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世紀:打造數據化診療系統,AI視覺如何貫穿醫療診斷各個環節?

2020-12-17 騰訊網

2019年,繼飛利浦和西門子之後,GE也推出了數字醫療智能平臺,三大巨頭進入醫療市場對後起之秀來說是挑戰亦是機遇。2018年5月,小白世紀正式進入到了醫療領域,成為一家醫療人工智慧企業。依靠原創的DenseNet算法、COVIDET算法、THYROIDNET算法等原創世界級AI核心技術,綜合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等技術,賦能精準醫學產業鏈。從診前到診中再到診後,小白世紀打造了中西結合的智慧輔助診斷系統。

根據診斷的不同階段,小白世紀分別進行輔助篩查、影像診斷、慢病管理,目前小白世紀已有AI甲狀腺輔助診斷、AI全肺(新冠肺炎)遠程會診系統、肝癌微血管侵犯輔助診斷及醫院信息化集成平臺等多款產品。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小白世紀,經授權使用

將自創深度學習算法應用到超聲視頻流的處理當中,小白世紀的AI甲狀腺輔助診斷系統能夠對甲狀腺進行實時分析並自動檢出甲狀腺病灶,精準分割病灶大小並能夠精準判斷甲狀腺良惡性,既可以輔助超聲科醫生對病灶進行識別和處理,又可以提高其診斷準確性、縮短檢查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針對肺部篩查,小白世紀聯合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開啟了全肺醫學影像診斷服務,通過強大的全肺AI診斷能力,輔助醫生在雲端進行大規模遠程AI輔助診療、影像篩查、智能隨訪、自動生成標準圖文報告等,輔助醫生加快診療速度,提高診療精度。系統以「一核引領、多點覆蓋」在全國範圍內鋪開遠程會診網絡。「一核引領」即以院士專家為核心,搭建具備專業指導能力的會診交流平臺。「多點覆蓋」即通過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醫聯體三級模式進行全國會診覆蓋,連接上級醫院與基層醫院,緩解基層地區醫療資源不足。

新冠疫情的爆發對醫院及醫療資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肺AI診斷系統的基礎上,新冠肺炎AI輔助診療系統通過真實新冠肺炎病例數據訓練,可精準區分新冠肺炎和普通肺炎產品,其準確率可達96%。融入先進的弱監督算法,多模態數據聯合建模,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彈性圖像配準,對比靈活準確,人機融合,極大限度的發揮了AI和醫生的各自優勢。

與甲狀腺及肺部診斷不同,肝癌微血管侵犯輔助診斷則是基於CT圖像對肝癌細胞是否侵犯血管進行鑑別,為後續治療方案提供建議,自動檢測病灶所在的位置,分割病灶大小體積,並將肝臟器官與病灶進行三維重建,更加立體的顯示病灶。

此外,小白世紀還為業界提供成熟的醫院集成平臺解決方案,對醫院各業務系統進行應用整合,從而實現標準化和規範化的信息交互,解耦複雜應用系統,整合患者就診數據,提高診療效率與質量。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小白世紀,經授權使用

對人工智慧領域來說,技術算法是關鍵。小白世紀擁有一支專業化的技術團隊,杜強曾擔任數碼視訊戰略研究院總工程師,併兼任第一研究所所長。其首席科學家黃高則為康奈爾大學機器學習博士後,作為第一作者提出了DenseNet網絡模型。其實,小白世紀的前身是一家AI視覺廣告公司,在底層技術研發上搭建了堅實的基礎,在對市場進行研判之後,小白世紀團隊認為醫學領域是一個更加適合的落地場景。

從北京到南昌再到廣州、香港、海南,小白世紀分別在各地部署了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大客戶中心、科研中心及智慧醫療試點。目前其已與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海南省腫瘤醫院等多家國內頂尖醫療機構建立了合作。

在學術成果上,小白世紀還擁有一些預研項目PD-L1細胞計數、非小細胞癌症輔助診斷及在研項目AI病理輔助閱片系統,通過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實驗室進行科研合作,產出高水平論文及醫學賦能產品。根據病理和臨床分期,AI病理輔助閱片系統可以輔助醫院定製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

杜強透露,小白世紀於11月20日在石家莊市行唐縣的320多個鄉村診所進行試點,其盈利模式分為5G+AI超聲操作培訓及AI輔助篩查服務。2018年,小白世紀完成了A輪融資,由珠科元知領投。據了解,目前即將完成B輪融資。杜強說,小白世紀將以設備的智能化為切口,沿著智能化醫療脈絡向更多領域延伸,將AI醫療逐步推動到網際網路醫療領域之中。

相關焦點

  • 小白世紀首席科學家黃高博士DenseNet 算法,助力新冠肺炎精準診斷
    小白世紀首席科學家黃高博士DenseNet 算法,助力新冠肺炎精準診斷 2020年04月30日 18:1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了「二八定律」,也被稱之為關鍵少數法則,醫療AI行業同樣適用於這個法則。而醫療AI頭部企業的未來思路,將很大程度地影響行業的走向。圍繞「醫療新基建」,未來的一年時間裡,科亞醫療將專注於臨床醫療人工智慧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加速實現AI醫療產品的應用從醫技科室擴展到各個臨床科室,整合包括病歷、影像、病理、生化、免疫、分子診斷等多組學信息,服務於早篩、診斷、治療等多個臨床應用場景,真正實現單病種全流程的覆蓋。
  • ego2.0強勢破局 健康有益打造AI健康醫療智慧大腦
    ego1.0系統聚焦於健康管理,而其2.0系統則深入醫療領域,覆蓋病前諮詢,病中治療,病後康復三大階段,形成完整的「導診-問診-檢測-診斷-治療-執行-隨訪」疾病管理閉環。ego2.0系統在導診、問診和輔助診斷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可實現基於人機互動的智能導診、語音病例、輔助診斷等相關服務,還可進行用藥指導和MR輔助手術方案等。
  • 利用醫療AI實現分級診療的落地,解構眼科醫聯體案例
    幸運的是,北京大恆普信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恆普信」),早在10餘年前就匯集了國內頂尖眼科醫生和眼底圖像處理專家,深耕眼科領域,開始了智能眼底圖像分析技術在電子病歷、影像診斷、輔助診療、個人健康大數據分析、精準醫療等場景的探索。
  • 「世紀醫生」Eric Topol與AI大師吳恩達對話AI+醫療,Subtle...
    Eric Topol博士曾被湯森路透社評為「世紀醫生」,他是美國醫學院院士,曾發表了1100多篇高引用率的文章,在醫藥領域文章引用率排名前十。他曾撰寫了30多本醫用教科書,同時是暢銷書《顛覆醫療》的作者。
  • 動脈瘤診斷AI挑戰賽,醫生輸給了這樣的「組合」|AI醫療|動脈瘤診斷...
    參與此次挑戰賽的AI系統是基於CTA(非創傷性血管成像技術)的BioMind顱內動脈瘤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由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導,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和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介入研究室主任李佑祥及北京天壇醫院放射科副主任、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影像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亞歐聯合發起開發,以通過AI輔助診斷賦能醫院和醫生,助力解決診療水平嚴重不均衡的問題。
  • 2019全球智能醫療領域的AI技術應用案例
    依圖科技在今年RSNA上率先發布了care.ai胸部CT智能4D影像系統以及癌症篩查智能診療平臺。care.aiTM肺癌影像智能診斷系統是全球首個突破肺結節檢測,實現斑片、條索、囊狀影、胸腔積液等多種病灶的實時影像AI系統,將極大減輕放射醫師工作負擔;癌症篩查智能平臺則依託於依圖醫療以疾病為核心的海量多模態醫療數據,以及先進的AI影像、NLP技術,構造了一個集病灶檢出,性狀描述,惡性評估,臨床決策,患者管理,療效預測,隨訪評估和科研輔助等於一體的科教研管一站式平臺,貫穿整個臨床診療流程,涵蓋了目前中國高危高發的幾類癌種
  • 廖洪恩:智慧醫療,診療新突破
    廖洪恩:智慧醫療,診療新突破   來源:《澳門月刊》5月號引言:資訊通信技術的發展支撐起現代醫院的運營,同時醫院的資訊化也顯著地提升了醫療服務品質與效率,代表智能化發展方向的資訊系統正在成為現代化醫院的神經系統和核心資產。未來「未出門,已診療」的便捷模式能否出現,困擾許多地區的看病難,輪候久的問題是否在智慧醫療的時代大有緩解?
  • 網際網路醫療:如何解救高光下的困獸?|網際網路醫療|春雨醫生|微醫|...
    筆者將就醫場景進一步分為診斷和治療兩個環節,診斷環節是醫生根據醫學知識和經驗以及輔助檢查的結果,確認患者診斷的過程;治療環節則是在確診之後,針對診斷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的過程。一般的醫療服務都是從診斷開始,然後對症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也會不斷的修正診斷。
  • 小鹿醫館上榜全球數字醫療150強,借力AI+大數據打造精準醫療
    :「小鹿醫館作為網際網路中醫醫療行業的領軍企業,目前平臺已經累積了百萬量級的優質診療數據,非常榮幸能成為本次數據分析報告的主要數據提供方,希望通過《報告》讓更多的人了解網際網路中醫這一行業,也更好的為行業主管部門提供行業管理、行業發展的數據支持。」
  • 英特爾AI醫療實戰曝光:10倍加速輔助診斷、準確度高達90%
    在醫療健康領域,AI 被廣泛應用於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疾病預測、藥物研發等多個環節,它們就像汽車裡的超級馬達,促使各個醫療環節加快效率。據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醫療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達到 200 億元。這一高速增長得益於中國醫療市場的迫切需求,以及近年來醫療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與相關政策的支持。
  • 中國AI醫療行業報告|AI|醫療|中國|人工智慧|資料庫|醫學|-健康界
    我國仍然是世界上盲和視覺損傷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到2035年糖尿病將成為致盲的首要原因。中國作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防盲工作任重道遠。眼科醫療衛生人員短缺:2016年眼科專科醫院診療人次數為2324.26萬人次,其中眼科專科醫院門急診人次數為2283.37萬人次,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為9.4人次。
  • 新基建+醫療健康專題報告:醫療AI創新的道與智
    輔助診斷系統、AI 輔助治療系統是 AI 賦 能分級診療的主要手段 AI 在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功能應該是差別化的,針對大三甲 醫院,主要規範診療流程,減少漏診,輔助科研;針對基層 醫療機構,主要是提升醫生的診斷水平,減少誤診 合適的應用場景、有效的數據、多任務算法是影響 AI 產品是 否通過審批的關鍵因素
  • 醫療AI 提高診斷效率,「數字醫生」為醫生減負又賦能
    林奶奶是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正式上線後的首位患者。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持續發展:網際網路醫院相繼成立,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健康服務,大型醫院探索診療服務「觸網」。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支持「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網際網路醫療進入加速發展期。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5期:平安好醫生AI診療系統覆蓋超3000...
    平安好醫生AI診療系統「AI Doctor」覆蓋超3000種疾病平安好醫生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展示了其AI輔助診療系統「AI Doctor」的最新應用成果,稱該系統已應用到平安好醫生自有醫療團隊全部科室及近
  • 小白世紀獲得國際眼底圖像智能識別競賽和Lymphocyte Assessment...
    ODIR2019•北京大學「智慧之眼」國際眼底圖像智能識別競賽排名於2019年9月公布,「小白世紀」獲得該競賽線上賽第一名。「小白世紀」AI算法總監郭雨晨博士「當前全球醫療資源緊缺,小白世紀首要任務就是將現有的醫療數據整合起來,不斷迭代我們的AI醫療產品,為醫生和病患提供更好的福利」,郭博士說。
  • 好醫生,提供優質醫療資源,打造智慧醫療
    根據基層衛生健康司發布數據,2019年1-10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達36.6億人次,佔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52%;其中,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9.0億人次,村衛生室診療人次13.9億人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診療人次6.6億人次。
  • WAIC預熱,AI+醫療創新發展論壇在滬舉行
    來自商湯科技智慧醫療研發總監段琦在其主旨演講中以商湯的 SenseCare 為例,分享其在新冠藥物發現、醫學影像分析、癌症早篩、康復治療等領域的場景應用,未來商湯將通過SenseCare一個平臺賦能各個臨床科室,幫助醫院、醫生做到全流程管理。
  • 準確率高達90%,AI如何預測眼科疾病的演變?|眼科|AI醫療|近視|醫學...
    目前,我們開發的這個基於裂隙燈顯微鏡的AI診療系統就可以利用眼前段照片識別出20種解剖特徵或病理改變,診斷多種眼部疾病。比如結膜的炎症、角膜的病變以及白內障等等,多數準確率超過90%。研究成果也於今年發表在了《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上。
  • 專訪丨殺入智慧醫療兩年後,商湯科技的醫療AI新戰事
    承載其戰略布局的SenseCare®智慧診療平臺進展到什麼階段了?在「新基建」加速、智慧醫療玩家眾多的背景下,商湯又該如何在行業中找準自己的定位?近期,張少霆接受了億歐大健康的採訪,回溯了商湯布局醫療的初心,同時也具體談及了他對商湯醫療AI戰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