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的古老傳承:竹山合碗席

2020-12-20 環球網

合碗席為秦巴地區、漢水流域一帶有著非常悠久歷史的飲食流派,其民間基礎豐厚。時至今日,人們凡有重大宴請必設此席招待來賓。合碗席最早出現於陶淵明的《桃花源》中,其語曰:「眾人皆出酒食」,其中「帶子上朝」和「六合同春」兩種宴席更是在康熙至乾隆年間登上皇室大雅之堂,後被一代美食大家袁枚收錄於《隨園食單》。

竹山合碗席起源於春秋戰國,據史料記載,竹山縣古代為庸國,春秋戰國時期為秦楚聯軍幾近滅國。其餘子民分兩支,一支逃往附近深山,即今天的竹山縣官渡鎮武陵峽,另一支逃往湖南的天門山,後設大庸縣亦稱下庸縣,與竹山上庸遙相呼應,即今天的湖南張家界。其中官渡武陵峽一支庸國後人與世隔絕,生活了幾百年。在此期間人們過著自給自足、互幫互助、人人平等、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生活。桃源中每有重大事宜和重要節令,各家各戶均獻上自家的酒食,合而烹製、合座於席。隨歷史演變,此等宴席廣泛流傳於以竹山為圓心的秦巴地區,漢水流域。

合碗席,坐席講究、上席為大、左側為重、下座次之、亦左側為重,兩邊為晚輩,主人依上席左側最受敬重的長者旁坐,為的是方便為上席奉菜、敬酒。

合碗席的食材選自秦巴山野,漢水之濱。其製法以蒸為主,武火上氣文火慢蒸。講究原汁原味,保持食物之本色。非常符合現代人們的飲食需求。

附:合碗席記 作者:王素冰

合碗席,大巴山古老食譜也。

昔巴山東麓,堵河南岸,本古庸人故地。春秋為秦、楚擄。為避秦楚亂,率妻子邑人匿於深山。耕於桃源,採之桑隅,繁衍千年,遂與世人絕,此桃花源之原本也。村中人等,和合如一家。每有客至,則東鄰採薇,西鄰宰禽,南家獻果,北家起魚,烹而獻之,合而為席,故稱合碗席。

其食料多取之巴山野,以純傳統工藝烹製,以酸、辣、麻為鮮,近川、湘而味不同,食者莫不稱快。菜名古雅,上菜有序,坐席講究,多含仁孝忠信之要義,實乃華夏文明活態傳承之範本。

今有古庸人後裔者三,心懷和合,共圖大業,為合碗席開設專館,傳古老之美食,弘仁孝之大道,能豈不美哉?是為記。

丙申年初夏於大巴山腹地之古庸城。

相關焦點

  • 合碗席——竹山縣人對貴賓的最高待承
    「合碗席」為秦巴山區、漢水流域一帶有著悠久歷史的飲食流派,其民間基礎豐厚。「合碗席」在竹山一帶盛行幾百年,不僅大家愛吃,會做的人也很多,並且每個地方的做法各有講究。竹山人待客的盛宴,十大碗,碗碗驚豔,幾大盤,百吃不厭。在竹山縣鄉村,每逢過年或賓客來臨或紅白喜事,農家都有這樣的繁忙景象:廚師們忙著將豬肉、牛肉、雞肉、魚肉等食材分割好後,開始煎炸蒸煮,為賓客盛上「合碗席」這一豐盛的佳餚。竹山人待客的盛宴,十大碗,碗碗驚豔,幾大盤,百吃不厭。竹山人待客的盛宴,十大碗,碗碗驚豔,幾大盤,百吃不厭。
  • 竹山八大特色美食
    今天我就不說竹山的美景了,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竹山縣的特色美食。1、合碗席 竹山合碗席起源於春秋戰國,合碗席是竹山盛行上千年的傳統飲食文化習俗,歷史悠久,風味獨特,花樣齊全,色、香、味、形俱佳,飲食文化底蘊深厚。
  • 【新聞合碗席】竹山2018年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開始申報/鄖陽區公開招錄21名高中教師
    今日竹山官方微信《新聞合碗席》,聚焦竹山縣內外時政、財經、社會及生活資訊等信息,為您一席呈現——陳建平參加城關鎮黨委專題民主生活會要求大興學習調研實幹廉潔團結風  過去一年,全縣衛生計生工作以健康竹山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健康扶貧,累計為6.2萬人次開展義診,免費發放藥品65萬元,為貧困群眾減免住院、門診、就餐等費用170餘萬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明顯好轉。
  • 走進南投竹山小鎮
    根據歷史記戴,竹山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地方,雖然經過9·21重創,年輕人口外流嚴重,但在地的竹山人卻仍舊努力不懈的為這個充滿歷史的小城鎮而努力著,並將竹山帶往觀光小鎮的方向前進。  原文摘錄如下:  這些人都是在地的竹山囝仔,如一直不斷為竹山發展而努力的歷任鎮長、承先啟後的藝竹莊煒仁大哥、創造竹山經濟奇蹟的麗保休閒精品汽車旅館的林經理、把竹山蕃薯發揚光大的虹蘭特產行、將無患子製造成保養品的劉大哥、以及將臺灣雨傘推展到海外為竹山爭光的藏傘閣等。
  • 竹山,夢中的故鄉
    如今,湘西又多了一處不可錯過的「打卡」勝地——竹山。竹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依山傍水、民族風俗保存完整、擁有古老鄉風鄉情的傳統村落。竹山民宿:有山、有水、有風、有你。如果在鳳凰古城你能感知舊時歲月,那麼在竹山,你就能回到夢中故鄉。竹山苗寨在離鳳凰古城約40分鐘路程的地方。
  • 北崙河口(竹山)景區
    ‍北崙河口景區,她所在的村子叫竹山,以前也叫竹山景區。
  • 秦安小曲《夢圓中華》在首屆「大巴山文藝推優工程」中獲推優獎
    日前,首屆「大巴山文藝推優工程」頒獎典禮在四川省巴中市落下帷幕,由天水市文聯推薦的姚常德的曲藝作品《夢圓中華》獲曲藝類推優獎項。
  • 竹山書院——江南第一古書院
    然而曹堇飴有著濃重的儒家情懷,在其病榻彌留人間之際,命兩個兒子曹景廷、曹景宸在竹溪建文閣,於是創立了竹山書院。明清時期徽商興盛,徽州的教育十分發達,一府六縣共建書院55所,雄村曹氏系新安望族,清初業鹽,為兩淮八總商之一。同時明清兩代曹氏有進士、舉人53名,其中有戶部尚書曹文埴、軍機大臣曹振鏞等。竹山書院建成時期正值中國古典園林的成熟後期,也正是徽州造園活動的鼎盛時期。
  • 諸城竹山生態谷成功入列山東省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庫
    經過項目提報、各市推薦、專家評審等環節,諸城竹山生態谷成功入圍。諸城竹山生態谷項目由山東潤竹山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建設運營,坐落在濰坊、青島、日照三市交界處的諸城市林家村鎮內,佔地2萬畝,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運營管理山東潤竹山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屬於房地產企業轉型,工商資本下鄉,而竹山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基礎正需要一個新模式和資本來撬動,來激活。
  • 日月潭-竹山
    由於附近溪頭森林遊樂區、杉林溪森林遊樂區、鳳凰谷風景區的興起,使竹山迅速繁榮,成為這些旅遊區的補給站及轉車點。竹山交通開車 南下路線: 國道1號(中山高)→中清交流道→中彰快速道路→臺14→中二高→竹山交流道→臺3→竹山 北上路線: 國道3號(中二高)→竹山交流道→臺3→竹山 路程導引: 過名竹大橋進竹山走集山路約13分右接公所路約2分後到達
  • 古老潮汕嵌瓷:「非遺」的新傳承
    古老潮汕嵌瓷:「非遺」的新傳承
  • 「大巴山.大三峽」文化旅遊發展聯盟成立
    2020年11月29日,「大巴山.大三峽」文化旅遊發展聯盟成立暨達州市文化旅遊產業專題招商推介會在萬源市召開。達州市委書記包惠出席並講話,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郭亨孝致辭,達州市政協主席康蓮英出席會議。會上舉行了大巴山.大三峽」文化旅遊發展聯盟成立儀式。該聯盟由重慶市萬州區、四川省達州市、重慶市開州區、陝西省漢中市等川渝陝結合部14個城市共同發起成立,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發展理念,推出了高峽平湖、生態康養、巴文化等6條主題旅遊線路,共同推動大巴山、大三峽地區文化旅遊繁榮發展。
  • 明天上午9點,竹山有大事發生
    ▼明天上午9點竹山將有大動作竹山旅遊資源豐富,獨具特色堵河縱貫全縣造就了如詩如畫般的自然人文風光此次直播活動又將帶領我們走進竹山哪些如詩如畫的景區呢?集中展示了上庸文化內涵體驗庸人生存之道、生產方式和生活狀態傳承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上庸文化
  • 雪後大巴山如天上牧場
    這兩天,一場降雪降臨陝西大巴山腹地據了解,黃安壩位於陝西鎮坪縣與重慶城口縣之間,屬國家南方草山草坡示範開發區和國家級大巴山自然保護實驗區,方圓上千平方公裡,綠波如毯,仿佛一塊巨大的「天上牧場」。
  • 浙江新長城文旅竹山文創旅遊智慧醫療基地項目正式開工
    記者 吳靜十堰竹山,彩旗飄揚,人潮湧動。8月8日,竹山新長城文創旅遊智慧醫療基地項目正式開工。這是浙江新長城文旅集團落子湖北的又一個重要項目。竹山新長城影視文創旅遊、智慧醫療項目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潘口鄉懸鼓洲村輕土壩,橫穿S305省道,北鄰麻安高速,南近S259省道,佔地面積約2000畝。項目總投資約30億,預計3-5年後投用。
  • 「大巴山·大三峽」文化旅遊發展聯盟成立
    11月29日,在達州市第二屆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上,地域相接的川渝陝14地攜手成立「大巴山·大三峽」文化旅遊發展聯盟,合力推動毗鄰地區文化旅遊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 「惠遊湖北·相約竹山」 8條精品旅遊線路
    聖水湖度假區在良好的生態基底基礎上,以全國唯一的上庸文化為主題,展示庸文化內涵,傳承庸文化精髓,體驗庸人生存之道。②、自駕應該怎麼走?>>武漢→福銀高速、麻安高速→竹山→聖水湖度假區(上庸古鎮)>>西安→包茂高速、麻安高速→竹山→聖水湖度假區(上庸古鎮)>>安康→麻安高速→竹山→聖水湖度假區(上庸古鎮)>>襄陽→福銀高速、麻安高速→竹山→聖水湖度假區(上庸古鎮)>>南陽→二廣高速、福銀高速→竹山→聖水湖度假區
  • 山東諸城:竹山生態谷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欒雪 通訊員 焦自香 濰坊報導養生仙境,逐夢竹山。竹山隱深處,生活歸自然。諸城市竹山生態谷佔地2萬畝,以其獨特的山景,山趣,山味,山憩,山情,使得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生態和生活相得益彰。為人們提供吃、住、遊、購、娛、養於一體的多樣化綠色健康體驗。山東潤竹山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依託諸城竹山片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創意包裝了「九峰五穀」等景點,讓歷史文化融入景觀,讓生態美景融入生活。
  • 竹山,懸崖上的村莊
    團結報文/ 沙 言圖/ 張順心責編:石 健一個土裡土氣的竹山苗鄉村落,已經華麗蛻變為民宿群落和人間仙蹤。面朝平湖、背靠青山的竹山。風過竹林,掠起散發著水木清香的鄉愁,淳樸的苗歌恍若天籟之音,驚起了鳥鳴、山悠、寨寂、泉歡、花笑……那是一程美好的記憶,在清朗的白天和靜謐的夜晚,山風拂過山岡,露水滴落竹林,嫋嫋炊煙如散文詩般划過竹山的天空,留下原鄉、遠野、樸拙、旖旎的多愁善感。而今,再次抵達竹山,已然驚豔天地凡心,蝶變為風情萬種的「全域旅遊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