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未能發現,賠了1400萬

2020-10-20 視界星聞


由於銀行對印鑑審核不嚴,一筆3500萬元的資金從客戶帳戶中流失。近日,這起大案迎來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


案件源於陝西西安一家地產公司的一次偶然對帳,該公司發現,其與一村委會共管銀行帳戶中的3500萬元「不翼而飛」。


事發前,地產公司在共管帳戶中共放置了1億元,同時,地產公司與共管方在開設帳戶的銀行都預留了印鑑。在此情況下,地產公司經理劉某以公司名義要求將3800萬元轉出至其個人帳戶,由於銀行未能核查出劉某轉帳支票所蓋印鑑與預留印鑑不一致等,導致3500萬元流失。


此後,地產公司將銀行及村委會起訴至法院,銀行被判承擔40%的賠付責任。


偶然對帳

發現3500萬「不翼而飛」


成立於2010年的西安地利置業有限公司(簡稱「地利公司」)主營地產開發和銷售等業務。2011年6月18日,地利公司與西安市未央區棗園村村委會(簡稱「棗園村委會」)合作開發棗園村城中村改造項目,並籤訂了項目合同。


合同約定,為了保證棗園村委會的利益以及表明地利公司的誠意,合同籤訂後的5個工作日內,地利公司打入棗園村委會指定非個人帳戶1億元作為定金,且該帳戶為雙方共管,待該合同所擬定的改造項目經政府確認後,該款項用於村民的拆遷、安置費用。


2011年6月22日,地利公司按約定向共管帳戶打入定金1億元,此時帳戶中還有棗園村委會部分自有資金。為了共管雙控帳戶,雙方都在設立帳戶的未央宮信用社(現為「秦農銀行未央支行」)各自預留了印鑑,地利公司預留的是時任公司經理劉某私人印鑑,棗園村委預留了村主任李某私人印鑑,同時預留了棗園村委會服務中心財務章作為印鑑。


裁判文書顯示,上述劉某曾是地利公司股東,劉某在2011年6月擔任地利公司經理期間,公司委託他作為與棗園村委會合作的「棗園村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全權代理人。


由於上述帳戶開戶人為棗園村委會,地利公司始終無法與秦農銀行未央支行進行對帳,同時棗園村委會也未給其提供過對帳單。


到2013年1月份,在地利公司一次偶然提出對帳要求時,該公司發現這個共管帳戶裡的1億元定金已經減少了3600萬元。為此,地利公司詢問共管帳戶的另一方——棗園村委會,村委會表示,該款項是該公司總經理劉某代表公司要求轉出,分兩次共轉出3800萬元,後又分兩次轉回300萬元。


地利公司隨即聯繫劉某,但劉某已去向不明。經多方查找到劉某後,地利公司稱劉某否認代公司借款的事實。雙方對劉某在公司內借款進行了確認,並與其他人達成《債務確認與清償協議》。


就上述3000多萬存款流失,地利公司與棗園村委會交涉未果後,2014年1月,前者將棗園村委會、秦農銀行未央支行等告上了法庭,要求相關款項返還至共管帳戶內。


巨款被套走

銀行未核查出假章


劉某是如何瞞過棗園村委會和秦農銀行,將共管帳戶中3500萬元巨款轉移至自己個人帳戶名下的呢?另一裁判文書顯示,原來這是由棗園村委會相關人員配合下共同完成的。


西安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涉及的另一刑事案的法律文書指出,2011年8月11日,劉某與棗園村委會主任李某及相關人員,一同前往農村財務服務中心,以地利公司「城改前期費用」、「周轉借款」名義申請辦理轉帳2000萬元,並向該中心提供了加蓋「西安地利置業有限公司財務專用章」,上面還有李某籤字同意的代收入憑證。


在明知轉帳不符合程序、缺少黨支部書記籤名的情況下,上述農村財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仍違規辦理了轉帳業務。事後,報帳員前往秦農銀行未央支行填寫支票,在加蓋了棗園村財務章、村委主任李某私人印鑑、劉某私人印鑑後,把村委會帳戶內的3800萬元分兩次轉入了劉某的個人帳戶,事後棗園村帳戶內收到名義還款300萬元。


經過鑑定機構對劉某印鑑、財務專用章鑑定後發現,上述印章與在銀行中預留的並不相符。


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書顯示,因秦農銀行未央支行未能核查出轉帳支票上所蓋印鑑與預留印鑑不一致等因素,地利公司相關3500萬元資金被套走,地利公司對秦農銀行、棗園村委會等相關方進行起訴。


秦農銀行被判承擔40%責任


在地利公司起訴後,一審法院於2015年5月15日作出判決,要求棗園村委會賠償地利公司支付的定金3500萬元,秦農銀行方面對上述3500萬元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秦農銀行方面提起上訴但被駁回。判決生效後,地利公司申請強制執行,執行法院發出執行通知書,2016年11月從秦農銀行帳戶中扣劃人民幣3500萬元。


在被強制執行3500萬元的扣款後,2017年3月,秦農銀行再次提起訴訟,對棗園村委會、未央宮街道辦及劉某行使追償權。


秦農銀行的上訴經歷二審。一審法院認為,根據既有民事判決認定,未央宮信用社作為金融機構,有義務保障儲戶存入資金的安全,對於儲戶的資金使用負有更為嚴格的審查義務。秦農銀行未央支行在辦理高達2000萬元、1800萬元的大額轉帳過程中未盡到審慎注意義務,未對兩張轉帳支票上所蓋「劉某印章」與預留印鑑是否相符進行嚴格審查,致使涉案帳戶資金流失,具有明顯過錯,理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因此,該案中秦農銀行未央支行與棗園村委會雙方應承擔各半責任。現銀行方面已實際承擔了全部責任,超過自己應付責任的份額,故其有權向棗園村委會追償3500萬元的一半即1750萬元,棗園村委會應承擔50%責任。


一審判決後,銀行方面不服,提出上訴。陝西省高院二審認為,本案的焦點問題是秦農未央支行應否承擔賠償責任及責任大小。


法院認定,鑑於本案劉某印鑑需藉助檢驗儀採用顯微觀察及重疊比對檢驗,方能發現印文的細微特徵差異,應適當減輕秦農銀行的侵權責任,由秦農銀行承擔40%的賠償責任,故二審法院判決棗園村委會支付秦農銀行2100萬元損失及相關利息。


此後,秦農銀行未央支行提起再審,但於今年9月22日被最高人民法院駁回,並作出了本案的終審判決。該法院指出,本案中如棗園村委會嚴格依照與地利公司的合同審核款項用途,不向秦農銀行提示付款;如秦農銀行審慎比對劉某印鑑與預留印鑑,審查出兩枚印鑑不一致,案涉3500萬元就不會流失,故維持原判。


據西安中級人民法院於2018年12月出具的一份裁判文書顯示,此案涉及的未央宮農村財務服務中心主任王某、會計趙某、任某等人因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等,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並宣告緩刑。而此案中的地利公司原總經理劉某,故意犯罪後攜款潛逃,截至2018年12月仍屬在逃,已作另案處理。

相關焦點

  • 大案解密:3500萬存款"不翼而飛" 銀行未能發現,賠了1400萬
    (原標題:3500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未能發現,賠了1400萬!)案件源於陝西西安一家地產公司的一次偶然對帳,該公司發現,其與一村委會共管銀行帳戶中的3500萬元「不翼而飛」。在此情況下,地產公司經理劉某以公司名義要求將3800萬元轉出至其個人帳戶,由於銀行未能核查出劉某轉帳支票所蓋印鑑與預留印鑑不一致等,導致3500萬元流失。
  • 3500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未能發現被判賠償1400萬
    由於銀行對印鑑審核不嚴,一筆3500萬元的資金從客戶帳戶中流失。近日,這起大案迎來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案件源於西安一家地產公司的一次偶然對帳,該公司發現,其與一村委會共管銀行帳戶中的3500萬元「不翼而飛」。事發前,地產公司在共管帳戶中共放置了1億元,同時,地產公司與共管方在開設帳戶的銀行都預留了印鑑。
  • 3500萬存款不翼而飛,秦農銀行「不留神」買單1400萬
    由於銀行對印鑑審核不嚴,一筆3500萬元的資金從客戶帳戶中流失。近日,這起大案迎來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案件源於西安一家地產公司的一次偶然對帳,該公司發現,其與一村委會共管銀行帳戶中的3500萬元「不翼而飛」。事發前,地產公司在共管帳戶中共放置了1億元,同時,地產公司與共管方在開設帳戶的銀行都預留了印鑑。
  • 3500萬不翼而飛 9年後銀行終於被判賠償1400萬 還有2100萬找誰要去?
    話說,2011年西安一房產公司和棗園村委會合作開發棗園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地產公司向村委會的指定帳戶支付了1億資金,用於村民的拆遷賠償和安置,這個帳戶屬於雙方共管,但有意思的是,2013年在一次對帳中,地產公司發現帳戶裡有3500萬不見了!
  • 女子千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被判賠450萬!
    備受關注的「廣州女子銀行存款千萬不翼而飛案」日前迎來二審宣判。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消息,廣州中院終審撤銷銀行無責的一審判決,改判廣州某銀行賠償千萬存款當事人李女士450萬及相關利息。 9月26日,記者查詢多份裁判文書獲悉,李女士千萬存款消失案背後,牽出一起受害者分布在北京、南京、廣州多地的詐騙案,總的涉案金額過億。
  • 3500萬又莫名消失!假印鑑盜取巨額存款銀行應否承擔全責?
    最近,多起銀行存款不翼而飛的新聞被曝光,引起網友熱議。在大家的印象中,我國的銀行是最安全的,把錢存在銀行才是最放心的。但是,連續不斷的發生銀行存款莫名其妙消失的新聞還是引起人們的擔憂。且相關法院判決案例來看,客戶存款損失並不能100%得到補償。關於銀行的責任問題本律師曾發表過文章(相關文章參看本人的文章【保障存款安全是銀行責任,1000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應負全責! - 今日頭條】)。
  • 3500萬存款"不翼而飛",背後有何隱情?未核查出假章,這家銀行被判承擔40%賠付責任
    案件源於西安一地產公司一次偶然的對帳,該公司發現,其與一村委會共管的銀行帳戶中3500萬元「不翼而飛」。事發前,地產公司在共管帳戶中共放置了1億元,同時,地產公司與共管方在開設帳戶的銀行中都預留了印鑑。
  • 千萬存款消失,銀行判賠450萬及利息!儲戶捲入一起詐騙案
    備受關注的「廣州女子建行存款千萬不翼而飛案」日前迎來二審宣判。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消息,廣州中院終審撤銷建行無責的一審判決,改判建行廣州利雅灣支行賠償千萬存款當事人李女士450萬及相關利息。9月26日,南都記者查詢多份裁判文書獲悉,李女士千萬存款消失案背後,牽出一起受害者分布在北京、南京、廣州多地的詐騙案,總的涉案金額過億。
  • 1000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會面臨怎樣處罰?
    如果自己手裡有大筆資金,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將錢款存入銀行,不僅安全而且還有不菲的利息收入。但是,將錢存入銀行就能保證穩賺不賠萬無一失嗎?據《每日經濟新聞》9月25日報導,家住遼寧瀋陽的李女士就遇到了一件怪事,她將1000萬元人民幣存入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市利雅灣分行,同銀行約好存款期限為半年,結果4個月過後她的這筆錢卻憑空消失了。
  • 3500萬直接「蒸發」了!銀行工作不嚴謹,被判賠償1400萬
    ,客戶帳戶上損失了3500萬元。  此案源於西安某地產公司的一次對帳,發現該公司與某村委會共同管理的銀行帳戶中3500萬元已不見蹤影。同時,房地產公司和共同管理方都在開戶銀行預留了印鑑。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公司的劉經理要求將3800萬元以公司名義轉入個人帳戶。由於銀行未能核實劉某轉帳支票上的印鑑與預留印鑑不符,造成3500萬元損失。  之後,房地產公司將銀行和村委會告上法庭,銀行被判承擔40%的賠償責任。  劉某是如何瞞過棗園村委會和秦農銀行將聯管帳戶中的3500萬元轉入個人帳戶的?
  • 一千萬元存款「不翼而飛」,銀行為何承擔責任?
    李某在該支行開設帳戶僅用於存款,並未考慮辦理其他銀行業務,故沒有開通網上銀行及手機銀行業務,也沒有開通簡訊提醒功能。 4個月後,當李某到該支行打算取出這筆錢時,發現帳戶內已無任何款項。經其向該支行查詢,發現曾某等仿冒其提供《委託劃款授權書》,通過第三方劃扣平臺將存款划走,共計五天內密集轉帳200筆流向同一帳戶。李某遂將該支行起訴,請求立即返還1000萬元本金及利息。
  • 巨額存款「不翼而飛」,問題出哪兒了?
    470萬存款「消失」。2016年4月,該客戶去銀行查詢帳戶發現,自己招商銀行帳戶中的470多萬元已經「不翼而飛」,其客戶經理周一菲也已經於半個月前自殺。在與事發銀行多次交涉無果的情況下,該客戶只得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作為招商銀行的金葵花客戶,與普通客戶主要有兩點不同:一是擁有專門的客戶經理。銀行為金葵花客戶指定專門的客戶經理;而普通客戶沒有專門的客戶經理提供服務。
  • 按照2021年的存款利率計算,100萬存銀行,利息夠生活嗎?
    以小編的生活水平為例,我認為在沒有房貸等負債和房租等租金要繳納的情況下,每個月只要3500元不管生活在哪個城市都夠生活了。那麼現在100萬存銀行,每個月的利息能有3500元嗎?100萬存銀行,每個月的利息有多少,其實這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字,因為從2015年央行就全面放開銀行存款利率限制,每一家銀行的存款利率都變得不一樣,而如今全國的銀行數量高達4000多家,所以選擇不同的銀行,利息都不一樣。追求安全性,那麼選擇國有銀行,如果追求收益,那麼可以選擇地方銀行或者民營銀行。
  • 消失的4500萬銀行存款:兩套蘿蔔章 均騙過了銀行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消失的4500萬銀行存款「我從來沒想過,存到銀行裡的錢也能丟了。」王向陽(化名)五樓的辦公室略顯空曠,在一角的紅色木質椅子上,他眉頭擰在了一起。王向陽是河北陽天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 銀行卡被盜刷10萬多!銀行該賠嗎?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銀行卡和手機明明在身上,人在杭州,卻接連收到在不同國家交易的提醒簡訊,卡裡的10萬餘元存款被分5筆全部盜刷。人在家中躺,錢卻「不翼而飛」,浙江省杭州市的姑娘小康(化名)氣炸之後一頓「猛」操作,把銀行告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
  • 老人去銀行存款,10萬被存成1萬,半年後才發現怎麼辦?
    這個事情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作為曾經的銀行櫃員,我還真遇到過好幾次老人來銀行說把他的錢存錯了。10萬被存成1萬,有沒有這種可能?在正常的情況下,99%是沒有這種可能性的。因為10萬存成1萬,對於銀行的一方來說,相當於多了9萬元錢而沒有記錄在帳上。
  • 男子1380萬存款消失只剩73元 兩度起訴銀行被駁回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雷柱 圖1380萬存款莫名「消失」聽聞劉某犯案出逃時,李政學莫名緊張起來,他存有1380萬元的銀行卡還在這位支行副行長的手中,由他代為保管。2015年10月,李政學前往銀行查詢帳戶餘額時發現,帳戶裡只剩下73.89元,他雙腿發軟,暈倒在銀行大廳裡。
  • 郵政銀行存5萬定期,取款時變5千,到底怎麼回事?該怎麼處理?
    在郵政銀行存5年定期存款,當客戶去取錢之時變成5千元了,還有4.5萬元不翼而飛了,遇到這種事誰碰到都是一肚子火的,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5年定期存款變成5千元,這種奇葩事件很大概率會有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客戶在郵政銀行辦理5萬定期的時候,由於工作人員疏忽,把5萬少打一個零,只辦理5千的定期存款。
  • 銀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5.25%,10萬起存,存款期間不能取,划算嗎
    如果有去銀行存過定期的人都知道,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並不高,國有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95%,二年定期存款利率2.75%,三年定期存款利率3.5%,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存在倒掛現象,也是只有3.5%,五年定期存款利率5.25%等於是在央行的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了90%,已經遠遠超過了銀行自律協會規定的上浮比例,所以這個存款利率是不太可能出現在國有銀行的。那麼五年定期存款利率5.25%,划算嗎?
  • 100萬現金存任何一家銀行活期,是不是這筆錢100%的安全呢?
    所以100萬現金選擇存銀行活期,這筆存款並非是100%的安全,同樣面臨一些風險,風險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銀行出現破產倒閉我國銀行相關法律規定,是允許銀行出現破產倒閉的,所以國內銀行出現破產倒閉的並非是新鮮事,更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未來銀行出現破產倒閉也是一件正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