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話劇《白蛇》: 故事不顛覆,呈現有新意

2020-12-16 搜狐網
 資料圖


  瑪麗-辛默曼的英文話劇《白蛇》2012年2月問世,之後在美國多個城市演出並獲得極佳口碑,現將於11月6日至9日登陸第二屆烏鎮戲劇節。一部搬演中國故事的外國戲,首次來到故事的母國,其跨文化意義不言而喻。無論你是普通觀眾看個新鮮熱鬧,還是專業人士探究門道,該劇都是一個可供欣賞和討論的範例。

  瑪麗-辛默曼編導的這部作品,從整體看似乎更接近百老匯的風格。這不奇怪,畢竟她沒有聲稱(也沒有必要)複製中國的表演傳統;而我們欣賞這部作品,最想看的是它有哪些不同,而不是跟我們的版本有多大的相似,至少我是抱著這種心態。說實在的,從劇本層面,我很驚訝這部美版基本上沒有新的詮釋,所有情節都跟經典版本如出一轍,從斷橋相逢到盜仙草,該有的都有,但它沒有徐克電影版那種重新解構的野心,當然也沒有電視劇版那樣添枝加葉。作為兩小時的話劇,劇情略顯單薄。那無處不在的敘事者顯然是為不熟諳該故事的美國觀眾準備的,有效地把過場信息傳遞出來。但這種畫外音式的手法是一把雙刃劍,效率高但較為無趣,到了中國更是顯得多餘。

  《白蛇》的臺詞頗具雅趣,把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轉為Believing is seeing(有信念等於看見)頗有好萊塢經典臺詞的風範。許仙關於墜入愛河和愛情結束哪種情況更為真切的疑問,也算是跨越時代,照顧到現代觀眾。但涉及中國禮儀的內容多半是為了增添異國情調,在我們看來,有點矯枉過正了;而白娘子為何愛上許仙這一關鍵情節,似乎略嫌潦草,既沒有中國戲曲靠唱詞提供的心理鋪墊,也沒有西方戲劇應有的心理挖掘。

  這版《白蛇》最大的亮點,在於舞臺造型。白娘子和小青兩個主要角色,分別手持著一條白蛇和一條青蛇。這種人物和動物共存的木偶技法,在舞臺版《獅子王》中大放異彩,到了話劇《戰馬》更是發揮到爐火純青的高度。但在國內,至少我沒有見過,而且在《獅子王》之前簡直難以想像,總覺得這樣處理會太像兒童劇。我們的孫悟空是直接模仿猴子,不是在演員身上增加一個猴子的頭或猴子的身體;而戲曲《白蛇傳》中的蛇,一般都是用意會暗示。早年的舞臺技術可能不方便使用真的蛇,但即便現在能做到,那也是違反中國傳統美學的。

  說來有趣,《獅子王》的導演是從亞洲獲得的靈感,她曾在印尼學過木偶。跟逼真的大吊燈墜落、直升機升起等名噪一時的舞臺特效相比,她算是對當年西方舞臺寫實做派的大背叛。但在寫實和寫意的拉鋸中,不同國家及不同時代似乎都選擇不同的平衡點。在這方面,瑪麗·辛默曼的《白蛇》有著嫁接東西方的企圖。比方說,那個可以在舞臺上升降、既能當藥櫃又能當床的機關布景是寫實的,但大量處理都是虛的。斷橋下雨的處理在我看來是寫實和寫意的完美融合,有技術含量但不唯技術是瞻。這使得該劇跟百老匯及倫敦西區舞臺上那些奇觀有著本質的區別,奇觀往往以複製現實和自然景物為賣點,你看了會嘆為觀止;但《白蛇》卻呈現出一種抒情的極簡主義,這一點跟中國傳統美學是相通的,但具體表現手法又是非常個人化的。瑪麗·辛默曼歷年來把多個神話傳說搬上美國話劇舞臺,作出了獨到的創新,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她改編過《天方夜譚》、奧維德的《變形記》、希臘神話中的金羊毛故事和《奧德賽》,還有咱們中國的《西遊記》。不管你喜歡不喜歡,辛默曼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但這種風格從古今中外汲取了各種養料,其中也不排除中國的傳統。所以,這版《白蛇》並不顛覆,但充滿新意。

  辛默曼《白蛇》的人物塑造以小青最為出彩。這跟許多中國版本一脈相承,有些索性把青蛇扶正為第一女主角,那是因為,中國古典故事的大小姐通常比較矜持,而一旦矜持處理不當就變成了蒼白,而丫環則可以把活潑機智盡情發揮出來。本版的青蛇索性走諧星路線,融合了動作喜劇的因素,跟我們常見的小青比起來就略微癲狂了一些。法海的性格和動機非常鮮明,演員氣場也極強。儘管我覺得劇本整體上沒有擺脫我們的套路,但許仙的塑造加入了微妙的現代意識,人物不像咱們常見的那麼被動和優柔寡斷,即便是被白娘子相中那段,也賦予了心理依據;其次,人物雖憨但頗為可愛。白娘子顯然不具咱們京劇中那份仙氣,也不似趙雅芝那麼溫柔賢淑,但大氣和智慧是不缺的,這是一個很立體的人物,無需文化背景也能感受其魅力。

  辛默曼《白蛇》給我的最大啟發,是她不拘一格的靈感來源:該劇有歌有舞,但它不是音樂劇;它的燈光舞美均很講究,但並非全盤承襲某種風格;它用木偶再現象形的蛇、用長指尖演員來外化其他角色的內心活動,但它不是一個先鋒作品。所有這些貌似互相矛盾的元素,在這部話劇裡變得水乳交融,形成一種統一風格,讓我們看到一個既熟悉又新奇的經典傳說。來源:北京青年報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娛樂 http://yule.sohu.com/20141031/n405645071.shtml report 2329 資料圖瑪麗-辛默曼的英文話劇《白蛇》2012年2月問世,之後在美國多個城市演出並獲得極佳口碑,現將於11月6日至9日登陸第二屆烏鎮戲劇節。一部搬演中國故事的外國

");}

相關焦點

  • 《白蛇·緣起》:看經典故事的流動
    白蛇傳說的故事,一直為民間所稱道傳頌,白蛇報恩的故事,也顛覆了人們對於妖精的認知,人們相信妖精也有良善之輩的存在,甚至比人更懂得知恩圖報。老版《新白娘子傳奇》是白蛇傳說演繹的高峰,趙雅芝飾演的白素貞端莊典雅,是眾人公認的白娘子形象;隨後拍的王祖賢、張曼玉的《青蛇》電影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這兩部影視劇的成功基礎,一系列白蛇翻拍劇相繼問世,卻再也達不到以往的口碑。那為什麼即使如此,中國影視行業依然盛行著一股翻拍之風呢?答案是賭,賭觀眾買不買帳,翻拍可謂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 白蛇緣起有彩蛋嗎 白蛇緣起2個彩蛋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白蛇緣起有彩蛋嗎?白蛇緣起彩蛋是什麼意思?一共有兩個彩蛋哦。碧綠色的簪子和狐妖老闆娘來的了西湖,拿著一個寶盒!  白蛇緣起有彩蛋嗎?白蛇緣起雖然開播的熱度不是很大,可能也與這部電影的宣傳力度有關係,不過經過小部分的網友試水,在網絡上的口碑都非常的好,現在豆瓣的評分也是非常高,在電影故事的結尾有兩個彩蛋,來看看吧!
  • 樂學開口說:全英文話劇大賽
    唯有勤於積累,才能做到博學,在日積月累中使眼界不斷拓寬,認識不斷深化,能力不斷提高,自然英語自然也不例外。所以長期的積累必定需要快樂的學習方式,寓教於樂的英文話劇大賽油然而生!從最開始的通知,到策劃,再到劇本排練。大家集思廣益精巧的設計每一個細節,都只為一個目標,那就是讓自己小組的節目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現。
  • 《白蛇·緣起》電影很好看,但為什麼不是個好故事?
    然後便是那隻青寶坊珠釵回憶,到這裡行雲流水,不超過5分鐘,乾淨簡潔,直到小白刺殺國師,在屋頂上閃電般的動作感,有中國式武打風格,有內味也愛了。不能不說故事沒錯,但對很多觀眾來說太老套,太沒有新意,個人覺得,動漫在時長二到三小時內,即想要飄飄欲仙的美,又想要矛盾重重的故事情節,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當然,《哪吒,魔童降臨》是比較特殊的例子。我一會再說。
  • 《白蛇:緣起》今秋將在北美市場上映,中國風與英文配音的混搭
    華納兄弟與追光動畫合作的動畫電影《白蛇:緣起》,將於今年秋天在北美市場上映。該片在北美的發行權由GKids獲得,配音有中文原聲和英文配音版,白蛇的英文名字是Blanca。網友在得知這一信息之後,紛紛表示要去看一遍英文版的《白蛇:緣起》,試圖從這部衝向北美市場的中國動畫電影裡尋找民族自豪感,同時也給這部作品加油打氣。當然,對於這部動畫電影推出英文配音版本,很多網友也高呼有爭議,表示對於中國風加英文配音的混搭套餐會感覺非常的奇怪。
  • 《白蛇,緣起》的經典重構與故事困境,高口碑低票房不是沒原因的
    電影口碑和電影票房不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效應,高口碑作品不一定擁有高票房,《白蛇,緣起》便是例證。該片在一向對國產片「嚴苛」的豆瓣獲得了出乎意料的8分,而在貓眼,口碑最佳,達到9.4分。以白蛇為題材的故事異彩紛呈,極大地豐富了民間文化藝術寶庫,但,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從中挖掘出符合時代潮流又能讓大眾耳目一新的東西才是創作的關鍵。導演趙霽接受採訪時說:「之前我們對白蛇的故事一直有一個疑問:如此完美的白素貞為什麼會喜歡這麼羸弱的許仙?他們的前世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就是我們電影的緣起。
  • 詩情話劇《漫長的告白》 5月將演 呈現永不褪色的「上海愛情故事」
    現場,導演徐俊介紹詩情話劇《漫長的告白》由知名自媒體人傅踢踢擔綱編劇,視覺藝術家馬良與著名音樂人李泉也鼎力加盟,這四位來自60後、70後、80後的上海男人首次跨界合作,共同演繹這段永不褪色的「上海愛情故事」,著實令人期待。
  • 塔裡的女人——白蛇傳說起源何時?故事如何演變?
    而對於這樣一個流行普遍的民間傳說,這兩部輯錄唐宋以前逸聞故事的文獻竟然不錄,這一事實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白蛇的故事應在唐以後,或者不可能早於宋以前。上文中所謂「雷峰塔事」,究竟是否關涉白蛇的故事,或者是否就是後來的白蛇傳之緣起,因為文獻失傳,遂不可考。但田汝成上文中所提到的《雙魚扇墜》故事,卻出現在了《西湖志餘》終卷,其故事原型,與後來的「白蛇傳」相仿佛。此抄錄如下:弘治間,句宣街有少年子徐景春者,春日遊湖山,至斷橋時,日殆暮矣。
  • 《白蛇:起源》真的是在講述愛情故事嗎?愛在哪?
    故事講述的是白蛇和大家所認識的許仙第一世阿宣的相遇,受傷的白蛇被阿宣救了,明明是捕蛇的村子,阿宣卻怕蛇,抓不到蛇,結果救了蛇,因為白蛇太漂亮,阿宣一進鍾情,拋棄了奶奶和村子跟著白蛇走了,感覺故事就是2天內發生的事情,絕對沒有超過3天,都還沒磨出火花呢,兩人就那個噼裡啪啦了。
  • 話劇《上甘嶺》主創團隊:舞臺上要呈現「易被消化的真實」
    當天19:30分,長達160分鐘的原創話劇《上甘嶺》在上海保利大劇院舉行全國首演。一場疫情讓這部話劇的「工期」耽誤了幾乎半年,但全體主創克服了困難,最終讓上甘嶺戰役的經典故事繼電影版之後,又有了話劇版。人們耳熟能詳的紅色經典故事,要通過話劇這種形式進行「再敘述」,並不是件易事,話劇《上甘嶺》是怎麼做的?技術層面上說,話劇應該用怎樣的故事和元素去打動人心?
  • 小劇場話劇《動物園的故事》隱喻創作者煩惱
    本報訊 (記者賈薇)由北京人藝最年輕的導演徐昂獨自執導的小劇場話劇《動物園的故事》將從3月6日起在人藝小劇場公演。這部美國劇作家阿爾比的處女作被年輕的創作者解讀出了新意。  「很多人排演過這部戲,但是好像都沒太讀懂,我也是在排練的過程中慢慢感悟到了作者的高明。
  • 《白蛇緣起》通形童趣動畫形式對古代愛情故事的解讀
    白蛇緣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產動畫大電影,看後感觸甚多,對愛情有了另外一種看法理解,對國產動畫電影的技術進步深感震撼,也使自己的童趣值得到升華。其畫面設計美感十足。動畫人物表情豐富多彩,看後回味無窮!故事是從國師發起一場捕蛇行動開始,因為涉及到了蛇族的生計,一條白蛇為了維護族群的繁榮求生,特前去刺殺國師。可惜因為意外刺殺失敗導致失去記憶,一少年為了幫助白蛇恢復記憶,而上演的一段聚感情冒險為一體的人蛇之旅。
  • 老派人,端午怎能不聽彈詞《白蛇》
    歷代傳唱《白蛇》的藝人很多,而當代聽眾比較熟悉的,以有「蛇王」著稱的楊仁麟,評彈大家蔣月泉、朱慧珍以及金月庵、金鳳娟、曹嘯君、高雪芳等,較為著名。《白蛇》是描寫舊時代市民階層在愛情上波折橫生的故事。出現在書中的官吏、商人、酒保、當差,芸芸眾生熙攘其中,生活場景豐富多彩,市民生活真實感人。
  • 裸體呈現英文字母剪影:A
    裸體呈現英文字母剪影(2/27) "← →"翻頁 26個英文字母經過希臘愛奧尼亞大學影音藝術系學生
  • 英文話劇公演,哈爾濱高雅藝術又有「升級」版
    哈爾濱日報2008-06-22(記者 慕海燕)報導:  日前,一部名為《PERFUME》的小劇場話劇在哈爾濱話劇60空間劇場公演,這部英文話劇連續三天的演出,實現了哈爾濱外文話劇零的突破。在兩年一度的「哈夏」來臨之際,《PERFUME》的上演,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對哈爾濱高雅藝術的一個「提檔升級」。
  • 冰城首演英文話劇 哈工大4學子當主演
    哈工大報訊(團宣 文/圖)由哈爾濱話劇院打造的英文版話劇《香水》即將於6月13日起在哈爾濱話劇院公映,我校4位學生將擔當該話劇的主演。     英文版話劇《香水》的導演是哈爾濱話劇院藝術總監張立君,劇中4位主演吳昊晨、趙宇、夏丹、嚴志夫全部來自我校保送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以及即將留學美、澳的學生。
  • 《解憂雜貨店》改編成話劇,比起電影版有什麼不一樣
    所以,當浪矢解憂雜貨店的故事又將被搬上話劇舞臺,它會有哪些不同?能在什麼方面給觀眾們比電影更多的驚喜嗎?就像東野先生對我們中文版《解憂雜貨店》話劇的題詞——「我喜歡困惑的人,我喜歡煩惱的人」,對於生活困惑、不滿足、憧憬與付諸努力,貼近生活的真實故事情感是最打動我的。所以我在這部劇中用的所有的改編方法和呈現方式,其實都希望觀眾在劇場裡經歷這2小時20分鐘故事之後,能夠對自己的生活更懷有憧憬。
  • 《白蛇傳說》28日18點超前公映 五大看點解析
    權威雜誌《好萊塢報導》表示,「白蛇和許仙的中國古老傳說被CGI和電影特技進行了新的詮釋」,並稱讚影片是「中國的CGI盛宴」。  看點三:千年神話重新解讀顛覆「五大情」  東方最美的神話傳說 千年魔幻重現大銀幕  《白蛇傳》是中國四大神話傳說之一。故事發生於宋朝南遷初年,至今已近千年。
  • 「演話劇,修學分」:夏季學期英文話劇向社會公演
    今天,4部完全由南開學生自導自演的英文話劇向全社會公演。孔德蔚在《傲慢與偏見》中飾演「快樂的賓利先生」,藉此機會他將英文原著通讀了幾遍,原聲電影也看了不下十次,反覆拿捏人物的性格與神態。孔德蔚說,通過此次話劇展演,他走入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隨著人物命運的起伏他仿佛也感受著「人生的歷練」。  《雨中曲》導演謝雨杉坦言,排練的過程並不容易,角色分配時候會有不同意見,彩排過程中時間湊不上,臺詞分配多少不一等。「好在這些困難都被我們克服了!
  • 裸體呈現英文字母剪影
    原標題:裸體呈現英文字母剪影   【環球網綜合報導】26個英文字母在大部分人心中永遠只是一堆習以為常的字母,然而經過希臘愛奧尼亞大學影音藝術系學生Anastasia Mastrakouli之手,這些字母好像被賦予了生命,全部靈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