板塊同樣受到投資者熱捧,北京時間周五(18日)當天,HIT、鋰電池、特斯拉概念個股漲幅居前。
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來,我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被反覆強調,昨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指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
事實上,除了中美兩國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近期也陸續定調新能源發展戰略。如歐盟通過了更激進的碳減排目標,從減排55%提升到減排60%(相較1990年基準),日本公布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其中光伏將在低碳化戰略中發揮關鍵作用。
光大證券殷中樞11月8日報告指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高度一致,國內外市場相互協同。具體到國內,發展目標保證了國內新能源行業的增速下限,而隨著國內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國內對新能源領域的支持政策不斷出臺,「十四五」期間新能源領域將迎來大的發展機遇。
大尺寸矽片、HJT電池或成光伏主旋律
光伏方面,據CPIA預期,全球年均新增裝機222GW-287GW,到2025年當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400GW,2019年-2025年新增裝機的年均複合增速高達23.1%。華金證券分析師肖索12月14日報告分析認為,光伏發電在過去十年成本下降了82%,預期未來30年光伏度電成本還能夠下降70%,將成為全球成本最低的能源之一。
其中,我國光伏行業在技術、產能、市場、發電量等方面均位居全球首位,CPIA預期2020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約35GW-45GW,預計「十四五」期間行業年均新增裝機達70GW-90GW。肖索認為,光伏行業在明年脫離補貼之後,將展現出超預期的成長性,行業標的將迎來業績和估值的雙提升。
具體至國內產業鏈上,肖索認為,從行業技術方向來看,以M10的182聯盟和M12的210聯盟為代表的大矽片趨勢已確立,滲透率持續提升,HJT等高效電池技術有望突圍。平安證券吳文成團隊12月8日報告同樣認為,大尺寸矽片以及HJT將成為光伏主攻方向。
根據PVinfolink預測,2021-2025年182mm矽片產量佔比將分別達到25%、 38%、41%、37%、30%;210mm矽片產量佔比將分別達到18%、32%、43%、58%、60%,182和210兩類大尺寸佔比將迅速提高,成為矽片的主流尺寸。另外從國內電池廠產能情況來看,目前大尺寸電池需求旺盛,中小尺寸電池供過於求,競爭激烈。
在此基礎上,隨著新投PERC電池產能投產,TOP5垂直一體化的PERC電池產能將達到124.9GW(PVinfolink數據),加上專業電池廠產能,國內總產能將突破 200GW。據吳文成團隊測算,2021年全球需求有望達到150GW(其中國內約50GW),PERC電池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PERC電池價格承壓,電池廠將不得不轉向新一代電池技術——HJT。
吳文成團隊認為,HJT電池具有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更短的工藝流程、更低的衰減性、更高的雙面率、薄片化等優勢,有望成為下一代N型電池的主流。
新能源車高增長確定 高鎳電池謀劃廣闊前景
新能源汽車方面,歐洲地區減排目標不斷上調,碳排放罰款步步緊逼,傳統整車廠商紛紛覺醒開始電動化轉型,歐洲地區新能車註冊量在疫情之後超預期增長。在歐洲補貼刺激之下,新能車的安全性、智能化、低使用成本等優勢不斷強化,居民購買新能車意願增強。
具體到國內,我國新能源車產業發展規劃已經落地,2025年我國新能源車目標滲透率達20%,華金證券肖索預計,當年產銷量超600萬輛,2020年-2025年年均複合增長約36.9%,認為新能源車行業目前估值水平處於歷史高位,部分公司估值有泡沫化趨勢,但由於行業高增長確定性,高估值有一定支撐。
從新能源汽車銷量上看,海內外新能源汽車銷售高增長且略超預期正在持續,中金公司分析師劉俊12月4日報告指出,估算2020年動力電池年需求在46吉瓦時,2045年隨新車銷量增長將達峰在4140吉瓦時,增長近90x;
而後隨著新車銷量見頂回落至2055年後穩定在2875吉瓦時,對應新能源車年產值將從2020年的0.049萬億元,增長到2045年頂峰期的1.2萬億元/年,其中電動車佔主要份額,剩餘約0.04萬億元/年為氫燃料電池車產值。
技術方向來看,安全性更高高鎳路線也為鋰電池謀劃了廣闊的前景,而容百科技董事長白厚善表示,預計到2030年的時候,高鎳電池的成本會和磷酸鐵鋰的成本相當,甚至會更低。目前,特斯拉、寧德時代、LG化學等新能源車、鋰電池巨頭都在不斷加快布局高鎳鋰電池。
劉俊總結認為,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大膽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而可再生能源製造業屬性將帶動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能源安全性的提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