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的「第四顆攝像頭」位置,為什麼給了雷射雷達?

2020-12-19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愛範兒」(ID:ifanr),作者:朱海,36氪經授權發布。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旗艦手機攝像頭從 2016 年開始,以大約每年 1 個攝像頭的數量在增長,有人調侃說麻將「八筒」將是所有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終極歸宿。

今年全新一代 iPhone 發布前,不少人推測 iPhone 12 Pro Max 會配備第四顆攝像頭,           沒想到 iPhone 12 Pro 系列在寶貴的「第四顆攝像頭」位置,放置了一顆 LiDAR(雷射雷達)。

不按「常理」出牌,一直是蘋果的「常理」。

LiDAR 是什麼?

豎著看,iPhone 12 Pro 系列手機攝像頭模組右下方圓形黑色區域即為 LiDAR           

LiDAR 的全稱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中文名雷射雷達,是以發射雷射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徵量的雷達系統,由雷射發射機、光學接收機、轉臺和信息處理系統等組成,可獲得目標的距離、方位、高度、速度、姿態、甚至形狀等參數,從而進行探測、跟蹤和識別。

拋開專業術語,通俗理解 iPhone 12 上的 LiDAR,它就是一個能探測物體距離和記錄深度信息的微型裝置,和手機攝像頭差不多大小。

工作的時候,LiDAR 可以實現兩個重要功能。

1.測算物體離手機的大致距離

通過發射肉眼不可見的雷射束來測算距離

2.記錄投射範圍內事物的深度信息

目前蘋果給出的 LiDAR 範圍是最遠五米,也就是說,搭載 LiDAR 的 iPhone 12 Pro 系列手機,理論上可以測算和記錄 5 米範圍左右的距離和深度信息。

LiDAR 和 ToF 區別在哪裡?

說到估算物體距離和記錄深度信息,不少安卓廠商早在部分機型上搭載了 ToF(Time-of-Flight,飛行時間)傳感器來實現這兩個功能。

例如 P40 Pro 有一顆 3D 深感攝像頭(ToF),可以深度感知物體深度信息,實現大片般的景深效果。

目前部分手機廠商大多採用 iToF(間接飛行時間傳感器),而 LiDAR 屬於 dTof(直接飛行時間傳感器)。

iToF 和 LiDAR 雖說都是 ToF,但區別不小。

第一,發出的「信號」不同。

iToF 發出的是經過正弦波調製,明暗強度呈規律變換的光信號。LiDAR 發出的是雷射束。

dToF 原理

第二,估算距離的原理不同。

iToF 靠感知正弦波光信號的差異來「估算」其從發射到反射回來的距離。LiDAR 是雷射直接測算距離。

iToF 原理

第三,精度範圍、測算速率和抗幹擾能力不同。

iToF 的信號很容易被幹擾,測算精度隨著距離變遠而下降,測算也相對較慢,比較適合用於釐米範圍內的測距。

LiDAR 的雷射束抗幹擾能力強,理論上測算精度不隨距離變遠而下降,測算更快,更適合遠距離測距。

最後,           iToF 更易小型化,dToF 集成小型化難度更高,所以兩者有較為明顯的商用場景差異,iToF 大多數用在手機上,dToF 比較常用在汽車和無人機等大型裝置上。

汽車雷達

LiDAR 比 iToF 快、準、遠,但集成難度更大,成本更高。蘋果能把 LiDAR 集成在 iPhone 12 攝像頭模組裡,想必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為什麼蘋果選 LiDAR?

或許 iPhone 有一天會變成四五六攝手機,但在被人討論「 iPhone 拍照掉隊了嗎」的緊要關頭,選擇把寶貴的「第四顆攝像頭」位置給 LiDAR,足以可見蘋果對未來的布局多麼重視。

蘋果究竟想幹嘛?

iPad Pro 2020 的官方網頁上,蘋果直截了當給出了答案,LiDAR 現階段主要就是為 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強現實)服務的。

在手機攝影幾乎到天花板的時刻,蘋果選擇了一條和其它廠商不一樣的路,沒有選擇上高像素和多倍光學變焦,而是加了 LiDAR,讓用戶記錄「深度信息」。

用戶能記錄深度信息的好處非常明顯,我把它總結為「雙向融合」。

一個是現實虛擬化,也就是 AR,可以用攝像系統和 LiDAR 把現實事物的各種信息記錄下來,再虛擬展示在屏幕上,從任意角度近距離觀察,也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沒有 iPhone 12 的深度信息,也就不可能使用 AR 觀看虛擬 iPhone

另一個是虛擬實境化,也就是 VR,可以給虛擬的事物增加現實維度的信息,讓虛擬事物在網絡裡「活」出現實事物的特徵。

有了深度信息,照片不再是一個平面

動態 emoji 可以看做簡化版的 VR,虛擬人物有了真實人物的面部深度信息數據

這兩種融合都離不開深度信息,深度信息也是 AR 和 VR 打通的橋梁。比如老師用可以記錄深度信息的 AR 設備自拍直播教學,學生戴上 VR 眼鏡聽課,每個學生看到的老師都是虛擬形象,但虛擬形象的表情和動作細節特徵都是一樣的,很難再單純用 AR 或 VR 簡單描述。

再來說說手機

手機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往小了說,它不過就是一臺便捷的通訊工具,往大了說,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以說無比深遠。

回顧手機出現之後的人類歷史,用戶對信息處理交換的共性需求一直是去中心化。

一開始用戶的共性需求是提升信息交流效率,所以手機的核心功能是打電話發簡訊。信息交流的中心節點 —— 被線綁住的固定電話、郵件、傳真、郵電等被徹底邊緣化,如今只是一種特殊場景下的補充工具。

接下來用戶的共性需求是打破信息不平衡,進一步去中心化,每個人都想要有自己的聲音,所以手機的核心功能變成了社交,大量社交 app 異軍突起。

正是由於蘋果的全觸屏形態產品 iPhone,在恰當的時機精準高效地解決了用戶在第二階段的共性需求痛點,蘋果才能打敗諾基亞,一躍成為市場綜合第一名。

現在,用戶的共性需求會是什麼呢?

用戶需要進一步去中心化,不僅要發聲,還要把自己的個體文明儘可能記錄並傳遞下去,讓自己的個體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記錄。

iPhone 廣告片展示 iPhone 的生活記錄功能

很久以前,芸芸眾生是沒有歷史存在感的,更不能掌握記錄自身的工具。手機的出現,讓存儲在伺服器上的數據變成了「個人史書」,這些渺小如螻蟻的「個人史書」又發揮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共同組成了一部人類「大史書」—— 人類社會共同的大資料庫,個體不再是歷史裡可以直接忽略的「無名」,也不是可以大筆一揮一筆勾銷的某某,而是在人類共同「大史書」裡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鮮活存在。

現在,LiDAR 給了我們更高維度的「書寫」能力,在聲音、平面圖像、行為習慣等維度之上,增加了深度信息,突破了平面限制。

永生,從深度信息開始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目前 LiDAR 帶來的直觀幫助還不是很明顯,更多屬於「有更好,沒有也沒多大影響」的程度。

它帶來的潛藏益處卻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條件和相機 app 允許,每個人一生中經歷的每個場景,每個瞬間,遇到的每個人,看過的每朵花,摸過的每件餐具,每張自拍,都可以被 LiDAR 記錄下深度信息,只要時機和技術成熟,數據量足夠大,再配合以聲音、圖像、行為習慣等數據,完全可以在伺服器中創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和虛擬的自己,和真實的世界和真實的自己一模一樣,甚至等待科技水平足夠高的那天,可以在現實世界中造出一個自己。

如果《西部世界》裡的機器人都有一個對應的真實人類,那麼拿到真人的深度信息則是製作機器人的第一步

如果哪天科技更加發達,可以賦予這個虛擬的自己一套「人性的算法」,百年之後,有人想我們了,只需要進入虛擬世界,就能看到一個「活著」的我們,何嘗不是做到了另一種形式的永生?

相關焦點

  • 新iPhone的「第四顆攝像頭」怎麼用?
    來源:愛範兒在 iPhone 12 發布之前,許多人預測全新的 iPhone 12 Pro 系列會像其他手機廠商一樣,通過增加攝像頭來獲得更好的拍攝效果,而 iPhone 12 卻把寶貴的第四顆攝像頭位置,給了雷射雷達掃描儀(LiDAR)。
  • iPhone 12 Pro可能加入雷射雷達傳感器 攝像頭布局將調整
    【TechWeb】近日,在蘋果前授權服務合作夥伴運營的Twitter帳號@choco_bit上流傳出了一張iPhone12 Pro設計圖,圖片顯示其後置攝像頭做了新的布局,原本iPhone11中的三攝布局變成了四攝,並且第四枚攝像頭做了特別標記,似乎有特殊用處。
  • 車規級雷射雷達量產的「渴」,華為能解?
    12月22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T10 ICV CTO峰會上,華為首次面向行業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此前北京車展上,華為也曾展出過雷射雷達產品,但彼時細節尚不外宣。這一次,華為融合感知產品部總經理段忠毅揭開了其雷射雷達產品面紗。而「車規級」、「高性能」等產品特性是華為給行業帶來的大禮。
  • iPhone 12的「第四顆攝像頭」應該怎麼用?-虎嗅網
    在 10 月的蘋果發布會前,不少人預測全新的 iPhone 12 Pro 系列會像其他手機廠商一樣,通過增加攝像頭來獲得更好的拍攝效果,而iPhone 12卻把寶貴的第四顆攝像頭位置,給了雷射雷達掃描儀。
  • 華為雷射雷達 上車!
    此前北京車展上,華為也曾展出過雷射雷達產品,但彼時細節尚不外宣。這一次,華為融合感知產品部總經理段忠毅揭開了其雷射雷達產品面紗。而「車規級」、「高性能」等產品特性是華為給行業帶來的大禮。華為向新智駕表示,華為目前聚焦於前裝乘用車市場,希望能夠將產品性能、可靠性做到極致。
  • iPhone 12上的雷射雷達有什麼用?丨蘋果上新
    與基本機型相比,iPhone 12 Pro 和 iPhone 12 Pro Max 的後置攝像頭除了多一枚長焦鏡頭,還增加了一顆LiDAR,雷射雷達掃描儀。這顆雷射雷達是什麼?它能為你的手機帶來什麼新體驗?
  • 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雷射雷達成智能汽車標配
    據汽車之心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確定的雷射雷達前裝量產訂單總額已經超過 200 億人民幣,而這些主機廠未來能撬動的量產規模將達到百萬甚至千萬輛級別。如此大規模的市場,為雷射雷達企業們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自動駕駛註定改變全球交通出行體系,而雷射雷達將是這場變革中的「核武器」之一。
  • 特斯拉:我為雷射雷達代言
    Facebook 研究科學家王贇在下面答:就是「標準答案」的意思。從 Navigate on Autopilot 到北美已經規模化內測的 FSD Beta,特斯拉正在經歷從 2D 視覺識別到 4D(基於時序的視頻流)感知的變革。在這個技術架構的躍遷中,特斯拉希望解決一個問題:基於攝像頭提供雷射雷達級別的 3D 信息感知能力。
  • Ouster 的數字雷射雷達到底是什麼?
    前些年因為「固態雷射雷達」技術的成熟度不夠高,「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一直是業內的主要選擇。如今,為了更適應汽車行業的要求,也為了降本增效,「固態雷射雷達」成為行業新寵。但是,現在自動駕駛行業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境況是:以往採用「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公司的感知算法是專門針對該類雷達進行開發的,當替換成「固態雷射雷達」後,其相應的感知算法需要推倒重來,傳感器方案也要重新考慮,這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很大的技術遷移難度。
  • 華為全球首發車規雷射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雷達
    華為表示已經建立了第一條車規級雷射雷達的第一條Pilot產線,按照年產10萬套/線在推進。而這款雷射雷達將首先被應用在華為與ARCFOX極狐聯合打造的極狐HBT車型上。據悉,這款車將會在2021年投放。
  • 官宣:極狐HBT量產搭載華為雷射雷達方案第一車
    據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此次官宣的雷射雷達,正是極狐HBT所量產搭載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伴隨華為車規級雷射雷達的亮相,搭載華為3顆雷射雷達的極狐HBT成為量產第一車。極狐HBT是ARCFOX極狐聯合華為打造的全新高性能智能電動汽車,將搭載3顆96線車規級雷射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搭載算力可達352Tops的華為晶片,該車型將於明年亮相發布!
  • 官宣 極狐HBT量產搭載華為雷射雷達方案第一車
    據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此次官宣的雷射雷達,正是極狐HBT所量產搭載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伴隨華為車規級雷射雷達的亮相,搭載華為3顆雷射雷達的極狐HBT成為量產第一車。極狐HBT是ARCFOX極狐聯合華為打造的全新高性能智能電動汽車,將搭載3顆96線車規級雷射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搭載算力可達352Tops的華為晶片,該車型將於明年亮相發布!
  • iPhone 12 Pro Max殺手鐧!雷射雷達詳解
    現在四款iPhone 12都已經正式開售,其中iPhone 12 Pro和iPhone12 Pro Max配備了獨特的雷射雷達掃描儀。這顆多出來的鏡頭有什麼用?對於普通用戶來說能感受到什麼樣的好處?
  • iPhone 12 Pro雷射雷達可增強相機性能 測量不同物體尺寸
    IT商業新聞網12月14日訊 您的新iPhone 內置有精美的雷射雷達掃描儀,可以解鎖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功能,即使不是很有趣。  蘋果公司不僅在iPhone 12 Pro 和 iPhone 12 Pro Max中配備了三個攝像頭 ,而且還增加了一個雷射雷達傳感器。
  • 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誰會來投資
    C-V2X路側設施部署是車路協同場景中的核心組成部分,而其中路側環境感知設備視頻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的布設被認為是交通環境感知的重要手段,是車路協同未來市場投資的重要方向。車載端環境感知設備由於存在感知盲區以及安裝成本過高,因此需要路側環境感知設備在交叉口、盲區、彎道、匝道等位置布設,以提升自動駕駛交通安全和效率。
  • iPhone 12 Pro/Max配備的雷射雷達掃描儀有什麼用處
    現在四款iPhone 12都已經正式開售,其中iPhone 12 Pro和iPhone12 Pro Max配備了獨特的雷射雷達掃描儀。這顆多出來的鏡頭有什麼用?對於... 現在四款iPhone 12都已經正式開售,其中iPhone 12 Pro和iPhone12 Pro Max配備了獨特的雷射雷達掃描儀。這顆多出來的鏡頭有什麼用?對於普通用戶來說能感受到什麼樣的好處?
  • 蘋果沒說謊:iPhone和火星車都在用雷射雷達
    原創 Owl 果殼iPhone 12 Pro毫無懸念地升級了它的攝像頭,並加入了iPad Pro上的那顆雷射雷達。無法檢測到平面的測距儀APP普通攝像頭的傳感器直接接收外部物體的光線從而成像,雷射雷達則是「主動探測」:雷射雷達首先向外發射雷射,雷射遇到障礙物後會反射回來進入傳感器中,通過計算雷射從發射到接收的時間,與光速相乘便可得到距離信息。這有點像小學學過的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時間、距離與速度計算。
  • 什麼是雷射雷達?它能給你的手機帶來什麼?
    雷射雷達(LiDAR)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今年,它出現在了新的iPad Pro平板電腦上,還有傳言說它將出現在iPhone 12上,而且在過去的幾年裡,它的一種形式實際上已經出現在Android手機上。什麼是雷射雷達(LiDAR),為什麼行動裝置上會使用到它?
  • 華為雷射雷達參數解釋, 與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功能有什麼區別
    馬斯克否定雷射雷達狂吹低端的攝像頭(起了個機器視覺的酷炫名字),絕不是因為技術先進,只是為了特斯拉能繼續採用低端廉價的傳感器而辯護而已!至於客戶死活,那不重要。人類視覺本身就是有局限的,用攝像頭+晶片去模擬人眼,那不叫無人駕駛,那叫擬人駕駛。
  • 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iPhone12當攝像頭創新有啥用,測身高嗎?
    除了主要賣點5G,筆者也注意到了在iPhone12Pro和Pro MAX版本攝像頭上增加了一個LiDAR,即雷射雷達掃描儀,官方的介紹是「上得火星,入得客廳」。iPhone12Pro攝像頭模組雷射雷達掃描儀擁有發射端和接收端,根據發射和接收雷射的情況和時間差可以判斷前方物體的大小和距離,這個是蝙蝠吃蚊子的看家本領,常用在地圖測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