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讀不下去,我主動退學了」

2021-01-12 杭州網

科技日報訊 2020年年末,退學後的張楚,第二次走入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場。

此前,他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化學研究的「逃兵」。

張楚愛化學,高中時就在學校創辦了化學實驗社。大家都以為他會是未來的化學家,張楚自己也這麼堅信。

順理成章地,張楚進入某985高校,念了化學。路徑也很清晰——本科,碩士,博士,出國做博後,回國,進高校,做科研。

同樣順理成章地,大四那年,張楚起早貪黑準備了5個月,以高分考上了另一所985高校化學專業的研究生。

但設定好的路線拐了個彎。開學後不久,張楚就休了學。幾個月後,他退學了。

讀研也如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一些人想出去。

教育部已經明確,要加強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的全過程質量管理,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養方案進行分流退出。

對主動退出的人來說,這像是「及時止損」。張楚說,既然意識到自己選錯了方向,那就勇敢一點,重新找到方向再出發。「畢竟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找到自己的節奏,才能跑得愉快,跑得長久。」

被裹挾的「熱愛」,不是人人都適合科研

在問答網站知乎上,「為什麼現在有些研究生想退學」這一提問,截至1月12日記者發稿時,已經有兩萬餘個關注者,瀏覽量達到2191萬次。

知乎提問截圖

而在豆瓣,「博士,退學了嗎?」小組裡有一萬餘名成員,他們在組內傾訴、吐槽和求救。

他們遇到了坎,在掙扎,不知是放棄還是繼續。

張楚的坎來得非常早。2019年7月,他進入導師的實驗室。僅僅兩周之後,他就感到無法喘息。張楚找不到歸屬感,總覺得自己是工具人;他怕做不好實驗,怕失敗,怕滿足不了老師的期待。成天渾渾噩噩,壓抑、疲憊。「有時在廁所裡偷偷哭,每天跟蹲監獄一樣。」

導師沒有壓榨他,實驗室也沒有排擠他。但是心理醫生告訴張楚,他已經有了焦慮和抑鬱情緒。

「本科時,我連科研的皮毛都沒摸到就畢業了。」當張楚真正接觸到化學科研,他才發現,這是一種他無法忍受的寂寞。

日復一日,做著可能100次會失敗99次的實驗。把青春耗在這樣一件事上,他受不了。

張楚重新思考他究竟怎麼走上了這條路。

「為什麼之前拼命想讀博?因為這似乎才是彰顯自己喜歡化學的唯一方式。」周圍所有的人都告訴他,熱愛化學的孩子就該以科研為業。但張楚後來才明白,不是所有熱愛者,都適合做科研。

和張楚相似,2016年,李湛進入某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著名高等院校讀研,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當年選擇保研,其實是一種「路徑依賴」。

對自己本科所學的材料專業,李湛一直興味索然。他想當程式設計師,但又覺得還沒準備好轉行,那就先把研究生念了吧。

「但誰知道做科研這麼難呢?以前只聽說過難,但你沒親身體會過啊。」和張楚一樣,李湛也經歷了實驗的反覆失敗,強烈的挫折感包裹住了他。

那時是研究生二年級。

李湛復盤自己當時的狀態,是進退兩難,舉棋不定。做實驗吧,做不下去;去工作吧,編程水平又是半桶水。前途未卜,時間又一直流逝。他後悔,覺得天天搞這些幹嗎,還不如早點出去賺錢。他又忐忑,早點出去,真就能賺到錢嗎?

李湛因為對未來的絕望而陷入情緒低谷。最嚴重的時候,他有時嗜睡,有時又失眠,連刷牙這件事,都覺得好難。

「我實在是扛不住了。」後來,在確定自己的編程水平能謀得一份還過得去的工作後,李湛在2019年1月正式退學,逃離科研。

在國內某名校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博士生導師餘姚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他接觸的研究生來看,有三分之一是自己想讀,有三分之一是當年本科沒考上理想學校或專業,靠讀研「圓夢」;還有三分之一,則純粹是父母或者其他人幫忙做的決定。「很多人做科研的動力並不足,尤其是做了基礎研究之後。此前的教育中沒人對他們進行指導,他們經常不知道研究的意義何在。」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王昕紅等人曾對長學制直博生的退出情況做過一次實證研究。研究指出,一些學生雖然學業成績優異,但並不適合做科研。比如,他們缺乏對科學問題的好奇和探究精神,缺乏投身科研的勇氣和毅力。有些人也抱著很強的職業目的,當外在工作動機的誘惑大時,也容易使得研究生終止學業。

交惡的師生關係,成為壓死科研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讀到博士三年級時,王陽覺得,他上當了。

本科畢業後,他被保送到某名校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碩博連讀。王陽的人生一直順風順水,以為上了國內頂尖高校,就可以順著流水的方向駛向更廣闊的大海。

然而他發現,自己這艘船擱淺了。

王陽喜歡遊戲,他的願望是推動中國遊戲產業的發展。但學院裡並沒有遊戲開發和設計相關專業,他就把計算機圖形學作為了自己的方向。

選導師時,王陽並不草率。他看過導師與人合寫的一篇論文,研究如何把三維模型渲染成水墨畫的畫風——這正是王陽感興趣的。拜入導師門下後他才意識到,導師對此方向知之甚少。「那篇論文他可能只是掛了個名。」

入校後,王陽先被導師派去了公司,做了兩年橫向項目。第三年,他正式開始做科研,只是個跌跌撞撞還沒摸到門道的新手。

導師似乎並沒體諒他只是個科研經驗還非常欠缺的學生。沒有遊戲中常有的新手村訓練和指引,導師直接把王陽扔到了「外面的世界」——自己升級打怪去吧。

沒有武器,沒有裝備,沒有地圖。

但是有人身攻擊。

這都已是舊事,但回憶起來,王陽依然能感到鮮明的刺痛。工作沒做完,導師就認為他在故意偷懶;事情做不好,導師就質問他是不是不想讀了。導師也曾直接羞辱他:「現在我去大街上隨便拉來一個程式設計師,都能做得比你快。」

在王陽看來,導師的研究方向已經過時,他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對學生的研究,也提不出太有價值的建議。「用現在流行詞的來說,他就是在精神控制我。」

偶爾,王陽也和研究所裡其他課題組的同學一起吃飯。他聽到,有的導師一個月給學生發三四千補助,有的導師溫柔、耐心、盡職盡責,再看看自己的處境,「這是最可氣的」。

博士三年級,王陽委頓了下來。

他每天要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早上八九點就醒了,他也要賴到吃過午飯再去實驗室。

他在逃避。

「我非常厭惡科研,覺得這是我永遠也做不好的事情。」王陽一直是個好學生,但那時他心裡的聲音是——「我什麼都不是了。」

王陽想退學。行政老師和輔導員建議他,先休學,調節一下。

脫離了實驗室的環境,王陽一下就重拾了自信。

他去了一家和遊戲相關的創業公司,在工作半年之後,就獨立挑頭開發遊戲。在休學滿一年要復學的時候,王陽開發的那款遊戲「出圈」了,「火」了。

在社會摸爬滾打了這一遭,王陽重新回到學校,試圖繼續學業。他換了種方式和導師溝通,但依然磨合得磕磕碰碰。「除了會侮辱我,導師給不了我任何有用的指導。」

王陽一向很討厭利用沉沒成本誘導玩家投身其中的遊戲設計。如果玩家持續向遊戲投入了好幾千塊錢,即使後來遊戲本身的吸引力已經不足,玩家也會因為不想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而放棄。「我感覺導師也是用這種方式,逼迫你一直『玩』下去。」

特別是碩博連讀的學生,連碩士學位都沒有,在王陽看來,這是最容易被拿捏的群體。

王陽掙扎過,尋找其他途逕自救過。

他想做感興趣的遊戲相關方向,被導師拒絕了。他跟導師商量能不能轉為碩士,被導師批判為「你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向研究所寫信,說自己想換導師或者換研究方向。「結果,信第二天就轉到我導師手裡。」導師給的解決方案是,讓王陽再去企業做一年橫向項目,就當是調整心態。

王陽接受不了。

換導師也無果。王陽的導師在所裡頗有資歷,王陽猜測,其他年輕老師不敢收他。

幾種途徑全部無效,王陽決定抽身。「我在這裡繼續『混』個三年,也許也能混個博士文憑。」但再耗下去,就只是浪費時間。

雖然這只是極端個例,但身處高校,同為導師的餘姚能深刻感到,做導師是個良心活。他看到,確實有些導師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有些導師在指導方法和精力投入上都有欠缺。多位博士生導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導師對一名研究生的成長影響重大。「如果兩人性格不合,相處不來,這個學生會生活在很大的陰影下。」

離開或留下?選一條對自己更負責的路

「所有人都會說,遇到困難,你要克服。我克服困難的方式,就是選擇一條更高效、對自己更負責的路,而不是躺下來,為了學位,任人宰割。」王陽說。

父母自然是反對的。王陽至今也不認為他真正說服了他們。他只是用了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你們要是不同意我退學,我就去跳樓。「如果你們一定想要一個有博士學位的孩子,那你們去認一個博士畢業的乾兒子吧。」

2019年9月開學後不久,王陽嚮導師正式遞交了退學申請。那已經是他讀博的第五年。

和導師說的最後一句話,是體面的一句「謝謝老師」。

花了兩天的時間,蓋了不同的章,王陽辦完了一系列退學相關手續。「其實,不管去哪裡蓋章,他們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你確定嗎,你想清楚了嗎?但是,當你已經非常堅決的時候,也不會覺得這些問題是拷問了。」

就連陌生人,都為王陽感到可惜。去派出所遷戶口,人家感慨:都讀了第五年了,為什麼不堅持啊?回家裡上戶口,他也聽到人念叨:哎呀,你是不是吃不了苦啊。

「沒有拿到博士學位確實是一個遺憾,但我已經獲得的知識依然還是我的。站在名牌大學肄業生的起點上,我就讓自己再活一次。放下所有物質焦慮、年齡焦慮,我就當自己只有17歲。」王陽的微信名,就叫「今年17歲的王陽」。

當你覺得自己只有17歲,那就不必給人生設限。

退學後,王陽憑著自己的本科學位以及休學期的成果,在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就職。做的,就是他最愛的遊戲。

他說,也許在多年之後,他還會去哪個地方讀個博士,了卻自己二十多歲時的這場遺憾。「如果我繼續留在當時的學校,甘於虛度光陰,才是失敗者。」

「現在回頭看,我最後悔的,是沒有早做決定。」之前,李湛在知乎上記錄下了自己糾結要不要退學的心情,後來,他的回答「火」了。

很多身陷類似困境的學生給他發私信,把他當成「樹洞」,傾訴自己的困惑。

「其實,這些苦惱的人中,絕大部分最後都順利完成了學業。」李湛無意用自己的經歷「勸退」任何人,他也清楚,有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柳暗花明。「我當年那麼糾結,把自己搞得那麼痛苦,其實沒有必要。要麼果斷退學轉行,要麼老老實實潛心學業。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才是問題。」

張楚就是李湛認可的那種迅速做出決定的人。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之後,張楚給導師寫了一封長信。

「我想選擇一種我更適合的生活。」他引用別人的話,「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在休學的日子裡,張楚認清了自己。他仍然愛化學,但他不想做科研。他想去中學當老師,把當年化學實驗給他的那份興奮、新奇,帶給更多孩子。

張楚以為導師會指責他的逃避和放棄,但導師近乎溫柔地回復了他:人總得找到真的自我,才能感覺生命和生活的幸福快樂。我尊重並全力支持你的選擇和決定,祝你一切順利。

於是,張楚又考了研究生。這次的目標,是教育碩士。

前路依然未卜,但他想試一試。

(應受訪者要求,張楚、王陽、李湛和餘姚為化名)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讀研,聽聽博導怎麼說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不要純為鍍金讀研,靠糊弄試圖「低空掠過」行不通

陳建東(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能源經濟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讀研,確實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素養。比如能吃苦,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習研究;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本科階段經受過基本的學術訓練,有一定的語言文字功底。如果還有求真務實的態度,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更好了。

在選擇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時,我還是會優先考慮有明確學術志向的學生。讀研,特別是讀在職研究生之前,還是要想清楚,你的研究和你設定好的職業路徑有沒有關係。如果沒有,念下去其實是一種資源浪費。如果你無法保證在學習上的投入,不建議為了鍍金來讀研讀博。現在,教育部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越來越重視,靠著糊弄試圖「低空掠過」不僅行不通,也會讓你的導師很為難。

其實,學生入校時,常遇到的困難,就是迷茫。不知道該幹什麼,沒有明確目標,或者目標定得不切實際,與自身水平不匹配,產生挫折感。

從我培養學生的經驗來看,研究生剛入學時,一定要「狠抓」,要對他們進行高強度的科研訓練。你抓得越早,學生越容易出成果;出了成果,就容易形成正向反饋,他就更有信心。

我會讓學生大量看文獻,並且在一段時間之後,要看英文文獻,大概用半年左右時間,接觸到研究領域的真正的最前沿;還會給他們強化科研方法,做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訓練。如果學生寫作能力欠佳,我會把學生拉到身邊,當著他的面逐字逐句給他改論文寫法。

我花了大量時間培養學生。我知道,一個好導師,對學生真的太重要了。我也是因為碰到了我的恩師,才走上了學術道路。

在我看來,導師也要具備一些基本素養。

首先,他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了解研究領域的前沿在發生什麼。如果故步自封,滿足於過去的成績,就無法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指導。導師的一個重要作用,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洞察和對學生的了解,為學生提供研究方向的建議。如果導師給學生找的方向不是很有前途,那就算學生做到世界最好,也很難在頂尖雜誌發一流水平論文。要是導師為學生選了一個很好的方向,如果學生能做到前沿,就會是真正的頂級科學家。從某種程度來說,方向能夠決定學生成就的上限。

此外,導師也要自己動手做科研。只有自己做,才能體會學生的苦辣酸甜,更容易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他們的心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導師也要經常和學生接觸,比如時不時一起吃個飯,了解他們的心理、生活和學業狀況。

讀研後要想清楚:是學手藝,還是要以科研為業?

丁巍偉(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

很多研究生,包括我自己,當初選擇讀研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標。有的是因為大家都考研,所以我也考;有的是覺得讀研更容易找到工作;有的是正好遇到了保研的機會,於是就讀了研。這其實沒關係,但是一旦踏上這條路,就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是學到一門手藝,還是以此為階梯,真正以科研為業?

碩士研究生階段,其實很需要導師扶著走,給學生指出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就好比給你一把槍,告訴你那邊有隻兔子,你把它打了。

最完美的情況,就是這個方向是學生擅長的。學生能因此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獲得進一步探索的動力。他不僅能打到兔子,還能看到廣袤的森林。差一點的情況,是學生拿到了槍,打到了兔子,拿著兔子交差。比較痛苦的就是,學生不喜歡這把槍,也不會打,還連兔子的影子都看不見。

負責任的導師,或許會轉而給學生一把弓,或者乾脆把兔子拎到學生面前,讓他能有成就感。但如果導師的學生很多,他可能根本沒時間來做這些事。如果導師沒那麼負責,認為你打不著就是學生自己的問題,那學生可能整個就頹下去了。

老師培養學生,靠的是「耳濡目染」。學生沒有和導師幾百小時的交流和訓練,是出不來的。我的幾個研究生在讀研階段發SCI的文章,我們都是坐在一起,一句一句改出來的。其實,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導師,都會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責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些學生讀研究生讀了一半,會堅持不下去,想退學
    為什麼有些學生讀研究生讀了一半,會堅持不下去,想退學?這是最近一個家長的提問。她說她兒子去年考上了研究生,剛就讀一年,現在卻回家說不想再繼續讀,想退學。由於兒子當初是考了兩年才考上,她認為孩子應該好好珍惜,可是孩子現在卻要放棄,因此她有些生氣,就說了孩子幾句。這幾天孩子沒有聯繫她,她打電話給他也不接,只是發信息說想自己靜靜幾天。
  • 孩子在深圳大學讀研究生,他突然不想再讀下去,家長怎麼辦?
    「我孩子在深圳大學讀研究生,他突然說要退學,不想再讀下去,作為家長,我很著急,我到底該怎麼辦?」一位家長問。孩子在深圳大學讀研究生,突然發信息說想退學,這種事情對家長來說是相當鬱悶的:辛辛苦苦把孩子培養成研究生,現在說退學就退學了,想想都讓人覺得抓狂。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
  • 兒子在深圳大學讀研究生,突然說不想讀了想退學,我該怎麼辦?
    先問一下什麼原因,考個研究生挺難的,深圳大學也很有名,好好的突然發消息要退學,一定是有原因的。一.被退學你孩子成績不合格被學校強制迅學,被退學畢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為了減少家長指責就騙學長說自己主動退學,面子上顯得好看些。這種情況說明你孩子騙了你。
  • 研究生才開學就想退學?還如何堅持下去?
    9月開學季,有不少研究生也已經開學。不過,有一個「怪現象」,有一些研究生表示「有點鬧心」,這才開學,就開始後悔考研,想退學!我們該如何堅持下去?才開學,就想退學?有這種想法的同學並不少,只不過真正付諸行動的並不多。比如,下面這些同學,研究生開學不久就有退學的想法,只不過,他們內心也很糾結,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 博士畢業難:主動退學是人生汙點嗎?
    曾在長安大學讀博的曾墨帆說,那段時間就是上午幹坐著,也看不進任何書,晚上還失眠。 博士畢業有多難?教育部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畢業博士研究生人數為165296人,實際畢業博士研究生人數為56451人,未正常畢業率為65.85%。2018年,博士延遲畢業率仍為64%,依然有超過六成的博士研究生無法正常畢業。
  • 想退學的研究生,悠著點!
    有數據統計,全國人口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佔比不足0.6%,可謂非常稀缺。但我們卻有不一樣的感覺,好像身邊的研究生數量並不少,而且不少單位招聘新員工,也不缺研究生取投遞簡歷。另外,有些研究生在求職上還出現了困境。
  • 多所高校對部分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
    這不,一些高校出手了...動真格!一批大學生遭退學!近日,一些高校對部分大學生作出退學處理,引發關注!廣州大學:72名研究生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博士7年、碩士5年,下同)內未完成學業,學校決定對這72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 二本考上985的研究生,剛讀4個月就想退學!導師決定一切?
    二本考上985的研究生,剛讀4個月就想退學!導師決定一切?考研已經成了大部分本科學生的一大選擇。為了在近千萬的大學生中能夠爭取到更高的資本,考研的學生正在每年實現量的刷新。2019年就有近300萬名考研學子,數字之龐大令人嘆息。
  • 又有44名研究生被退學!背後被退學理由值得我們深思
    2019年6月10日,寧夏大學研究生院發布《關於超期未畢業碩士研究生退學處理決定的公告》,內容稱學校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以及《寧夏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規定,經研究決定,對管某等29名超期未畢業碩士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2019年6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布兩份通知公告,對兩名博士研究生作出予以退學處理。
  • 多所高校對部分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
    合肥工業大學↓↓↓對46名碩士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因其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或超過學校規定期限未註冊而又無正當理由,且未經請假離校連續兩周未參加學校的教學活動。廣州大學↓↓↓72名研究生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博士7年、碩士5年,下同)內未完成學業,學校決定對這72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 深圳大學讀研究生的孩子突然想退學,家長該怎麼辦?
    在深圳大學讀研究生,不想再讀下去了,想退學。確實很令人震驚。中國有多少孩子連個普通同三本都沒機會上,深圳大學雖然比不上清華北大,也算是名牌大學吧!只能說,有知識就是任性。這樣的孩子其實也不少,至少我身邊就有。故事一:我親侄子,前幾年北大畢業被保送上北大研究生,死活不上,非要先工作。
  • 大學生讀不下去了,想退學去送外賣,你們怎麼看?
    然後他回覆:「念不下去了,就一三本,我還不是那種愛學習的人。」我看到他這種狀態,有點擔憂,第一反應就是想勸他把書讀完,把本科文憑拿到手。所以我就回復他:「出來幹幾年你就知道,本科文憑有多寶貴。」他看起來很是鄙視自己的三本文憑,他說:「能幹嘛啊?
  • 研究生被「退學」,是誰的問題導致的,聽聽研究生們怎麼說
    上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大學和初高中的學習氛圍是完全不同的,大學過於自由,學不學完全在於你自己。研究生導師類似於你研究生階段的「參考書」,是你在有疑問時去諮詢的人,並不是你初高中階段天天看著你,主動給你講東西。
  • 在校研究生想退學,一般是哪些原因?該怎麼看待和處理?
    在校研究生想退學,一般是哪些原因?該怎麼看待和處理?通常來說,如果在校研究生要退學,要麼是因為難以完成學業,要麼是因為對讀研現狀不滿意。從個人因素來說,有三種可能:一是從讀研開始,就重視程度不夠,學業情況完成得不太好,越到後來,越不想繼續下去了,直到想退學,放棄學業;二是在就讀期間,完成學業基本無問題,但在就讀期間,逐漸覺得讀研意義不大,覺得繼續就讀是浪費時間,不想讀了,希望早點出來工作,因此想退學;
  • 又一批研究生被退學
    11月10日,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發布公告,對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25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公告稱,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令第41號)第三十條以及《四川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修訂)》(川大研〔2017〕66號)第二十四條之規定,經學校授權由分管副校長主持的專題會議研究決定,對因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25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 博士不超過6年!308名碩博研究生面臨退學危機!兩所雙一流高校發布...
    研究生們也許總愛自我調侃,這樣形容自己的碩博生涯:準備讀研讀博的學生:我覺得我能獲諾貝爾獎;在讀研究生:我就想發篇一作文章;在讀博士生:我只想畢業 ...... 是的,往年總會有高校定期公布即將被清退的碩博生名單,從學校整體研究生院的寥寥無幾,到僅一個學院就存在的上百人,越來越多的研究生被分流淘汰了。
  • 博士主動退學不丟人,但明確退學後努力的方向更重要!
    柴哥在酒至甚酣之後,講述了自己為何選擇半路「轉身」的原因,並說了一句我記得非常清楚的話:「如果我沒有半途退學,估計也和你們一樣身份光鮮、工作穩定、受人尊敬,但是,正如金庸筆下的李文秀所說『那些都是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 研究生導師沒課題,也不給指導,想要退學該怎麼辦?
    昨天的時候,一位在讀研究生朋友私信了我,向我吐露了最近不愉快的經歷。這位讀者朋友參加的19年研究生入學考試,並且成功考上了山東的一所985高校,在大學畢業時還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了言。如今卻因為研究生期間的遭遇,產生了退學的念頭。她告訴我,自己讀研以後,導師仿佛「形同路人」一般,對自己基本上不管不問。
  •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好累,快學不下去了,我應該退學嗎?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覺得我學不下去了,我好累,我不想每天被老師點名、被家長批評,我應該退學嗎?」短短一句話,道出了一些同學求學路上的艱辛,有時候,比起身累,更可怕的是心累,因為身累睡一覺就恢復了,而心累短時間內是無法恢復,且有可能會愈演愈烈的。
  • 二本考上985的研究生,剛讀4個月就想退學!導師決定一切嗎
    二本考上985的研究生,剛讀4個月就想退學!導師決定一切嗎?研究生考試已經成為大部分本科學生的一重要選擇,為了在近千萬的大學生中獲得更高的學歷,考研究生的學生每年都實現量的突破,平均一年有將近300萬人參加研究生考試,數字之大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