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記者沈偉彬通訊員殷冷媛)「從廈門聯程中轉出境遊,不但經濟上更划算,而且不用中途大包小包提上提下,中轉時間短,乘機有保障,真的是太方便了!」搭乘通程航班從南昌經廈門前往雪梨的吳女士高興地說。
2019年3月15日,廈門空港口岸「通程航班」業務迎來了它的周歲之喜。經過一年來的運行,從廈門路過,「零負擔、一小時中轉無憂」的國際旅途越來越成為國內百姓「走出去」的又一選擇。
所謂「通程航班」是中國海關在國內部分航空公司、部分機場試行的一種新型中轉模式,通程旅客在始發站辦理登機手續時,可領取包括聯程航段在內的兩張登機牌,並直接在最後的目的站提取行李。
2018年2月7日,海關總署正式批准廈門航空對經廈門機場中轉的進出境旅客試行「通程航班」業務監管模式。3月15日,「通程航班」正式投入運行,廈門空港成為國內第七個開通「通程」業務的口岸。一年以來,在廈門海關的監管下,該業務共為30.34萬名旅客帶來了國際中轉出行的便利,也帶動了廈門口岸進出境中轉旅客量大幅增長27.53%,達69.13萬人次。
從2018年3月15日到2019年3月15日,一年以來,廈門海關共辦理備案「通程航班」中轉聯運業務入境航線6條,出境航線實現全覆蓋,符合國內轉國際的國內航點達到25個。
便捷的背後,是廈門海關人為了不斷優化監管服務而默默奉獻的身影。「通程航班開通以後,我們的工作量比以前大多了,還要派出人員駐守專門的監管崗位,這對人力資源緊缺的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廈門海關隸屬機場海關旅檢關員殷帥如是說。
的確,在進出境旅客日均過萬的廈門空港,海關關員每天要監管的通程中轉行李就達上千件。為了更好地推進「通程航班」項目的開展,廈門機場海關從制定監管方案,做好航線備案管理,到逐步升級改造原有監管設備,一切從高效監管、為通關提速出發,調配專人對通程航班行李進行各環節全方位監管,這使得在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海關旅檢現場,人手顯得愈發的寶貴。
「不過,我們正在努力向科技要監管力,創新監管手段,爭取為通程航班包括普通航班監管創造更便捷的通關環境,使高崎機場早日躋身國際一流空港。」樸實的一線旅檢關員說出了全體海關人的心聲,「讓廈門陪你從全世界路過,這也算是我們對廈門美好未來的一種浪漫期許吧。」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