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粵臺基礎教育的合作與交流,拓展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二批教育家培養對象的教育視野,打造一批師德高尚、具有先進辦學理念、較高學校管理水平和創新精神、能夠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教育家,2016年12月4日至18日,在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領導的帶領下,廣東省教育廳組織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二批教育家培養對象赴臺灣研修。我校阮美好常務副校長作為廣東省教育家培養對象參加了此次研修。
12月23日下午,阮校長就赴臺灣研修心得跟我校全體教師進行了交流分享。短短十五天行程,途徑臺北、嘉義、高雄、花蓮等16座城市,從臺北到臺中,再從臺南到臺東,整整繞島一周。研修行程緊湊,課程豐富多樣,聆聽專題講座,從整體上了解了臺灣教育;參訪11所大中小學校,聽取校長的辦學特色介紹;巡視校園、教室、圖書館和創客空間,親身感受了臺灣的課堂教學;參觀臺灣的國立諮詢圖書館以及文創空間,感受到臺灣教育的人文氛圍。分享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臺灣教育「以國民學習權取代國家教育權,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的施政核心理念,「適性揚才,終身學習——成就每一個孩子」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願景,以及相應的教育措施。
其次是臺灣基於教育施政理念下呈現出來的多元學校樣貌。阮校長對所參訪的學校進行了以下歸類:
溫潤敦厚的百年老校——臺北第一女子中學和臺北市東門國小,傳承著學校本身的教育、課程文化和每一個家庭的生命與文化。
積極進取的新銳學校——新北高中以校長之能推動改革,內壢高中的特色課程令人嘆為觀止,樹德科技大學注重培育務實創新的技職達人,臺中葳格雙語中小學校實行多元辦學。
生命關懷的「特色」學校——永春國小是一所滿足孩子童真夢想的城堡學校,臺東高中倡導給學生最適切的關照,花蓮慈濟小學以慈善之名潤育心靈。
第三是解讀臺灣的教育走向,從知識能力培養到發展核心素養、義務教育、課程綱要、課程架構、小學各領域課程的學習內容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等方面進行了兩岸教育的比較,讓教師了解不同地域的教育走向和教育內容的異同,從中發現教育的本質。
第四是通過「五注重」歸納臺灣教育特色:注重多元教育,注重生活服務教育,注重志工文化培育,注重生命教育,注重建立學習社群,並分享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一是堅守淳樸的民風與教育的本源,二是尊重人的本性與追尋科學的學習方式,三是追尋互惠共生與文化本色的教育,四是追尋更具文化特徵的融合式課程。
精彩的分享源於深入的思考。阮校長立足於自己的思考,啟發老師結合工作實際進行深入的思考:一是深入了解自己的學校:在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學校辦學模式的特殊性、育人願景、辦學理念、改革方向等,讓自己的工作符合教育發展的需要,更貼近學校發展的需要。二是深入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職責、專長、思維特點、教學方式等,積極參與課程改革,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更加行之有效。三是用SWTO分析法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等,準確定位,讓自己擁有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撰稿人:康梅琳
審稿人:陳利玉
編輯員:劉毅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