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當我看到 「美國人鮑某某,被依法驅逐出境!」這個標題後,還是滿腦袋問號。
性侵未成年養女,道德敗壞,在網上掀起這麼大的輿論風波,最後就鬧個驅逐出境,是不是因為鮑某某身為一個大律師,有什麼特殊的手段?
仔細一看案件細節,好嘛,電影都不敢這麼拍,果然是魔幻現實主義。
先是留守少女韓某某偽造年齡,冒充未成年人;後為改善生活條件,尋求「收養」。
此時主人公鮑某某上線,鮑某某為知名大律師,上市企業高管,明顯的成功人士,一直想收養個女兒,看到韓某某的消息後,對韓某某進行私下「收養」。
故事發展到這裡,還能跟的上節奏,後面的劇情就多少有些狗血了。
鮑某某在自認為韓某某是未成年人的情況下,還以「收養」的名義跟她產生兩性關係。
倆人就這麼同居上了,同居期間,兩人多次發生矛盾,韓某某便向警察叔叔報案,當關係緩和後,又撤案(我的天,還能這麼玩)。
終於這次玩大了,被媒體曝光,惹得一眾網友同情其遭遇,勢要在鍵盤上為韓某某伸張正義。
這就有些魔幻了,韓某某自認為演技一流,巧妙運用輿論,硬是編造了一起「知名成功人士性侵未成年養女」的慘案,掀起了巨大輿論風波。
看來韓某某不僅是一個好演員,還是一個好編劇。
就在網上鋪天蓋地的聲討中,鮑某某徹底的沒了聲音。對嘛,你一個「強姦犯」還敢多嘴?
直到昨天,一則 「美國人鮑某某,被依法驅逐出境!」的新聞,讓眾多吃瓜群眾吃了個明白,也包括我。
都說美國有三大霸權,其中之一就是文化霸權。
文化傳播說的都是過去的事,而制定嚴密的法律法規來約束當權者,才能保證自己立於文明高地。
當下的競爭,無論是經濟、軍事、外交,到最後歸根結底還是科技的競爭,因為人類的進步史,就是生產力的發展史。
科技要靠人才來推動,人才指正,不僅需要給對方機會,更要擁有安全感。
如何保證當權者不破壞規則,給人才以安全感,這就需要法律。
誰擁有最嚴密的法律,誰就能獲得正義者的認可。
誰的法律能將當權者關入鐵籠,讓民眾相信正義,誰就擁有說服世界的邏輯。
即使是可以在太陽系之間反覆橫跳的川普老師,就算他內心有個小宇宙,但仍然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爆發,不能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比如這次對TikTok的指控,美國總統也沒有權利直接屏蔽一個手機應用。川普動用的是IEEPA(《國家緊急經濟權利法》)。
當然了,面對FBI的調查,蘋果公司也可以基於保護用戶隱私的原因而拒絕調查。
所謂依法辦事,就是要把權利交給法律,自然就是把權利從人的手中拿出。
這麼個邏輯就代表著「依法」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摘自百度百科《全面依法治國》。
我國的依法治國曆程也是經歷的坎坷。最近幾年,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法治環境的改善。
現在大力發展夜經濟,全世界沒幾個國家敢這麼提,這就要得力於我們的法治和社會治安。
但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誰送給我們的,而是我們自己努力爭取來的。
現在全面依法治國被我們天天掛在嘴邊,但這個理念在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上被提出。2017年10月18日,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所以,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前段時間很火的政法大學教授羅翔老師說:法益作為入罪的基礎,倫理作為出罪的依據。
我覺得這話說的非常的好,千萬不能搞反了。鮑某某雖然道德敗壞,但就事論事,隱瞞美國人身份,依法吊銷律師執照,驅逐出境,但是沒強姦就是沒強姦,就不能判刑。
公務人員協助韓某某偽造身份,該懲罰就要懲罰。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學研究》一書中指出: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
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著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
也許是因為我們在法治之路上還是一個前行者,所以我們民眾會有不成熟的地方,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我還是希望我們可以在公共事件面前保持自己的理性。
因為我有時覺得國家有關單位確實是挺難的。
既要維護社會公眾的情緒,又要保持司法的正義,還要考慮國際影響,還得把該辦的事辦了。
比如涉及到上海等國際大都市的案件,便需要考慮國際影響,是否會對上海的國際化造成不利影響;比如《外國人永久居住管理條例》,有多少知道發布這個條例的目的,又有多少人認真看了一遍條例全文,就開始發表觀點。
我們有些人最大的錯覺就是,明明自己班長都當不上,卻認為省長都是豬。
法律要傾聽民眾的聲音,但要超越民眾的偏見!
羅翔老師也是我本人很喜歡的一位老師,他的一些話中總能透露出一些哲思,以及對於法律的思考。
諷刺的是,他前段時間退出了微博。
註:封面與本文內容無任何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