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間諜史上最大劫案的失敗之路

2020-12-11 澎湃新聞

Yudhijit 利維坦

© Dimitrios Stefanidis / Getty Images

利維坦按:

為了挽回尊嚴和改善生活鋌而走險的故事我們聽過很多,但能夠以國家最高機密來換取個人財務自由的人則少之又少。當然,本文主人公也不是第一個。奧德裡奇·艾姆斯(Aldrich Ames)在高中時就在CIA反間諜部門打零工,大學畢業後,成為這裡的正式員工。在經歷了一場損失巨大的離婚後,艾姆斯發現自己負債纍纍。他認為與其搶銀行緩解自己的負債,還不如賣情報給克格勃來得簡單。在1994年被捕前,埃姆斯指出了10個情報源,還進行了超過100次交易(交易金額400萬美元)。

當然,再想想著名的「劍橋五人組」(Cambridge Five),羅伯特·漢森(Robert Hanssen),也都是響噹噹的鼴鼠。只不過,和文本主人公經歷相似的,似乎只有奧德裡奇·艾姆斯了。

年度歌單陸續更新中

在蝦米、網易雲、QQ音樂上搜索

【利維坦歌單】即可獲取

2001年8月19日星期六的早晨,位於長島(Long Island)的法明代爾中學(Farmingdale High)的教室和走廊上空無一人。一輛麵包車停在學校的停車場,司機是一個30多歲的高個子男人。他熄了引擎,下車走進夏日的暖陽之下,掃視著這所學校。二十年前他從這裡畢業。

他對母校的懷念總是苦澀的。在這裡,他遭受了數不盡的屈辱:同學們嘲笑他的愚笨,老師們也看不起他。如果師生還記得他的話,他們會回想起那個有閱讀障礙症、拼寫很糟糕的男孩。他那健壯如熊的身材也許能保護他免遭肉體上的欺侮,但嚴重的閱讀障礙和社交障礙加在一起,讓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傻瓜。

他在美國情報部門的職業生涯很成功,能夠接觸到這個國家最隱蔽的機密。然而這一形象卻始終伴隨著他。在他的一生中,他總是被家人、同學和同事低估。這是他從小就不得不默默承受的詛咒。

但對他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來說,這是一種幸運。他的同事和上級,誰都沒有想到,他竟然能夠策劃一個複雜的間諜計劃。

他從停車場走到學校操場的邊上。手球場旁的帶刺鐵絲網有一個洞,他從這個洞裡擠了進去,走進了一片樹林。這片樹林隔開了附近的高速公路和學校。他走了幾碼路,在一棵樹旁停了下來,在地上挖了一個洞。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疊好的電話號碼錶,把它埋在那裡。他自信地走回了麵包車,覺得沒人發現他的行蹤。

他已經成功竊取了當時美國間諜史上最大的機密信息。幾天後,他計劃執行這項周密計劃的最後一步——用這些機密換取數百萬美元。如果他成功了,他就有足夠的錢來償還兄弟姐妹的抵押貸款,償還個人債務,並為他的孩子實現財務自由。

他想,有了財富,尊重就會隨之而來。凡是認識他的人都不會再懷疑他的智力,他就不再是童年時那個愚笨的他了。

﹡﹡﹡

2000年12月的一個星期一的早晨,聯邦調查局特工史蒂文·卡爾(Steven Carr)匆匆走出華盛頓特區辦公室,下了兩層樓,去取一個剛從FBI紐約辦公室寄來的包裹。卡爾今年38歲,做事認真、深思熟慮、一絲不苟。

自1995年加入聯邦調查局以來,他參與了一系列備受關注的間諜案。但與大多數剛出道的特工一樣,卡爾渴望親自帶隊進行高風險的調查。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卡爾有時會在教堂裡低頭默默祈禱,祈求上帝保佑,讓自己負責大案要案。這就是為什麼當他的上級讓他早上去拿包裹時,他的反應如此之快。因為上級說:「不管那是什麼案件,都是你的。」

卡爾跑回到他辦公桌前,將包裹裡的東西悉數攤開——那是一疊幾十頁的文件。利比亞駐紐約領事館的一名秘密線人交給了FBI三個信封。而這些信封是由一個不知名的寄件人單獨寄給領事館的。這些文件就是裡面的內容。

卡爾上氣不接下氣地翻閱著這些文件。根據從紐約發來的指示,他把文件分成三組,分別對應三個信封。這三個信封的封面都一模一樣,上面是大寫的警告:「這封信包含敏感信息。」 下文為其中部分內容:

這封信是保密的,寄給貴國總統或情報局長。請通過外交郵袋傳遞此信,不要在辦公室或家中或通過任何電子方式討論此信的存在。如果您不遵循這些指示,這封信的存在及其內容可能會被美國情報機構發現和收集。

第一個信封裡是一封四頁的信件,其中有149行文字,由字母和數字組成。第二個信封裡是解碼說明書。第三個信封裡有兩套密碼錶。其中一套長達六頁,列出了幾十個單詞和它們的編碼縮略語。這套系統通常被稱為 "簡約代碼"(brevity codes)。這兩套數據結合在一起,則是解密的密鑰。

卡爾把這封信翻了一遍,略讀了那些看似胡言亂語的字母數字序列。沒有密碼錶和解碼說明書,就沒有辦法理解它。寄件人為了確保通信安全,分別郵寄這三封郵件,以防止信息被美國情報機構截獲。

卡爾發現,寄件人在每個信封中都有一則文字信息,告知領事館另外兩個信封已寄出,並指示收件人如果其他信封未能送達,可在《華盛頓郵報》刊登汽車廣告。寄件人沒有預料到這三個信封都會落入FBI的手中。

紐約的FBI已經破譯了這封信的內容。卡爾讀著破譯的文本,脈搏加快了。

"我是中央情報局的中東北非分析員。我願意為貴國提供高度機密的情報,對美國進行間諜活動。我有最高機密權限,可以接觸到美國所有情報機構,包括國家安全局、國防情報局、中央司令部以及較小機構的文件。」

為了證明這不是誇誇其談,寄件人在這三個信封裡都有一套相同的政府文件,共23頁,有的標明 "機密",有的標明 "絕密"。其中大部分是美國間諜衛星拍攝的空中圖像,顯示了中東和世界其他地區的軍事基地。其中一些文件是關於中東地區政權和軍隊的情報報告。從這些圖像和報告上的標記可以看出,這些圖像和報告是在從情報界的保密網際網路Intelink上下載後列印出來的。

還有一些其他文件,包括CIA內部員工傳閱的一份月刊通訊,以及卡扎菲的遊艇在地中海的航拍照片。這些照片是從一架低空飛行的飛機上拍攝的。但這架飛機並不是美國部署的,而是屬於外國情報部門。寄包裹的人是如何獲得這些信件的,目前尚不清楚。

卡爾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事。寄件人無疑是正牌的美國情報界成員,有機會接觸到 "絕密 "文件,並試圖與外國情報部門建立秘密關係。事實上,這個人向敵國提供機密信息,已經犯了間諜罪。卡爾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威脅國家安全的「紅色警報」已經在他腦海裡響起。

﹡﹡﹡

卡爾把這些文件整齊地放進活頁夾,然後走進了他的上司莉迪亞·傑霍雷克(Lydia Jechorek)的辦公室。「莉迪亞,」他說著,把活頁夾滑過她的桌子,「你得看看這個。」

50歲出頭的傑霍雷克是一名反間諜老手。她邊翻閱著這些資料,卡爾邊向她解釋了紐約FBI為什麼把這些文件速遞到華盛頓。在紐約特工破譯的編碼信件中,他們發現了寄件人想用電子郵件進一步溝通。在得到美國司法部長、美國最高執法官員的特別許可後,特工們要求電子郵件服務商讓他們進入這個帳戶:jacobscall@mail.com。

他們發現,該帳戶是在四個月前,即8月3日,在馬裡蘭州喬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 Maryland)的一個公共圖書館的網際網路創建的。在帳戶註冊時,該用戶自稱 "史蒂文·雅各布斯"(Steven Jacobs),住址是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Alexandria, Virginia)。這個帳號在華盛頓特區的公共圖書館被訪問了6次。除了此人發給自己的測試信息外,該帳戶中沒有其他郵件。此外,他還收到了反欺詐調查署(Fraud Bureau))對他發去的一封回復——他曾諮詢過一家銷售假身份證的網上公司。

「我們該怎麼辦?」 傑霍雷克問道。聯邦調查局必須儘快找到這個人。但也許一切已經太遲了。

卡爾告訴了傑霍雷克一系列關於寄件人身份的線索。這些線索是他從截獲的文件中收集到的。發送者使用的簡約代碼系統,以及他對操作安全的考慮,都指向了一個具有軍事背景的人。他擁有「絕密」級別的安全許可,這使得嫌疑範圍從美國情報界擁有「機密」安全許可的數十萬人縮小到擁有更高安全許可的數萬人身上。他還能接觸到Intelink。而且,他很可能已經結婚了,有了孩子。這從信中的一行可以看出,他說:"如果我犯了間諜罪,我將把自己和家人置於極大的危險之中。"

還有一件事:這個人的拼寫很糟糕。卡爾掃視了六頁簡潔的密碼,發現了一個又一個拼錯的單詞。

AP:Anonmus(Anonymous:匿名)

NH:Alligations(Allegation:指控)

GR:Reveil(Reveal:揭露)

16:Precausion (Precaution:預防)

CN:Negotianalable(Negotiable:可協商的)

DZ:Airbourn(Airborne:空運)

KJ:Assocation (Association:協會)

MY:Netralize(Neutralize:抵消,中和)

YF:Confrimed(Confirmed:確認)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個人花了很大的力氣來完成加密工作,即「操作安全」(operation security),但卻連基本的拼寫檢查都沒能做到。

不過,目前卡爾關注的是另一條線索:寄件人登錄該電子郵箱的公共圖書館。他在華盛頓特區都市區的大地圖上用別針標記了這些地點。這些別針都集中在馬裡蘭州的鮑伊(Bowie)和克羅夫頓鎮(Crofton)附近。而最接近的情報機構是國家安全局。

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是美國政府機構中最大的情報部門,專門負責收集和分析外國及本國通訊資料,隸屬於美國國防部。© Wikipedia

美國國家安全局位於馬裡蘭州米德堡(Fort Meade),擁有數千名軍方員工,其中許多人具有密碼學背景,許多人的家在鮑伊和克羅夫頓鎮。卡爾預感到,儘管內奸自稱是中央情報局的分析員,但他很可能來自美國國家安全局內部。這句話,以及他發送材料中的CIA通訊,可能只是障眼法。

卡爾說:"我們需要給麥克(Mac)打電話。"

傑霍雷克撥通了國家安全局反間諜部門負責人羅伯特·麥卡斯林(Robert McCaslin)的電話。

﹡﹡﹡

在1999年年初的幾個月裡,也就是布賴恩·裡根在負責管理美國間諜衛星的國家偵察局(NRO)工作四年之後,他的腦海中開始出現了從事間諜活動的想法。裡根在一個辦公室工作,該辦公室幫助戰場上的軍事單位獲取和使用從太空偵察收集的情報。

他在工作中感到很丟臉,經濟狀況越來越差,婚姻也每況愈下。從他得到的綜合評價來看,他知道自己短期內不會有升遷的可能。空軍想把他調到歐洲去,但裡根不願意,因為這對給他的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當空軍拒絕了他推遲海外調動的請求時,他不得不在接受調職和一年後退役之間做出選擇。一年後,也就是2000年8月31日,37歲的他將結束20年的服役。無奈之下,他選擇了後者。

隨著退休時間的臨近,裡根對未來的焦慮變成了越來越強烈的恐慌。由於他在國家偵察局的工作範圍非常狹窄,他不確定自己能否在退役後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與他相反,他的同事們都覺得找工作相當輕鬆。攥緊了手中的稻草,裡根看到了擺脫這種不安全感的辦法:他要利用國家機密賺錢。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就必須打破規則。他曾偷了鄰居家的陶瓷工具,也曾在軍事入學考試中作弊。但他沒有受到過懲罰。他覺得,別被抓到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他能逍遙法外,間諜活動就是解決他的煩惱的正當途徑。

這一切似乎唾手可得的。裡根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維護他的部門在Intelink上的網頁。他知道,在該網絡數以千計的頁面和資料庫中,有一系列美國花費數十億美元獲取的秘密。在裡根看來,Intelink是一扇通往地下室的門,裡面塞滿了等待出售給敵國的珍寶。

裡根開始探索Intelink,瀏覽遠遠超出他職責範圍的內容。在這個秋冬,他瀏覽了各種精選圖片和情報報告:一份利比亞將軍的簡介,美國摧毀深埋地下軍事基地的能力,敵國的生物戰手冊。漸漸地,他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變得更長,他也更頻繁地去查看這些內容。

2002年布賴恩·裡根的法庭畫像。© William P. Hennessy/Associated Press

在探索之餘,裡根也在學習間諜活動的相關知識。他在Intelink上搜索分析員的報告,了解在美國歷史上,間諜是如何竊取機密並將其轉移到其他政府的,以及他們是如何被發現和調查的。他甚至從國家情報局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參加了一個反間諜課程,聽前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特工介紹反間諜案例研究。

裡根希望避免從前那些叛國者所犯過的錯誤。他對自己說,只要有足夠的遠見和計劃,他就能完美地布置陰謀。所有那些曾經懷疑過他智商的同事和同學都不知道,他將把自己變成終極間諜。

1999年秋,裡根開始使用辦公室印表機列印他從Intelink收集而來的數百頁機密信息。當他開始整理這些文件時,裡根仔細考慮了下一步計劃。大多數叛國的美國間諜,都是受外國政府的委託,去竊取和傳遞情報。但裡根是單幹的。他與其他國家的情報人員沒有任何關係。他要想辦法聯繫外國情報部門,推銷他所收集的情報。

他的目標會是哪些國家呢?他把目光轉向了中東和北非,這是他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都在關注的地區。在冷戰結束後的十年裡,該地區已成為美國軍事策劃者日益關注的重點。蘇聯解體後,美國再也沒有一個需要擔心的超級大國做對手。相反,它必須應對來自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挑戰,以及一群規模較小的對手。其中許多是石油資源豐富的穆斯林國家:伊拉克、利比亞、伊朗和蘇丹。裡根認為,這些國家都願意為這些秘密買單,以此幫助他們在軍事上對抗美國。

對此,裡根在Intelink進行搜索。他搜集有關中國的圖片和報導;他將「伊朗最高機密」輸入搜尋引擎,篩選搜索結果;他又撒下一張大網,搜索「利比亞最高機密」,他不止一次寫錯了「利比亞」;他尋找對伊拉克政權有價值的材料。裡根不僅收集信息,幫助他相中的國家,包括利比亞、伊拉克和伊朗對抗美國,他還下載了他所能找到的有關它們鄰國(如以色列)軍事能力的所有情報。他想他的目標國家也會對這些情報感興趣。

裡根不能簡單地把這麼多的列印資料堆放在辦公桌上。他把它們儲存在一個獨立的柜子裡。這個柜子位於他和旁邊同事辦公室之間鄰。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打開柜子,放上一捆新文件,然後再鎖起來。沒有人問他任何問題。

事實證明,這個存放方式比他想像得更安全。有一次,裡根出差,國家偵察局的大樓管理人員經過他的辦公室,想要收走閒置的家具。誰也沒說要這個柜子,於是管理人員就把柜子收走了。後來,當他們發現柜子上了鎖,就用電鑽開鎖。在裡面,他們發現了上百份文件。

裡根回來後,其中一個人給他打了個電話,問這些文件是不是他的。他說是,在驚慌失措之下努力保持鎮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工作人員把文件包好,全部寄回給了他。裡根鬆了一口氣,把列印出來的文件塞進了頭頂上的一個柜子裡。這個柜子給人的感覺更安全,即使只是因為它緊貼在牆上。

﹡﹡﹡

2000年3月的一天,裡根從他的收藏裡拿出一疊文件,放到他的健身包裡,用他汗津津的運動服蓋住。下午5點左右,他關掉電腦,拿起包,走出自己的辦公室,朝大樓出口走去。

裡根的心怦怦直跳,但他在接近十字轉門時走得不慌不忙。他看了看那些在前臺轉來轉去的保安。當人們在回家的路上從大樓裡湧出來時,他們彼此閒聊著。裡根知道衛兵有權阻止任何人,以進行搜查。不管可能性有多小,他們中的一個人都有可能想看看自己的健身包,翻開衣服,發現裡面藏著的機密文件。

但保安們過去曾數百次看到他拿著這個健身包進出大樓。他們沒有理由懷疑他,於是他順利地從大門溜走了。當他走向他的車時,他不再緊張。裡根想到的是,把文件偷帶出去也太容易了。他只是人群中普普通通的一員,一個被噪聲淹沒的聲音。就這樣,他逃脫了。

裡根在辦公桌前的監控截屏。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裡根通過健身房包從辦公室裡陸續取走了幾百頁的文件,把他的藏品一點一點地轉移到了他在鮑伊鎮的地下室。這些年來,他收集的東西,漫畫書、棒球卡、動作人物等,沒有一件是能讓他發財的。現在,他終於收集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他的藏品已不再局限於文件。他把國家偵察局電腦上的信息複製到CD上,並把訓練錄像帶帶回了家。夜深人靜,他的妻子安內特(Anette)和孩子們在睡覺,他就會到地下室去複製磁帶。

大約在同一時間,2000年4月,裡根開始制定一個計劃,推銷他偷來的東西。從他調查的間諜案中,他知道他必須與目標國家的情報機構聯繫。

裡根在Intelink上找到了利比亞情報部門負責人的姓名,並著手寫與他聯繫的信件。在介紹自己是中情局的分析員時,他強調了他願意用機密換取1300萬。當他寫完交易的詳細操作說明後,利比亞人需要用一個1-800開頭的電話號碼,以便他聯繫,並通過《華盛頓郵報》上的一則二手車廣告來告知他。這封信長達13頁。然而,起草這封信只是第一步。為了安全起見,裡根決定,他必須用密碼來傳達這封信。

在這封信中,裡根使用了一種複雜的加密方案。他首先為文本中的不同單詞指定了簡短代碼。例如,使用 「JK」表示單詞「signals」(信號)。然後,通過進一步的加密,他把這個編碼版本的字母轉換成另一串字母和數字。在另一份文件中,裡根寫下了解密信件的步驟。經過數周的艱苦努力,他找到了一種他覺得萬無一失的方法,既能接觸到利比亞人,又不會冒險暴露身份。

﹡﹡﹡

那年7月,安內特和孩子們去了瑞典,裡根在地下室裡整理他成堆的機密文件。到目前為止,除了2萬多頁資料外,他還有CD和錄像帶。他坐在家裡,按目標國家對信息進行分類,把列印出來的文件、CD和磁帶打包,準備寄給利比亞和伊拉克——他最看好這兩個國家。他把大約5000頁的文件分成另一堆。裡根認為這些是他竊取的所有秘密中最敏感的。

他把這些文件、CD和錄像帶裝在特百惠盒子裡。這裡面的信息也是同樣非常敏感。他把這些盒子,以及其他裝不下的東西,統統裝進了垃圾袋裡,打包妥當。

7月的一個雨天,裡根開車去巴爾的摩(Baltimore)附近的帕塔普斯科山谷州立公園(Patapsco Valley State Park)。這離他家大約30英裡。公園裡的樹林鬱鬱蔥蔥,遠足小徑被雨水打溼了。裡根背著背包從車裡出來,走進了森林。

跋涉到森林深處後,裡根停下了腳步,看了看四周。這裡荒無人煙。他從背包裡拿出一把鐵鍬,開始在地上挖洞。天氣悶熱潮溼,當挖到一尺半的時候,他的額頭上已經布滿了汗珠。他把其中一個包裹丟進洞裡,用土蓋住了洞口。

然後,他走到幾英尺外的一棵樹旁,給這棵樹打上釘子。緊接著,他把手伸進背包,拿出了一個從公司帶回家的GPS記錄儀。他在訓練演習中曾數百次使用該設備來記錄部署的防空系統的位置。他盯著記錄儀的屏幕,讀出了自己所站位置的坐標,就在他剛才用釘子標記的那棵樹旁邊,然後寫下了這裡的坐標。

裡根又去了兩次公園,把他認為高度敏感的7個包裹都埋了起來,每次都記錄下它們的坐標。

他不會為了錢而出賣這些秘密。它們的價值要大得多。這是他保命符。

﹡﹡﹡

2001年5月23日中午,裡根把腳使勁踩在油門上,駛出了他新公司的停車場。2000年8月,他從空軍退役,幾個月後加入了國防承包公司TRW,在維吉尼亞州尚蒂伊市(Chantilly, Virginia)的辦公室工作。TRW計劃將他調回國家偵察局,以合同工的身份,做他以前做過的工作。但現在,他正在等著重新獲得安全許可,無所事事,因此變得疑神疑鬼。

自從去年11月他給利比亞人寄出了秘密郵件後,他一直擔驚受怕,害怕被人發現。他總擔心被人監視。最近,他習慣了坐上地鐵,然後在車門關閉前的最後一刻跳下車,看是否有人從列車上走出來跟蹤他。

© Vasiliki Kostopoulou / EyeEm / Getty Images

這天早上,他剛上班不久,就從TRW開出車來,飛快地穿過尚蒂伊的街道,注視著後視鏡。當他接近66號州際公路的出口時,他從左車道立馬向右急轉,開上了西側的匝道。他想,如果有車跟著他,就會像他一樣突然換車道,從而暴露。他狂奔了10英裡才下了高速,開向馬納薩斯國家戰場公園(Manassas National Battlefield Park)。

進入公園後,他開上了一條單行土路。當走到半路時,他停下車,關掉了引擎。他環視四周。沒有汽車從後面開過來。這讓他感到放心。他在那裡坐了20分鐘,觀察有沒有人監視他。然而一個也沒看到。

只有一輛稀疏平常的舊皮卡駛過。裡根下了自己的車,走了幾碼路進入路邊的林地,在地上放了幾本《瘋狂》雜誌(Mad magazine)。然後他上了車,開回公司,繼續工作。沿途他停下來吃了個午飯。

那天晚些時候,他開車回公園取回了雜誌。雜誌就在他離開的地方。他確信沒有人盯上他。

他錯了。

2001年4月下旬,FBI開始對布萊恩·裡根進行為期6個月的間諜調查。最終卡爾和他的同事將截獲包裹中的Intelink文件和裡根在國家偵察局的電腦聯繫起來。當特工們發現裡根的拼寫常常出錯時,他們更加確信裡根就是他們要找的人。監視專家小組一直監視著裡根往返於TRW在Chantilly的辦公室之間的通勤情況。

如果說卡爾對裡根是間諜還有什麼疑慮的話,那麼,2001年5月23日,當監視小組觀察到裡根像個瘋子一樣從TRW開車到馬納薩斯戰場國家公園時,這些疑慮統統隨風飄散了。裡根沒有注意到有車跟著他,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當裡根把車停在土路上時,卡爾正在和一個外號叫斯米蒂(Smitty)的監控專家打電話。這個專家正在遠處監視著裡根。

斯米蒂和卡爾說:「我們抓到活的了。」

「什麼意思?」卡爾問。

斯米蒂跟卡爾講了裡根是怎麼開車的,以及他居然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停下了車。

卡爾想知道:「你在幹什麼?」

斯米蒂說,監控人員不可能用自己的車開上這條土路,因為這樣會顯得很可疑。

「那你有皮卡或者什麼別的車嗎?」

斯米蒂回答:「有。」監視小組開了一輛皮卡經過裡根的車。斯米蒂給卡爾回了電話。

「他就坐在車裡。」

這些監視結果在法庭上沒有任何價值。裡根只是落下了幾本雜誌在公園裡,過會再去拿。這並不犯法。但他的異常行為表明,他在觀察,看自己是否被人盯上了。在卡爾眼裡,這是不可否認的罪證。

2001年8月23日,在裡根回到國家偵察局的幾個星期後,他像往常一樣開車上班,並迅速登上Intelink看了20分鐘。他一邊查看中國飛彈場址的坐標,一邊記下筆記。下線後,他在一個小本子上潦草地寫下了更多的筆記。他完全不知道FBI特工正在通過攝像頭監視著他。

這是裡根在一周長假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他告訴上司,他要和妻子孩子一起開車去奧蘭多。下午4點左右,裡根驅車前往華盛頓杜勒斯機場(Washington Dulles airport),搭乘飛往蘇黎世的航班。他計劃在那裡與伊拉克和利比亞大使館官員會面,並提出監視美國的計劃。過了安檢後,他坐上了擁擠的機場接駁車前往登機口。

當車門即將關閉時,卡爾和一個同事走了進去,穿過擁擠的人群。"不好意思,讓一讓,不好意。"卡爾一邊說,一邊向前走去。終於,兩位特工站到了裡根面前。卡爾舉起了他的證件,說:"裡根先生,我是FBI。我們有幾個問題要問你。你介意跟我們一起走嗎?"

裡根盯著卡爾,一臉茫然。卡爾覺得他看起來像一隻泰迪熊。「當然,」裡根回答,拿起他的行李袋。特工們把他帶出車,來到大廳。他們抓住裡根的手肘,把他押進一個房間審問,最終給他戴上手銬。

在搜查裡根時,官員們在他的右鞋的內底和外底之間發現了一張紙,上面寫著伊拉克和中國駐歐洲大使館的地址。他們在他身上和他的行李中發現的其他更莫名其妙的東西。裡根的褲兜裡裝著一個螺旋墊,上面有一頁紙,上面寫著毫無意義的13個字,如三輪車、火箭和手套等;他還在一張索引卡上潦草地寫著26個亂七八糟的單詞;錢包裡有一張紙,上面有一串字母和數字,上面寫著「5-6-N-V-O-A-I…」;行李袋裡裝著一個文件夾,裡面有四張紙,上面有三位數的手寫數字。

裡根什麼也不肯承認,他並不打算告訴調查人員這些字的意思。但卡爾知道,這些肯定是破解裡根陰謀的線索。儘管調查員們已經成功找到並捉拿裡根,他們理應為之感到高興,然而他們知道,離破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他們沒有料到的是,裡根被捕後,這場貓鼠遊戲仍將繼續。他們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徹底揭開他的陰謀,將其繩之以法。

以上內容節選自《不會拼寫的間諜:有閱讀困難症的叛徒,牢不可破的密碼和FBI追兇》(The Spy Who Couldn’t Spell: A Dyslexic Traitor, an Unbreakable Code, and the FBI’s Hunt for America’s Stolen Secrets)。

文/Yudhijit Bhattacharjee

譯/Sue

校對/boomchacha

原文/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6/oct/26/spy-couldnt-spell-how-biggest-heists-us-espionage-history-foiled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Sue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原標題:《美國間諜史上最大劫案的失敗之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史上十大最「完美」的劫案
    不過,一些高智商的犯罪團夥,卻經常會完成「驚天地泣鬼神」的世紀劫案,而由於警方和技術的局限性,以及追訴期的存在,這些劫案的真相往往會石沉大海,成為所謂的「完美犯罪」。下面,我們就來看看Oddee.com評出的「10大完美劫案」吧。
  • 美國軍事史上最大的失敗(深度好文)
    1938年5月4日,在洛杉磯五千人集會上,美國議員司克脫說:「請大家注意,日本目前在中國殺死一百萬人的時候,有五十四萬四千是美國資本作為幫兇而殺死的。」這裡有幾組數字:旅美經濟學家胡敦源搜集美國官方資料以後發現,日本從美國獲得各種戰略物資佔其總進口量的比重,從1937年的54.4%升至1938年的56%。
  • 美國「史上最差」前總統情書曝光 寫給間諜情婦
    哈丁的情婦卡麗·菲利普斯  本報綜合 因政治醜聞和言語過失,沃倫·哈丁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之一,但即將解密的情書手稿讓人們認識到哈丁的另一面。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出版的一本傳記《哈丁韻事》中曾爆料稱,菲利普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是一名德國間諜。《哈丁韻事》的作者、美國俄亥俄州律師詹姆斯·戴維·羅伯納爾特,自稱目前除了菲利普斯之外唯一看過全部情書的人。羅伯納爾特透露,在哈丁寫給菲利普斯的情書裡,有些情書措辭特別「優美,完美詮釋了墜入愛河的意義。」這些情書裡除了濃情蜜意的情詩,據說還有一些哈丁令人面紅耳赤的性幻想。
  • 超級間諜的臥底之路:有人成功叛逃,有人被送進大牢
    最近震驚世界的間諜事件,其主角是美國人斯諾登。作為電腦高手的他將美國監控網際網路的「稜鏡」項目公之於眾,斯諾登也被迫逃亡俄羅斯。不過,與他的兩個曾經逃往蘇聯的前輩菲爾比、博伊斯相比,他的經歷實在不算什麼傳奇。英國人金·菲爾比被公認為世界間諜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間諜之一。
  • 美國在華間諜無辜嗎?揭秘CIA間諜培訓全過程
    據美國《紐約時報》20日的一篇文章稱,自2010年起,中國搗毀了美國中情局(CIA)一個在華間諜網,令後者出現數十年來最重大的安全漏洞之一。《紐約時報》稱,從2010年末起,中情局隱藏在中國政府內部的多名線人陸續失聯。
  • 美國在華間諜無辜嗎?起底CIA間諜培訓全過程
    據海外網5月25日消息,據美國《紐約時報》20日的一篇文章稱,自2010年起,中國搗毀了美國中情局(CIA)一個在華間諜網,令後者出現數十年來最重大的安全漏洞之一。 紐約時報對美國在華間諜網被毀的報導 《紐約時報》稱,從2010年末起,中情局隱藏在中國政府內部的多名線人陸續失聯。
  • 揭秘:中國古代間諜史上的「四大發明」
    最原始的竊聽器:聽甕、矢服  竊聽是間諜搜集情報最古老的手段,也是現代間諜必學課程
  • 美國共有45任總統,歐巴馬是美國史上最「失敗」總統?
    如果問這45屆總統裡誰最偉大,還真的不好排序,畢竟像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等都為美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每一任都在美國歷史上留下了相當光輝的一筆,那如果問你誰是美國歷史上最失敗的總統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今天小月同學和大家聊得話題就和這個有關:美國共有45任總統,歐巴馬是美國史上最「失敗」總統?
  • 全球最大間諜博物館搬家 中國元素很奇怪
    趕在國際博物館日前夕,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一家以諜報為主題的博物館斥資1.62億美元搬了新家,面對公眾重裝上陣。這家有17年歷史的國際間諜博物館,號稱擁有全世界最多的間諜主題藏品。此次從唐人街附近搬到了博物館更集中的朗方廣場,除了空間大增,藏品增加到逾7000件。
  • 美國軍事史上最大的失敗,韓戰的轉折點——血戰長津湖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寫一篇能讓所有人都看懂的文章——美國軍史上最大的失敗,韓戰的轉折點:血戰長津湖。我們先說說韓戰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想要像一戰時候那樣靠賣武器發戰爭財,並沒有參加對法西斯的戰爭,而宣布採取「中立」的政策。事實上,美軍非但沒有參戰,相反還給日本提供大量的貸款、輸出技術和提供物資。
  • 美國間諜約翰·託馬斯·唐奈案
    唐奈獲釋後經由香港返回美國。  1952年7月,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約翰·託馬斯·唐奈等11人乘坐飛機偷偷進入中國國境進行間諜活動,飛機被擊落,唐奈等人被捕。
  • 揭秘:美國中情局「間諜大學」是如何培訓諜報人員的?
    說起美國的間諜培訓機構,其實這並不代表美國設立了很多這樣的機構專門培養間諜,而是指能夠接觸到機密信息的學校增加,能夠了解情報的人數也在擴增。但是,在「911」之後,一向自認為是世界頂級情報機構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工作能力遭到了質疑,中情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 美CIA歷史上最大間諜培訓班畢業 人均年薪約5萬
    美CIA歷史上最大間諜培訓班畢業 人均年薪約5萬 ·11事件以後招募的第一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間諜培訓班已經學成畢業。據悉,該班學員有數十人,是CIA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個班級。  據CIA招聘部門負責人稱,這些學員的平均年齡是29歲,其中1/3是女性,12%是少數民族,3/4能夠較為流利地講一門外語,70%從未在政府和軍隊供職。他稱總人數有數十名,但出於安全原因不能透露具體數字。  他們已經在6月份畢業,其中不少人將利用假身份到國外工作,他們的任務是盜取機密情報。
  • 史上最大奢侈品收購案宣告失敗 Tiffany被拋棄了?
    原標題:史上最大奢侈品收購案,宣告失敗來源:投資界PEdaily全球著名珠寶品牌——Tiffany,還是被拋棄了。沒想到,十個月後LVMH集團卻突然反悔,甚至雙雙對薄公堂。受此消息影響,Tiffany股價應聲下跌。
  • 盤點史上最贊的十部間諜電影 很多情節都源於現實!_遊俠網 Ali213...
    在現實世界中,間諜活動通常是秘密會議、文書和秘密信息交換。然而,在電影世界裡,間諜遊戲要刺激得多,通常充滿了暗殺、追逐場景等。而最好的間諜電影是那些取材於現實世界的電影,因為他們重現了國際間諜活動的激烈程度和複雜程度。
  • 美國汽車城破產 成美史上規模最大破產城市
    原標題:美國底特律宣告破產 成美史上規模最大破產城市  人民網舊金山12月3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聯邦法院於當地時間12月3日上午做出裁決,批准底特律正式宣告破產,美國曾經的汽車之城風光不再。
  • CIA「史上」最大改組 將設東亞中心
    1975年,時任美國總統福特會見中情局局長老布希。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機構,在好萊塢銀幕上,哪裡有美國的敵人,哪裡就有中情局特工拯救世界的身影。這一CIA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改組,有何目的,又將把美國的最大情報機關帶向何方?  時局分析  與恐怖分子在現代情報戰中賽跑  在美國情報機構中,中情局並非以使用網絡科技而見長,被稱為網絡間諜的是因為斯諾登事件而出名的美國國家安全局(NSA),NSA被認為是美國的首席網絡間諜。
  • 凱奇新片曝光預告 再現美國軍事史上最大海難
    凱奇新片曝光預告 再現美國軍事史上最大海難 時間:2016.09.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約翰·勒卡雷:我作為間諜最大的弱點是缺乏耐心
    他被認為是全球20世紀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一生獲得諸多文學獎項,包括1965年獲得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大獎、1964年獲得英國毛姆獎,1988年更獲頒英國犯罪推理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他的《柏林諜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夜班經理》等都被成功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他本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在英國軍情五處(MI5)和軍情六處(MI6)工作,這為他的經歷和作品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 外媒:斯諾登曝光美國間諜術語
    原標題:斯諾登曝光了美國間諜術語據《參考消息》報導,西班牙《國家報》網站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曝光了美國一些間諜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