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們的親密鄰國之一,近年來巴基斯坦向我方進口了不少現代化武器,如JF-17「梟龍」輕型戰鬥機、054A/P飛彈護衛艦、S-20型常規潛艇和ZDK-03預警機等。不難看出,在海空裝備領域,巴基斯坦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是一般的大,相比之下其在陸軍裝備建設領域的花費似乎略顯「保守」,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巴軍方「忘記」了陸軍的重要性。據印度國防消息人士透露,印軍確認巴基斯坦陸軍已同中方達成了最新型SH-15車載加榴炮的採購合同,總量高達236門,這將極大提升巴基斯坦炮兵的現代化作戰水平。
據悉,此份合同總價為5.12億美元,巴軍方不僅要求獲得SH-15火炮成品,還提出了一項附加條款,即希望中方提供技術轉讓,在巴境內建立一條製造SH-15的生產線。從這個角度來看,巴基斯坦陸軍對SH-15火炮的需求量顯然並非僅停留在236門的水平上。
我們都知道,巴基斯坦與印度有著「世仇」,儘管印度的綜合國力和軍事體量大大強於巴基斯坦,但在陸軍炮兵部隊機械化水平上,印度陸軍曾長期落後於巴軍。從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前十年,儘管印軍在炮兵規模和大口徑火炮總數上佔據優勢,但其自行火炮數量卻比巴軍少約三分之一,機械化率不甚理想。
近年來,在印度政府和軍方的努力下,其與韓國進行了深度合作,先是引進了100輛韓國K-9自行火炮及其彈藥車,隨後在K-9的基礎上生產出國產「金剛-T」自行火炮。自此,印度首次擁有了自行製造自行火炮的寶貴能力。同時,針對高原山地部隊需求,印度還從美國進口了有著「世界最輕榴彈炮」之稱的M777火炮,大幅度增強了一線山地部隊的火力強度。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炮兵部隊的傳統優勢開始逐步崩塌。尤其是在信息化作戰能力極強的K-9和「金剛-T」面前,巴軍炮兵的老式自行火炮幾乎難有還擊之力,為部隊提供新一代作戰裝備已經刻不容緩。在11年前的2008年,首款國產輪式車載炮SH-1曾出現在巴基斯坦境內,接受巴軍方測試考察,但該炮的精度和指揮系統未能令巴方滿意,故沒能獲得訂單。
10年後,在2018年的IDEAS展會,即喀拉蚩防務軍警展覽會上,面對中方參展的第二代輪式車載炮產品——SH-15,巴軍方此次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並表示有意進口該炮。由此,國產輪式車載炮總算修成正果。
相比起印軍裝備的履帶式自行火炮,以越野卡車為底盤的SH-15雖然防護性有所不如,但購買價格、生產複雜性和維護成本都大為降低,且擁有同等水平的信息化作戰能力。而且應該看到的是,巴基斯坦國土面積狹小,難有可退守或迂迴的縱深地帶,這就要求巴陸軍必須具備極強的快速反應與部署能力,輕便的輪式自行火炮在這此方面遠勝過較為笨重的履帶式火炮。所以說,巴軍對SH-15的青睞也並非完全出於價格便宜,而是有著明確的戰略戰術需求。
不難看出,隨著236門SH-15的到位,印度軍方好不容易才剛剛建立起來的炮兵優勢瞬間化為泡影。由於SH-15的生產難度、成本和工時消耗均遠低於印度版K-9自行火炮,故巴軍方有望短期內快速列裝大量SH-15,重新獲得比印軍更好的炮兵機械化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SH-15相當於救了巴基斯坦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