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應儲備哪些藥品?
多數人都喜歡在家裡備一個小藥箱,放一些常用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但家中儲藏藥品需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呢?怎樣才能夠讓小藥箱成為健康助手,而不是健康隱患,這裡邊是有學問的。
小藥箱當中的「存貨」不能過多,應主要為應急藥物,例如:
(1)感冒藥:感冒是常有的事,經常會在夜晚襲來,儲備少量的抗感冒藥物,對及時緩解症狀是有幫助的。
(2)抗過敏藥:由於飲食、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人們會受到過敏反應的騷擾,出現皮膚出疹,瘙癢難耐,適量用一些藥品可及時控制症狀。
(3)止瀉藥:儲備一定量的黃連素,對控制腹瀉有很好的療效。
可儲存一些紅花油、創可貼、碘酒等,這些都可以對跌打損傷做一些簡單的處理。
注意:不要隨意囤積「抗生素」類藥物,也不要存放過多處方藥。對於一些複雜嚴重的症狀不能自行用藥,應該到醫院聽從醫生的醫囑後方能用藥。
滴眼劑如何保存?
滴眼劑,系供滴眼用的外用液體製劑,以澄明的水溶液為主,包括少數水性混懸液。也有的將藥做成片劑或滴丸,臨用時製成水溶液。例如,利福平滴眼液。
滴眼液主要用於消炎、殺菌、收斂、散瞳、縮瞳、局部麻醉、降眼壓及診斷等。例如,潑尼松龍、地塞米松滴眼液用於消炎;雙氯芬酸鈉、氟比洛芬鈉滴眼液,用於預防白內障手術時瞳孔縮小和術後炎症;氯黴素、氟康唑、阿昔洛韋滴眼液,分別為殺滅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抗感染藥;阿託品及後馬託品滴眼液,用於散瞳、檢查眼底及驗光前的睫狀肌麻痺;毛果芸香鹼、噻嗎洛爾、垃坦前列素滴眼液,用於降眼壓,治療青光眼。
保存滴眼液注意事項:
(1)一般放在陰涼、乾燥、通風處,根據說明書的要求,如果必要可放在冰箱冷藏室裡(2~8℃)保存。
(2)使用前要檢查滴眼液是否清亮透明,有無變色,或黴菌團,如有一項質量問題則不能用。注意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用完。
(3)每次使用後要把蓋子擰緊,以減少汙染和外漏的機會。
(4)滴眼液一定要與其他液體藥物分開存放,並在滴眼液瓶上寫明用藥者名字,以免他人用。
正常眼結膜囊的容量約為20微升,而一般來說,1滴的滴眼液約為30~40微升 ,因此用藥時每次1滴就足夠了,否則溢出的藥液大部分沿面頰流下,不僅浪費,而且進入鼻腔或口腔,還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藥品過了有效期還能用嗎?
您在應用藥品的時候是否關心過藥品的有效期?
藥品的有效期是指在藥品規定保存的條件下保證藥物質量的期限,是控制藥品質量的指標之一。藥品過期後會出現效價降低,毒性增加,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對到達或超過有效期的藥品,是不能再繼續使用的。
藥品的有效期應以藥品包裝說明上標明的有效期限為準。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藥品有效期的表達方式通常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標註,年份用四位數字表示,月、日用兩位數表示。
藥品的有效期不是絕對的,是有條件限制的,這裡指的條件就是藥品的標籤及說明書中所指明的貯存條件。每種藥品的有效期是指在特定的貯存條件下能保存的時間,一旦貯存條件發生了改變,藥品的有效期也就發生了變化。例如規定在冰箱中保存的藥品若在常溫下保存了,則有效期就會明顯縮短。另外一旦藥品拆開了盒子或打開了瓶蓋等開始使用時,這類藥品就應及時使用,不再適於長期保存了,因為這時的條件已不再符合制定有效期時的條件。比如一般眼藥水的保質期是1年或2年,但是開封後,使用期限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所以,消費者在使用藥品時,應儘量做到打開了原包裝的藥品及時使用,否則,即使未到藥品標註的有效期,藥品也有可能失效變質。
如何處理過期藥品?
許多常用藥基本上是每個家庭必備的,但藥品不是食品,很多沒吃完的、用量少的藥,最後只能放到過期,一扔了之。可大多數人對於過期藥的危害及處理並不了解。藥品一旦過了有效期就成為劣藥,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療效還可能分解出有害物質,加大藥品的毒副作用,服用後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大多數藥品過期後容易分解失效。因此對於過期的藥品應堅決清理。但是如果是隨意丟棄,那麼也容易被不法商販重新包裝重複銷售、兒童撿拾引起藥物中毒等惡性後果。如果對過期藥品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用藥安全、環境汙染等社會問題。過期藥品千萬不可以丟到馬桶或洗碗、洗臉的水槽,因為丟棄的藥物會汙染水源,造成環境破壞。比較適當的做法是毀形後密封好,再丟棄。
處理過期藥品的幾種方式:
(1)在我國,近幾年常有企業和零售藥店開展過期藥品的回收活動。在一些社區,也曾定點設立了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箱。因此我們首選將過期藥品送至回收點進行回收。
(2)口服片劑、膠囊、顆粒劑、滴丸劑等過期藥,不要整瓶或整盒扔掉,應該將剩餘藥丸從鋁箔、藥袋等包裝取出,全部藥丸集中在密封袋裡搗碎,然後混著生活垃圾一起處理。針劑注射液等最好將其中的液體倒出,裝入密封袋中密封好後與生活垃圾一起處理。
(3)眼藥水、口服液等液體藥物,把液體分別混入泥土後和生活垃圾一起處理。眼藥膏等膏狀藥物,擠出來收集在信封內,封好後丟棄。
(4)噴霧劑藥品在戶外空氣流通較好的地方,避免接觸明火,徹底排空丟掉。
你知道藥品也會變質失效嗎?
你知道藥品也和食品一樣,也可因為放置不當或時間過長而變質嗎?藥品的質量直接關係到疾病的治療效果,甚至關係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無論是從醫院取來或自藥店購買的藥品均應注意質量,進行必要的檢查。除了通過藥檢部門或醫院對藥品的內在質量進行檢查外,個人也可以通過仔細觀察藥品的外觀變化,及時發現問題,以保證我們服用的藥品一定是安全有效的。
常用藥品外觀的變化通常有如下的特點:
(1)片劑:如表面出現斑點、膨脹、粘連、裂縫甚至變色等,就意味著藥品已經變質。例如維生素C片變黃、阿司匹林出現刺鼻的醋酸氣味等。
(2)膠囊劑:硬膠囊出現受潮粘連、破碎等現象;軟膠囊出現破裂漏藥、粘連或出現異味等,也已經說明藥品發生了變化。
(3)顆粒劑和散劑:應保證乾燥、鬆散,顆粒均勻等,如出現受潮結塊、異臭、色點、蟲蛀或黴變等現象則不能再服用。
(4)溶液及糖漿劑等:這類藥物極易受到細菌的汙染,因此當我們發現藥液中不再澄清透明,出現了絮狀物或混濁、沉澱、分層以及發酵、異味均已變質。
(5)軟膏、乳膏、栓劑:如果發生了變質也是不能再應用的,例如軟膏、乳膏劑出現融化、分層、硬結、滲油、變色、或顆粒析出,甚至出現黴敗及臭氣。此外栓劑除以上現象外,如果出現了軟化、變形或斷裂也是不可以再使用。
不開處方能買到藥嗎?
OTC為非處方藥的縮寫。非處方藥是消費者可以不憑醫生的處方直接從藥房或藥店購買,而且是不用在醫生指導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藥品。
非處方藥根據其安全性又分為甲類和乙類兩種:
(1)甲類非處方藥包裝盒上「OTC」標識底色為紅色,只能在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配備執業藥師或藥師以上藥學專業人員的社會藥店、醫療機構藥房零售的非處方藥;
(2)乙類非處方藥包裝盒上「OTC」標識底色為綠色,除藥店和醫療機構藥房外,還可以在經過批准的普通商業企業零售。
OTC藥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非處方藥使用一般不需醫務人員指導和監督,僅適用於患者可自我診斷的輕度病症以及部分經確診後的慢性病。
(2)非處方藥的作用是減輕疾病的初始症狀或防止其惡化,減輕已確診的慢性病的症狀或延緩病情的發展。
(3)大多數非處方藥都限定使用時間,不宜長期服用。
(4)安全性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不容易產生耐受性和抗藥性。
(5)非處方藥的說明書和標籤通俗易懂、科學、詳細。
(6)服用方便,一般條件下儲存質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