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行政許可信息,君龍人壽獲批增資1億元註冊資本金。增資完成後,君龍人壽註冊資本金由7億元增至8億元,其股東及出資比例保持不變。而這已經是君龍人壽成立以來的第四次增資,頻繁增資的背後則是其業績連年虧損造成的資本金壓力。
君龍人壽相關負責人曾告訴本報記者:「近兩年,隨著公司積極轉型發展,君龍人壽已迎來了盈利窗口期,因此我司預期今年可以盈虧平衡,雖受疫情影響,還是朝今年盈虧平衡的目標邁進。」
最新披露的2020年3季度償付能力顯示,君龍人壽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3652.6萬元,若結合前兩個季度數據簡單來看,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已經實現1290.04萬元盈利,前兩個季度淨利潤分別為-2403.04萬元、40.48萬元。
君龍人壽已定下在2020年實現盈利的目標,此次增資獲批能否助推該公司實現盈利目標,也頗受關注。
連虧11年四度增資「補血」
此次增資可以追溯至今年6月24日,彼時,君龍人壽於中保協發布公告,臺資股東臺灣人壽和中資股東建發集團擬以自有資金對君龍人壽實施定增,雙方將各出資0.5億元。增資後,君龍人壽註冊資本將由7億元增至8億元,兩家股東持股比例依舊分別為50%、50%。
對於增資目的,君龍人壽相關負責人也曾向本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是公司實現五年發展規劃的重要步驟,公司以「穩健經營,積極發展」的策略,不斷充實資本金,穩紮穩打深耕市場;另一方面,也是公司轉型發展以及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的需要,股東方持續看好公司市場發展前景,全力支持公司轉型推動「保險+醫療」戰略,並取得積極效果。
當然,這已經是君龍人壽發展歷史上的第四次增資,開業於2008年12月17日的君龍人壽,初始註冊資本為2.4億元。後來,該公司的兩家股東分別在2011年12月、2014年10月、2016年9月,對其增資1.2億元、1.4億元、2億元。
頻繁增資的背後,是君龍人壽業務擴張、償付能力下滑、持續虧損所帶來的資本金壓力所致困境。從償付能力方面來看,君龍人壽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綜合率已從2018年末的196.56%下滑至2019年末的176.78%,2020年1季度進一步下滑至151.8%,至2020年3季度,該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下滑至147.48%。
從盈利狀況來看,雖然按照行業發展規律,壽險公司一般都需經過「七平八盈」的錘鍊。但君龍人壽成立以來卻一直深陷虧損泥潭,2009年至2019年已經連續虧損11年。君龍人壽年報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9年,依次虧損0.25億元、0.43億元、0.52億元、0.50億元、0.44億元、0.41億元、0.41、0.48億元、0.26億元、0.11億元、0.63億元,虧損總額合計達到4.44億元。
可以看到,君龍人壽2016年-2018年淨利潤呈現明顯的減虧趨勢,不過在2019年突然虧損加劇,成為該公司成立以來虧損最多的年份。對此,君龍人壽曾回複本報記者稱,「2019年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個別投資項目發生信用風險,公司對個別投資項目進行減值處理,對公司利潤產生負面影響,否則當年度已實現盈利。」
據本報記者了解,2019年,君龍人壽投資的『光大永明-中信國安棉花片危改項目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以及『長安寧-天津物產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發生實質性違約,造成投資虧損。同時,其2019年償付能力下滑,主要原因也是君龍人壽對上述兩項投資計劃的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導致實際資本減少,2019年,君龍人壽資產減值損失高達6147.57萬元,而2018年僅為3.3萬元。
資產減值計提大幅提升導致營業支出增加的同時,君龍人壽的保費收入卻在縮減,一增一減,加劇虧損。2019年,君龍人壽保費收入為5.65億元,同比下滑7.58%。其中,較為顯著的是,2019年,君龍人壽的新單保費收入為2.86億元,同比縮減35.75%。
銀保渠道佔比高致退保金高企
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之前,君龍人壽聚焦提高市佔率、擴大公司規模。這一階段,也是該公司保費增速較快的階段,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君龍人壽保費收入已從2.22億元增長至5.84億元,同比均增超四成。
2016年初,君龍人壽制定五年規劃,明確長期發展戰略;此後,君龍人壽不斷對五年規划進行調整。2017年強調將做大個險,拓展銀保,提升期繳業務的比例,降低躉交業務佔比。不過2019年,君龍人壽又調整計劃強調,2020年將繼續聚焦期繳保費主要來源,即個險和銀保兩大渠道的發展,並結合業務競賽和推出新的主力期繳產品來加強對期繳業務的推動。
新五年規劃以來,君龍人壽近三年保費收入呈不斷縮水狀態,分別為7.71億元、6.11億元、5.65億元。好在該公司業務結構正在優化,其續期業務佔比由2016年的17.17%增長至2019年的49.33%;躉繳業務相應從72.04%下滑至2019年的40.17%。
值得注意的是,君龍人壽銀保渠道佔比一直較高,近兩年一直保持在五成以上。2019年,該公司銀保渠道保費收入為3.27億元,佔保費收入的57.9%;2018年銀保渠道保費收入3.53億元,佔保費收入的57.8%。
有壽險業內人士曾告訴本報記者:「險企銀保渠道佔比過大會導致佣金支出很高,因為依賴銀行渠道,每賣出一份保單,都需要給銀行返還一定的中間佣金,這樣它的利潤就會承壓。另外,銀保渠道比較好賣的大部分都是帶有一定的投資收益類產品,像年金險、萬能險、分紅險、投連險之類的產品。但若銀保渠道產品如果沒有持續的新客戶,滿期給付就會受到壓力,尤其像今年一二月份,受疫情影響,很多銀行網點都是關門的,銀保渠道業務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但銀保渠道佔比高,或也是君龍人壽的無奈之舉。雖然成立已有12年,但君龍人壽目前的經營區域還僅限於福建和浙江,受困於經營區域的限制,無法避免的是,君龍人壽的發展也相對較緩慢。
有業內人士認為,險企培育個險隊伍的投入高、見效慢,而銀保渠道依託於現成網點,可幫助保險公司迅速提升保費規模,對於中小險企而言,銀保渠道與個險並重,可以在推動保費規模穩定增長的同時,促進其發展長期期繳業務。
但其也提示,銀保渠道保費收入較為依賴銀行,產品期限相對較短,應警惕退保所帶來的現金流壓力。從數據來看,2019年君龍人壽退保金達到2.07億元,佔保險業務收入的36.6%;2018年,退保金為2.99億元,佔保險業務收入的48.9%;2017年退保金為2.67億元,佔保險業務收入的34.57%。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