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和器樂老師一向都是「相愛相殺」的關係,孩子對老師可謂是又愛又恨。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年器樂老師對我們說過的「忠言逆耳」式的名言吧。
扎心了!這可能是樂器老師說過的最無情的三句話了......
1. 哭著練和笑著練,效果沒多大區別
大多數琴童學鋼琴的關鍵不在興趣,也不在於天賦。現在的父母讓孩子學藝術,大多數並不是想讓孩子成名成家,享譽世界。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的時候,父母會說:唉,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強扭的瓜不甜。
實際上「沒興趣學不好」對成年人而言還是比較可能的,而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腦瓜還處於未完全開發階段,你放什麼進去,都有發芽開花結果的機會。所以說:哭著練和笑著練,練出來的效果是一樣的!
2. 學樂器哪有不吃苦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話早就告訴我們要得到先付出的道理。
其實學琴就像是手工藝人在打磨一件工藝品,雖然過程很枯燥乏味,各種素材和手工活讓人受盡辛苦,但是成果一定是讓人震驚而值得所有努力及付出的!!
其實: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因此說99%的孩子都不願意練習是正常現象。所以,只有家長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孩子才能學得好;相反,家長想做甩手掌柜,那孩子想學好就比較難了。
3. 多重選擇,就是在為放棄做準備
每一門藝術都需要長年的堅持,日積月累才能有所獲。不論學什麼,一定要有恆心。如果學一門棄一門,那麼孩子會很快學會一樣技能——放棄。
即使每天練琴半個小時,堅持十年,也比只練三年、每天3個小時要強得多。術業有專攻,貴在堅持,這些老話不是沒有道理。而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堅持,那麼就要大人介入管教了,鼓勵、引導、獎勵,偶爾適當加入威嚴、強制的手段,讓孩子學下去。
——END——
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