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古代間諜史上的「四大發明」

2021-02-23 奧秘世界

 最原始的竊聽器:聽甕、矢服

  竊聽是間諜搜集情報最古老的手段,也是現代間諜必學課程。中國人早就發明了人類最早的「竊聽器」———聽甕。

  聽甕,是一種口小腹大的罐子。將聽甕埋在地下,在甕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偵測時,側耳伏在上面,聽周邊的動靜。如果需要,可直接讓專業情報人員坐於甕中,聽辨聲響,這叫「罌聽」。

  為了減少聽的失誤,常會培訓盲人來執行任務。盲人的聽力往往超強,據說方圓數十裡的動靜,都能通過聽甕聽出來。

  聽甕在隧道攻城戰中最有奇效。清末曾國荃率湘軍攻太平天國天京(今南京)時,城內太平軍便於城牆下埋設聽甕,偵探城外湘軍的動靜,以致湘軍一時無法得逞。但最後,天京還是讓善挖地道的湘軍攻破了,這不是聽甕出錯,而是聽甕的人出了問題。

  聽甕的發明距今約有2500年,《墨子·備穴》對聽甕的製造和使用方法有詳細的說明。後來,聽甕得到不斷的改進,成為現代竊聽器出現前最有效的竊聽工具。

  唐代出現了葫蘆形狀的枕頭竊聽器,休息時將之枕在頭下,外面一有動靜便能察覺;在宋代還出現了多功能竊聽器「矢服」。沈括的《夢溪筆談·器用》中記載了這種竊聽器。

  矢服,就是盛裝箭(矢)的器具,用牛皮來製作。將矢服掏空,吹足氣,夜裡枕在頭下,幾裡以內人馬聲都能監聽到。這是利用空腔接納聲音的原理髮明的。

  此外,民間常用的竊聽器還有「聽管」,「隔牆有耳」,就這麼來的。

  最難破解的密碼:反切碼

  現代間諜已離不開密碼,中國人也是世界上使用密碼最早的。

  「陰符」,可算是最早的軍事密碼。使用時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假。陰符依長短不同,代表相應的情報。上面沒有文字,即便敵人繳獲,也無法破譯。

  與陰符配合使用的還有「陰書」,就是將一份完整的情報,寫在三下,分別送出。在此基礎上,古人後來又發明了代號、暗號、字驗等間諜手段。

  其中的字驗,已與現代密碼原理十分接近,不同的是,它以漢字代替阿拉伯數字。據《武經總要·前集》記載,宋朝時官方便將常用的40個軍事短語,分別用40個字來代替,然後編出一首40個字的詩,作為「密碼本」。

  到十六世紀中葉,中國出現了真正的密碼———反切碼。其原理與現代密碼的設計原理完全一樣,但卻比現代密碼更難破譯,它是使用漢字的「反切」注音方法來進行編碼的,其發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將領戚繼光。

  戚繼光專門編了兩首「詩歌」:「柳邊求氣低,波他爭日時。鶯蒙語出喜,打掌與君知。」「春花香,秋山開,嘉賓歡歌須金杯,孤燈光輝燒銀缸。之東郊,過西橋,雞聲催初天,奇梅歪遮溝。」

  前一首詩歌的前15個字作為聲母,依次編號為1-15;後一首詩歌的36字為韻母,按順序編號為1-36;然後再將當時字音的八種聲調,也按順序編號為1-8,就編寫出了完整的「反切碼」體系。

  根據東漢時期發明的反切注音法,如果密碼的編碼是「5-25-2」,5是聲母「低」字,25是韻母「西」字,2是聲調的二聲。據此,「5-25-2」就可以讀為「敵」字。戚繼光還專門編寫了一本《八音字義便覽》,作為訓練情報人員的專門教材。

  最廣泛使用的密寫術:明礬水

  因為中國自古多戰事,時分時合,所以中國古代的情報研究工作,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無論是陰符、陰書,還是字驗、反切碼,都是眼睛能看到的,為此,古人又發明了「密寫術」。

  密寫術是藉助特殊墨水,達到寫字看不出的目的。古人使用的這種特殊墨水,並非什麼高科技,而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明礬水。明礬水寫出的字,晾乾後在紙上根本看不出來,但如果浸入水中,字跡頓現。

  明礬水這一化學特性的發現,現在看來算是小兒科,但在中國古代,這一發現還是相當了不起的。

  《金史·宣宗本紀》記載,金宣宗貞佑四年(1216年),蒙古大軍圍攻太原城,太原宣撫使烏古論禮便「遣人間道齎礬書至京師告急」。烏古論禮派間諜帶著明礬水寫的密信,從秘密小道到京師告急求援。

  而康熙年間的「礬書案」,則是被廢太子胤礽的明礬水密信引起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春,康熙親徵準噶爾。得到消息的胤礽決定利用這次機會翻盤。

  他用重金買通了常為老婆(福晉)看病的醫生賀孟頫,讓賀帶著明礬水密信出宮。沒想密信竟讓輔國公阿布蘭截獲,胤礽恢復自己皇太子地位的計劃失敗。除了明礬水,古人還用米湯來寫密件。

  最簡單的「無人機」:紙鳶

  間諜能搞到情報是本事,如何將情報傳遞出去也是功夫。郵驛、烽火臺都可以傳遞情報,但這並不滿足所有間諜活動。

  為此,古人想了很多法子,明人何守法的《投筆膚談》就有「封鴿代諜」的記載,利用鴿子來傳遞情報。但鴿子要訓養,一般間諜也用不了。於是,古人用紙鳶作為傳遞情報的工具。

  紙鳶就是風箏,相當於最原始的無人機。此前,古人曾設計出「木鵲」,這也許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器。《墨子·魯問》載:「公輸子削竹木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能連續飛行72小時,這是現代高技無人偵察機也無法做到的。可惜,這種技術早已失傳。

  紙鳶的發明距今有2000多年了,發明人是西漢開國功臣、淮陰侯韓信。韓信是怎麼想到發明紙鳶的?原來當時列侯陳豨造漢高祖劉邦的反,韓信與陳豨勾結,製作紙鳶作為裡應外合的信號。這也是最早用紙鳶來傳遞情報的實例。

  紙鳶一經發明,便在軍事、間諜活動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南北朝時期的「侯景之亂」中,被叛軍侯景圍困在都城建鄴(今南京)臺城內的梁太子蕭綱,便是用紙鳶傳遞情報,搬來救兵的。

  紙鳶可以飛得老高,即便被敵方發現,也奈何不了。唐朝魏博節度使田悅起兵謀反,圍攻臨洺城。守將張伾遂放紙鳶與朝廷援軍取得了聯繫。

  當時田悅也發現了飄過營房上空的紙鳶,也知道是城內傳遞軍情,趕緊找來「善射者」,但紙鳶飛得「高百餘丈」,根本無法射落。

  以上就是中國古代間諜史上的「四大發明」,試想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下,他們利用他們的智慧創造出這些發明,我們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

相關焦點

  • 看《楚喬傳》揭秘古代的間諜組織
    隨著電視劇《楚喬傳》的熱播,「諜者」、 「諜者令」、「諜紙天眼」 漸漸走進人們的生活,被大家所議論,那麼中國古代真的有「間諜」嗎?真的有「間諜組織」嗎?其實《孫子兵法》中就已經對間諜有了記載,書中將間諜分成五種。
  • 美媒稱中情局在華間諜網被搗毀,揭秘中國古代「間諜」的使用方法
    責任編輯:七夜聖君昨天美國紐約時報爆出一個勁爆的消息,稱美國中情局(CIA)在華的一個間諜網在2010起就被我們中國給搗毀了,導致美國出現了數十年來最大的安全漏洞之一,參與報導的紐約時報記者馬特表示:「特別麻煩的一件事是,我們仍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知道是不是真實?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考點匯總
    在公職類考試中,文史常識的考查比重較大,其中關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考查是一大熱點。且經常考查四大發明對應的朝代。因此本文中將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進行搜集總結,方便大家理解記憶。以下是相關知識點的介紹:一、造紙術(1)西漢時期已發明植物纖維紙。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與新四大發明——時代的變遷
    一、四大發明的概念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絡(網購)二、四大發明的發展過程及歷史(一)古代四大發明:1、指南針:是用來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到15世紀後,畢升首次創造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 備考乾貨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考點匯總
    在公職類考試中,文史常識的考查比重較大,其中關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考查是一大熱點。且經常考查四大發明對應的朝代。因此本文中將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進行搜集總結,方便大家理解記憶。【小試牛刀】(單選題)下列有關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表述,正確的是:A.西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B.隋唐時期已經有了活字印刷的書籍C.唐朝時發明了管型火器「突火槍」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針【答案】D。解析:A項錯誤,蔡倫生活於東漢時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已經有了紙。
  •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有什麼樣的歷史,它們都是誰發明出來的?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而這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甚至是對於世界都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它們分別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以及活字印刷術。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悠久留下的這四大發明匯集了無數古人智慧的結晶,對我們古代時期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乃知道現在,全世界各地還在受它們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四大發明,看看這四大發明到底是誰,又是怎樣一步步發明出來的。
  • 中國古代四大間諜「神器」領先世界
    如今,世界各國情報戰的愈演愈烈,使人們但凡碰到與「間諜」二字有點瓜葛的事件,都會格外關注。所謂間諜,其實就是「情報人員」,也叫特務、特工。西方學者認為,人類間諜鼻祖是公元前十世紀時名叫娣萊拉的菲利斯女人。實際上中國早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夏末就出現了間諜,也是一位女人,叫伊尹。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所引發的慘案
    最近,一件事在網際網路成了熱點: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個叫鄭文峰的老師,在課程QQ群和學生討論《創新的本質》這門課程時,疑是被學生下套,說了一些在某些人看來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大不敬的話,被學校嚴肅處理。此事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在我腦海裡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了。在小學時就應該學到了這方面的知識,在我的人生過程中,也反反覆覆受到這方面的薰陶。
  • 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在事業單位的考試當中,古代科技成就類題目是經常出現的,儘管大部分的題目不算太難,但也有一些題目往往容易弄錯,主要是由於對古代科技成就知識理解不夠透徹造成的,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剖析一下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 古代有四大發明,飲食文化如果也有「四大發明」,你覺得是哪四樣
    要說世界的美食,莫過於中國的美食了。無論是做法,還是口味上,其它國家都沒辦法與我國的美食相比。中國是文明古國,幾千年的歷史造就了我們飲食文化的多樣性。古代我們有四大發明火藥、造紙術、指南針、活字印刷術影響著世界。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外國人眼中的奇蹟,國人心中的驕傲
    中國有很多璀璨的歷史和文化,在長河中閃耀著無限的光芒,而作為很多外國人眼中奇蹟的存在,四大發明不僅是中國人的傑作,更是造福了全世界的奇蹟。最早被一位英國人提出的說法得到很多歷史學家的印證,大家都認為這個影響深遠的四大發明對於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發展都是起到了很大的決定性作用。
  • 也未艾VR課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發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將每個字挑選出來,按順序排在字盤裡,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存至下次排版使用。
  • 盤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它的發明是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圖為古代勞動人民在造紙的畫面。【盤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它的發明是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圖為古代勞動人民在造紙的畫面。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 古代四大發明?我們是否真的了解?
    看到我題目的就知道咱今天講古代四大發明,說實在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是驕傲的,因為我們的中華文明如同中華世紀壇序裡面所說的一般:「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這是我們的驕傲,同樣的,古代的輝煌成就就是我們驕傲的源泉。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我們古代的四大發明。
  • 絲綢、青銅、造紙印刷和瓷器 四大發明重定義?
    專家稱絲綢、青銅、造紙印刷和瓷器才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發明最高水平   指南針、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這些傳統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其實需要重新定義?   日前在中國科技館新館開幕的「奇蹟天工——中國古代發明創造文物展」分別以絲綢、青銅、造紙印刷和瓷器四大類文物為主展示了中國古代偉大創造發明與奇蹟天工。
  • 中國飲食文化的「四大發明」,筷子、蒸籠、砂鍋、豆腐,不服來辯
    要說世界的美食,莫過於中國的美食了。無論是做法,還是口味上,其它國家都沒辦法與我國的美食相比。 中國是文明古國,幾千年的歷史造就了我們飲食文化的多樣性。古代我們有四大發明火藥、造紙術、指南針、活字印刷術影響著世界。那麼飲食文化裡,有沒有四大發明呢?
  • 學術爭鳴:從「四大發明」說是哪位外國人提出談起
    」、「中國古代沒有實質上的創新」。比如,張恆濤在《「 四大發明」 是為抗戰提出來的》(《文史博覽》2014 年第1 期)一文指出:1942年,蔣介石接見了李約瑟, 「不負重託的李約瑟很快就在第二年,即1943 年,在重慶提出了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為中國古代 『四大發明』 的說法,這個研究成果一時之間轟動了整個中國,進而傳遍了整個世界。」 俠客島公號8月12日文章稱: 「『四大發明』的提出,是學術史上的一件大事。
  • 盤點中國古代的間諜機構:宋朝最專業,清朝最神秘
    近年來,隨著各種諜戰片的上映,間諜這一特殊群體也成為了人們閒聊的話題,在中國歷史上,儘管間諜的活動記載是不絕於史書的,而且古人還寫有豐富的間諜理論著作,但是卻少有對間諜官職和機構的記載。今天,筆者就盤點一下我國古代間諜的官職和機構。
  • 造紙術是四大發明,而古代怎麼手工造紙?存千年而不朽的藝術珍品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人類文明史上傑出的發明創造。早在1800多年前,東漢人蔡倫改進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乃至全世界文化的發展與傳播。最初,人們造紙的原料主要是破麻布和構樹皮等。可是,你知道古代的紙,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 外媒:中國「新四大發明」正改變世界
    紐西蘭scoop網站1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在移動時代的新四大發明中國製造和設計的創意發明正在塑造全世界在數位化領域的進步。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一樣,中國最近的「新四大發明」也具有3個基本特徵:中國製造和設計、豐富日常生活、推動全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