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中途島海戰,即便是日本贏了也會戰敗

2020-12-17 新椰國際

近日,電影《決戰中途島》上映,引發了對這場戰爭的回憶。中途島被普遍認為是二戰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因為這次戰役重創了日本海軍的主要機動作戰力量,讓戰局開始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

準備起飛的SBD

但是也應該看到,這場戰役的作用只有在美國勝利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如果日本勝利,那麼中途島戰役就只是個插曲,太平洋戰爭結束將延後一些年,由此發生的變化其實並不大。

日本可能贏得中途島海戰嗎?其實還是有可能的。如果日本在情報上面多做一些功夫,美軍可能無法快速準確地判明日軍的主攻方向。如果日本人的力量更為集中一些,將這場戰役真正作為艦隊決戰來規劃,那麼日本的兵力優勢可能更為顯著。如果那架故障晚了半小時起飛的偵察機按時起飛,那麼「決定命運的五分鐘」就可能不會出現。

如果日本航母設計時增加一些開口,可能赤城、加賀兩艦就不會毀於內燒。應該說,在1942年,美國海軍的體系仍然有很大的漏洞和問題,協同不足、兵力不足等等問題,都是讓日軍可以取得優勢的問題。美國海軍取得中途島戰役的勝利,其運氣成分其實不小,這也是戰爭中常見又令人捉摸不定的組成部分。

美軍的勝利有不小的運氣成分

但是如果日本海軍與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戰平或者日軍戰勝了美軍,太平洋戰爭的走向會有不同嗎?可能會更惡劣,但日本仍斷然無理由取得勝利。不必提兩國在工業能力上的差距,僅僅以日本培養飛行員需要2年,而美軍僅需要4-5周速成的效率而言,日本就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美國中級飛行員的壓力,而隨著戰前培養的2700人左右的精英機組在持續的戰鬥中被消耗,日本海軍的飛行員只能越來越菜,反而過來給美軍刷經驗,這種問題對於日本而言就直接無解。對於大範圍的海空戰而言,飛行員的差距比飛機產量的差距更難彌補,也更為致命。

F4F性能還是有所不足

其實太平洋戰爭日本斷無取勝之可能性,因為日本的根本在於將美國排除出東亞、東南亞範圍,自己主導並整合東亞、東南亞的資源。然而以後來的實際情況看,日本對於東亞和東南亞的整合始終處於極低的水準。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時間,但另一方面則是亞洲各國的工業基礎實在是太差,即便是殖民地也缺乏開發,在初期都是投入巨大而產出極低,即便依靠剩下來的生產體系也非常不足。因此,亞洲的情況意味著,日本要通過擴張來獲得資源和戰略空間,只能依靠穩步的投資和蠶食取得,這就是類似井上成美、石原莞爾提出來的戰略方針。而面對大規模集中力量使用的全面戰爭而言,亞洲這種薄弱基礎將形成吞噬資源無底洞。

東南亞進攻順利的根本是歐洲國家重點在歐洲

而美國則完全沒有這樣的負擔,生產體系全在國內,並且控制著拉美,在全球也有很強的戰略資源的美國完全不需要進行這樣的投資就可以開足馬力生產,並滿足兩線作戰的需要。美國和日本兩者在資源量上完全不成比例。

埃塞克斯級在3年就建成了16艘

所以即便贏得了中途島戰役並消滅了美國的航母,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態勢也只能是改善而沒有決定性的改變。日本首先既不能將兵力集中到中途島,因為南太平洋、印度洋仍有需要,而日本羸弱的兩棲投送能力和有限的海軍航空兵也令其難以奪取夏威夷。同時,美國的戰爭動員將會逐步爆發,到1943年「埃塞克斯」級航母就會陸續服役,即便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損失了所有的航母,到1944年其能力依然可以恢復並變得更強,而日本即便沒有在中途島損失4艘大型航母,其規模也難以持續擴張。美國也許會打得更艱難,但戰爭拖得越久,美國的贏面就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

被擊沉的日軍三隈號重巡洋艦

因此,日本完全寄希望於重創美國而後快速媾和的方式來獲取自己在亞太地區的控制地位,這一戰略從假設上就把戰略主動權讓給美國。思來想去,這一戰略只要美國不願媾和,日本就只有失敗一條路可走,關鍵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看得出來的事情,美國為何需要媾和呢?日本就算贏得了中途島戰役,也改變不了太平洋戰爭的結果,可能還會多吃幾顆原子彈。以當時的日本,如果將擴張變得更為緩慢和仁慈,或許還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只要太平洋戰爭一爆發,日本就幾乎等同於宣告失敗。

約克城號遭到空襲

諷刺的是,最後的第一槍是日本人自己開的。

相關焦點

  • 假如中途島戰役中日軍獲勝,二戰歷史會改變嗎?
    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爭我們知道,總體看來日本人是被美國吊起來打的 ,但其實也不一直是這樣,因為珍珠港事件日本差點把美軍太平洋艦隊癱瘓了半年,所以在這段時期日本海軍可以說是太平洋戰爭最強悍的力量,而西方國家的殘餘勢力呢?
  • 如果中途島海戰美軍戰敗,日本人能最終佔領美國嗎?
    如果當時幸運之神沒有如此眷顧美軍,最終美軍艦隊戰敗潰退甚至被殲滅,那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呢?■2019年上映的《決戰中途島》又一次將這場經典戰役搬上了熒幕。片中對中途島戰役前的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勢背景做了非常詳盡的鋪墊,讓觀眾直觀的感受到了當年美軍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取得一場勝利是多麼的不易。
  • 二戰前期日本中途島海戰大敗的象徵,「赤城號」殘骸找到了
    在發現日軍航空母艦「加賀號」殘骸後,美國深海探測船「海燕號」20日又宣告尋獲另一艘在「中途島海戰」沉沒的日軍航母:大日本帝國海軍第1航空艦隊旗艦「赤城號」。
  • 《決戰中途島》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關鍵一戰!電影硬核不狗血!
    在去年11月8日大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新片《決戰中途島》上映。這部電影的主要故事都是圍繞著中途島之戰以及相關主要角色展開的。這部電影真的太刺激了,真實還原二戰時的太平洋戰役,空中的美日空軍大戰,美國轟炸機對決日軍航母。
  • 二戰風雲:日本寄予厚望的航母,為何在中途島海戰中成了打火機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在這場戰役中,美國僅僅以一艘航母的代價一舉擊沉日本四艘主力航空母艦。關於中途島海戰,日本軍部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命運的五分鐘」,也就是說在短短五分鐘內,日本的三艘航母就被美國的轟炸機給炸沉了!
  • 太平洋戰爭轉折點——中途島戰役的始末
    中途島戰役是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的重大勝利,美國不僅報了珍珠港事件的一箭之仇,也擊破了日本作為海洋強國的自信。僅僅在一年之後美國在中途島以較少的兵力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徹底打擊了日本囂張的氣焰,並且一舉扭轉了太平洋戰場的局勢。為什麼會爆發中途島戰役呢?美國又是如何贏得這場關鍵戰役的勝利的呢?接下來我們會一一道來。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野心越來越大。
  • 工業實力決定戰爭實力:日本如果贏下中途島海戰,結局會有變化嗎
    南雲忠一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大腦短路,造成了日本海軍在幾分鐘內的手足無措和毫無建樹,也正是這幾分鐘的空檔期讓日本艦隊遭受了滅頂之災,這一場被雙方都寄予厚望的大戰,以美國勝利,而日本失敗收場。其實並不存在什麼「消失的五分鐘」或者是「上帝一定是個美國人」這樣情緒化的話語,事實就是南雲忠一背棄了戰前的方針,舉棋不定,最後導致了日本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失敗,簡單,而又真實。
  • 《中途島之戰》以中途島海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
    在戰爭影片中,二戰永遠是戰爭電影最喜歡挖掘和拍攝的題材。 今天,就和大家談談又一二戰題材的電影《決戰中途島》。這部影片是以中途島海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中途島,這個只有不到5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地理位置極其險要,它處於北美與亞洲的太平洋航線中途,地理和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影片高度還原了當時戰爭的慘烈
  • 日本戰敗!《決戰中途島》媒體評分解禁 爛番茄僅35%_遊俠網 Ali213...
    《決戰中途島》將於11月8日在北美與國內同步上映,今日(11月7日),《決戰中途島》媒體評分解禁,爛番茄新鮮度僅35%,13鮮24爛,iMDb打出6.2分,M站均分也只有50分。indieWire:簡直乏味至極,擺在沃爾瑪貨架上賣賣DVD還行,單靠在電影中數魚雷來呈現這場二戰決定性的海戰還真是「不錯」。iMDb 6.2分
  • 二戰期間,中途島海戰中的「飛龍騎臉」事件!
    在二戰中,通過中途島海戰,美國海軍獲得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在此次戰役中,美國海軍完美的解決了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這場戰役是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也是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在中途島戰役中,日本海軍有一艘航空母艦也叫做「飛龍號」!在日本海軍的赤城、加賀和蒼龍號被美軍摧毀後,只剩下飛龍號可以作戰,指揮權也就移交到了飛龍號上,由山口多聞少將指揮!飛龍號雖然剩下的飛機沒有幾架,但是仍然重創了美軍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 確認,日本二戰航母「加賀」號殘骸|航母|日本_軍事|中途島戰役|...
    由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領導的一個沉船搜索團隊「Nauticos」宣布,其科考船「海燕」號(Petrel)發現了日本二戰中途島戰役期間被擊沉的日本航母「加賀」號(Kaga)。該團隊此前已發現過日本「比睿」號戰列艦及美國「大黃蜂」號航母殘骸。
  • 《決戰中途島》曝新預告 再現太平洋戰區轉折點
    網易娛樂9月17日報導 由Centropolis城市娛樂公司等出品,曾執導《2012》、《愛國者》、《後天》、《獨立日》等大片的著名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新作《決戰中途島》(暫譯)今發布最新預告,講述享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轉折點」盛名的著名戰役——中途島戰役。
  • 中楚漢秀:《決戰中途島》上映,帶你領略二戰真實戰場
    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中途島戰役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在此戰役中成功擊退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日軍在海戰中大敗。(取材於360百科)發生在77年前的那場海戰,一舉改變了二戰的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人類歷史的進程。著名的「中途島海戰」也是促使日本軍國主義走向滅亡的大海戰。一般美國的戰爭片都比較受歡迎,是因為它拍攝的比較真實,反映了歷史,以及當時戰爭的殘酷。而且戰爭片情節緊湊,戰士們拍的有血有肉。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建軍以來的第一場敗仗,也是喪失日本國運的一戰。當時參戰的日本海軍無論是兵力、艦船數量還是戰鬥士氣都遠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但結果卻出人意料,日本海軍大敗虧輸,被擊沉四艘重型航母,徹底丟掉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只能慢慢等死。
  • 從《決戰中途島》看情報在戰爭中的作用
    【摘 要】:情報是戰爭致勝的關鍵一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日本兩國的情報戰,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近年來,二戰題材的電影似乎備受青睞,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決戰中途島》也在2019年被搬上了熒幕,影片以參戰士兵鮮活的故事和激烈的戰鬥畫面,將1942年6月初發生在太平洋中途島附近那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展現在觀眾眼前,拋開戰爭場面、人性刻畫、演員演技不談,情報之戰似乎是剖析這場轉折之戰絕佳的切入點。
  •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打輸了,美日之間接下來會如何?
    前言: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這是美國日本在太平洋上重要戰役,雙方投入了數十萬兵力,戰鬥極為殘酷。最近看到一個神論,說如果中途島美軍敗了,日軍就能封鎖美國海域,轟炸美國本土的船塢,讓美國沒法發展海軍。
  • 沒有自知之明的得寸進尺:看二戰日本對美國發起的中途島海戰
    可是,在太平洋上的一連串勝利,讓日本認為英、美、荷蘭都是紙老虎,其實力遠不如想像的那麼強。崇尚武力是日本武士的傳統,戰勝不了對手會切腹自殺,一旦認為能夠戰勝對手,就會毫不猶豫地砍下對手的頭顱,絲毫沒有憐憫。
  • 《決戰中途島》熱播,日本戰敗純屬偶然?結局在開戰前已經註定
    在中途島海戰中,雙方實力對比之下,日本看起來更加強勢,同時還擁有偷襲的先機,為何最終日本落敗?難道只是美國運氣比較好?其實不然,整場戰爭的結局早在開戰之前便已經決定下來了,日本的諜報機關與美國情報機關雙方早已開始了較量。而隨著情報戰以美國勝利告終,整場海戰最終的結局已成定論。
  •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戰役
    大家好,我是阿段,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美國的一部於2019年上映的電影,《決戰中途島》,導演羅蘭·艾默裡奇電影開始以日本偷襲珍珠港,造成美國海軍損失慘重為例,繼而引發美國對於日本偷襲珍珠港進行反擊,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戰役,這場戰役使日本海上力量受到沉重的打擊
  • 二戰海戰史第一次雙方互不見面的戰爭,美日傷亡慘重
    按參戰的噸位來講,世界海戰史上最大的一次是二戰末期的雷伊泰灣海戰,以及一戰時期著名的日德蘭海戰。珊瑚海海戰雙方的艦隊規模都不大,之所以能載入人類世界戰爭史冊,是因為這是世界海戰史上第一次雙方艦隊互不見面的戰爭。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了航母時代,珊瑚海海戰預示著航空母艦將成為海上霸王。  在這次海戰之前,航空母艦在世界海戰史上也曾大顯神威。