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十餘名環衛工在八寶山人民公墓內忙碌著,各種祭掃物品很快把幾輛清掃車裝得滿滿當當。據統計,清明期間八寶山人民公墓接待掃墓群眾22萬餘人次,接下來的十天,公墓預計將清理祭祀物品百餘噸。
昨天上午,十餘名環衛工在八寶山人民公墓內忙碌著,變質的食品、吹散的紙錢、吹倒的酒瓶飲料瓶……各種祭掃物品很快把幾輛清掃車裝得滿滿當當。據統計,清明期間八寶山人民公墓接待掃墓群眾22萬餘人次,接下來的十天,公墓預計將清理祭祀物品百餘噸。
儘管公墓一直在廣播「希望大家帶走祭祀食物」,但將祭祀食物帶走的人寥寥無幾。一些清理後的墓碑、墓位上,留有一塊塊黑色的印記,多是糕點等油類食物或水果等含水食品汙染造成。據了解,清明過後,工作人員需利用十餘天時間,集中打掃墓區衛生,預計將清理出傳統祭品近百餘噸。公墓方建議掃墓群眾,儘量採用鮮花祭掃、祈福寄語等綠色低碳的祭祀方式,以精神傳承為主,不要過於注重實物祭掃,帶來的祭祀食品儘量帶走,以免造成汙染和浪費。
相關閱讀:
京城超141萬人次清明掃墓 錯峰、文明祭掃漸成主流
清明小長假,北京共接待祭掃群眾141.2萬人次,綠色低碳錯峰祭掃、文明祭掃漸成主流。
今年清明節期間,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門聯合向市民發出平安清明文明祭掃倡議書,號召市民文明祭祀、綠色安全祭掃。倡議書倡導市民自覺摒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破除焚燒拋撒紙錢、燃放鞭炮的陳規陋習。同時,清明節假期及之前周末為祭掃高峰日,每天上午8時至11時為尖峰時段,集中祭掃會導致人流和車流量劇增,造成交通擁堵,倡導錯峰祭掃,倡導綠色安全祭掃。
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綠色低碳錯峰祭掃漸成主流。以八寶山人民公墓為例,今年3月17日至4月8日,公墓共接待掃墓群眾22萬餘人,免費提供祈願卡7.8萬張,寄語畫卷10軸,留言60多條,重點日發放鮮花8萬枝。
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近年清明祭掃情況來看,通過政府和殯葬行業的大力倡導,人們對綠色低碳祭掃方式的認可度在不斷提高,呈現出「三多三少」的趨勢,來掃墓的群眾拿鮮花的越來越多,拿傳統祭品的越來越少;採取綠色低碳祭掃方式的越來越多,燒紙燒香的越來越少;採取錯峰祭掃的越來越多,集中在清明當日祭掃的越來越少。
八寶山人民公墓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清明祭掃高峰日共6天接待掃墓群眾13.8萬人,同比減少2.8萬人,下降了20%,清明當天(今年4月5日,去年4月4日)接待4.1萬人,同比減少8000人,下降了19.5%;今年發放祈福卡7.8萬張,同比增加4.2萬張,增長了117%;發放寄語畫卷10卷,同比增加2卷,增長了25%。
負責人指出,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習慣於用傳統祭品來祭祀親人,帶很多食品、紙錢等傳統祭品來掃墓,不僅造成了很大的浪費,也影響了墓園環境,尤其4、5月份,天氣逐漸轉暖,食品會腐爛變質,汙染環境。清明期間,保潔人員平均每天都要清理出飛散的紙錢、腐敗的食品約10車。4月6日,由於颳大風的原因,墓區飛散的紙錢等很多,市民政局、市社會福利事務管理中心緊急抽調中心機關幹部、首都民政志願者共60餘人,支援公墓的衛生清理工作,經過6小時奮戰,清理了近2噸飛散的紙錢等垃圾,維護了良好的墓區環境,降低了安全隱患。
據介紹,清明過後,工作人員還需要利用十餘天時間,集中清理墓區衛生,預計還要清理出傳統祭品近百噸。
負責人表示,希望民眾多採用鮮花祭掃、祈福寄語、家庭追思等綠色低碳的祭祀方式,不要過於注重實物祭掃,要以精神傳承為主。(北京青年報、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