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首席記者 崔紅)本市昨天迎來首個掃墓高峰日,全市163家墓園共接待掃墓市民近58萬人,同比上漲近14%。其中,八寶山地區接待掃墓市民4.7萬人,機動車5600輛,出現短時擁堵現象。
八寶山人民公墓和革命公墓一直到下午3時都是熙熙攘攘。門口銷售的鮮花價格與去年持平甚至略降,菊花10枝一束售價35元,花籃200元一個,盆栽菊花20元一盆。人民公墓門口設立了鮮花免費贈送處、時空郵筒和祭品回收處。每位掃墓市民可領取一到兩枝菊花,至11時,8萬枝菊花已全部送出。很多市民把對逝者的話寫在信紙上投入時空郵筒,由工作人員統一代為焚燒。也有不少市民將紙錢等祭品祭祀完畢後帶出,交給工作人員統一焚燒,同時可換取「移車卡片」等溫馨小禮物。
隨著掃墓人群的老齡化,八寶山人民公墓門前準備了10餘輛輪椅,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使用。另外,小桶、刷子、毛巾等祭掃用品也是免費使用。公墓還設置了飲水休息處、免費祈福卡、寒食售賣點等多項服務。
掃墓日已成家庭聚會日。昨天李女士兄妹5人一起過來給過世的父母祭掃,「我大哥70多歲了,小妹妹也50多歲了。我們從1986年開始掃墓,一年就這一天聚得最齊。兄妹幾人每年都會在爹媽墓前分吃一個蘋果,寓意平平安安。」北京晨報記者注意到,李女士把祭祀用的香梨等供品都隨身帶了回去,「墓地的環境挺好,我們也不願意增添汙染。祭掃完畢都會拿回家,大家分吃了。」
據北京市殯葬管理處預測,今年共有340萬市民踏青掃墓,比去年增加3萬人。祭掃高峰會一直持續到4月7日。今天、4月5日、6日、7日為祭掃重點日。
■祭掃·現場
醫學生獻花祭奠「大體老師」
晨報訊(記者 徐晶晶)昨日,一場特殊的追思在長青園骨灰林內《生命》紀念碑前舉行。數百名年輕的醫學生身著白色醫生服,手持鮮花,面向紀念碑表達哀思與崇敬(如圖)。這裡長眠著上千名遺體捐獻者,碑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是這些醫學生的「老師」,他們稱之為「大體老師」。
記者了解到,為了祭奠遺體捐獻者,2003年,北京長青園立起《生命》之碑,大理石墓牆上描金鐫刻每一位遺體捐獻者的名字。每年清明節前夕,市紅會和北京解剖學會都要舉辦追思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八屆。昨日,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遺體捐獻接受站的工作人員以及各大醫學院校和衛生學校的師生代表和實現遺體捐獻者家屬等600餘人參加活動。
首都醫科大學遺體捐獻接受站負責人王衛在現場告訴記者,按照標準,上解剖課的時候,每4名醫學生共用一位「大體老師」。由於遺體捐獻數量有限,現在只能十幾個學生一組上課。根據學校招生的醫學生數量,每年應有60至70具遺體捐獻才夠用,而目前只有30至40例捐獻。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近幾年,申請捐獻遺體者數量逐年增加。去年,本市三個「志願捐獻遺體登記接受站」共接受224名志願捐獻遺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