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賀向軍 實習記者 常媛媛 報導
3500萬元憑空消失,這筆巨款究竟去了哪裡?
近日,裁判文書網披露了一份民事判決書,陝西秦農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秦農農商行")未央支行因未審慎比對印鑑與預留印鑑,導致西安地利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地利公司")損失3500萬元,因此秦農農商行承擔40%的賠償責任。
據2019年年報顯示,秦農農商行總體呈現增利不增收的窘境,截至2019年末,秦農農商行營業收入為51.38億元,同比下降了6.15%,淨利潤為13.39億元,同比上升了38.00%。此外,資產質量方面,秦農農商行關注類貸款畸高,2017年-2019年,關注類貸款分別為127.21億元、138.86億元、138.34億元,佔比分別達 16.81%、12.42%、12.61%。
記者就案件詳情及年報信息多次致電秦農農商行,均無人接聽。
3500萬存款憑空消失 秦農農商行負40%連帶責任
2011年6月18日,地利公司與西安市未央區棗園村村委會(以下簡稱為"棗園村委會")合作開發棗園村城中村改造項目,籤訂了《西安市未央區棗園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合同書》。
之後,地利公司委託劉某作為其公司與棗園村委會"棗園村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全權代理人與棗園村委會籤訂了合同書和《補充合同》。為表明地利公司的誠意,2011年6月22日,地利公司按照約定向共管帳戶匯入定金人民幣1億元。該帳戶內除了匯入的1億元外,還有部分棗園村委會自有資金。
為了共同管理雙控帳戶,雙方在該帳戶設立處秦農農商行未央支行,各自預留了印鑑,地利公司預留印鑑為時任公司經理劉某私人印鑑,棗園村委會預留印鑑為村委會主任李某選私人印鑑,同時預留了棗園村委會服務中心財務專用章作為印鑑。
由於共管帳戶開戶人為棗園村委會,地利公司始終無法與秦農農商行未央支行進行對帳,同時棗園村委會也未提供對帳單。直到2013年1月,棗園村委會急需從共管帳戶中提取自有資金20萬元,要求地利公司加蓋印鑑,地利公司隨即提出對帳要求,經對帳才發現3500萬元憑空消失。
棗園村委會稱該款是地利公司經理劉某代表公司要求轉出,分兩次共轉出3800萬元,後又分兩次轉回300萬元。
地利公司隨即聯繫劉某,但劉某已去向不明。經多方查找,地利公司於2013年4月找到劉某,劉某否認代公司借款,地利公司與劉某於4月12日就劉某在公司內的借款進行了確認。
巨款究竟如何被捲走?成為一個謎題,據另一份裁判文書顯示,2011年8月11日,棗園村委會主任李某選與劉某一同前往農村財務服務中心,以地利公司"城改前期費用"、"周轉借款"名義申請辦理轉帳2000萬元,並向農村財務服務中心提供了加蓋"西安地利置業有限公司財務專用章",上面還有李某選籤字同意的代收入憑證,而農村財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明知缺少棗園村黨支部書記籤名的情況下,仍然辦理該筆轉帳業務。
2011年9月14日,棗園村委會主任李某選與劉某再次來到農村財務服務中心,以地利公司"城改項目周轉金"、"地利置業公司用款"名義申請辦理轉帳1800萬元,在同樣缺少手續的情況下,農村財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再次違規辦理了轉帳業務,將棗園村帳戶內1800萬元轉入劉某個人帳戶。
經過鑑定機構對劉某印鑑、財務專用章鑑定後發現,劉某向農村財務中心提供的印鑑與在銀行中預留的並不相符。
就上述情況,一審法院判處秦農農商行對上述3500萬元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判決生效後,地利公司申請強制執行,執行法院於2016年11月29日從秦農農商行帳戶中扣劃了人民幣3500萬元。
秦農農商行不服,提起上訴,陝西省高院二審綜合考慮秦農農商行和棗園村委會各自的過錯,尤其考慮到需藉助文件檢驗儀進行顯微觀察及重疊對比才能確定劉某印鑑與預留印鑑不一致的事實,由秦農農商行承擔40%的賠償責任,棗園村委會支付秦農農商行損失2100萬元。
撥備覆蓋率連年下滑 關注類貸款畸高
公開資料顯示,秦農農商行成立於2015年5月,由西安市新城區、碑林區、 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和未央區6家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合併重組而成。2017年6月,公司根據《陝西省"十三五"金融業發展規劃》 的指導,以控股改制的方式對3家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進行了改制,分別為周至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戶縣農村信用聯社和藍田縣農村信用聯社,公司對3家聯社的持股比例均為 100%,並對長安區農村信用聯社實行管轄。
經記者查詢,秦農農商行並未披露2020年上半年的財報信息,據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秦農農商行營業收入為51.38億元,同比下降了6.15%,淨利潤為13.39億元,同比上升38.00%,可謂"增利不增收"。
秦農農商行的營業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投資收益、其他業務收入。其中投資收益為23.52億元,同比下降24.15%,其他業務收入為0.10億元,同比下降28.57%,兩者的下降共同導致了該行營業收入的下滑。
近幾年,秦農農商行的資產質量超商業銀行平均水平,撥備覆蓋率連年下滑,關注類貸款畸高。
2017年-2019年,秦農農商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48%、3.20%、3.03%,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88.75%、155.50%、148.29 %,資本充足率為 14.84%、13.69%、14.06%。同期,該行關注類貸款分別為127.21億元、138.86億元、138.34億元,佔比分別為 16.81%、12.42%、12.61%。
據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秦農農商行的2018年度信用評級報告中顯示,2015年以來,秦農農商行關注類貸款規模和佔比整體均有所增長,資產質量下行壓力較大。其中2016年末增長主要由於公司於2015年成立,對原有6家聯社的貸款進行了重組,根據公司規定,重組類貸款五級分類形態最高分類為關注類,2017年末增長主要由於公司合併3家農信社,再次進行貸款重組。
除此之外,截至今年上半年,陝西銀保監局對秦農農商行及其分支行開出62張罰單,共計罰款999萬元,涉及違規事項眾多,主要包括貸款"三查"不審慎、涉房貸款違規、虛增小微貸款等。罰款金額集中在20萬到50萬之間,其中最大罰單之一是因"董事長長期缺位,未指定符合任職資格條件的相關人員代為履職"被罰款50萬元。
本文由新華融媒·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線索徵集熱線:151847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