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子癇?發生子癇會出現哪些症狀?
常發生於哪幾種情況:子癇一般常見病人突發的血壓比較高的基礎上,有頭暈、頭疼了,病人突然的就沒有知覺了,就是有產前子癇,在沒有生之前,還有就是生產過程中突然發生的抽搐、昏迷、口吐白沫、四肢僵直。還有一個就是產後子癇,就是生完了以後發生的,在臨床上確實碰到過病人,生產的過程中還是比較順利得,生完了以後,當時大夫比較關注產婦,發現了她產後子癇。
-
多胎妊娠及子癇前期增加長期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看看大數據隊列...
該研究納入了1950年至1971年間892 425名初產孕婦的基線資料,隨訪時間由1973年至2010年,通過與「國家患者和死亡原因登記簿」建立聯繫,獲得了CVD的綜合結果。Cox比例風險回歸用於評估單胎或多胎妊娠子癇前期婦女未來發生CVD的風險,調整潛在的混雜因素,並以調整後的風險比表示。
-
保護胎兒的基因卻是子癇前症「禍首」
在此之前,子癇前症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 一項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從一種叫HLA-G的基因入手,揭示了子癇前症的機制。 研究人員研究了來自芬蘭出生登記處的179萬個嬰兒和1組死胎。他們發現,子癇前症孕婦生下來的孩子中,男孩比女孩少,尤其是那些早產的和在懷孕期間比平常小的嬰兒。
-
子癇前期最新研究解讀:sFlt-1/PlGF比值如何有效優化疾病管理?
(Preeclampsia, PE)是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多系統症候群,以高血壓和蛋白尿為主要臨床表現,患病率為2%-8%1,佔孕產婦死亡原因的10%-15%2,子癇前期也是導致早產、新生兒患病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
-
科學研究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的新應用方向——治療子癇前期
子癇前期:一種危害母嬰安全的疾病子癇前期是一種嚴重危害圍產期母嬰安全的妊娠期特有疾病,主要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全球發病率約為2—8%[1]。對於子癇前期而言,已有文章報導了間充質幹細胞具有一定的治療潛力[3]。幹細胞顯示出治療子癇前期的潛力近年來,科學工作者已經利用動物模型中研究了幹細胞對子癇前期的作用,近期發表的這篇文章給人們帶來了新的進展。研究人員回顧了子癇前期背景下間充質幹細胞的治療潛力和機制,並測試了這些幹細胞或相關的分泌物作為子癇前期新治療方案的潛力,研究成果喜人。
-
北拓研究|子癇前期——繼NIPT後產科檢測的下一個引爆點
,再到出口海外的新徵程。子癇前期危害很大,可導致多種併發症和後遺症。事實上,子癇前期是導致孕婦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全球每年有8萬孕婦和50萬胎兒因為子癇前期而導致死亡,子癇前期每年也導致了250萬例的早產。對子癇前期的早發現早幹預是維護孕婦和胎兒健康提高優生優育水平的重要一環。
-
子癇前期早診 保障母嬰安全
子癇前期早診 保障母嬰安全 張鵬靜子癇前期是妊娠期引發孕婦及胎兒死亡與併發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範圍內發生率約為3%-5%,全球約15%的胎兒早產和42%的孕婦死亡由子癇前期導致。子癇前期的診斷和管理很困難,其臨床表現是在孕後20周左右出現高血壓和蛋白尿,與妊娠引起的噁心、腰痛、體重增加和四肢水腫等「正常」生理變化非常相似,且常常與妊娠期高血壓、慢性高血壓等疾病合併發生。因此,對有子癇前期風險的孕婦進行準確診斷非常關鍵。目前子癇前期的診斷依據是孕婦血壓和尿蛋白兩項指標,但這兩項指標敏感性和特異性低,均無法準確預測哪些孕婦會發生子癇前期,以及該病將如何進展。
-
孕婦預防子癇前期應儘量避免鉛汙染
新華社雪梨10月7日電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發現,血鉛水平高可能是導致子癇前期的一個主要因素。專家告誡說,孕婦要儘量避免接觸鉛汙染。 子癇前期,又稱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先兆子癇,是指妊娠20周之後,孕婦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等症狀。子癇前期發展為子癇,孕婦可能在妊娠晚期、臨產或產後出現不明原因的抽搐,危及母嬰生命。
-
孕中晚期,怎麼準確診斷子癇前期?
引入更可靠的指標助力臨床準確預測子癇前期和母兒的不良結局尤為重要。子癇前期(Preeclampsia, PE)是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多系統症候群,以高血壓和蛋白尿為主要臨床表現,患病率為2%-8%[1],佔孕產婦死亡原因的10%-15%[2],子癇前期也是導致早產、新生兒患病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
-
孕早期陰道斷斷續續出血,很可能是先兆性流產,警惕這3種現象
這讓我恐懼之餘又有些開心,可能是這個胎兒和自己確實有緣吧,所以決定把他生下來。但是到了懷孕第七周多兩天的時候大姨媽竟然來拜訪我了,當時就懵了,總覺得是命運在跟自己開玩笑,當初想要把孩子流掉的時候,它留下來了,現在下定決心把它留下來的時候,難道就要走?後來,膽戰心驚的去看了醫生,然後驗了血、做了陰超顯示沒有胎停,孕囊也長大了,胚胎一切檢查都正常。
-
預防先兆性流產 這4個方法很實用
一、導致先兆性流產的原因導致先兆性流產的原因很複雜,簡單分為3大方面:染色體異常、母體方面以及環境方面。染色體異常包括數量異常及結構異常兩大類。曾有研究顯示,在早期自然流產中有50%~60%的妊娠物有染色體異常。夫婦中如有一人染色體異常,它可傳至子代,可導致流產或反覆流產。
-
子癇前症為孕婦死因前三名!高齡、高血壓、肥胖都可能是高危人群
子癇前症是多數婦產科醫生最大的敵人,也對孕婦及胎兒造成最大的威脅。 什麼是子癇前症? 不同於以往對於子癇前症的定義,除了是發生於20周以上、合併高血壓、水腫、尿蛋白之外,還包含孕婦的血壓在間隔4小時以上,收縮壓仍高於140 mmHg、舒張壓高於90 mmHg,另外合併有器官損傷、胎盤功能異常或蛋白尿其中一項等,皆屬於子癇前症。
-
大於胎齡兒可能與孕婦的齲齒有關 而齲齒與早產和子癇前期無關
健康的胚胎需要孕婦在妊娠期就有個健康的身體,有時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就可能引起不良妊娠結局,比如齲齒,母體齲齒就與新生兒發生大於胎齡兒(LGA)有關,大於胎齡兒是指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平均體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嬰兒。
-
最新| 一種新興檢測指標可優化子癇前期疾病管理
點擊查看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常見的併發症,目前全球發病率約為3-5%。同時,子癇前期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約42%的孕產婦死亡由子癇前期導致。此外,全球約15%的早產亦由子癇前期導致 。
-
新方法提升亞洲孕婦子癇前症檢出率
本報訊(記者唐鳳)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改良了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FMF)的「三重檢測方法」,能有效預測懷孕
-
出現先兆性流產還能保住寶寶嗎?保胎能做些什麼?
先兆性流產指妊娠28周前,先出現少量的陰道流血,繼而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或腰痛,盆腔檢查宮口未開,胎膜完整無妊娠物排出,子宮大小與孕周相符,如症狀加重可能發展為流產。先兆性流產在28周前都會發生,並不只會發生在孕前期(前3個月),28周之前稱流產,28周以後稱早產。
-
住馬路邊的孕婦更易患子癇等嚴重妊娠併發症
丹麥最新一項研究發現,住在幹道旁會大幅增加孕婦患子癇等嚴重妊娠併發症的風險,而交通繁忙造成的嘈雜噪音和空氣汙染均難辭其咎。 妊娠子癇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具體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丹麥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的這篇論文系全球首次將交通因素與子癇相關聯。
-
佰美基因:PLGF檢測可降低子癇前期風險
Simoa™技術將成為HIV急性感染醫學研究和早期臨床診斷,以及HIV潛在病毒庫檢測的強有力工具。陝西佰美基因通過Simoa™技術創新開展子癇前期PLGF檢測及風險管理應用,並全面關注妊娠期複雜性疾病血清標誌物研究。記者就子癇前期疾病檢測的相關問題對顔樺博士做了採訪。
-
孕早期準媽媽要預防先兆性流產,做到這4點很關鍵!
對於積極備孕的夫妻來說,得知成功懷上的那一刻是非常喜悅的,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系列的擔心,尤其是在孕早期的三個月內,胎兒尚未穩定,此時也是最容易發生先兆性流產的時候。一旦發生先兆性流產,無論是對於準媽媽還是家人,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準媽媽更是要受到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
-
研究揭示激素抑制胃腫瘤發生機制
研究揭示激素抑制胃腫瘤發生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8 14:10:24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Timothy C. Wang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