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作者:小埋,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如果你還沒聽說過「黑人抬棺」,那你可能是一枚村網通。
在不少最近刷屏的視頻中,這 7 位黑人老哥橫空出世,他們頭戴禮帽,身穿黑色西服,黑色墨鏡搭配迷之微笑,抬著一具棺材歡樂起舞。
短短幾天,這段視頻風靡社交網絡,成了全民玩梗的新素材。
都說「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有些人把這段視頻和一些作死或立flag的視頻剪輯到一起,預示著「給爺死」的標準結局。
也有些網友創作出了大量有趣的表情包, 7 位黑人大哥也因此成為了新一代「死神」的代名詞,被親切的稱之為「亡下七武海」。(「王下七武海」,出自日本動漫《海賊王》,由 7 位大海賊組成,擁有災難性的破壞力量和強大的戰鬥力。)
甚至有網友搬出了尼採的那句,「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黑人抬棺」的走紅不僅激發了網友的二次創作激情,更帶來了一場關於生死的討論。
「黑人抬棺」的走紅
每一個意外走紅的梗,都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出處。
其實,黑人抬棺的原版視頻出自於BBC在 2017 年的一篇報導,目前YouTube上播放量已超千萬。主要採訪了來自加納的提供抬棺舞喪禮服務的團長班傑明,在視頻中,他表示,這一形式是依照客戶的意願進行定製的喪禮服務,靈感來自一位想要「舞蹈送葬」的客戶。
前幾天,「X博士」發文《我們聯絡了抬棺的黑人老哥,並拿下了中國區代理》,採訪了這位抬棺的黑人老哥。文中提到,一位酋長的子女覺得父親生前極其喜歡跳舞,希望殯葬隊抬著棺材,讓父親入土前再跳最後一次舞。班傑明讓幾個小夥子編排了舞蹈,把酋長愉悅送走,表演大獲成功,也讓不少人開始了解班傑明的殯葬隊。
後來,當地的其他殯葬公司也模仿這種送葬方式,加納的傳統葬禮由此變得快樂起來。
但實際上,近期黑人抬棺在網上的爆火更多是因為視頻中葬禮、舞蹈與電音的奇妙搭配,標準配樂《Astronomia》的前奏一響,瞬間注入靈魂。
就如半佛仙人在《黑人抬棺,人間悲歡》一文中提到,「解構嚴肅的事物是人類的天性,越是在傳統觀念裡有條條框框的東西,混搭的時候越有衝擊力」。
正是因為這種帶有黑色幽默的衝突感,讓「黑人抬棺」迅速被人所知。同時,老梗配新梗,有些網友把這個梗和「愉悅送走」「專業」等詞相互結合,魔性視頻被瘋狂傳播。
在此基礎上,文豪網友們也創作出不少朗朗上口的段子,比如「棺一抬,人一埋,一人一聲古德白」、「初聽不識曲,識曲已是棺中人」。
如今,只要一看到黑人大哥的凝視,聽到音樂的開頭,就知道他們來了,他們來了,抬著棺材、跳著舞走來了……
梗的二次創作
前兩天, 「黑人抬棺」一度登上B站熱搜第一。截止發稿前,播放量最高的一條視頻達到2266. 7 萬,彈幕數17. 8 萬,獲全站日排行榜最高第二名。
據新榜文章搜索功能顯示,截至 4 月 16 日,近 7 天內, 10 篇文章達到 10 萬+。其中,「好奇博士」在 4 月 14 日發布的《火爆全網的「黑人抬棺」,到底是啥梗?》,用條漫的形式,簡潔、有趣地解釋了這一梗的含義,在看數達到12747。
據新抖數據顯示,截至 4 月 17 日,抖音話題「黑人抬棺」播放量超20. 8 億,熱度趨勢一直呈上升趨勢。
截圖來自新抖
早期,大部分創作者主要是視頻剪輯和更改配樂上。
比如,給網絡上或者影視劇中的作死片段加上一個標準結局,也許上一秒還在房頂跑酷或站在懸崖邊上,下一秒抬棺老哥就出現了。
再比如,給抬棺舞配上極樂淨土、新寶島等不同的BGM,節奏卡點到天衣無縫。大家沉浸在洗腦旋律和黑人抬棺的契合當中,其樂融融。
隨著「黑人抬棺」相關視頻的增多,各個創作領域的博主都想「蹭」一下熱點。在各種二次創作和玩梗中,內容自然而然變得更加多樣化了。
據新抖數據顯示,在抖音上,「黑人抬棺」話題參與者中社會類帳號佔據最多,為29%。這類帳號一般是拍攝劇情類視頻,梗只是作為反轉的衝突元素。
比如,「鬼哥」在兩天上傳了一條視頻,就借用了「黑人抬棺」的元素。視頻中下著瓢潑大雨,一女子衝進雨棚,推走了原本在此躲雨的清潔工大爺,此時BGM響起,身穿黑色西裝的鬼哥帶上了帽子,和幾個同伴舉起了雨棚,一邊跳起了「抬棺舞」,一邊為大爺擋雨。
評論區有網友表示,「不僅專業,還專治各種不友好」。
同時,有些遊戲博主會將自己在遊戲中死亡的片段和這段視頻進行剪輯,又或者是在遊戲中重現「抬棺」這一場景,以此製造更多的笑點。
音樂類博主也不甘落後,紛紛用不同的樂器演繹配樂,標準配文為「XX樂器終於對全網最火的黑人抬棺下手了」,以此衍生出了二胡、嗩吶、吉他、鋼琴等版本。
此外,還有一些講解、揭秘「黑人抬棺」的視頻,他們通過講述加納的葬禮習俗,解釋為什麼會出現「墳頭蹦迪」這一儀式,其背後的含義是什麼。
當一個梗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它不可避免地會被不斷運用、拆解和重組,也會被用到各種不同的領域,比如頁遊廣告。但在這過程中,難免會帶來諸多爭議。
玩梗背後,關於生與死的討論
由於「黑人抬棺」源於葬禮,在各種圈子和創作領域中流轉後,也引發了一場關於「生與死」的討論。
一種聲音認為,「玩梗可以,但過度不好」。
在知乎問題「你最討厭什麼梗」的回答中,最新的一條便是「黑人抬棺」,該知乎博主認為,這明明是一場白事,卻被大家玩弄成搞笑的梗。「哪怕是喜喪,變成梗也太離譜了吧」!
一位B站網友的評論
不少網友並不能理解視頻中的行為,認為死亡應該是悲傷的,某些二次創作的視頻是對死者或葬禮的不尊重,還有些人會在相關視頻中瘋狂刷著「反彈」的彈幕。
另一種聲音則是表明,表達死亡的情緒不一定是要悲傷,即便是葬禮也想要這樣快樂地離開。
據了解,在加納,死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甚至一些當地人不惜借錢貸款,也要完成一場盛大的葬禮。他們不避諱死亡,認為葬禮是人生新的開始,所以要開心。
班傑明在接受「X博士」採訪中表示,「funeral(葬禮)的前面三個字是fun(快樂),我們給大家帶來了fun,讓他們有一次完美的funeral。
評論區不乏一些這樣的留言,「等我死了一定要也請一群人笑著給我送走」、「不希望家裡人在我的棺材邊上哭泣」等。
我們發現,當一個梗被不斷地二次創作,難免會洗掉一些原本的內核,但同時也會被注入更多的含義。就如「遊戲研究社」在文章中寫道,對很多人來說,黑人抬棺是一種對自我的疏解。
畢竟生活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就不要再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