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一份針對6所高校化學化工類專業近2000名學生的調查顯示,46%的學生希望轉到其他專業學習,只有半數學生將興趣作為選報化學化工類專業的首要因素,還有很多學生認為化學化工專業危險、有害、工作環境差。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性專業,卻在專業人才培養環節遇冷。
化學化工專業遇冷
「化學化工學科對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退,令人擔憂。」日前,在中國工程院舉行的一個有關化工科技人才培養與基礎教育優化銜接的座談會上,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楊基礎坦言,如今許多優秀學生往往不將高考第一志願投向化學化工專業,即使被相關專業錄取,入學後也有一定比例流向其他專業。
早在2009年,就有43位兩院院士聯名發表了《振興化學與化學工程教育,從中學生抓起》的倡議。次年,由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發起的「『高中化學與工程』教育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優化銜接」諮詢項目經中國工程院批准立項。近日該項目首批研究成果出臺,期待通過科普電視片進校園的方式扭轉中學生談化學而色變的現狀。
該項目組曾對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晉中學院等6所高校化學化工類專業2010年入學的1961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只有35%的學生對化學化工類專業感興趣,有46%的學生更希望轉入其他專業學習,只有半數學生將興趣作為選報化學化工類專業的首要因素。調查還顯示,學生和家長對化學化工類專業普遍存在偏見,危險、有害、工作環境差,成為他們排斥此類專業的重要因素。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金湧擔憂地說,清華大學化工系每年招120人,最終只有100人畢業,將近20%的學生流失。「學生的選擇有時帶著盲目性,我們如果能讓他們了解化學的價值和對人類的巨大貢獻,他們就會像『兩彈一星』元勳一樣,終身投身化學事業,這些青年人將來就是院士的坯子!」
家長學生認知有誤區
「我們去過一些中學做宣傳,請教授做報告,學生和家長們都很吃驚,原來化學還能做這麼多事情?」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感觸頗深地說,凡是他們主動做過宣傳的高中學校,招收新生的分數線就有明顯提高。他認為專業宣傳有助於學生和家長走出對化學化工類專業的認識誤區。
化學化工到底對我們的生活有多重要?「現在廣告總宣傳純天然綠色食品,其實只要是加工後出售的食品,都是有化學成分的,根本就沒有什麼純天然!」譚天偉認為,因為正面宣傳不到位,而現有的傳播渠道又臆想般地把化學化工「妖魔化」為洪水猛獸,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公眾的選擇。
「我們現在處於資源、能源短缺時代,包括環境汙染、生態危機等可持續發展問題都需要以化學化工為主力來解決。」金湧指出,正是基於此,我們更應該引導青年人積極投身化學化工、礦業、地質等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性專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亞棟當過中學老師,參加過北京市新課標教材題庫建設,在大學也一直從事基礎課教學。在他看來,不少原創性科技都離不開化學的發展。「我國每年用於從國外進口晶片的外匯甚至高於石油進口,但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並未達到預期,化學工程師的匱乏是原因之一。」李亞棟介紹說,早在十幾年前他們就對國外知名晶片公司進行過調研,很多公司裡的化學工程師比例達到30%―40%。
用科普提高吸引力
「我上課時都會問學生化學的歷史,出乎意料的是,95%的學生不知道化學學科是哪個年代形成的,最初的奠基人是誰,有哪些重大的發現。」譚天偉認為,要讓學生愛上化學,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讓學生真正進入化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而在金湧看來,在基礎教育中以科普的形式滲透化學前沿知識,是增加化學學科吸引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我們當然也可以到中學做講座,辦夏令營,但畢竟受眾面小。但如果我們把幾萬張科普視頻光碟、幾萬本科普參考書配備給中學化學課,給新入學的相關專業大學新生播放科普片,效果會大不一樣,學生們會像嚮往太空一樣嚮往化學化工。」金湧如此憧憬。
根據北京市的相關統計數據,高中階段開設的平均153門選修課中,關注前沿科學的並不多。「院士應該成為高中選修課的重要資源。」中央電化教育館館長王珠珠建議,將化學化工前沿科學融入高中選修課課程體系中,同時輔之以專題教育、科普周等形式。
「化學化工領域的難題和國家重大科技發展有密切關係,但尚未與基礎教育發生緊密聯繫。」李亞棟認為,針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化學科普,可以考慮引入相關學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知識儲備和可能的途徑,讓更多有志於投身化學的中學生有明確的努力方向。
相關閱讀:
高考過來人:工業工程專業就業前景解析
高考專業解讀:解析六大農業機械類專業
福布斯公布最受男女生喜愛的十大專業
大學熱門專業解讀:經濟學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