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很難?發脾氣講道理都不管用?挖掘孩子的優點效果更明顯

2020-09-04 赫媽育兒

文/赫媽育兒

關於孩子的教育是有不少父母都感到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到教育的效果,同時還要考慮到我們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心理的影響。相信有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採用「發脾氣,講道理」的方法,其實這種教育方法不僅不能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時還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如果我們想要避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出現嚴重的失誤,那麼就必須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王爾德曾說:讓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愉快。可大多數父母,在讓孩子愉快這件事上,卻相當吝嗇。父母在通過這種方法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影響到他們的一生。除此之外,對於親子關係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正因如此,聰明的父母都在積極的尋找更好的教育方式。

一、為什麼發脾氣的教育方式很難起到比較好的教育效果?

1. 孩子聽不懂

55387定律是在商業中經常運動的而一個定律,其實這個定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同樣適用。這個定律是說當你跟一個人說話時對方能感知到的是55%的形象和態度+38%的眼神和語氣+7%的具體內容,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在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帶著情緒,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會更多的被父母的行為所吸引,對於父母所講述的內容只能吸收7%,這樣一個比例導致父母對孩子的說教完全沒有作用,孩子也很難表達父母所表達的意思。所以,最終就導致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效果變得非常差。

2. 孩子有牴觸心理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在友好的氛圍下和其他人進行交流,這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成年人都同樣適用。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採用非常粗暴的發脾氣的方式就很容易讓孩子對於父母的教育產生牴觸心理,這就讓孩子能夠吸收的7%內容也無法發揮作用。同時對於親子關係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甚至還會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反目成仇。

3. 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

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叛逆期,我們都知道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非常難以管教的,主要的原因是由於他們開始實現心理上的獨立,追求成年人的認同。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過於激烈的否定他們就會加劇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對於孩子的教育所產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這種教育方式不僅不能讓孩子發生改變,反而更容易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遭遇挫折。

二、講道理的方式為何也不能起到比較好的教育效果?

1. 孩子和家長處於對立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實現心理上的獨立,所以這個時候他們的心理是特別複雜的,一方面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但是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夠獨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把父母的管教當成對於自己的束縛,所以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非常難以管教的。因為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被你說服,就相當於被你打敗,而沒有人喜歡被打敗。所以,為了證明自己的孩子即使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正確的也不會聽從父母的管教。

2. 父母和孩子的思想不同頻

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做「選擇理論」,這個理論所說的就是每個人之所以會對同樣的事情做出不同的評價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主觀評測標準。我們都知道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思想自然也不會相同。父母和孩子的生活環境雖然大致相同,但是受到了時代和年齡的影響,所以思想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這就讓孩子和父母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截然不同,那麼孩子自然就更容易堅持自己的看法。

3. 父母的溝通方式有問題

有很多父母在和自己的孩子溝通的時候所選擇的溝通方式其實也並不是特別適合,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聽話那麼就一定要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換位思考,雖然他們說了很多,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就像天書一樣,完全不能理解,這也會影響教育效果,還很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的教育產生厭煩心理。其實,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挖掘他們的優點能夠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為什麼挖掘孩子的優點能夠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1. 渴望被認可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道:世界上唯一能影響他人的方法,就是讓對方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是有價值的。通過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明確,得到別人的認可是每個人身上都會出現的一個弱點,這種情況在孩子的身上更加明顯,所以如果父母能夠挖掘出孩子的優點並且表達自己的認可,那麼一定能夠拉近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也讓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容易。

2. 標籤效應

如果一個人一直得到某一種相同的評價那麼就很容易給自己貼上這種評價的標籤,在認可了這個標籤之後就會通過自我暗示讓自己的言行更符合標籤的人設。所以父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給他們樹立一個優秀,聽話的標籤那麼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聽話。但是父母所樹立的標籤一定是有事實依據的,所以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就很重要了。

3. 關係中的水管理論

如果我們希望水流能夠正常的流動那麼一定要有通暢的水管,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希望能夠對孩子進行更好的教育那麼就一定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找到孩子的優點,表達自己的認可對於提升親子關係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如果在照顧孩子的時候能夠經常挖掘優點一定對教育有所幫助。

通過以上的了解我們就可以知道其實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我們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如果使用合適的方法就可以讓父母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就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所以大家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趕快把以上的方法用起來吧。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時,比講道理、發脾氣都管用的4句話
    小孩子犯錯是一件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犯錯、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過程。但是相當一部分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麼跟孩子去講大道理,要麼直接衝著孩子大發脾氣,但是細心的家長朋友們肯定已經發現,這兩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都沒有什麼用。
  • 教育孩子,講道理、發脾氣是最沒用的,真正有用的是這些行為
    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困惑,就是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講道理,就像是對牛彈琴,他壓根就不會聽,甚至是你越講他越不聽。講道理確實是很多家長喜歡用的一種教育孩子的方法,甚至一直以來都是被正面推崇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很多人發現這種碑正面推崇的教育方式往往沒什麼效果。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教育好一個孩子呢?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家長不用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關鍵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是三種對孩子最沒用的教育方式。」這個認知是幾百年前的思想家盧梭提出的。但恰恰這三種方式,也是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運用最得心應手的教育手段。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孩子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最後反而還是家長對孩子妥協。很多家長疑惑:孩子發脾氣時,講道理為什麼會對孩子沒有任何作用呢?一、孩子發脾氣時,為什麼不能講道理1. 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 教育孩子,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立規矩是上策,親子溝通
    即,不同的父母因生活經歷、受教育程度、興趣愛好等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解讀。也就是說,不同的父母,其扮演的角色是不相同的。有的父母愛發脾氣,有的父母善於講道理,有的父母早早為孩子立下規矩,有的父母則是親子溝通的高手。
  • 孩子犯錯後就講道理?家長可用「自然法則」,給孩子更高級的教育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都非常苦惱,到底怎麼管教孩子才好。視而不見不太好,懲罰孩子太嚴重,而跟孩子講道理好像也沒用。案例分析寶媽小王最近就在煩惱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自己從小就受棍棒教育長大,小王決定要平等地對待孩子,絕對不會使用武力來傷害孩子。
  • 給孩子講道理遠比打罵管用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我發現了問題:給孩子講道理遠比打罵管用孩子不聽話,怎麼忍得住?管教孩子要用好的方式講道理,而不是脾氣!給孩子講道理遠比打罵管用首先,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克制,讓彼此有緩衝的時間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做得有道理,比講得更有道理……01家長越喜歡講道理孩子往往越不聽話「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做得有道理,比講得更有道理。「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
  • 孩子發脾氣,講道理往往沒什麼作用,不妨看看孫儷的做法,很有用
    不論孩子再怎麼發脾氣,家長不外乎採取兩種方式:講道理和「以暴制暴」,但是效果有時候微乎其微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第一時間就上去和孩子講道理,而是要等孩子的情緒過了再和他講道理。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本身就將自己放於一個高位,所以習慣對孩子採取一個低位的教育,可父母和孩子其實一樣,在一個家庭中其實都是一個學習成長的「學員」,當家長習慣以暴制暴時,孩子往往會用更加暴力的方式來反抗。
  • 道理說了100遍,孩子依舊不聽勸!嘗試5種改變,比講道理更管用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閱讀需5分鐘不少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會有這樣的無奈:掏心掏肺地給孩子講了好多道理,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是孩子根本無動於衷!既然講道理聽不進去!但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道理說了100遍,或許適得其反。
  • 孩子發脾氣?這三個字比「別鬧了」更管用
    要害是,真的很棘手:講道理吧,他底子聽不進;不理不睬冷處理,孩子哭得更悲傷;對孩子退讓吧,又怕慣壞了孩子。信任很多家長也會這麼做,但明顯沒起作用,孩子聲淚俱下,誰勸也不管用。看到局面收拾不住,他們決議——講道理。
  • 孩子總愛發脾氣?3個字比講道理「別鬧了」更管用|唱唱啟蒙英語
    每當這時候:你講道理吧,他根本聽不進去;你採用迂迴的「不理不睬」戰術吧,他會哭得更厲害更傷心。聽之任之,啥都由著他吧,又擔心:這麼下去會不會把娃慣壞?其實,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發脾氣,是不知道怎麼表達感受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更晚。6歲以前的孩子,腦部發育還不成熟,一旦被情緒控制,很難用理智去控制行為。
  • 養育孩子「講道理和發脾氣」是下策
    經驗豐富的家長都知道: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如果想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出來比講道理更有用。「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然後家長就會把問題歸結於我的孩子天生就不如別的孩子懂事。其實既然已經發現講道理沒用,那至少說明在某些事情上,講道理是沒用的,發現沒用,就應該立即停止。
  • 發脾氣、打罵、講道理都沒有這兩招管用
    光聽別人說不管用,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愧是可怕的兩歲。也是心疼孩子讓他站了5分鐘後,就問他知不知道錯了,他剛開始很聽話說錯了還反省說不能打奶奶打爸爸,可讓他道歉卻怎麼說都不去。一旦孩子的想法不能得到家長的認同,極易受挫、情緒激動、叛逆。如果家長應對不好,孩子的這種叛逆還可能影響到他上小學。面對2歲的「小魔頭」,發脾氣打罵他管用嗎?‍實際上,這樣的方式對於一個叛逆期的「人類幼崽」並不管用。
  • 孩子習慣摔玩具怎麼辦?霍思燕育兒方式獲贊:比講道理管用!
    給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講道理是最常見的一種教育方式,管不管用暫且不談,但是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使用率超高。但是很多家長發現對孩子講道理有時候並不管用,你越講孩子就越不聽話,反而會和家長逆反著來,最後惹的家長大發雷霆。你說孩子錯了嗎?好像沒有,只是沒有聽進去家長的話而已,你說家長發脾氣錯了嗎?好像也沒有,只是孩子的行為惹怒了家長而已。
  • 喜歡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會收穫一個更不聽話的孩子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並支持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很多人所推崇。但很多人也發現了,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其實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母親,七歲的女兒非常叛逆,最喜歡跟母親對著幹。
  • 想讓孩子懂道理,千萬別和孩子講道理
    當了媽媽的女性朋友們,應該都有所發現,自己以前溫柔甜美的形象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則是怒目圓睜,高分貝大嗓門吼叫講道理,什麼原因變成這樣,大家都心知肚明。每個媽媽在孩子面前都有一部心酸史。孩子在成長的路上,總是會出現各種千奇百怪,始料未及的狀況,讓我們這些當媽的應接不暇。
  • 孩子發脾氣?這三個字特別管用
    關鍵是,真的很棘手:講道理吧,他根本聽不進;不理不睬冷處理,孩子哭得更傷心;對孩子妥協吧,又怕慣壞了孩子。其實,孩子發脾氣不是壞事,關鍵看家長怎麼處理。冷處理、講道理,繼而以威脅的方式壓制脾氣,不了解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這些做法無疑是簡單粗暴的:表面看似解決了問題,卻為孩子日後的行為埋下了後患。
  • 孩子發脾氣?用對這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關鍵是,真的很棘手:講道理吧,他根本聽不進;>不理不睬冷處理,孩子哭得更傷心;對孩子妥協吧,又怕慣壞了孩子。6歲以前的孩子,腦部發育還不成熟,一旦被情緒控制,很難用理智去控制行為,用意志去克制怒火。不是孩子不想聽,而是做不到。
  •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生活當中,我們見過太多父母衝孩子發脾氣,講大道理,可是你發現沒,無論你的道理講的多麼好,也無論你發的脾氣有多大,孩子該是怎樣,還是怎樣。所以說,當我們試圖用講道理的方式說服孩子,如果這個道理不是孩子已有認知,那你無論如何也打動不了他的。對孩子而言,被你說服,就相當於被你打敗,而沒有人喜歡被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