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醫療AI實現分級診療的落地,解構眼科醫聯體案例

2020-12-20 36氪

2016年5月底,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並將「人工智慧」首次納入到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

2017年7月20日,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規劃中提到要推廣應用人工智慧治療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

中金的報告《120圖勾勒全球AI產業完整圖譜》,也對「AI+醫療」表現了較高的期待,隨著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帶動了AI+醫療的新一輪的大發展。

通過眼科醫聯體服務平臺連接醫生、患者、醫院、設備

AI很厲害,但是要想使模型更加的精準,人工智慧首先需要建立關鍵醫療數據和有質量的病患數據,還要對統計數據和圖像處理有個清醒理解。

幸運的是,北京大恆普信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恆普信」),早在10餘年前就匯集了國內頂尖眼科醫生和眼底圖像處理專家,深耕眼科領域,開始了智能眼底圖像分析技術在電子病歷、影像診斷、輔助診療、個人健康大數據分析、精準醫療等場景的探索。

更在3年前,與清華大學、北京同仁醫院等單位,申請到了國家十二五科技部支撐項目《第三方專科影像服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並作為牽頭單位,開始了網際網路醫療、眼科醫聯體等全新醫療模式的探索。

經過3年的努力,順利完成了科研項目,成功開通了國內首家「眼科醫聯體服務平臺」。同時,以北京同仁醫院為試點單位,建立了國內首家眼科醫聯體服務中心,基層單位輻射至全國160餘家醫院,積累了300多萬病人,1000多萬患者歷次診療病歷,平臺至今已累計進行遠程會診40多萬次。就這樣,藉助於大恆的「眼科醫聯體服務平臺」和已積累的千萬張眼底檢查圖像數據,依託中科院研發團隊,經過多年努力,大恆普信成功打造了「慧眼AI」智能圖像分析軟體,專注於眼科,通過先進的圖像處理技術及優良的大數據算法,協助眼科醫生完成眼底相關疾病的快速診斷,減少誤診和漏診。

利用AI助力糖網病分級診療的落地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嚴重,2020年65歲以上老齡化人口比例將達到20% 。糖尿病則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病 」)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也是最常見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

糖網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即使出現輕微症狀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患者缺乏眼部保健意識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最終導致了不可逆轉的失明後果。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中國約5億人成年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約有1.1億人,糖網病約有2700萬,其中有1/3(約900 萬)面臨失明的風險。

我國約有1.14億糖尿病患者,但眼科醫生僅不到4萬名,患醫比遠遠超過3166:1,這就使得這些醫院和眼科醫生的負擔很重,醫患關係緊張。於是乎,眼科醫生的時間和精力都就成了一種稀缺資源,為了緩解大醫院資源不足的問題,國家一直在力推「分級診療」,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但對於三四線城市甚至偏遠山區的患者,如何讓他們也能享受到較高質量的眼科醫療服務?如何提高眼科醫生工作效率?如何平衡有限的眼科醫療資源?是大恆普信布局糖網篩查和人工智慧AI的首要攻克目標。

大恆普信研發的AI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在醫療服務的核心應用場景就是解決眼科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以實際行動用機器輔助醫生完成重複的篩查工作,更加經濟、高效,幫助大醫院的眼科醫生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幫助基層眼科醫生達到中等程度的診療服務水平,讓眼科醫生有精力做更多有價值的工作。

自2008年,大恆普信就已開始深入北京農村鄉鎮免費進行「糖網」篩查,以「篩查在社區、診療在二級、疑難轉中心」的三級診療組織方式,把眼底篩查下放到基層社區醫院去做,安排有積極性的二級醫院集中對對接的基層醫院上傳的病人資料和眼底圖像進行診斷,同時組織有較強眼科實力的中心醫院對超出二級醫院和基層醫院診療實力的疑難雜症進行會診或轉診,構建符合中國醫院特色的眼病防盲體系,前後共覆蓋近一千萬的農村人口,涵蓋55-85歲糖網目標人群上百萬。

到目前為止,大恆普信的眼病篩查業務已在全國北京、上海、天津、內蒙古、河南等地快速鋪展開,與當地的衛計委、防盲辦、大型三甲眼科醫院均建立了深度合作的關係,除此之外,在糖網篩查外的其他眼病篩查活動中也探索出了新穎的篩查模式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眼病篩查經驗。

藉助於已有的眼科醫聯體平臺和眼科篩查體系所積累下的豐富經驗及海量醫療數據,大恆普信利用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診斷AI技術優勢,在篩查結束後,率先通過人工智慧診斷系統「慧眼」進行AI自動讀片,自動對糖網病眼底影像進行分型分類,高效率的甄別和標記出大部分無糖網的正常人群和小部分有糖網的異常人群,並對有異常的眼底照片,標記出出血和滲出等病變情況,給出糖網分期診斷建議,而眼科醫生閱片只需把更多的精力專注於這部分有糖網病變的患者,減少醫生看片的重複勞動,使輕症患者留在基層,重症患者轉診到上級醫院,大大提升了篩查醫生的工作效率。

將三甲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和服務從院內延伸到院外,幫助各級醫院充分發揮各自的醫療資源,提升整個醫療系統的運轉效率,彌補中國眼底醫師的數量缺口,降低糖尿病眼底篩查門檻和成本,讓基層醫生起到健康防護神經末梢的使命,從而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整體預防得到提升。

目前,大恆普信已與北京同仁醫院、協和醫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等多個知名眼科研究機構均展開了人工智慧AI輔助糖網篩查診斷方面的合作,在眼病智能分析如糖網、白內障識別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尤其是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方面。並相繼推出了針對不同病種的圖像處理系統,同時在基層眼科篩查、醫院門診、智能診斷和遠程閱片會診等實際應用過程中也獲得良好的應用效果。

未來,大恆普信將積極探索人工智慧AI輔助診療與眼科精準醫療、個人健康大數據分析、家庭籤約醫生等業務領域的結合應用。

相關焦點

  • 天津建立多種專病特色醫聯體 分級診療落地
    目前,天津已經形成了「5個醫學中心、8個區域醫療中心、9個專科醫療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規劃,並以此為基礎,遵循政府主導、雙向選擇、自願結合的原則,實現了醫聯體全覆蓋,極大地優化了醫療資源供給側結構,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打下堅實基礎。
  • 熱烈祝賀由北京四惠中醫醫院主辦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醫聯體...
    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魏偉書記在籤約會上講話  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魏偉書記指出:此次眼科醫聯體的成立目的在於探索眼科醫療資源分級診療模式
  • 全國遠程中醫醫聯體眼科醫聯體啟動在京成立
    下午,平行分論壇全國遠程中醫醫聯體、眼科醫聯體啟動。全國遠程中醫醫聯體、眼科醫聯體啟動儀式此次,「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醫聯體分會成立大會暨全國中醫醫聯體、眼科醫聯體啟動大會」是由中國醫院協會、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主辦,通過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國家衛生計生委醫療管理服務指導中心、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為指導,旨在儘快落實中醫醫聯體、眼科醫聯體,明確了醫聯體在作為醫改一部分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重要地位
  • 美年大健康與中山大學共建「眼科專科體檢醫聯體」
    記者6月13日從美年大健康獲悉,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與美年大健康聯合宣布成立「眼科專科體檢醫聯體」,針對體檢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場景,探索高效率、低成本的眼病防控和篩查診療模式,服務範圍覆蓋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十多個省。
  • 趙銳:杭州如何破解分級診療倒三角
    趙銳談到,杭州在2014年就成為為數不多的明確了分級診療方向的地區之一,為國家出臺分級診療制度提供了參考。2016年,杭州醫聯體的經驗同樣也為國家制定規範文件提供了幫助。在實現分級診療的同時,使居民獲得低成本、高質量、連續性、個性化的服務。三、改革的實施方法,「創新」「高效」,以信息化為支撐點,破解分級診療的倒三角。實施智慧醫療,就像是給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裝上了高性能發動機,通過信息的傳動使系統有了發力的前提,使醫療資源、信息、服務互聯互通,將健康與衛生的相關工作都聯動起來,扭轉看病就醫倒三角困局,符合。
  • 愛爾眼科成立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平臺
    愛爾眼科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平臺在長沙成立。紅網時刻3月25日訊(通訊員 李青霞)3月24日,愛爾眼科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平臺在長沙成立。診療平臺網格化 讓先進醫療技術觸達基層為應對眼底病高潮,愛爾眼科發起成立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平臺,形成以愛爾眼科醫院眼科專家分別坐鎮在華中中心,華東中心,東北中心、西北中心、華北中心、華南中心和西南中心,下轄300餘位眼底病專家,診療範圍覆蓋30個省市區,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網格化平臺,可充分調動平臺內的專家、設備、技術等資源優勢
  •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舉辦第三屆醫聯體大會
    天津北方網訊:2021年1月9日,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第三屆醫聯體大會成功舉辦。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和不斷完善,專科聯盟已經跨越全國七個省份,輻射全國45家醫療單位,力求解決醫療資源緊張等問題,全面啟動醫療聯合體和分級診療建設,積極推動醫療資源下沉,通過「網際網路+」的形式使醫療服務同質化、可及化,讓資源與技術「多跑路」,患者少跑路,增強百姓網際網路的就醫體驗。
  • 東部省份進展快,下轉比率已達標…解讀分級診療第三方評估結果
    「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之日,乃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成功之時。」在2019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對於分級診療制度的態度擲地有聲。而2020年則是《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點名」的探索醫聯體建設,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的重要時間節點。
  • 基層公衛、公立醫院考核、遠程醫療、分級診療,看最新十四五規劃
    分級診療制度的核心要義是,根據不同醫療服務提供者的比較優勢,對不同種類的疾病進行分類診療,將有限的醫療資源(相對於人類的健康需求,醫療資源始終是很有限的),轉化為最大的健康產出的醫療服務分工合作的最佳制度模式。但長期以來,我國的醫療服務體系,事實上存在「有分級」(管理),「無分診」的狀態。
  • 專科+社區 廣州眼科領域多了一個包含23家機構的醫聯體
    南都訊 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林鬱珍社區醫療機構缺乏眼科這樣的專科設置和專業人才、設備,而大型眼專科機構又欠缺延伸到社區、基層的觸角和網絡。雙方組合起來,於是就有了全新的眼專科醫聯體。3日上午,愛爾眼科醫院與廣州22家社區醫院聯合啟動授牌儀式,成立「眼科醫療聯合體」。
  • 中大八院率先試點5G多場景智慧診療!深圳「福田醫聯體5G+MEC(邊緣...
    今天(3),「福田醫聯體5G+MEC(邊緣計算)智慧醫療項目」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正式發布。目前,在中國移動、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5G相關企業的大力支持下,福田區已打造了一條服務福田的醫聯體專線、兩大平臺,涵蓋醫療邊緣雲平臺、遠程醫療服務平臺。
  • 共話眼科 AI 未來!第三屆全國眼科人工智慧大會順利召開
    人工智慧最大的一個應用場景在醫療領域,醫療 AI 涉及到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有望改變目前醫學診療模式。
  • 全國首個 「閉環式婦兒健康分級診療保障體系」正式發布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健康中國戰略」,在基層首診、急慢分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醫聯體模式下,由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牽頭的「華西婦兒聯盟」應運而生,通過一年多的試點,建立了中國首個「閉環式婦兒健康分級診療保障體系」。
  • 中國AI醫療行業報告|AI|醫療|中國|人工智慧|資料庫|醫學|-健康界
    眼科醫療衛生人員短缺:2016年眼科專科醫院診療人次數為2324.26萬人次,其中眼科專科醫院門急診人次數為2283.37萬人次,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為9.4人次。2016年我國眼科執業(助理)醫師為4.1萬人,其中眼科執業醫師3.7萬人左右。眼科專科醫院中衛生技術人員數量為4.92萬人,執業(助理)醫師數量為9932人,其中執業醫師數量為9045人。
  • 深入基層 切實惠民 | 消化內科的分級診療之路
    同時,醫院積極推進雁塔區醫聯體建設,與雁塔區4家二級醫療機構與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一進行管理和運作,服務覆蓋雁塔區約120萬常住人口,並組建跨專科區域聯盟,與全國9省143家基層醫院形成了遠程醫療協作網。
  • 如何搭建醫聯體?盤點全國四種醫聯體模式
    詳解四種醫聯體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要根據本地區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考慮醫療機構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務能力、業務關係、合作意願等因素,充分發揮中央、地方、軍隊、社會各類醫療資源作用,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探索分區域、分層次組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
  • 防跑馬圈地 國家衛健委給醫聯體組建範圍設限|國家衛健委|醫聯體|...
    組建醫聯體,醫療機構之間未來不能自由結合了。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關重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要求,網格化布局組建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網格化布局醫聯體、三級醫院調整門診結構、預約轉診優先安排、穩步開展日間手術……國家衛健委手把手教你做好分級診療。
  • 中山一院牽手越秀區八家基層醫療機構成立醫聯體
    16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廣州市越秀區婦幼保健院、白雲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8家基層醫療單位成立醫療聯合體(簡稱「醫聯體」),該醫聯體成員將在雙向轉診等方面開展合作,形成上下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和區域三級聯動的醫療網。今後,居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能享受到中山一院名專家會診、優先轉診住院等便利。
  • 湖北日報:優質醫療資源持續下沉 省人民醫院醫聯體迎來新成員
    截至目前,已有70家醫院加入省人民醫院醫聯體「大家庭」,優質醫療資源惠及多地群眾。江陵縣人民醫院是江陵唯一一所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此次該院冠名為湖北省人民醫院江陵醫院,為兩院資源共享、優質資源下沉、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打開了通道。
  • 重醫附屬永川醫院:搭建「智慧醫聯體」快車道,攜手點亮生命之光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王秋瓊表示,患者能夠恢復得這麼快,得益於患者及家屬的積極配合,同時,也得益於「智慧醫聯體平臺」,它能夠使患者得到及時的轉診、診斷、治療,為生命的救治贏得寶貴時間。(重醫附屬永川醫院「智慧醫聯體平臺」)類似這種「醫聯體單位」上下聯動搶救患者的案例,在重醫附屬永川醫院已經不是第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