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毀譽參半的文學大家,其女兒曾評價:我不覺得他有多偉大

2020-12-11 騰訊網

在歷史這片星空下,有著不計其數的"星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獨特存在,所以更加襯託出這片星空的奇妙之處,其中有一顆星星是這樣閃爍著其自身的光芒。

郭沫若在歷史的長河中用自己堅定的信念支撐著,在暗淡無光的星河中,能夠劃破這片黑暗衝出束縛的唯有手中的筆桿,思想隨著紙筆劃破雷雨天際,透漏出一束陽光。

用強勁的文字語言讓自己可以在這個飽受爭議的"暴風雨"中找到自己可以宣洩的一個窗口,卻從而不管後人如何議論自己的坦率真誠

他以文章詩歌喚醒國人丟失掉的百折不撓的精神,揭露藏在黑暗深處的醜陋,冷血。正是這樣直擊深處,揭露事實的舉動將他送到了風口浪尖,承受這場風暴帶來的回饋。

一代文學大家的評價

縱觀郭沫若這樣一位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在文學上有著重要地位的一位近代傳奇人物,但是國人對這樣一位受人尊重人物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

從中國古代史研究,古文學方面都有著巨大輝煌的成就,尤其是現在這樣在多方面取得輝煌成就的文人卻是不多的,用奇才二字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從考古界來說,郭沫若對考古有著幾乎瘋狂的痴迷。他的夢想就是在他有生之年挖開中國各大帝王的陵墓,就是這一夢想的執著也使得對他褒貶不一的評價有著重要作用。

女兒眼中的父親郭沫若

據他女兒郭庶英講,她的父親的性格坦率,個性要強,在文學界有著比較好的造詣,但就政治謀略來講,就略顯稍遜。政治界是很微妙的存在,是需要有一定謀略,他女兒回憶道,他父親沒有什麼突出的謀略。這也為他以後在政治界的發展窺見一二。

他在政治界有著潮流的前衛思想,對政治的講話不像其他政治家嚴謹,總是激情高漲,所以有許多的人並不喜歡他的講話方式。他的女兒郭庶英曾評價父親道:「關於我的父親,我不覺得他有多偉大。但是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我對父親的敬意越來越重。」

父親儘管患有耳疾,但是從不受此影響,父親一生著字多達千萬之字,堅守之毅力給孩子們有了很好的榜樣。

藝術界的造就

郭沫若在學術藝術界的造就是不可否認的,具有代表作《女神》一篇的發布,開闢了一代新詩風的浪潮,強烈地展示了"五四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為其思想情緒的宣洩找到了一個有效的出口,但因其太過於揭露現實,隨著時光的流逝,得不到後代部分讀者的認同。

1937年,郭沫若先生發表的一篇《駁說儒》中對胡適先生的《說儒》這一篇文章進行了批判,提到孔子所說的"小人儒"指的是無勇,高等遊民等一些社會的寄生蟲,並且後期寫了一篇《十批判書》對儒學進行全面批判,針對孔墨和儒家八派來進行"批判"

近幾年,在"國學熱"興起之後,國內對郭沫若先生的聲音掀起了一股海浪似的批判聲,這就使後來有了"遠看是條狗,近看是郭沫若"也有了"牆頭草""沒骨氣""膽小若懦弱"等聲音的再度響起,郭沫若再次存在於國人的談論聲中。但是這些聲音的出現卻是有的符合事實,有的捏造事實。

從整體而言,郭先生從青年開始便一直投身於革命抗戰事業文學史之中,用自己紙筆下的詩歌文章鼓舞著千千萬萬的國人英勇奮戰,投身於抗戰救國實現國家自強之路。

"考古界"的浪潮

本是一名在文學界有著造詣頗高的郭沫若先生,但是卻對考古有著很深的執著。在建國初期國內有人提起關於"皇陵"的發掘,隨著這二字的傳播,讓本就欣喜的郭先生下定了決心想要一探皇陵

1956年這一年是考古界忘不了的一年,隨著一座皇陵的開發(萬曆朱棣皇帝)本應該是考古界的新開篇,但是因為當時對出土文物保存方法的不成熟,使得出土的文物因氧化遭到嚴重的毀壞。

大量出土的器皿和文物暴露在空氣中,萬曆皇帝的棺材隨意丟在院子裡,後來竟然被村民當作木材劈開被當做家具使用,再後來甚至連皇帝的屍體也被一把火燒了去。這個嚴重的失誤使得郭先生背上了"考古界的罵名"。

在考古界的執著,操作的失誤從而再次讓郭沫若到了國人批判聲音的浪潮之中。

個人感情色彩的增添

郭先生在他一生中一共有三位正式妻子,第一任妻子是父母包辦婚姻的張瓊華,後來雖然郭先生離開了,可是她依舊堅持在老家照看郭母,這樣一來就是68年的歲月

第二任是1916年郭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認識的郭安娜,兩人因相愛而走到了一起,女孩家中本是不願意倆人的事情,但是女孩不顧家人反對,義無反顧地跟隨著這位她愛著的才子,後來為他生育有四男一女,郭先生早期的詩作《女神》等創作靈感便是來源於這位女子。

郭安娜對郭沫若的革命史有著重要的貢獻,郭沫若在與她結婚以後回國參加起義運動,郭安娜非但沒有反對他,反而堅定地支持他的工作。

一切的風平浪靜都止步於1937年的那一天,剛結婚不久的郭沫若因為國家遭遇的變故而義無反顧的返回於國內,投身於起義運動。

郭沫若的不辭而別使得這個女子在後來受到了無情的拷查和追問。雖然郭安娜在日本的生活很是艱苦,但是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她培養的子女思想卻是正直且有激情的。

在此之後,對於郭沫若當年與日本的妻子不辭而別,回國抗戰之舉被很多人冠上了"拋妻棄子"這一名號。這無疑給郭先生的評價增添了又一新的浪潮。

後話

在諸多文人雅士之中郭沫若先生的爭議頗大,不僅是考古界的"失誤"之舉的言論,在文學史上其中一篇《李白與杜甫》之中,文中提到的"揚李抑杜"之舉也被列出稱為迎合之意。

郭先生是一個性情率真,對自己的想法從不避諱之人,把自己的思想都用作於著作之中,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於創作之中,直至生命的盡頭,對於如此一個"痴迷"於文學的人又怎能用一句批評之話所概括其全部付出和貢獻。

實際上郭先生受到如此"爭議"與自身的性格,所處之境都有分不開的關係,但是人生一世有誰一生是完美之身呢?

縱觀人世間本就不存在完美之物,如若對這樣一位現代作家,歷史學家的諸多言論之中都是一樣的,偏向一樣的完美,那這樣或許才是真正的"爭議"所在吧。盛名榮譽,皇冠之下有所爭議才是人生本該如此的本質所向吧。

相關焦點

  • 一身正氣不卑不亢,後人卻評價其毀譽參半,其中又有什麼隱情?
    一身正氣不卑不亢,後人卻評價其毀譽參半,其中又有什麼隱情?不知提到宋代的文人,在座的各位會想到誰呢?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會想到文天祥吧,的確,這是一個十分有才能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十分忠心的人,為南宋的戰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還有一些人恐怕會想到三蘇吧!誠然,他們都是有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在仕途走得比較順暢的人。但是今天小編卻想在這兒為大家介紹這樣的一個人,他就是範仲淹,是一個十分有文學天賦但始終不得志的人。
  • 拋開人品,談談郭沫若文學地位和學術地位
    拋開人品、人格不談,郭沫若稱得上是20世紀中國文化巨人,他在文學、歷史、考古、書法、甲骨文研究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單單就文學這一方面來看,沈從文曾這樣說過:"郭沫若對翻譯、詩、小說、散文、戲曲,皆能玩其一角,而且玩的不壞。"
  • 文豪對峙半輩子,郭沫若在魯迅逝後總結2句話,道出其思想的觀念!
    —郭沫若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可見魯迅在中國文學歷史地位!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筆下的人物層次鮮明,他的文字更是入木三分,直擊人心!他痛斥中國的一批人,樹立正確的積極的思想觀念!他是筆桿子鬥士,在人性的刻畫上淋漓盡致!他是思想領導者,喚醒國人沉睡的頭腦。
  • 揭郭沫若五大人格問題:他拋棄了多少女人?
    但在本世紀初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我們寧可把信仰共產主義視為一種高尚和偉大的人格體現。這時的郭沫若真的信仰共產主義嗎?不是。共產主義對於郭沫若來說,只能算作一種傾向,一種想法,一種願望而已,始終未形成為真正的信仰。儘管在作品中,在一定的場合,他也曾喊「我是個無產者」,「我願意成為共產主義者」的口號,這正如他自己所坦言的,那「只是文字上的遊戲」;瞿秋白也認為這是「弔膀子」罷了。
  • 沈從文直言郭沫若的小說太失敗,18年後,對方的報復行為讓他絕望
    其實,沈從文先後發表的這些言論,大部分內容是談及文學各題材的區別,以及眾多作家的創作風格;而文章所指出的「郭沫若不擅長小說」這個觀點,其實在今日看來,也是正確的。因為在郭沫若的創作經歷中,大多是以詩歌、散文為主,特別是他發行的詩集《女神》至今也在詩壇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而其流傳下來的經典小說則少之又少。
  • 該怎麼評價郭沫若呢?魯迅沒有罵過郭沫若是狗,請別再瞎起鬨了
    郭沫若最初知道魯迅的大名,是無意中讀到魯迅小說《頭髮的故事》,一讀之下,就「很佩服他,覺得他的觀察很深刻,筆調很簡練」。從此,把魯迅奉為自己的偶像。1926年郭沫若到廣州任廣東大學文學院院長,曾向校長建議聘請魯迅為廣東大學教授。
  • 對郭沫若 李叔同 謝無量的書法不服氣?你真覺得你也能寫上來嗎?
    郭沫若題《中國銀行》當年,在籌備全國第一屆書法展時,對謝無量先生的書法是否應當入展,就產生了非常大的爭議,有人說看不出謝無量的書法的出處,看不到其有什麼傳統功力,認為他那歪歪扭扭的字如無源之水,似沒有練過字的孩童的信筆塗鴉,如果謝無量真有傳言中所說的那麼好的書法功底,那應用他的一些臨摹之作加以證明
  • 民國四大渣男之一的郭沫若到底有多渣?古代有陳世美,現代有海王
    魯迅的評價:遠為狗,近為郭沫若。他不僅是近代一位偉大的文豪作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而且對國家很有貢獻,但談到感情問題,不得不說他是一位浪子,他有三位妻子。張瓊華,是四川樂山市人,原為郭沫若的妻子,1912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嫁給了張瓊華,但兩人沒有感情,結婚不久,郭沫若就離家出走,兩人也沒有離婚,但在68年的一次相親中,張瓊華卻一直守在郭沫若的老家,1939年郭沫若回鄉後,曾向張瓊華鞠躬,而張瓊華的後半生,對她也從未有過一絲怨恨,只有短暫的相聚,而張瓊華所用的一切物品、家具、兒時看過的書、用過的文具、學校的畢業證
  • 她是郭沫若的日本妻子,拋家舍業追隨丈夫,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郭沫若無疑是一個很有才華的男人,他在新詩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可以說是奠基人之一。他會說五國語言,整個肚子裡全是墨水兒。有評價說,他是文化上的巨人。但就是這樣一個男人,他在感情方面卻不太靠譜!郭沫若離家出走後來到了日本,在這裡他愛上了一個日本女人佐藤富子。可能女方的父母早就看出來郭沫若對愛情的態度了,堅決不同意自己的女兒和他在一起,但此時的佐藤富子已經陷入了郭沫若給他的愛情陷阱裡,於是它為了追隨郭沫若,果斷的和自己的家人斷絕了關係。在這以後,她的老公給她取了個新名字叫安娜。
  • 《豐乳肥臀》曾飽受爭議,被稱為文學垃圾,卻獲得大家文學獎!
    彭荊風則認為莫言的《豐乳肥臀》是反動而又骯髒的文學垃圾,是因為在幾名不負責任的"名家"吹捧下獲得的《大家》10萬元大獎。這麼多人對莫言的《豐乳肥臀》有著這麼大的意見,到底這部小說裡寫了啥?書中的母親有八個女兒,這八個女兒的名字很有意思,分別叫來弟、招弟、領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和玉女。從名字可以看出,母親多麼希望有個男孩,可是命運往往作弄人。但從這個情節就可以看出,這個母親到底經歷了什麼?如果不是命運的安排,不是舊社會的苦難,不是為了生活,不是為了撫養兒女,她怎麼會心甘情願的養育如此的多的女兒?
  • 當年都覺得郭沫若死後會葬入八寶山,可他死後,卻葬在山西小山上
    也許有人評價他的人生時,會覺得他的人生並非是十全十美,也有過一些錯誤和糟糕的事跡,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除了這些事情之外,他更重要的卻還是作為文人的風骨,和那顆自由的靈魂。最初郭沫若選擇學醫,但是很有趣的是,他跟另一位文學名家選擇了幾乎一模一樣的人生道路,文學名家魯迅曾經也是學醫,後來有一次看到一個中國人被砍頭,旁邊一堆人麻木不仁地站著,麻木不仁的看著這一幕,甚至還在那人頭落地後拍手叫好,看得津津有味,魯迅的世界觀當時就受到了衝擊,他認為學醫拯救不了中國人,認為要醫一個人,不如先治好他心裡的頑疾。
  • 此人叫板郭沫若:他的字不叫書法,我夾根木棍寫得都比他好
    在近現代史上,郭沫若的書法,齊白石的畫,在書畫界內有著很高的評價。然而,此人竟敢叫板他們倆,要在書法和繪畫上與他們一較高下。此人是誰?什麼來頭?自古以來,很多人認為書品和人品是密不可分的。書法是人品的外在體現,人品則是書法的延伸。
  • 爭論:郭沫若的五大人格問題(圖)
    郭沫若(1892-1978)郭沫若逝世已經20年了,但對他的評價,很多方面尚未定論,特別是他的人格問題,更是議論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說他很偉大,有的說他很平庸;有的說他是「青春型」人格,有的則說他是投機分子;有的說他是敢於創造的天才,有的則說他是御用文人;有的說他是一代知識分子的楷模,有的則不以為然,等等。郭沫若究竟具有怎樣的人格,他在現代和當代文化界、知識界、教育界心目中到底是什麼形象,在這裡我們不準備全面評述,只想就其有關的點點滴滴的具體問題談點看法,供讀者參考,也請專家學者賜教。
  • 於立群與郭沫若過了半輩子,在郭去世後,為何選擇自盡?
    當時乃至如今對于于立群的真實死因都以「抑鬱症自殺」來公之於眾,但我認為,這樣的原因是否有些太過泛泛而談了呢?僅以我個人觀點來評價郭沫若先生的話,如果不是肆意將其「風流情史」揭露開來,那麼獨獨憑藉其於文學上的價值和對新中國的社會價值而言,郭沫若先生必定會為國人所景仰,但同「新時期」的徐志摩一樣,郭沫若也具有其自我的一部「濫情史」,有甚者竟為之所咬牙切齒。
  • 黨史|郭沫若的讀書學習之法
    讀書治學須不畏困苦郭沫若讀書,常將書中內容熟讀成誦,爛熟於心。據松枝茂夫回憶:「我在中國文學研究會時,曾拜請郭先生來做演講。郭先生沒用演講稿,講的是關於『易』的內容。他熟練地在黑板上寫出《左傳》《禮記》中的句子。十三經的內容郭先生已經全部記住了。」
  • 郭沫若為何堅持挖明定陵,專家:你看他祖上是誰,就明白了
    其實當時我國的考古挖掘技術還不完善,如果貿然對古代皇陵進行挖掘,可能存在很多隱患,若挖掘過程中出現紕漏,可能對歷史文物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傷。即使當年很多考古學家反對郭沫若,可他的申請報告還是被通過了。
  • 郭沫若的詩水準到底怎樣?馬未都表示:說句實在話,還不如我呢
    尤其是乾隆皇帝,他一生作詩兩萬多首,比整本《全唐詩》加起來的詩作還要更多。不過大家公認的是,乾隆皇帝的詩並沒有什麼藝術價值,只是數量多而已。 進入到近代以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白話文逐漸興起,詩作就變得更加的無用了。不過,此時卻還是有不少人在做詩,他們做的詩是經過改良以後的新式詩。
  • 民國「渣男」郭沫若:拋妻棄子,娶了一對姐妹花,卻都因為他自殺
    我估計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個人絕對是渣男的頂端人物了。 這個就是郭沫若,郭沫若是文學家也是歷史學家,但是他卻和我國近代另一位文學大佬魯迅之間有些過節,雖然郭沫若在文學上有重大成就,就連胡適就曾表示佩服,但是當時魯迅就是看不起郭沫若
  • 德國古典文學和民族文學的主要代表、是詩人也是作家,他就是歌德
    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是德國古典文學的主要代表著,既是詩人也是作家的歌德,希望大家可以喜歡。約翰·沃爾夫甘·歌德,1749年2月28日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富有的市民家庭,父親曾是帝室的顧問,母親是市長的女兒,歌德從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
  • 陳彥的《裝臺》,有偉大而高尚的文學品質
    小說一開始就將人帶入了《裝臺》的敘述氣場中,有一種被擊中的震撼。它來源於主人公刁順子卑微軟弱的生存和他面對環境的逆來順受以及缺失心靈自尊的善良和愛。無論是對親生女兒菊花,還是對僱主,他都具有反抗、還擊的充足資本,然而他卻以「咱就是下苦的」自我定位選擇了低三下四的求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